APP下载

阅读导读

2021-03-24郭中发

家庭教育报·教师论坛 2021年46期
关键词:林海音悲剧童话

郭中发

【摘要】《城南旧事》以英子的儿童视角描写了五个似分实合的故事,全文充满了儿童语言的天真烂漫,富有童话和诗的韵味,但在清新雅致的语言中也暗含了现实底层人民的悲惨命运,用含蓄的话语道出了令人沉思的悲剧。

【关键词】林海音 《城南旧事》 儿童叙述视角 童话 悲剧

林海音,台湾文学的“祖母级的人物”。祖籍台湾苗栗县,1918年出生于日本,1923年随父母迁居北京,童年在北京度过,北京也就成为了她精神上的故乡之一。1948年回到台湾以后,一直从事文艺工作,并于1960年出版了被《亚洲周刊》评为“20世纪中文小说一百强”的《城南旧事》。或许是因为“对周围人和事的回忆也更多的是由于失去与祖国的联系而产生的無根文化的失落感”[],所以林海音写道“把它们写下来吧,让实际的童年过去,心灵的童年永存下来。”《城南旧事》以林海音7岁到13岁的童年生活为背景,以小女孩儿英子的儿童视角对当时的社会生活进行观察,以儿童的语言夹杂着成年人的思索对五个故事进行书写。被归为中国儿童文学经典的《城南旧事》,除了在语言上富有童趣,在叙述视角上极具童真,在故事情节上具有较高的易读可读性,在这种童话般的氛围中也隐含了淡淡的忧伤,隐隐的悲剧色彩。

整本小说基本都是充满着温暖和柔情的,“我”的家庭父慈母善;宋妈勤恳老实;妞儿虽苦但也天真快乐;秀贞体验过了爱情的滋味,神志不清之后也活在自己的世界当中,依旧被父母宠爱;敦厚老实的“小偷”虽家境悲惨,但也靠着违法营生过上了一段较为安稳的生活;兰姨娘和得先也奔向了属于自己的二人世界。但是,在那个时代背景之下,所有人的幸福快乐基本都是短暂的,转瞬即逝的,那个黑暗的社会注定了大家都不会有太过于美好的结局。

“《城南旧事》借英子看似充满温暖、关爱和幸福的生活揭示了旧社会底层人民的悲惨生活,英子似懂非懂他们的生活后面其实是整个旧社会人们的巨大灾难。”[]惠安馆的故事最令人唏嘘。在阴差阳错中帮秀贞找到她的“小桂子”之后,“我”为了帮助秀贞婶找到三叔,也为了帮助妞儿脱离那个把她当作赚钱工具的让她受苦受难的养生家庭,在自己生病的情况之下,偷出了母亲的金镯子,在雨中送她们出门。本以为秀贞或许会因为找到“小桂子”而变得神志清醒,以为妞儿会脱离那个苦海,和母亲找到父亲过上幸福的生活。可没想到,在“我”昏迷醒来以后,母亲手上出现了“我”送给秀贞的手表和金镯,在迷糊中听到“可真也怪事,她怎么能一拐就拐了俩孩子走?咱们要是晚回来一步,英子就追上去了,唉!越想越怕人,乖乖巧巧的妞儿!唉!那火车,俩人一块儿,唉!”[]秀贞和妞儿最终竟然死于无情的火车轮下,不过“我”只是感觉到了什么,作者也只是含蓄表达。秀贞和妞儿的死,是一个悲剧,在那个年代而言,或许也是一种解脱,一个没结婚就生了孩子并且神志不清、不被世俗承认被男人抛弃了的女人和一个年少不谙世事的孩子,指不定要在那个吃人的社会中吃多少苦。

在《我们看海去》中,“我”是那个“贼”唯一谈过心的朋友,“我”也和他分享了“我”的《我们看海去》。为了让聪明勤奋的弟弟能读上书被迫走上歧途的“贼”,既是一个顾家的好人,也是一个偷东西的坏人,他最终令“我”分不清好人坏人了。“我”的无意之举导致了他被抓,于是“我”掌心出了汗,也很害怕看见他,并且还很想哭,“我”很愧疚,不然他或许不会抓,并且“我”觉得他也不能算坏人,所以“我”不想写坏人变贼。之前“我”分不清好人坏人,是因为长相敦厚的他居然是贼;后来“我”分不清好人坏人,是因为“我”明白了他的偷窃行为,是被逼的,他也是想要弟弟能上学,能留洋。“我”是知道背后的缘由的,所以“我”难过,一方面是因为自责,另一方面或许更是因为可怜他,而那些不知前后缘由的人,只顾着看热闹,“伸张正义”。

宋妈的悲剧是最不应该发生的,但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她的悲剧也无法避免。勤恳老实的宋妈,干活认真负责,待“我”和弟弟视如己出,加之遇上了一个好的东家,过上一般的生活应不算难事。但不幸的是她嫁给了一个好吃懒做好赌整天无所事事的“蠢驴”,“蠢驴”送宋妈来“我”家之后,转身就卖掉了女儿,又对儿子不闻不问,疏于照顾,整天赌博,导致儿子溺死在了河里。

小小年纪的“我”经历了太多的生离死别,这些悲剧看似非常荒诞,但放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中,这只是管中窥豹、冰山一角。五个小故事,几乎个个是悲剧,但整本书却没有浓重的悲伤氛围,这得益于儿童的叙述视角和童话的语言,以及作者自己本人清新雅致的语言风格,读者在阅读过程中更多的感觉是温暖,间或夹杂隐隐的悲伤,“正是因为作者使用了雅致流畅的叙述语言,从而消解了故事中的悲凉之感。”[]

作为回忆性的作品,林海音利用儿童的叙述视角,很好地表现了自己的写作风格:“简洁、自然、清丽是林海音的语言特质”[]。看似是单纯性的回忆散文,通过儿童的视角所看到的所经历的那些美好,天真与绚烂,透过那些悲剧,仿佛也看到了在儿童视角背后的成人视角的感伤,童话般的语言也只是对成年之后对往事的怀念和对悲剧的怜悯的掩盖,究其终极,更多的是辛酸、无奈以及远离精神故乡的失落。在小英子的眼中,悲剧或许只是几个字轻描淡写感到难过,时移境迁后或许只是若隐若无的云烟,可对于林海音而言,这些都是她对于人世的思索、对现实的反思以及对自我的深刻的检讨。儿童视角的选择,或许一方面也是为了慰藉自己远离精神故乡的那种漂泊感,“以儿童的善良温情和对生命的热爱来对抗压抑乏味的成人生活,并记录展现生命舒展灵动与自由的瞬间。”[]

参考文献

[1] 楚恒叶.《呼兰河传》与《城南旧事》的儿童视角分析[J].宁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4,36(06):119-123.

[2] 楚恒叶.《呼兰河传》与《城南旧事》的儿童视角分析[J].宁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4,36(06):119-123.

[3] 林海音.城南旧事[M].武汉:长江文艺出版社,2001:79

[4] 张艳辉.基于儿童叙事视角解读林海音《城南旧事》人性美[J].语文建设,2015(29):25-26.

[5] 杨雪. 林海音小说艺术研究[D].贵州师范大学,2019.

[6] 张晓明.林海音和迟子建儿童叙事小说比较研究[J].沈阳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20(04):508-512.

猜你喜欢

林海音悲剧童话
Chapter 23 A chain of tragedies 第23章 连环悲剧
林海音:这个世界有太多选择
童话镇
画家的悲剧
林海音:这个世界有太多选择
午夜童话镇
林海音:这个世界有太多选择
近视的悲剧
不希望历史“悲剧”重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