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等院校开展陕北秧歌传承教学的实践探析

2021-03-24赵一鸣

陕西教育·高教版 2021年10期
关键词:高等教育教学实践

赵一鸣

[摘  要]陕北秧歌是广泛分布于黄土高原地区,集舞蹈、音乐、歌唱及戏曲等艺术为一体,在不同节日、祭日及庆典活动中表演的民间艺术形式。在高等院校尤其是陕西地区的高校中积极开展陕北秧歌传承教学,不仅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发展的必然要求,更是实现高校文化传承作用,促进高校教学体系完善的重要推动力量。本文在简要概述陕北秧歌的基础上,分析高等院校开展陕北秧歌传承教学的基本影响因素,结合实际地提出了提升教学水平的实践路径,以期为陕北秧歌传承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关键词]高等教育  陕北秧歌  教学实践

课题:榆林市2019年科技研发及产学研合作计划研究《陕北原生态秧歌在榆林民俗旅游中应用研究》(课题编号:2019-93-5);陕西省哲学社会科学重大理论与现实问题研究《陕北民间文化资源传承保护与开发利用研究》(课题编号:2021ND0438)。

陕北秧歌在表演过程中具有动律鲜明、节奏欢快等多种特征,虽然在2006年被列为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但相关方面的保护和传承工作开展得仍有不足。目前,陕西地区部分高校开设了专门的陕北秧歌课程,部分艺术院校也逐步开展了这方面的教学活动。但受制于各方面因素影响,多数高等院校的陕北秧歌传承教学工作还面临多方面问题,教学水平难以满足传承发展的基本要求,对此,分析这些问题并完善教学实践路径,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陕北秧歌概述

1.陜北秧歌的产生背景

陕北秧歌是秧歌艺术的一种,与其相对应的,还有东北秧歌、华北秧歌、山东秧歌及湖北秧歌等。作为传承多年的民间艺术,陕北秧歌的产生与陕北地区的自然地理环境具有明显关系。在陕北地区煤炭工业高速发展之前,陕北高原地区的经济增长较为缓慢,主要以农业经济为基本支撑,特殊的地理环境使得农民会更多地用祈祷方式祈求风调雨顺,以保证农业收成稳定。同时,这种环境因素又使陕北人养成了吃苦耐劳、苦中作乐、豪爽洒脱的性格特征。在长期发展过程中,农民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融入秧歌艺术中,成为追求美好生活的寄托形式。另外,在历史发展过程中,陕北地区还受到游牧文化和农耕文化的双重作用,其地域文化的艺术创作过程中还表现出特有的竞争意识。

2.陕北秧歌的表演形式及风格

就地理层面而言,广义上的陕北地区包括今天的延安、榆林及甘肃的部分地区,广阔的地域范围使得陕北秧歌在区域内部也产生了不同的分类。目前陕北地区流传的秧歌主要分为大场子、小场子,具体包括过街秧歌、沿门子秧歌、九曲秧歌、延安老秧歌、新秧歌等复杂的体系,每个秧歌都有不同的表演形式及独特的表演风格。以大场子为例,表演场地以广场为主,参加人数不受限制,在“伞头”的统领下,以欢快的形式展现出来。小场子作为大场子的延续,参加人数较少,多以偶数配对形式出现,又分为文场子、武场子及丑场子等风格流派。但在新时期发展背景下,这些表演形式基本都脱离了原有的内涵诉求,成为新时代大众艺术形式之一,成为人民群体锻炼身体、丰富精神生活的重要形式。

3.陕北秧歌的传承现状

民间传承是陕北秧歌创新发展的基本形式,在传统的传承方式中,主要以师徒制形式为主。这种传承是以一对一的宣传方式为主,通过口传身教达到更好的传承效果。例如绥德秧歌的代表人物李增恒老师,他全身心投入秧歌艺术的传承工作,培养了数代秧歌传承人。但是这种传承方式较为单一,传承过程也比较枯燥,在精神文化生活不断丰富的背景下,已经无法满足陕北秧歌艺术发展的现实要求。进入21世纪之后,尤其是近十年间,陕北地区不断加大在陕北秧歌传承方面的投入力度,从中小学地方特色课程建设开始,构建覆盖高等教育在内的综合性传承体系。通过对陕西地区高校的陕北秧歌教学情况调查发现,延安大学、榆林学院、陕西师范大学、西安音乐学院及相关的高职院校,都以专业课、选修课、体育课程及培训班的形式,加大了陕北秧歌课程教学的投入力度,为陕北秧歌的传承做出了积极贡献。

影响高等院校开展陕北秧歌传承教学的因素

1.学生接受程度不足

秧歌是我国民间艺术的重要类型之一,在表演时,需要表演者具备音乐、舞蹈、体育、戏曲等方面的综合素质。但是受制于我国基础教育因素影响,普通高校学生在这方面的综合素养存在欠缺。新时代发展背景下,大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受新媒体的影响较大,他们更愿意接受一些具有视觉刺激感的艺术形式,而对于传统艺术的接受度明显不足,更何况陕北秧歌本身有较强的地域性,难以吸引学生深入学习。另外,学校组织相关课程时,综合统筹不足,在教师队伍建设、教材建设和课程体系构建等方面都有不完善之处,实践教学的比重较少,使得学生的整体学习成效欠佳,不愿意主动进行陕北秧歌的学习与传承。

2.教师队伍建设滞后

人才是教学活动开展的基础,教师队伍滞后是限制高等院校陕北秧歌高水平开展的重要因素。虽然陕北秧歌目前在民间有较好的传承基础,但高水平传承人多处于社会基层,在一些小型艺术团中工作,受文化层次、教育背景等因素限制,他们无法直接进入高校开展专职教学活动。而各个学校在开设相关课程时,多是由体育专业或舞蹈专业的教师转岗而来,这些教师虽然受过专门的学习和培训,但他们对陕北秧歌的理解不够深入,在技术风格、教学方法等方面都存在较为明显的欠缺,使得整体教学活动的开展受到限制。

3.教材建设较为滞后

教材是教学活动开展的基本支撑,是组织教学内容的依据,由于陕北秧歌的发展中多以师徒制为主要传承模式,致使教材编写较为滞后。目前,陕北地区在中小学秧歌特色课程建设方面已经取得了较好的成绩,在教材编写方面具有丰富的经验。但对于高等院校而言,所编写的教材内容还不够完善。陕北秧歌本身是概括性的概念,不能将所有关于这一艺术形式的内容都写入教材中。因此,在对教材内容进行精炼、做好共性总结的基础上,还需进一步研究如何实现教材的文化功能。

4.课程体系构建不完善

在教学活动开展中,课程体系的完善与否,对课程教学活动的开展成效具有直接影响。目前,开设陕北秧歌教学的高校,多以选修课的方式进行设置,教学目的是为了应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传承的基本要求,其教学活动的开展对学生综合素养培养的促进作用较为有限。受陕北秧歌地域性特征的影响,延安和榆林两地高校的教学活动还具有良好的氛围,而位于西安的部分高校开设此类课程的氛围明显缺失,对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产生了一定影响。

5.实践教学占比有待提升

陕北秧歌作为一种表演艺术形式,在传承教学中,必然要以多样化的实践教学为基础。但在相关高校的此类课程教学活动开展中,多以语言教学和示范教学为主,组织方式也是以一对多的课堂教学为主,学生的实践锻炼则以课外时间自主训练为主。这样的教学方式虽有助于学生学习陕北秧歌的理论知识,但在学生基础动作掌握、学习效率提升及活动参与方面存在明显不足,无法满足陕北秧歌高水平传承教学的要求。

高等院校提升陕北秧歌传承教学水平的实践路径

1.提升陕北秧歌传承教学的重视程度

陕北秧歌作为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迄今仍活跃于陕北高原的大部分地区,在社会、经济、文化、教育、健身、娱乐等方面具有独特的价值。加強对陕北秧歌的传承保护,高等院校具有不可推脱的责任。陕北地区和西安市的相关高校,要全面提升对陕北秧歌传承教学的重视程度,将陕北秧歌纳入体育院系、舞蹈院系的必修教学,开设选修课程;纳入校园文化建设体系,与社区强化文化合作等,以多种方式营造更加良好的教学氛围。同时,还可以通过与中小学体育教学对接、民间艺术团队伍及部分企事业单位深化合作的方式,为学生提供多元化的就业途径支撑,从而更好地解决学生的后顾之忧,提升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2.全方位完善师资支撑体系

全方位完善师资支撑体系,是提升陕北秧歌传承教学水平的根本,这方面具体工作的落实,可以从三个基本层面入手:第一,突破现有教师队伍管理机制,以外聘教师的形式吸引优秀的民间传承人到学校进行教学,或者是与传承人深化合作,通过创建技能工作室的形式加强人才培养。第二,定期选派专业教师外出学习交流,准确把握民间传承发展动态,提升教学活动的动态性水平。同时,还要引导师生积极参与不同形式的采风活动,使其通过与传承人的面对面交流,更加深入地把握陕北秧歌的传承精髓。第三,利用便利的现代化信息技术,构建完善的项目资源库,为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提供保障。

3.完善教材及教学资源支撑

完善教材编写和教学资源支撑是开展教学活动的基础,要提升陕北秧歌传承教学实践水平,必须由省级相关部门统一组织,做好教材编写和数字化教学资源库建设工作。在教材编写方面,应当坚持以生态性和历史渊源为基本出发点,在精炼陕北秧歌文化精髓的基础上,构建完善的民俗语境,用合理的编排方式将陕北秧歌的主干部分体现出来。同时,高校要能够和不同组织、民间艺术团深入合作,以立项方式逐步构建教学数据库,将表演细节以不同的方式记载下来,以便更好地开展教学。

4.构建完善的课程教学体系

目前,有的高校开展陕北秧歌传承教学时,教学体系组织得较为散乱,对教学实践所起的支撑作用比较有限。因此,要想推动教学活动深入发展,就必须构建更加完善的课程体系,首先要明确陕北秧歌课程教学的基本目标,即树立“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的目标,明确各项具体工作开展的方向。其次要完善课程教学体系,针对陕北秧歌艺术类型复杂、动作技法复杂、内涵丰富等特征,当对教学内容进行细化,构建更加完善的教学组织。最后要完善教学考评体系,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知识的考核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构建过程性评价体系,以实现对教学活动的科学引导,更好地提升教学水平。

5.开展多元化实践教学

实践教学是陕北秧歌传承教学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在目前的教学活动组织中,对实践教学的组织还存在欠缺。在教学体系组织中,应当强化与相关企业的深度合作,通过人才资源共享、文艺演出和顶岗实习等方式,不断提升学生的培养质量,切实解决学生的就业问题,进而提高学生参与专业课程学习的兴趣。

结  语

高等院校是陕北秧歌传承教学的重要场所,对于相关院校而言,必须要在深度明确传承意义的基础上,加大师资方面的支撑力度,完善教材与教学资源支撑,构建更加完善的课程教学体系,提升实践教学的占比水平,为陕北秧歌传承教学奠定更加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唐丽娟.高职院校开展陕北秧歌传承教学的实践——以延安职业技术学院艺术教育为例[J].延安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0,34(5):95-97.

[2]夏爽.试析陕北秧歌的风格特征及文化价值[J].艺术家,2019(9):99.

[3]闫琳.陕北秧歌舞蹈素材研究[D].西安:西安音乐学院,2019.

[4]时杨.陕北秧歌纳入高校专业舞蹈教学体系的理论与实践探究[D].西安:西安音乐学院,2016.

[5]沈绚楠.绥德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保护研究[D].北京:中国艺术研究院,2015.

猜你喜欢

高等教育教学实践
新形势下加强高校师德建设的对策研究
大数据对高等教育发展的推动研究
基于三维软件和云班课APP的机械设计课程教学实践
中职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的教学反思
关于应用型计算机专业培养方案的研究
基于Flash+XML技术的护理技能虚拟教学平台设计与实现
中职计算机应用课程教学改革与反思
浅论高中化学生活化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浅谈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测量平差课程教学改革探讨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