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后疫情时代营养健康教育课程思政的路径研究

2021-03-24张雅利刘健康龙建纲丁岩赵琳

陕西教育·高教版 2021年10期
关键词:课程育人健康教育思想政治教育

张雅利 刘健康 龙建纲 丁岩 赵琳

[摘  要]营养健康教育作为指导大众科学合理地平衡膳食及建立健康生活方式的重要途径,日益受到重视。在新冠疫情防控的特殊背景下,高校学生健康教育及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临着新要求。加强健康教育与思政教育接轨,把爱国教育、理想信念、科学素养、敬畏意识、道德责任等融入课程教学,实现教书和育人的有机统一。

[关键词]健康教育  思想政治教育  课程育人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大健康”背景下的健康教育

“大健康”是一个基于时代发展、社会需求和疾病谱变化提出的系统性、全局化理念。其围绕人类生命活动全过程的生老病死和衣食住行等各类影响健康的风险因素和认知误区,提倡科学合理的健康教育制度体系下,以全面呵护为特点的自我健康管理。全民“大健康”理念的核心是科学的健康观,而健康教育在健康观形成中的重要作用不言而喻。以普及大众健康知识为目的的健康教育除了科学性和先进性的要求外,还必须具有可持续性的特点,以便人们能够接受终身健康教育。从知识的接受、传播及长期社会效应的角度来看,高校学生无疑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受教育群体。在“大健康”时代,健康教育旨在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營养观和健康观,使其自觉自发采取有益于健康的行为方式。

“大思政”在健康教育环节的渗透

2016年12月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坚持在改进中加强,提升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和针对性,满足学生成长发展需求和期待,其他各门课都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核心思想是让所有教学活动都承担起立德树人的任务,所有的教师都承担起立德树人的责任,将过去简单的思想政治教育,发展成为涵盖所有专业、学科和课程体系的教育全过程“大思政”。健康教育也需要立足学术内涵和传承脉络,结合全真情景教学,汲取爱国主义、社会责任、文化自信和人文精神等要素,将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渗透课程教学,并转化为教育最具体、生动、有效的载体,增强学生的生命健康意识、人与自然环境和谐共生意识和社会责任意识。

后疫情时代高校学生思想状况与行为变化

在新冠肺炎疫情这场全球性重大公共突发事件面前,虽有临床医生和研究者不惧风险,在一线与病毒“作战”,但也难免在后疫情时代,部分民众的思想、行为和心理产生变化。高校学生既有普通社会民众的心理状态,如恐慌焦虑、人际交往减少等,同时由于青年人思维活跃的特点和对网络工具的熟练使用,其行为特征与普通社会群体相比又有显著差异。

疫情初期,由于缺乏相关社会经验和认知背景,往往表现出对疫情不够重视或存在侥幸的心理;随着疫情的蔓延,又表现出茫然无措甚至恐慌的心理;到疫情大规模暴发时,个体的行动范围受限,每天面对大量的负面信息,往往会出现焦虑甚至是愤怒等情绪;疫情逐渐得到控制后,则体现出对自身或具体事件更多的担忧。疫情期间,“刷课”“线上作业”成为近三千万大学生居家学习的主要内容。漫长的居家隔离生活,使得家长和学生人际交流距离缩短,空间交集增加,难免会出现矛盾,造成家庭关系紧张。外在环境、生活方式和行为方式的突然改变,很可能会引发负面情绪,如不能得到及时、有效心理疏导,容易造成多因素杂合继而引发心理问题和心理疾病。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背景下,高校更需要贴近实际,注重让学生群体了解关于新冠肺炎最权威和科学的信息,正确进行自我识别和个人防护,及时有效释放紧张情绪。

疫情时代“大思政”与“大健康”的融合路径

1.精心打造并深度拓展健康教育多元课堂

在健康教育内容的设计和选择上,围绕目标以社会生活中的热点现象进行导入,注重教育内容与日常生活相结合、与专业背景相结合、与新闻时事相结合、与营养学科突破性研究成果相结合,以强化教育的实践性和时效性,激发学习兴趣和参与感,培养问题意识,提高分析和思辨能力。比如,引入张伯礼院士对中医在抗击新型冠状病毒中重要作用的评价,引导学生辩证地看待中医及中药,增强文化自信和民族自信。

实施过程中,注重宏观与微观、抽象与具体、横向与纵向的比较,注重核心材料的拓展。鼓励学生从多学科的视角进行研究,分析营养健康与政治、科技、艺术等的关系。比如对食物中胆固醇作用存在不同认识,一方面引导学生了解卫生政策纠正大众目前最突出的膳食问题,力图达到“理想状况下最健康”饮食活动的意义;另一方面引导学生科学评价胆固醇的作用,驳斥两种截然不同但都比较片面的观点,训练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利用胆固醇的问题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探讨社会、政治、经济等因素对健康和科技发展的影响,训练学生宏观、立体、多维认识世界的能力。

2.依托网络资源,构建营养健康教育“云”链条

在疫情防控时期,充分发挥新媒体平台的优势,组建以营养学领域专业人员(教师)、学生家长和学生为主体的网络健康教育工作队伍,以公众号、群等网络平台为重要阵地,及时在学生群体中开展科学知识普及、生命健康教育、医学研究领域最新进展、传染病防控知识,以及身心健康等知识教育,及时回应学生关切的营养健康问题,在线指导学生开展有利于健康的行为方式,鼓励学生养成良好的卫生和生活习惯。特别是对学业困难、受疫情影响家庭的学生,主动联系、主动关心,帮助他们做好心理调适和疏导。

3.加强健康教育与思政教育的无缝接轨

新冠肺炎疫情已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极易引发舆论关注和讨论,信息延误或信息错误都会导致舆论混乱、社会恐慌。医学营养学相关领域的专家学者,作为学生健康教育的中坚力量,有责任、有义务关注国内外最新的抗疫形势,找准切入口,及时引导学生掌握正确的消息来源。对于错误的健康知识或谣言,有责任进行及时纠正,以消除困惑、化解焦虑或恐慌。

营养健康教育的每一个模块都有很多思政元素的映射点与融入点。疫情期间对专业人才的科学观、政治敏感性和研判能力要求更高。不但要在健康教育中开展生命观、健康观教育,更要上好这堂爱国主义教育、思想政治教育、形势政策教育课,要借助特殊时期开展好“灾难教育”,真正把新冠疫情的“危”转化为思想政治教育的“机”。

(1)中医药在对抗新冠肺炎中的积极作用所折射出的文化自信

在抗疫斗争中,中医药广泛应用于新冠肺炎治疗,深度介入诊疗全过程,发挥了积极作用,成为抗疫“中国方法”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医药治疗发挥的核心作用有效降低了转重率,特别是在早期介入,能显著降低轻症病人转为重症病人的几率。

让学生对自己的社会角色和国家的国际地位有较为准确的认识和定位,这也是高校通识教育的重要任务之一。中华民族有源远流长的养生理念和极为丰富的实践经验,构成了中国古代医学的瑰宝,也是最具人文精神和哲学内涵的中国传统文化之一,有助于激发青年学生的民族自觉和文化自信,增强民族文化软实力。《黄帝内经》被称为医学的始祖,其认识论和方法论充满了唯物主义的辩证哲学。课程中通过比较以《黄帝内经》为代表的中华古典饮食养生理论与现代营养学相关理论的异同,让学生了解中国传统养生文化是中华民族饮食文化的一份珍贵遗产,向学生渗透中国古代饮食活动中顺应自然、五行相生、阴阳调和及天人相应的哲学观点,体現其更注重宏观性和系统性的特点。近年来,一些迷信糟粕趁机裹上文化外衣,进行非理性传播,甚至不恰当地与民族尊严、民族自信“纠缠”在一起,导致传统养生观饱受诟病。课程中引导学生跟随现代营养学的发展脚步,站在科学的角度重新研究和阐释传统养生观,引导学生发现其蕴含的古老智慧,值得不断地进行辨析、继承和发扬,这对探索适合现代人生活的健康膳食模式、提高健康质量及全民族身体素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课程中将现代营养与传统健康理念相结合,形成充满智慧与创新的载体,增强对学生的人文渗透、人类文明丰富性和多样性的理解,使学生了解自己、了解中国、了解世界,树立学生的文化自信和民族意识,彰显中国风格。

(2)脂肪假说映射出的科学道德问题

脂肪是一个备受关注的热点话题,至少在过去的50年,人们一直认为饱和脂肪是饮食中的“头号反派”。然而,2016年《美国医学协会杂志·内科学》发表了美国加州大学旧金山分校研究人员撰写的爆料黑文,美国糖业协会曾在上世纪60年代支付约等于现在5万美元的研究资金给三位哈佛科学家,要求他们在国际顶级的《新英格兰医学期刊》上发表关于糖、脂肪和心脏疾病的研究进展综述。这篇综述中引述的研究都是由该糖业集团精心挑选的,目的在于最大程度上弱化糖和心脏健康之间的关系,抹黑饱和脂肪酸所起到的作用。2017年《纽约时报》发文,声称可口可乐公司曾经为了弱化含糖饮料和肥胖之间的联系,提供了数百万美元研究经费给科研人员。同年6月,美联社也有报道称,糖果制造商正在资助一些声称吃糖的孩子往往比不吃糖的孩子体重更轻的研究。以上实例,可以和学生探讨两个问题:一是老百姓对科学研究始终是雾里看花,如果科学受到利益集团的左右,最终受损的是普通大众,保持学术独立性是做好科研的基本保障。二是科学道德与实际名利的冲突与碰撞,学术价值观的错位和学术道德的失范,不仅严重制约着科学研究的健康发展,也会进一步导致个人价值观的扭曲。人类应该以全球视野研判世界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的趋势,诠释精神文化建设对推动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作用,反思科学精神缺失对发展的影响,阐明弘扬科学精神,培植科学传统,涵养精神气质对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重要意义。

营养与健康教育要结合社会和研究热点,充分挖掘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转化为内在美德,转化为自身的素质和能力。将新时代的核心价值观纳入课程,使专业课程转化为新时代核心价值观生动化、具体化的有效载体,在专业知识学习中融入对学生理想信念层面的精神指引,帮助学生逐步建立文化自觉和自信,从优秀传统文化中传承爱国、爱人的道德信仰,培育和树立有担当的科学精神和职业素养,在健康教育中讲好中国故事。

后疫情时代,健康教育的难点在于非医学健康干预方式的实现路径与科学评价。健康教育的重点在于了解后疫情时代高校学生的思想状况与行为特点,引导学生心态和行为朝着平和中透出理性乐观的方向发展。通过对流行性传染病、病毒特性等专业的解读,使学生逐渐认识到病毒并不像想象中的那么可怕,真正可怕的是过分畏惧病毒的心理,抗击病毒不仅要依靠强有力的防控措施和医疗技术,也需要积极阳光的心态和乐观主义精神。

参考文献:

[1]黄惠勇.谈大健康产业创新发展模式[J].湖南中医杂志,2017(33):1-4.

[2]陈娟.坚持在改进中加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7:1.

[3]冯刚.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发展的四个着力点[J].教学与研究,2017:23-9.

[4]翟艳会,朱向东.中医药文化的核心价值观探讨[J].中医研究,2017(30):7-10.

[5]Kearns CE,Schmidt LA,Glantz SA.Sugar Industry and Coronary Heart Disease Research:A Historical Analysis of Internal Industry Documents [J].JAMA internal medicine,2016.

猜你喜欢

课程育人健康教育思想政治教育
五项教育,推进中职校《计算机基础》课程育人
生态育人之初探
授权理论在使用无创呼吸机COPD患者健康教育中的应用
健康教育在烧伤护理中的应用
糖尿病足的预防及护理方法初步研究
加强思想政治课在大学慕课开放课程的地位研究
浅析红色文化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新媒体语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研究综述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创新研究
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