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期慢性腰痛应排除脊柱结核病
2021-03-23唐亮
□唐亮
脊柱结核是骨关节结核最常见的类型,是一种由结核分枝杆菌引起的慢性感染。近年来全球结核发生率有所上升,主要归因于人口迁移、艾滋病感染者增多、耐药菌株多发等因素,但脊柱结核有隐匿性发病的特点,很容易被忽略、被遗忘。
脊柱的任何节段都可能感染结核分枝杆菌,以腰椎发病率最高,胸椎次之,尾椎罕见。感染伴随机体免疫破坏,可累及椎间盘和邻近椎体,造成脊柱前柱塌陷、后凸并伴有周围脓肿,累及后方脊髓、马尾,造成截瘫,严重影响患者的健康及生活质量。因此,早期诊断对脊柱结核具有重要意义。
一、临床特点
1.全身特点
早期可无任何症状,随病情进展可出现食欲减退、全身不适、乏力、盗汗、体重下降与贫血等全身中毒症状。间歇发热,常为低热,偶见少数急性发作,体温达39℃左右。全身症状多在局部症状出现前即有表现,部分病例无全身症状表现。
2.局部表现
疼痛:多为钝痛或酸痛,程度或轻或重,呈移动性,部位不固定,伴有局部压痛及叩击痛。在活动、咳嗽时加重,卧床休息后减轻,夜间疼痛加重。因椎旁肌肉保护性痉挛以缓解疼痛,可导致脊柱生理曲度改变。
寒性脓肿:椎体旁常伴有寒性脓肿,颈椎多见椎前脓肿,胸椎可见椎旁梭形或柱状脓肿,胸腰椎、腰椎则可形成腰大肌脓肿,并向下流注至髂窝、腹股沟、臀部或腿部,脓肿也可沿肌肉筋膜间隙或神经血管束流注至体表。寒性脓肿扩展至体表自行破溃形成窦道,继发感染时治疗困难。
畸形:椎体破坏塌陷,颈椎生理前凸消失,胸椎生理后凸增加,出现局限性成角后凸畸形,腰椎曲度变直或后凸畸形,有时伴有侧凸畸形。
脊髓压迫:合并截瘫者约有10%,早期多表现为感觉障碍,随着病情进展,可出现运动障碍、二便异常。
二、影像学表现
1.X线检查:最常用的检查方法。发病初期难发现病灶,感染后6个月左右,X线摄片才能显示出病变。早期征象可先有椎旁阴影扩大,随着椎体进一步破坏,显示有骨质破坏,椎间隙狭窄或消失,椎体终板不规则骨质破坏,部分患者可先出现椎体骨质稀疏,双侧软组织阴影扩大或出现微细的钙化等,后期可发现椎体塌陷、空洞、死骨和脊柱曲度变直或局部后凸畸形等。
2.CT检查:能显示脊柱结核细微的骨质破坏、椎旁脓肿、小片状钙化和对椎管内的侵犯。
3.超声检查:B超能确定脓肿的有无、大小、位置、数目和脓肿的性质。
4.MRI检查:软组织分辨率高,对脊柱结核的早期发现具有重要意义。
三、实验室检查
血液学检查特异性不高,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的计数变化不大,在婴儿和体弱患者白细胞计数可能下降,部分患者在渗出期时白细胞总数可升到10~15×109/升,相当一部分患者表现为贫血、低蛋白血症等。在脊柱结核活动期,血沉(ESR)常增快,可达90~100毫米/小时或更高,而病变被控制或静止时可降至正常,提示炎性进程,不能作为确诊指标。C反应蛋白(CRP)升高是结核感染早期的重要炎性指标,随感染控制迅速恢复正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