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吡喹酮联合常规护肝药物对血吸虫肝病患者肝功能的影响

2021-03-23王丽君

关键词:血吸虫护肝虫体

何 洋,王丽君

(武汉市江岸区丹水池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血吸虫病区,湖北 武汉 430012)

近年来,血吸虫病在我国的发病率逐年升高。血吸虫将虫卵产在水中,人类、牲畜常因与疫水接触而感染血吸虫虫卵,虫卵以门静脉为途径侵入患者肝部,并沉积在门静脉分支和汇管区,导致机体出现免疫反应,并形成肉芽肿,进而压迫肝脏细胞,使其萎缩,引起汇管区病变,最终导致肝脏纤维化以及门静脉高压,对患者的身心健康均造成威胁,因此必须展开积极治疗[1]。目前,临床治疗该疾病的药物较为贫乏,通常使用注射用还原型谷胱甘肽、泮托拉唑等常规护肝治疗进行治疗,但疗效较差。吡喹酮可使虫卵肉芽肿直接消退或者显著缩小,以达到驱虫的目的[2]。基于此,本研究旨在探究吡喹酮联合常规护肝药物对血吸虫肝病患者肝功能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按随机数字表法将2019年6月至2020年6月武汉市江岸区丹水池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收治的100例血吸虫肝病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患者中男性26例,女性24例;年龄35~71岁,平均(53.39±2.81)岁;病程1~10年,平均(5.12±1.32)年。观察组患者中男性25例,女性25例;年龄35~71岁,平均(53.82±2.93)岁;病程1~10年,平均(5.21±1.34)年。两组患者一般资料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纳入标准:符合《内科学》[3]中关于血吸虫肝病的诊断标准;血吸虫循环抗原及虫卵抗体检测结果为阳性;肝部出现1~3级的实质性病变等。排除标准:因其他原因而患肝病者,如病毒性、酒精中毒等原因;先天性免疫系统缺陷;肾脏、心脏存在障碍者;意识、精神等方面存在异常者等。患者或家属对本研究知情同意。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治疗,将1.5 g注射用还原型谷胱甘肽(福安药业集团湖北人民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183085,规格:1.5 g/支)与100 mL的5%葡萄糖注射液混合后静脉滴注,1次/d;同时指导患者口服泮托拉唑钠肠溶片(沈阳圣元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67169,规格:40 mg/片),40 mg/次,1 次 /d。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口服吡喹酮片(南京制药厂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32021380,规格:0.2 g/片)治疗,0.6 g/次,3次/d。两组患者均接受3个月的治疗。

1.3 观察指标 ①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血清抗体转阴率,抽取患者空腹静脉血5 mL,3 000 r/min离心5 min,取血清,采用血液分析仪进行检测。②采集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空腹静脉血5 mL,采用全自动血液分析仪检测总胆红素(TBil)、谷草转氨酶(AST)、谷丙转氨酶(ALT)水平。③采用肝功能分级标准(Child-Pugh)评分[4]评估两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1、3个月后肝功能,分值范围5~15分,共分为3级,A级为5~6分;B级为7~9分;C级为10~15分,分数越高表示患者的肝功能越差。④观察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包括恶心、呕吐、疲倦、皮疹。

1.4 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 22.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数资料以[例(%)]表示,用χ2检验;计量资料以(±s)表示,用t检验,多时间点计量资料比较用重复测量方差分析。以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血清抗体转阴率 对照组患者治疗后血清抗体转阴率为80.00%(40/50),观察组患者治疗后血清抗体转阴率为96.00%(48/50),对照组患者治疗后血清抗体转阴率低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 6.061,P<0.05)。

2.2 肝功能指标 与治疗前比,治疗后两组患者TBil、AST、ALT均降低,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肝功能指标比较(±s)

表1 两组患者肝功能指标比较(±s)

注:与治疗前比,*P<0.05。TBil:总胆红素;AST:谷草转氨酶;ALT:谷丙转氨酶。

组别 例数 TBil(μmol/L) AST(U/L) ALT(U/L)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对照组 50 86.41±12.42 76.31±7.31* 356.81±52.41 163.81±3.61* 130.26±22.24 82.37±30.01*观察组 50 86.11±12.31 66.41±4.41* 356.21±52.51 144.22±4.41* 128.97±21.75 62.88±24.76*t值 0.675 8.120 0.452 6.413 0.293 3.352 P值 > 0.05 < 0.05 > 0.05 < 0.05 > 0.05 < 0.05

2.3 Child-Pugh评分 与治疗前比,治疗1、3个月后两组患者Child-Pugh评分逐渐降低,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Child-Pugh评分比较(±s, 分)

表2 两组患者Child-Pugh评分比较(±s, 分)

注:与治疗前比,*P<0.05;与治疗1个月后比,#P<0.05。Child-Pugh:肝功能分级标准。

组别 例数 治疗前 治疗1个月后 治疗3个月后对照组 50 11.53±2.90 10.27±2.53* 8.56±0.59*#观察组 50 11.55±2.89 8.64±2.31* 6.78±0.44*#t值 0.035 3.364 17.101 P值 > 0.05 < 0.05 < 0.05

2.4 不良反应 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例(%)]

3 讨论

血吸虫是一种对人体健康造成严重损害的寄生虫,血吸虫感染宿主之后,其虫卵在肝组织沉积,会对结缔组织产生刺激,引起肉芽肿,进而对肝脏组织结构造成破坏,可导致患者出现肝脏纤维化,若不对患者进行及时的干预治疗,可导致肝硬化以及门静脉区高压,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命安全[5]。常规护肝药物可在一定程度上改善患者的肝功能,但整体疗效不理想。

吡喹酮可使虫体肌肉发生强直性收缩而产生痉挛性麻痹,血吸虫接触吡喹酮后可使虫体张力增高,而后使虫体产生强烈挛缩,增加虫体细胞膜的通透性,使细胞内钙离子丧失,损伤虫体皮层,促使表皮糜烂溃破,分泌体消失,影响虫体吸收与排泄功能,导致虫体死亡[6]。本研究中,对照组患者治疗后血清抗体转阴率低于观察组;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表明吡喹酮联合常规护肝药物可改善血吸虫肝病患者的临床症状,利于患者康复,安全性高。吡喹酮还能引起继发性变化,使虫体表膜去极化,降低皮层碱性磷酸酶活性,致使葡萄糖的摄取受抑制,内源性糖原耗竭,从而抑制虫体核酸与蛋白质的合成,达到驱虫的目的,可改善肝纤维化情况,从而改善患者的肝功能,利于患者康复[7]。本研究中,与治疗前比,治疗后观察组患者TBil、AST、ALT低于对照组;与治疗前比,治疗1、3个月后观察组患者Child-Pugh评分低于对照组,表明吡喹酮联合常规护肝药物可改善血吸虫肝病患者的肝功能,缓解其肝脏纤维化情况,利于患者康复。

综上,吡喹酮联合常规护肝药物可改善血吸虫肝病患者的肝功能,利于患者康复,安全性高,但由于本研究并未对患者进行长期随访,因此研究结果仅为近期疗效,故仍需展开进一步的观察研究。

猜你喜欢

血吸虫护肝虫体
羊捻转血矛线虫病的诊断及危重病例治疗
电压门控钙离子通道阻断剂硝苯地平体外杀伤日本血吸虫成虫作用研究
如何选购冬虫夏草
护肝食物有哪些?
春季养生六个字 春捂 养胃 护肝
柴胡桂枝干姜汤方证病因病机及“痰饮”浅析
血吸虫并非“吸血虫”
春天护肝:记好三个“五”
初春是养生护肝好时机
“十二五”期间湖北省农业血防工作重点与防治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