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紧扣课后习题读懂“画家”作品

2021-03-23朱佳

云南教育·小学教师 2021年12期
关键词:小鸭小马雪地

朱佳

教材简析:

《雪地里的小画家》(统编语文一年级上册)是一首富有儿童情趣、又融汇科普知识的儿歌,描写了雪地里一群“小画家”画画的场景。全文语言浅显易懂,充满儿童情趣,渗透了小鸡、小狗、小鸭和小马四种小动物脚趾的不同形状及青蛙冬眠的科学知识,特别适合一年级学生学习。教学时,教师要紧扣课后习题,围绕“画家”组织教学活动。首先,在揭示课题时采取分层导入的方式,指导学生读好“的”字短语;其次,在初读课文时,组织学生采用小组开火车读的方式,引导学生边听边圈画词语,找出“画家”,并运用句式练习说话积累词语;最后,在引导学生理解“小画家”如何作画时,选择学生喜欢的“动一动”的形式,让学生亲手演示作画过程,进行思维碰撞,促进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过程:

一、分层揭题,了解“画家”

1.读一读。出示词语卡片“画家”,学生认读后贴在黑板上。

2.说一说。什么人可以称为“画家”?(可以被称为“家”的人都是很厉害的人物。写文章很厉害的人可以称为——作家;写书法很厉害的人可以称为——书法家;研究天文很厉害的人可以称为——天文学家;画画很厉害的人可以称为——画家)

3想一想。我们今天要认识的画家在哪里呢?出示词语卡片“雪地里”,学生认读后贴在黑板上。

4.揭示课题。教师把课题补充完整,学生读课题,指导学生读“的”字时要读得轻而短。

设计意图:将学生容易拖调的长题目通过分解指导学生读正确,读通顺,让学生不仅理解“画家”的含义,还巧妙地引导学生朗读时注意停顿,将“的”字短语读到位。

二、自读课文,寻找“画家”

1.自读课文。要求: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并标出课文中有几句话。

2.回答问题。儿歌一共有几句话?(6句)

3.开火车读。请一个小组的学生开火车读课文,每人读一句话,其他学生一边听一边圈一圈:雪地里来了哪些小画家?

4.认读词语。出示词语卡片(小鸡、小狗、小鸭、小马),学生认读后贴在黑板上。

5.识记生字。雪地里来了这么多小画家,我们可以说来了一_____(群)小画家?

(1)认读“群”字,教师正音。

(2)识记“群”。用加一加的办法,左边“君”是指一个人,右边是个“羊”,“群”就是一个人在放着一群羊。

(3)理解“群”。“群”表示数量很多,三个以上的人或动物才能说“群”。

(4)拓展“群”。一群羊在一起就形成了“羊群”。一群人呢?(人群)。一群又一群的小鱼游来了,你会说吗?(鱼群)像这样一群又一群人或者动物,我们可以送给它一个四字成语——“成群结队”。

6.练习说话。用“雪地里来了一群小画家,他们是_____、_____、_____和_____。”的句式与同桌互相说一说。

7.指导朗读。指导学生借助标点符号读课文,读出“画雪”的惊喜。

(1)观看下雪的视频,说一说:你看到了什么?

(2)指导学生读好“下雪啦,下雪啦!”引导学生发现:课文这里连用了两个“下雪啦”,中间用逗号隔开,说明大家很欢喜雪。

(3)关注感叹号,读出惊喜。引导学生了解:表达强烈的感情,除了可以连用两个一样的句子,还可以在句子后面加上感叹号。引导学生试着读出这份惊喜。

(4)齐读课文第1句和第2句。

设计意图:强化“群”字的认读,让学生理解“一群”的意思,进而读准“群”的字音,记住“群”的字型,理解“群”的字意,最后借助图片,拓展“群”的词语,达到积累词语的目的。同时注重指导学生借助标点符号朗读课文,读出情感。

三、动手演示,理解“作画”

1.回答问题。小画家们来到雪地上后,雪地上就多出了许多好看的画作。他们是怎样在雪地里画画的?(用脚画)难怪课文中说(出示):不用颜料不用笔,几步就成一幅画。

(1)认识生字。出示:用、几、步。“步”借助字谜识记:上面正字少一横,下面少字去一点。“几”是一个数量词,还藏着一个新笔画——横折弯钩。

(2)指导朗读。你觉得这是一群怎样的小画家呢?(厉害、神气、骄傲、神奇)请带着感受读好这句话。

2.摆一摆。瞧,这些小画家在雪地里画了四幅画(出示图片),你能认出这些画分别是谁画得吗?请同桌两位同学在桌子上摆一摆。

(1)同桌同学合作,将雪地里的小画家和画进行匹配。

(2)请四位小朋友当小鸡、小狗、小鸭和小马,现场演示怎么在雪地里作画。

(3)指导朗读。出示:不用颜料不用笔,两步就成一幅画。小鸡——不用颜料不用笔,两步就成一幅画。小鸭你也来——不用颜料不用笔,三步就成一幅画。小狗呢?小马呢?

3.做课中操。简直太神奇了,小鸡、小狗、小鸭和小马,几步就成一幅画,让我们跟着小画家到雪地里跳一跳,唱一唱吧!

出示:小鸡,小鸡,你画什么呀?小鸡,小鸡,我画小竹叶。

小狗,小狗,你画什么呀?小狗,小狗,我画小梅花。

小鸭,小鸭,你画什么呀?小鸭,小鸭,我画小枫叶。

小馬,小马,你画什么呀?小马,小马,我画小月牙。

4.识记生字。出示“竹”“牙”这两个生字,指导学生书写。“竹”字借助字的演变让学生识记,“牙”字借助图片识记。

5.引导说话。借助拟声词指导学生朗读课文,读出“画家”的个性。不同的画家应该有不同的欢呼声,小鸡——叽叽叽、咯咯咯、喔喔喔;小鸭——嘎嘎嘎;小狗——汪汪汪;小马——哒哒哒。(1)教师示范:叽叽叽,我是小母鸡,我的爪子像竹叶,我就画个小竹叶。(2)学生模仿说小狗、小鸭和小马。(3)学生用上“因为……所以……”的句型说话。(4)学生对小画家和小画家作得画进行匹配。(5)学生齐读课文第3句话。

6.观看视频。雪地里还会有哪些小画家?他们又会画些什么画呢?(小猫画梅花,小羊画月牙,小猪画剪刀等)

设计意图:课后习题中明确指出:雪地里来了哪些小画家?他们画了什么?教学时通过建立“竹叶、梅花、枫叶、月牙”与动物脚印之间的联系,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课文内容。第一步是同桌同学合作动手实践,将小画家和画进行匹配;第二步是展示交流,学生演示作画过程,渗透变式读文;第三步是借助课中操巩固认识小画家及小画家作得画;第四步借助拟声词让学生进一步读懂小画家的画;第五步是再次对小画家、脚印、画作进行匹配;第六步拓展其他能在雪地里作画的小动物及他们的画。这样设计,环环相扣,在读一读、变一变、动一动、说一说中做到形式多样,充满童趣。

猜你喜欢

小鸭小马雪地
雪地给我拍照啦
高桥:崛起中的“雪地靴之乡”
智救小鸭
骄傲的小马
雪地捉迷藏
小鸭
雪地里的交通工具
营救小鸭
小马快快跑
爱撒娇的小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