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灰雀》教学设计
2021-03-23李紫纤
李紫纤
教材分析:
《灰雀》(统编语文三年级上册)一文主要写了列宁用爱鸟之情感染、启发孩子放鸟归园的故事,体现了列宁对男孩的尊重、爱护以及男孩的守信和天真。伟人列宁像一个普通老百姓一样跟小男孩交朋友,蕴涵着浓浓的人文精神。教师在教学时要引导学生品读课文,感悟课文所表达的男孩爱灰雀、列宁爱灰雀更爱男孩的情感,懂得知错就改是诚实的表现,并让学生对人与自然的和谐、人与人之间的和谐有更深刻的认识。
教学过程:
一、观察图画,激发兴趣
1.观察图画。出示灰雀的图片。提问:有谁知道图上的鸟叫什么名字?(板书:灰雀)请描述一下灰雀的样子。
2.默读课文。学生默读课文第1自然段,把描写灰雀样子的句子画出来读一读。
3.回答问题。读了课文第1自然段,你知道了什么?(预设:①灰雀像其它可爱的小鸟一样,可以在枝头欢蹦乱跳地唱歌,非常惹人喜爱。②因为灰雀是那么的活泼可爱,所以列宁非常喜爱灰雀。③列宁非常喜爱这三只灰雀,每次走到白桦树下都要停下来仰望这三只欢快的灰雀,还经常给它们带来面包渣和谷粒)
设计意图:通过出示灰雀的图片,让学生对灰雀有一个直观地认识,激发他们对文本的阅读兴趣。
二、初读课文,了解内容
1.自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标出自然段的序号。
2.学习字词。
(1)出示由生字组成的“郊外、散步、胸脯”等14个词语,检查学生的自读情况,指导学生读好前鼻音的字“散”及后鼻音的字“诚、病、蹦”等。
(2)学习生字,指导书写。①观察本课的生字。说一说:这些生字有什么特点?你是如何记住这些生字的?②描红,摹写生字。③抄写词语表中列出的本课词语。
3.朗读课文。指名让学生分自然段读课文。想一想:列宁、小男孩儿、灰雀之间究竟发生了一件什么事?(列宁在公园里寻找三只惹人喜爱的灰雀中的一只时,遇到了将灰雀捉去的男孩儿,经过交谈,受到感动的男孩儿将灰雀放了回去)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自主读文,自主识字,进一步巩固、提高学生自主识字的能力,并借助主要角色之间的关系让学生了解课文内容。
三、读议结合,感受真爱
1.回答问题。课文哪几个自然段具体写了列宁寻找灰雀,后来灰雀回到林中的事儿?(课文第2自然段至第13自然段)
2.默读课文,思考问题。(1)灰雀到哪里去了?你是怎么知道的?你从哪里看出来小男孩喜欢灰雀?(2)小男孩儿为什么会去逮鸟呢?(喜欢)(3)小男孩儿喜欢灰雀,可为什么会愿意把鸟放了呢?(默读男孩和列宁的对话,画出表现男孩心理变化的句子)
3.交流互动。
(1)出示:“我没......我没看见。”(省略号表示说话断断续续、结结巴巴。表明男孩心里紧张、害怕。指导学生朗读,把男孩的心情读出来,并加上表情和动作读)
(2)出示:“会飞回来的,一定会飞回来的。它还活着。”(刚才那个结结巴巴的男孩,此时在想什么?预设:列宁这么喜爱灰雀,我不应该捉它的。列宁这么担心,我应该告诉他是我捉走了灰雀)
(3)出示:“一定会飞回来!”(这一句用上了感叹号!表明男孩急于想表明自己的决心)
(4)列宁知道是小男孩捉走了灰雀,他没有直接问男孩,而是担心地说:“一定是飞走了或者是冻死了。天气严寒,它怕冷。”当列宁听到男孩想说:“会飞回来的,一定会飞回来的。它还活着”时,也没有直接问男孩,而只是问:“会飞回来?”从列宁的话里你读懂了什么?(列宁装作不知道,保护了男孩的自尊心)
4.朗读对话。学生分角色朗读列宁和小男孩的对话。
设计意图:通过语言和行动的描写揭示人物的内心活动,展现事件的发展过程,是本篇文章在表达上的特点。本环节让学生在默读中理解课文内容,体现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的过程,同时也是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的过程。
四、思考问题,感悟品质
1.感悟列宁对男孩的关爱和教育。列宁为什么要问鸟?鸟怎么会说话呢?引导学生深入体会列宁尊重孩子,理解孩子,他不愿意伤害这个小男孩的心,这就是对孩子的爱。
2.感悟男孩的诚实。读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提问:列宁知道男孩是一个诚实的孩子。你认为小男孩儿是个诚实的孩子吗?为什么?(预设:①小男孩儿主动把灰雀放了,所以是个诚实的孩子。②小男孩儿开始没有说实话,可是后来被列宁感动了,用实际行动改正了错误,所以他是一个知错就改的诚实的孩子。③小男孩一开始不诚实,后来又把灰雀送回来了,他是一个诚实的孩子)
设计意图:让学生动脑思考问题,解决问题,进一步感悟列宁和小男孩的美好品质,潜移默化地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五、拓展阅读,培养能力
1.教师小结。
2.阅读资料。学生交流课前预习时查到的介紹列宁的资料,教师根据学生的交流出示相关资料,学生阅读。
3.推荐阅读。推荐学生课后阅读《列宁传》。
设计意图:通过阅读与列宁有关的资料及推荐阅读《列宁传》,激发学生阅读课外书籍的兴趣,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