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投资项目管理存在的问题及防范对策的思考
2021-03-23王玉莹
王玉莹
摘要: 在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过程中,政府投资项目是一个不可或缺的构成元素,它对社会投资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并且落实效果必然会对社会经济发展带来巨大影响。考虑到政府投资项目管理涉及到一些复杂的问题,必须要对其深入剖析,方可寻找有效、科学的防范策略。接下来本文站在国企发展角度,思考与政府开展项目投资活动具有的问题,然后结合实际情况,寻找对应的解决策略,为保证国企与政府的顺利合作带来帮助与支持。
关键词: 政府投资;项目管理;问题;防范对策
引言:目前,在国企投资项目管理中,其通常是按照政府投资项目的落实流程推进的。这属于企业调整经营结构、增强经营质量、降低经营成本、提高市场竞争力的一个必要手段。对此,在本文的研究中,笔者通过国企与政府合作的角度,思考投资项目管理期间存在的问题,然后通过具体的实施背景下,寻找一些有效的防范对策。
从现实角度来看,为了最大化地提高政府投资管理水平,国家及地方相继创建了会计核算平台、财政评审平台、公共资源交易平台等。而且在审计部的带领下还指导政府创建了投资项目审核中心,按照相关的法律要求依次开展具体的审计监督活动,大致创建了以政府性投资为核心的建设项目投资方案,以便于对其实施项目计划、资金预算等管理。通过长期的运行能够发现政府投资项目的具体落实更加规范、有序、科学,其控制体系也愈发高效、专业。不过,这其中不可避免地出现一些漏洞与不足,需要引起一些相关人士的高度警惕与重视,接下来我们站在国企管理者的角度思考这一问题。
1 政府投资项目管理存在的问题
若要促进国家经济的持续性发展,中央相继颁布一些积极的财政刺激政策,逐步提高基建投入力度,相继创建了一些与国计民生密切相关的保障性项目,这对于刺激国家经济发展、增强人民生活质量等具有一定的推动意义。不过我们应该认识到,因为中国政府投资项目在思维、管理、手段等方面并非十全十美,它通常无法按照现代大型项目的投资管理要求开展具体的活动,导致在实际管理期间暴露出不少问题,其常见的表现包括:
1.1 政府投资项目管理模式与现实需求不兼容
由于国家事业的持续发展,为了刺激内需,促进社会经济的持续性发展。国家会在基础设施项目等方面给予一定的政策、财政等倾斜,促使其投资力度及规模不断扩大,这包括:水利、铁路、教育、文化等 [1]。尽管我国政府项目管理模式随着时代的发展逐步转变,由单一的政府主导指挥模式慢慢地变成政府主导、国企辅助等多元化模式,甚至还出现了一些国企代建模式等。尽管这些管理模式在实际运行的过程中其操作流程存在相似性,但是从管理制度方面来看,也逐渐暴露出一些弊端:①工程管理者大部分是由国企相关部门或者政府部门选调的,导致一些非专业人士参与其中,出现了“外行管理内行”的情况,导致项目管理效益不理想;②基建管理团队的机构人员数量多,整体来看,组织过于臃肿,不能最大化地彰显出人力资源的利用价值,引起资源浪费;③政府工程的落实部门一般是项目的直接使用方,或许为了满足少部分人的利益而出现持续扩大建设规模、调整设计规划等问题,导致经济预算超额;④因为政府项目管理机构大部分是临时创建的,流程缺乏规范性与系统性,而且也存在一些不严谨的漏洞,对廉政建设的高效推进带来不利影响 [2]。
1.2 项目招投标程序不严谨
首先, 需要公开招标的项目不公开,或者通过其它方式规避招标。其次,随意把招标范围局限于主体建设项目中,但是依法应招标的配套项目却直接发包。再者,投保人数量没有按照规定配置。有效投标人如果<3人,通常无法达到互相竞争、控制造价等目的。最后,违背招标文书的签约内容及要求。一些招标文书中明确指出:变更费用需要根据合同价和标底价按照特定比例下调,但是在签署协议的过程中并未下调;一些建筑项目施工合同和招标文书针对项目价款结算的约定方式不一样。这些都会破坏市场竞争的公正性与公平性,造成项目造价剧增,引起质量的持续性下滑。
1.3 个别项目进度、成本、质量管理等效率不高
由于一些投资项目的规模在持续扩大,但是一些监理或施工队伍的资质不达标等。这很容易导致项目出现严重的外包现象,因为施工设备、工艺材料等无法获得有效地保障,导致工程质量无法得到有效地保障,从而出现质量隐患等问题。再加上一些投资管理制度和经济发展存在不兼容等问题,导致一些项目建设资金管理相对盲目,在成本控制方面的成效不理想。一些国企在参与政府投资项目的过程中,大部分经济投入都会超过预算,其原因包括:参建人员数量超标、财政开支缺乏控制等。
1.4 造价咨询、项目监理缺乏
造价咨询是工程建设投资过程中的一个前期过程,它能够让项目管理者获得一些理性且专业的意见。而且工程监理是确保工程质量的一个关键应对路径。不过,因为目前我国一些从业者的素质不高,必然会对项目质量、成本控制等带来不利影响。而且,由于监管制度、问责制度并未真正落实下去,导致一些造价咨询、项目监理等部门与一些利益集团勾结,从而出现钻政策漏洞等行为,这必然会对企业或国家等带来一定的经济损耗,从而对社会发展带来负面影响。
1.5 竣工财务决算滞后,项目竣工决算审计制度并未全面落实
很多建设部门对企业所承建的工程并未第一时间竣工决算,造成建设部门的财务决算长时间无法客观、全面地反映投资进度,无法为企业、政府等下决策带来一定正确的参照,必然会对项目竣工决策审计工作的正常开展带来负面影响。一些国企在参与工程竣工验收的时候,一开始是处于验收合格状态,但是并未对其审计管理,则会对下一步的财务决算造成阻碍;还有一些建设企业随意委托第三方部门对政府投资项目开展审计管理,造成政府与国企的资金不断流失,从而出现资金损耗等问题。根据《审计法》的相关要求,审计单位需要对政府与国企投资的项目预算执行开展审计监督 [3]。但是一些政府投資工程在竣工初步验收合格之后,一些国企参建单位并没有按照相关路程办理项目财务决算事项,等到审计部门发现这一问题时,原本不应该拨付的资金已经到位,从而出现无法挽回的情况,引起政府资金与国企资金的损害或流失等。
2 从国企角度思考政府投资项目管理问题的防范策略
2.1 认真审核竣工决算,加强资金结算管理
施工项目清单计价确定之后,首先,需要着重盘查清单报价的精准性、有效性,避免参加单位在招投标期间利用提高施工期间的一些分项工程单价、降低其它成本盈利少的分项项目单价来套取盈利,避免对政府或国企的经济利益受损。其次,需要认真审查项目量,尤其是一些变更频繁的分项工程的任务量。再者,需要着重分析原设计中并未变更的项目的合理性,对计价的标准性进行考量。最后,密切留意部分项目出现后是否存在后续付费问题,如果招标文件已经明确说明,但是承包商并无出现具体的报价情况,则一般被认定是其价格已经包含在其它工程的报价范围内,在决算的时候无需另外支付。
2.2 健全项目管理体系,提高质量监督力度
一方面,必须要确定工程管理法人责任制,在工程决策、前期和落实期间,必须要明确相应的法人责任制,特别是需要全面实施质量追究责任制。另一方面,务必要落实项目质量监督体系,将项目监督与整个工程管理过程全面融合。在此期间,还需要全面实施工程项目监理制、招投标管理制等,全面遵循《招投标法》的具体规定,避免出现人情项目,严格杜绝项目招投标期间的钱权交易,而且还需要加强串标、漏标等行为管理,真正地在源头上解决各种问题,确保相关漏洞得到有效地弥补。当然,在资金管理方面也需要严格遵循相关管理制度,尤其是一些乡村水利、铁路等基础设施项目等,在实施资金管理方面,一般是按照报账制进行分层管理,方可避免资金的严重浪费与损耗。总之,在逐步提高项目质量及成本监督管理力度的过程中,必须要整合多元化路径,方可解决各个方面的缺口问题,预防“胡子”工程的出现 [3]。
2.3 提高政府投资项目的监管力度
站在传统的管理层面来看,对于政府投资项目管理来说,一般需要注重两个重要环节:
项目审批与投资配置。但是对于工程建设的整个过程管理来说,往往并未受到高度重视,甚至缺乏系统性地监管。对此,作为国企一方,为了确保整个项目的监管效力不断提升,必须要具备全程监管意识,在项目建设过程中,必须要对政府项目投资的全过程实施审查、监督、控制等。首先,必须要明确工程法人责任制,把相关权利与义务完全对接,真正地落实下去,确保投资项目能够获得理想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其次,一定要全面遵循招投标政策。目前在我国一些国企参与政府投资项目的过程中,大部分都能够严格遵循这一规定,不过也不可避免地出现行政干预、暗箱操控、违规处理等问题,所以若要对其进行全面规范与管理,则需要确保招投标法的全面落实,方可在每一个环节都能够做到有理有据,严格依法开展业务活动。再者,需要真正地遵循监理制,确保项目监理工作能够得到有效地推进,最大化地增强项目的建设质量 [4]。最后,一定要积极实施及创建完善的竣工验收机制,并完善相应的评价体系,逐步提高对政府投资项目的全面效应评价力度,确保能够针对其存在的问题不断反思,并总结经验,由此能够确保整个项目的管理水平大大提升,为增强国企投资效益做铺垫。
2.4 全面遵循招投标流程,提高合同审查力度
在国企参与政府投资项目管理的过程中,招投标是一个重要的投资控制环境,必须要最大化地保障招投标程序的合理性、合法性、可行性等。比如:务必要确保招投标合同中没有政策性漏洞,避免出现一些隐匿风险,一定要提高合同的审查力度,尽可能地降低工程建设期间的变更率、索赔率,严格筛选施工队伍的专业资质,同时在项目设备、材料等采购过程中一定要把好质量关。再如,如果出现最低价中标问题,一定要思考其中的原由是否合理、正当;根据工程量清单的具体内容开展相应的管理与控制活动,在对重要的材料进行“量”与“价”等管理方面,必须要独立审计与盘查,同时将其与标底展开对比,如果发现其中存在一些 不合理之处,必须要寻找其原因,然后确定具体的解决思路与策略,并未进一步实现地方经济的发展带来源源不断的推动力。
3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我国社会经济持续性发展的过程中,国企参与政府投资项目管理的现象愈发常见。对此为了逐步增强项目管理水平,确保政府投资项目能够有效推进,则需要对相关的管理体系进行持续调整,以便于整个项目的发展能够满足时代的发展要求。不过,站在传统的项目管理层面来看,国企在实际参与过程中也出现一些管理漏洞,这必然会对政府投资项目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等提升造成一定的阻碍。所以,为了解决这一问题,逐步增强政府投资项目的整体水平,必须要针对其存在的管理问题进行剖析,寻找科学、有效的应对策略,方可真正地提高政府投资项目的社会效益,保障国企参与方的经济效益,为促进地方经济的持续发展带来源源不断的推动力。
参考文献
[1] 欧阳天. 浅析政府投资建设项目管理工作的思考[J].城镇建设,2019(7):1.
[2] 莫运春. EPC模式下政府投资项目管理的若干思考[J].中国财政,2020(5):3.
[3] 張磊. 对于政府投资项目建设单位项目管理的思考[J].2019.
[4] 马睿暄. 政府投资建设项目管理存在问题分析及对策建议[J].中华传奇,2019(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