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留白教学对初中英语阅读思维品质的培养

2021-03-23陈燕敏

民族文汇 2021年26期
关键词:逻辑性创新性文本

陈燕敏

摘要:思维品质是英语学科核心素养极其重要的一部分,本文主要论述如何通过对"留白教学"的研究,促进学生思维品质的提升,从而培养学生思维的逻辑性、批判性和创新性。

关键词:留白教学;思维品质

《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把思维品质界定为“思维在逻辑性、批判性、创造性等方面所表现的能力和水平”;其发展目标是“能辨析语言和文化中的具体现象,梳理、概括信息,建构新概念,分析、推断信息的逻辑关系,正确评判各种思想观点,创造性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具备多元思维的意识和创新思维能力”(教育部,2018)。因此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是英语阅读教学的主要任务之一,然而在实际的阅读教学中,大部分学生还停留在记忆、理解文本表层信息的层面上,而教师在阅读活动设计上也往往以事实性问题为主,未能引导学生对文本进行深度剖析和解读,更谈不上分析、评价、创造等高阶思维的培养。长此以往,学生的思维品质发展就会受到束缚,这对英语核心素养的培养显然是不利的。

一、留白教学与思维品质的培养

“留白”一词原本用于艺术创作中,指的是为了使整个作品章法协调精美、画面意犹未尽而故意留下的空白。不过,留白不等同于空白,而是另一种方式的补充。从学生的阅读行为而言,有待阅读的文本也相当于一个开放的、充满意义空白的被研究对象,召唤阅读者进行阅读再创造。阅读者需要调动个人经历和体验与文本试图传达的意义进行融合甚至重构,而这种填补空白的过程也会使课堂充满思辨火花、重新焕发活力。从教师的教学設计而言,教师应当适当减少思维含量少且程式化的阅读活动,将阅读再创造的时间与空间还给学生。因此摒弃包办、巧用留白有助于学生思维品质的培养,提升思维的逻辑性、批判性和创新性。

二、“留白教学”运用于培养学生思维品质的教学设计实例分析

(一)抓住文本留白,训练思维的逻辑性

阅读教学中的逻辑性思维指运用概念、判断、推理等手段分析、推断信息的逻辑关系,从而揭露事物的本质特征和规律性联系。牛津教材中有不少阅读材料本就蕴藏着值得玩味的文本留白,如果教师在备课中能够将这些“宝藏”挖掘出来,那么就能带领学生在填补留白的过程中,培养他们理清文本线索、剖析文本逻辑的能力,从而训练学生的思维逻辑性。

例如,8A Unit3 Dealing with trouble 一文主要讲述了paul和父亲在等待轮渡时目击了一场因盗窃而引发的争吵,其中paul父亲没有选择和小偷进行正面交锋,而是在小偷离去后给警察打电话报案。此时文章中出现了这样一句话:“He gave some more details, and then put the phone down”。在课堂上,教师不但可以引导学生从上下文来猜测新词“detail”的意思,还可以让学生基于对文章的整体理解就父亲提供了哪些细节这一问题进行分析和推理,把文本的这处留白填补出来。又例如9B Unit5 Tom Sawyer paints the fence 一文中Tom Sawyer为了让小伙伴们替自己完成刷篱笆的工作而故意装出一副乐在其中的样子,而Tom在这一过程中的表现实则心口不一,但文本中只展现了Tom嘴上说的内容,此时教师不妨可以鼓励学生将他的心理独白进行补全:

这一活动能够推动学生更加积极地去推断、归纳出文本留白背后的隐含信息。学生在拓展自身思维逻辑性的同时也能更好地理解小说主人翁的性格。

(二)借助提问留白,提升思维的批判性

阅读教学中的批判性思维指学生通过对文本的内容进行分析、比较、质疑、推敲和评价,如对作者的观点进行辩护或是对小说中的人物行为进行评价。为了提升学生的批判思维,提高问题设计的思维量和高效性能够帮助教师更好地激发学生思维,帮助他们追根溯源、质疑品鉴,捕捉文本的精髓。因此在提问设计上,教师不妨参照以下两点:

1)减少细节性问题,增加粗放型问题

对于只需要学生找到具体文本信息就可以获取答案的细节性问题要减少,而且提问设计也不宜过多、过细。相比较而言,粗放型问题就能造成适当的留白,减少教师对课堂的过度控制,为学生留下宝贵的思考空间。例如,学生在读完9A Unit 3 More practice: The fisherman and the sea一文后,教师可以问到以下粗放型问题:What kind of text is it? What does the writer want to tell us? How do you comment on the fisherman?

2)精简教师的预设提问,鼓励学生补充提问

例如,9A Unit 6 Protecting the innocent是一篇对于侦探 Ken的采访,采访者Pansy的第一个问题是: You say that you like being a detective?Why?而Ken也没有正面回答这个问题,而是讲述了曾经破解的一起盗窃案。基于文本本身是一则采访,教师可以在学生阅读文本前引导学生思考:What questions would you include in your interview if you were Pansy?  让学生站在 Pansy的立场上思考需要准备哪些问题,然后让学生将自己预设的问题和Pansy实际问的问题进行比对。显然pansy的采访主要围绕案件本身进行,似乎在完整性方面,离人物专访的要求还有一段距离。因此,在学生读完文本以后教师还可以启发学生:What questions can you add to this interview to make it more complete?鼓励学生补充提问的过程,能够激起学生填补、完善空白的欲望,使得他们不茫然地接受教材上所有的内容,而是基于文本提出自己的疑问,学会质疑并形成自己的观点。

(三)创造拓展留白,培养思维的创新性

阅读教学中思维的创新性是指以新颖独创的方法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在学生阅读文本的过程中他们已有的知识经验会和文本所要传达的意义交汇,从而创造出新的思维成果。在课后拓展活动的设计中,教师不妨借助留白设计,延伸阅读再创造的时空。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深层性、开放性问题的探究,全方位、多角度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性思维。

1)续写文本结尾,提升创新性思维的深度

牛津教材7B Unit 1 Shanghai — an interesting city是一篇旅游指南,介绍了人民广场、浦东新区和佘山等地点。但若细读文章就会发现,interesting一词在文章中并没有得到很好地体现,也就是说标题想表达的意思和正文之间实则有一段留白。因此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模仿前三个景点的写法,为这篇指南再添加两个景点,更好地凸显出游览地点的趣味性。此外,教师也可以让学生将现有的三个景点进行改写,使之更为切题。这样一来,学生通过续写填补文本空白的过程中,就可以结合已有信息和生活实际,更扎实地把握旅游指南这类说明文的文本特征,同时也培养了思维的联想力和创新性。

再比如,7B Unit 6 The grasshopper and the ant是一篇寓言故事,懒惰的蚱蜢在故事的结尾处向勤劳善良的蚂蚁许下承诺:“When spring comes, I will work hard like you”。由于课本中的这则寓言主要描述了夏、秋、冬三個季节的故事,唯独缺了春天,因此教师可以让学生以Next Spring为题续写第二年春天的故事,要求学生的续写在符合故事原著人物性格的基础上进行合情合理的创造。笔者在教学实践中发现,学生续写的故事大体可以分为以下几种情况:蚱蜢信守承诺,向蚂蚁学习,从而做到了自给自足;蚱蜢没有遵守承诺,继续好吃懒做,但蚂蚁仍然选择帮助了帮助它;蚱蜢没有遵守承诺,蚂蚁任其挨饿受冻给它一个教训,最终蚱蜢死了。虽然写到第三种情况的学生为数不少,但实则这个结尾和原来寓言中蚂蚁善良的个性是不符合的,因此并不合理。教师在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的同时,也要注意对就续写文本的合理性予以指导。

2)鼓励拓展阅读,提升创新性思维的广度

8A Unit 5 Caught by Gork和 Unit 6 Escaping by Gork 介绍了Captain King 及其太空船船员智斗独眼外星人Gork的故事。表面上来看这是一篇science fiction,但实际上这则故事和希腊神话中奥德修斯智斗独眼巨人的故事在情节上几乎一致,只是前者的作者在将其改为科幻故事的过程中进行了细节调整:例如King使用了激光枪而非削尖的木桩;Gork养的是袋鼠而非羊等等。教师可以鼓励学生通过拓展阅读,自行比较课本故事和原作在故事背景、人物、情节等方面进行比较,找出不同点和相同点,从而拓展思维的广度。

三、结语

总而言之,在英语阅读教学展开的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利用好留白的艺术,以多角度的文本解读挖掘留白;以有弹性的提问方式为学生留出阅读思考的时间;以激活创造性思维的读后拓展延伸阅读的深度和广度。如此才能让学生体验阅读的愉悦;感悟阅读的精髓;领略阅读之美,进而促进学生阅读再创造。

参考文献:

[1]教育部.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8:4.

[2]王建军.艺术留白,让思维在想象中绽放[J].英语广场,2015(6):146-147.

猜你喜欢

逻辑性创新性文本
文本联读学概括 细致观察促写作
挖掘文本资源 有效落实语言实践
搭文本之桥 铺生活之路 引习作之流
文本与电影的照应阅读——以《〈草房子〉文本与影片的对比阅读》教学为例
逻辑性
浅谈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小学生个性化学习
浅谈法律解释的重要性和方法
新课改背景下高中历史高效课堂建设的实践和思考
本科生参加科研活动的教学改革
庐陵民俗体育文化特征与创新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