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中几何最值问题探究

2021-03-23伍法正

民族文汇 2021年26期
关键词:几何动点最值

伍法正

摘要:近些年,各地的中考题或是中考模拟试题中,几何最值问题频频出现,大多数学生觉得这类问题比较难甚至对这类问题无从下手。

关键词:几何;最值;动点

1 学情分析

知识储备:七、八年级时,学生已经学习了“垂线段最短”,“两点之间,线段最短”以及“三角形的三边关系: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但是学习的只是简单的知识点,并没有掌握透,更不能熟练应用。

2 教学目标

(1)从生活中的“贫农引水”问题开始,探究并解决初中常见的几个几何最值问题。

(2)培养学生观察、分析、解决问题以及独立思考和合作交流的能力,渗透数学思想,提升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

(3)通过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感受数学来源于生活;通过解决数学问题,让学生感受数学的魅力,体验成功的乐趣。

3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通过构造、建立几何最值模型,求出几何最值。

难点:找到问题的切入点,建立合适的最值模型。

4 教学准备

几何画板

5 教学过程设计

活动1  温故旧知1

一位贫困老农夫家前有一条河l,他要把河中的水引到他的农田A进行灌溉,他想如何修渠道使渠道最短,最省力,最省钱?诗云:小河流水哗啦啦,修渠引水到我家。我家本是穷哈哈,如何修渠少点花?

设计说明:1、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出发,通过“贫农引水”问题,回顾知识点:直线外一点与直线上各点连接的所有线段中,垂线段最短。简称"垂线段最短”。引入本节课的知识。

问题1  如图,在锐角△ABC中,AB=,∠BAC=45°,点Q是边AC上的一动点,则BQ的最小值为_________.

学生1:过点B作AC的垂BG,垂线段的长度4即为所求。

设计说明:这个问题基本上所有的学生能解决。通过这个问题,激活学生已有经验,巩固“垂线段最短”这一知识点。

变式:如图,在锐角△ABC中,AB=,∠BAC=45°,∠BAC 的平分线交BC于点D,M、N分别是AD和AB上的动点,则BM+MN的最小值是_________.

学生2:和上面的题一样,过点B作AC的垂BM,垂线段的长度4即为所求。

老师(追问):你能解释一下吗?

学生2:在边AC上总能找到一点N’,使得MN’= MN,只要求BM+MN’的最小值即可,而BM+MN’的最小值就是垂线段BG.

设计说明:这3个问题所用到的基本知识点还是“垂线段最短”,层层推进,难度依次加大。学生可以通过转化,将两条线段的和问题转化为垂线段问题,渗透化归思想。让学生体验成功的乐趣,获得思考的成果。

活动2  温故旧知2

唐朝诗人李颀的诗《古从军行》开头两句说:"白日登山望烽火,黄昏饮马傍交河. "诗中隐含着一个有趣的数学问题:如图:将军每天从军营A出发,先到河l边饮马,然后再去河岸同侧的B地开会,应该怎样走才能使路程最短?为什么?

设计说明:1、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出发,从原始的“将军饮马”问题开始,巩固所学知识。

2、回顾“将军饮马”问题所用到的两个知识点:① 三角形的三边关系: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② 两点间线段最短;

问题2  如图,正方形ABCD的边长为6,E为BC的中点,P是BD上一动点。连结EP,CP,则EP+CP的最小值是______;

学生3:连接AE,因为A、C两点关于BD对称,PA=PC,所以EP+CP=EP+AP,EP+AP的最小值为AE的长。

追问:那△PEC周长的最小值是多少?

學生4:因为EC的长不变,只要EP+CP最小,则△PEC的周长最小。所以△PEC的周长最小值为3+。

变式:如图,正方形ABCD的边长为6,一宽为1、长度足够的矩形EFGH的两顶点E、F落在直线BC上,矩形EFGH的边HE⊥BC,交正方形对角线BD于M、N两点,连接CM、CN则CM+CN的最小值是______;

学生5:将点C沿着DB的方向向下平移个单位到C’,则C’N=CM. CM+CN=C’N+CN,CN+C’N的最小值为AC’的长。

设计说明:巩固“将军饮马”问题所用到的知识。随着问题的层层推进和难度的的加大,给学生灌输化归思想,让学生体验成功的乐趣。

活动3  探索新知1

设计说明:学习巩固了“将军饮马”问题(两定点一动点),加深难度,引入两动点一定点的问题。引导学生将两动一定问题转化“将军饮马”(两定一动)问题,渗透化归思想。

结论1:找准“两定一动”和“两动一定”问题的切入点,利用”① 三角形的三边关系: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② 两点间线段最短”知识点,解决问题。

活动4  温故旧知3

如图,已知线段OA的长为6,⊙O的半径为4,点P为⊙O上的一动点,求AP的最大值和最小值。

学生6:最大值为10,最小值为2

设计说明:通过这个最基本的图形,让学生自己回顾或者总结出:圆外一点到圆上的点的距离最值问题,AP的最大值等于OA+r,最小值等于OA-r。

问题3 如图,在矩形ABCD中,AB=4,AD=6,E是AB边的中点,F是线段BC边上的动点,将△EBF沿EF所在直线折叠得到△EB′F,连接B′D,则B′D的最小值是多少?

学生7:因为无论点B’落在何处,B’E都会等于BE,所以B’会落在以点E为圆心,2为半径的圆上,所以B′D的最小值为DE减去半径2.所以B′D的最小值为-2。

变式:如图,边长为4的菱形ABCD中,∠A=60°,M是AD边的中点,N是AB边上一动点,将△AMN沿MN所在的直线翻折得到△A′MN,连接A′C,请求出A′B长度的最小值

学生7:和上面的问题类似,因为无论点A’落在何处,A’M都会等于AM,所以B’会落在以点M为圆心,2为半径的圆上,所以A′C的最小值为CM减去半径2.所以B′D的最小值为-2。

设计说明:通过这两个问题,让学生找到解决圆外一点到圆上一点的距离最小值的途径,看到问题的本质,让学生熟悉问题,感受成功,体验学习的乐趣。

活动5  知识小结

(1)学生自己归纳小结本节课的主要知识要点

(2)老师补充,提升高度。

设计意图:学生自己梳理、小结本节课的知识要点,形成体系,有助于学生理解掌握本节课的知识。学生总结,可以提高学生的总结归纳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和综合素养。

6课后练习:

1、如图,在等腰Rt△ABC中,∠BAC=90°,AB=AC,BC=,点D是AC边上一动点,连接BD,以AD为直径的圆交BD于點E,则线段CE长度的最小值为         .

2、如图,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分别以点A(-2,3),B(3,4)为圆心,以1、2为半径作⊙A、⊙B,M、N分别是⊙A、⊙B上的动点,P为x轴上的动点则PM+PN的最小值为

3、如图,在Rt△ABC中,∠ACB=90°,AC=6,BC=8,AD平分∠CAB交BC于D点,E,F分别是AD,AC上的动点,则CE+EF的最小值为

4、已知在Rt△ABC中,∠ABC=90°,BD平分∠ABC, ∠CAD=45°,AC=4,E是线段BD的中点,则CE的最小值是

5、如图,已知∠MON=30,B为OM上一点,BA⊥ON于A,四边形ABCD为正方形,P为射线BM上一动点,连结CP,将CP绕点C顺时针方向旋转90得CE,连结BE,若AB=4,则BE的最小值为

设计说明:这5道练习,是本节课知识的巩固。后两道题相对前三道要难。通过不同层次的问题,体现分层教学,尽可能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有所收获。

猜你喜欢

几何动点最值
一类动点路径模型及其应用
突破二次函数动点问题
例谈三角函数最值问题解法
例谈三角函数最值问题解法
动中求静
现代油画构成研究
初中数学教学中几何画板的教学探微
三角函数问题中的数学思想
提高农村学生学习几何的能力探索
解析几何中两动点间的距离的最值类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