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双减”背景下的初中体育“学、练、评”一体化教学策略分析

2021-03-23傅文明

民族文汇 2021年26期
关键词:一体化教学背景双减

傅文明

摘要:体育锻炼对身体素质的提升是非常重要的,“双减”政策的实施为体育锻炼提供了时间和空间。本文分析了“双减”背景下体育发展的机遇,并讨论了“双减”背景下的初中体育“学、练、评”一体化的教学策略,为提升初中生的体育核心素养提供了参考。

关键词:“双减”背景;初中体育;一体化教学

学校体育是学生身体健康的基础,也是培养学生终身体育锻炼意识的主要途径。但是长期以来,学校体育教学都被放在了一个不是很重要的位置,经常被主要学科诸如语文、数学和英语等压缩时间和空间,导致学生身体素质令人担忧。这种情况引起了教育学家和国家领导人的密切关注,在不断的新课改政策下这种现象取得了一些改观,但改观程度不大。终于,在2021年7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双减”政策,其目的就是要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的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使学生能够从繁重的学习任务中释放出来,促进学生身心健康。体育肩负着增强青少年体质的重要使命,在“双减”背景下,初中体育教学改如何抓住机遇,精准服务,实现高质量的快速发展,是体育教师要着重考虑的问题。

一、“双减”背景下体育发展的机遇

1. 为学生接受体育教育赢得了时间和心理的保障

初中阶段的学习压力比较大,沉重的校内作业和辅导班作业极大的压缩了学生的课余时间,并且久坐对学生身体的影响也是不容忽视的。在“双减”政策下,学生有了更多的可自我支配时间,为他们参与体育活动提供了时间的保障。除此之外,以往学科类的学习给学生带来了巨大的心理压力,大家都是比拼着去学习,“双减”政策的实施给这种过度的比拼减了热,让学生能够获得心理上的放松,不再因为做多少习题或上多少辅导班而焦虑,让学生有机会能安心地加入到体育锻炼中。

2. 促进体育教学模式的提升

学生参加體育活动的动机应该不是问题,因为学生们的天性好动,体育理应对他们有着强烈的吸引力。然而,现实情况确恰恰相反。究其原因一方面是学业压力重,另一方面就是体育教学的刻板化。体育教学从小学一年级一直到大学二年级,可谓是与主课一样享有长时段的教学,但是学生参加体育运动的动机非常明确就是素质测评达标,一旦这个压力消失,体育运动也就戛然而止。这说明体育教学并未能引起学生的足够兴趣,无论什么层次的学生基本上都是在重复着单一的动作或内容,体会不到体育锻炼的快乐和团队项目的魅力。所以,在“双减”背景下也迫切需要体育教学模式得到改善,使学生能由“被动体育”转变为“主动体育”。

二、“双减”背景下的初中体育“学、练、评”一体化的教学策略

在“被动体育”下的体育教学主要是没有让学生知道学生什么,没有开展多元化的练习途径和评价途径,所以在“双减”背景下的初中体育执行“学、练、评”一体化策略,提高体育教学的目的性,提高体育锻炼的趣味性,完善体育教学的评价机制,使学生乐于参加体育锻炼。

1. “学、练、评”一体化的体育课堂,实现快乐体育

“双减”政策为体育教学赢得了更多的时间,也极大地提高了体育教师工作的积极性,体育教师结合学校特色和自身专长,开发一些有趣味性的练习项目,将它们融入到常规教学里,将快乐因子带入到体育教学中。比如在足球训练中,非常重视传球的准确性和反应的灵敏度,以往在练习时,体育教师就将学生分为2人一组,2名学生拉开一定的距离面对面站着,开始传球练习,这种练习方法没有太多的变数,只是2名学生机械式地将球你传给我,我传给你。如果体育教师能够采用“逗猴子”的方法就可以极大地提高教学的趣味性,体育教师可以将学生分为6人一组,5个人围成一个圈站在外侧,中间站一人为“猴子”,外面的5个人传球,中间的1人截球,截到了谁的球,两人就进行位置的互换。在这个练习项目中,传球的方向不固定,对传球精准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对中间那名充当“猴子”的学生而言注意力要相当集中,反应力要比较快,才有可能截住球。在练习结束后,体育教师可以组织以小组为单位,大家自评、互评一下刚才的表现,评出在体育锻炼中的收获,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下完成体育锻炼,提高体育素养。

2. “学、练、评”一体化的大课间、社团活动,灵活体育教学

“双减”政策严格地控制了学科教学的时间和任务,使得学生有一种如释重负的感觉,可以全身心地投入到课外活动中,体育教师要丰富体育教学的内容,积极用好课余时间开展体育锻炼,诸如大课间活动和社团活动等。在大课间活动中,可以开展跳绳、立定跳远等短小精悍的项目,在社团活动中,可以采取帮扶策略,由运动能力强的学生带动运动能力弱的学生,一起开展羽毛球或排球的练习活动,灵活体育教学的形式,让学生在相互指导中形成互相评价,相互之间给予有效的指导和帮助。

3. “学、练、评”一体化的比赛活动,追求体育核心素养

传统的体育教学就是期末的体育测试来评价体育运动的效果,这往往是少数运动能力比较强的学生所喜闻乐道。现在,要尽可能让每一位学生都能乐于参加体育锻炼,感受体育锻炼的氛围,体育教师就应该突破传统体育教学的束缚,拓展体育考核形式,可以采用比赛制的形式,激发班级大部分学生的体育热情。比如可以在每个班级都成立足球队、篮球队、羽毛球和乒乓球队等,通过非常正式的校际体育比赛或是社团活动的友谊赛、趣味赛,确保比赛的频率,争取确保每位学生都有机会上场,并且让每位学生通过参与者、组织者、啦啦队或后勤服务人员等角色,参与到体育活动中,形成自我评价、同伴互评、团队评价等。比赛活动的开展有助于学生增强团队意识,学会团队合作,认识自我,挑战自我,提高体育的核心素养。

三、结语

初中阶段是一个人学习并获得体育技能和形成终生体育锻炼意识的最佳时期,“双减”政策的实施为这一目标的实现无疑是具有重大的推动作用。在“双减”背景下,体育要是要仔细地思考体育教学的“学、练、评”一体化,积极开展一体化的教学活动、一体化的课间和社团活动、一体化的比赛活动,激发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积极性,将体育锻炼落到实处。

参考文献:

[1] 麻广一, 宫士君.“双减”政策背景下小学体育教学中德育渗透现状、问题、对策[J]. 嘉应学院学报,2021,39(06).

[2] 黄凤,俞承宽.“学、练、赛、评”一体化教学模式培养学生体育核心素养的研究[J]. 青少年体育, 2021,(03).

[3] 李春林,唐锋权.“学练赛”一体化视角下的体育课堂评价[J]. 中国学校体育, 2020,39(07).

猜你喜欢

一体化教学背景双减
选背景
等腰直角三角形背景下的旋转相似
“双减”出台,校外培训面临巨震
省教育厅基础教育处一行到莒县开展“双减”工作专项调研活动
持续推动“双减”,强化学校育人主阵地作用
苹果园实现化肥农药“双减”的路径选择
跟踪导练(一)5
机修钳工专业模块式一体化教学探索
汽车制造与维修专业一体化教学模式的渗透与实践
基于技工院校市场营销专业一体化实践教学方法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