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知绿动”劳动“育人”实践案例
2021-03-23吴佳隆
吴佳隆
一、案例背景
随着信息社会的高度发展,中小学阶段的学生逐渐对电子产品产生依赖甚至沉迷,学生的动手能力,对现实社会的接受能力,劳动能力都未能得到提升和锻炼。教育部、共青团中央、全国少工委联发《关于加强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以下称《意见》)指出:“开展校内劳动。要在学校日常运行中渗透劳动教育,积极组织学生参与校园卫生保洁和绿化美化,普及校园种植。组织校外劳动。要将校外劳动纳入学校的教育工作计划,小学、初中、高中每个学段都要安排一定时间的农业生产、工业体验、商业和服务业实习等劳动实践。鼓励家务劳动,教育学生自己事情自己做,家里事情帮着做,弘扬优良家风,参与孝亲、敬老、爱幼等方面的劳动。”
《意见》强调,劳动教育是我国当前基础教育领域重点关注的话题,要求学校要联合所在社区和学生家长,家校社共建,切实推进小学生劳动教育,提升学生劳动素养。
二、案例描述
(一)开发课程资源,各学科渗透劳动教育
现阶段劳动教育没有具体的教材指导,学校多以自己的校本教材为大纲,但仅仅依靠校本教材开展劳动教育的理论学习是不够的,各学科教师应当发掘教材内容,寻找劳动教育切入点,在课堂上渗透劳动教育。班主任教师应当在班会活动、日常学习生活中大力开展劳动教育实践活动,在实践中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培养学生的劳动态度和劳动意识。
1.结合中国传统节日,开展劳动教育活动。
我国古代许多传统的节日都蕴含着我们民族深层的精神价值观,无论是端午对屈原的纪念,还是清明对逝去之人的缅怀;无论是春节时的阖家团圆,还是中秋时的赏月燃灯。结合传统节日的特性,我在小学高学段开展了清明“缅怀先烈,展望未来”的班会活动。
2.学科知识课堂渗透劳动教育
《意见》明确指出,除了劳动教育必修课程外,其他课程结合学科、专业特点,有机融入劳动教育内容。”我校语文教师建立了小学语文全息育人小组,以部编版小学三年级为例,组织梳理了语文教材中劳动教育的有效切入点,并在具体课堂中实施。在进行第二单元《听听,秋的声音》这篇现代诗的学习时,首先带领学生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想象“秋的声音,在每一颗饱满的谷粒里”一句描写的秋风送爽、稻谷飘香的丰收场景,体会农民伯伯为了秋天的丰收,从春天播种,到夏天耕耘所做的努力,感受劳动创造美好的秋日丰收景象。
在学习《赵州桥》这一课时,引导学生思考,劳动对人类发展的意义,感受劳动人民的智慧是无限的,理解劳动为人类增长的智慧的才干,激发对劳动人民的尊敬和赞扬之情。通过话题思考,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的同时,达到了劳动育人的目标。达·芬奇曾说:“劳动一日,可得一夜的安眠;勤劳一生,可得一世的长眠”。劳动教育的渗透在小学阶段的学科教育中具有重要意义。
(二)家校社携手,组织实施劳动教育
课外的劳动实践是巩固课堂教学内容,检验劳动教育成果的有利途径,学校应结合学生家庭生活,社会志愿服务,全面开展劳动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劳动意识,端正学生劳动态度。为践行《意见》要求,我校开展了主题家长会,并与所在社区达成劳动教育合作。
本校大部分学生都是家里的独生子女,因此基本是集全家宠爱与一人,学生日常生活都是家长一手包揽,都是家里的“小皇帝”,受应试教育的影响,许多家庭都是认为学生只需要把书读好,忽视了劳动教育对健全学生品格的重要性。因此,我班组织开展了“劳动光荣,从我做起”主题家长会,向家长传达了教育部下发的劳动教育执行要求,引导家长改变对劳动的错误认知,同时与家长一起学习科学的劳动教育方法,并邀请家长一起参加劳动教育实践活动。
除此之外,作为学生日常生活的主要活动范围,社区也是家校联动的重要平台。社区能够提供的丰富的劳动教育资源,弥补课堂和家庭在开展劳动教育实践部分的不足。同时,在社区中开展劳动教育活动能够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集体荣誉感。
以家校社联动为前提,结合当下社会热点,我设计了“做好垃圾分类,共建美好家园”的主题活动,通过垃圾分类知识的宣导,让家长和学生共同学习垃圾分类知识,再以知识竞赛和实践竞赛两个活动来巩固检验学习效果,减轻社区垃圾分类负担,增进家校社的合作关系,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活动设计:
(三)完善评价考核制度
标准的评价系统制定的参考指标要围绕劳动认知、劳动意识、劳动情感、劳动意志力、劳动行为习惯、劳动创造力六个因素,同时要考虑纳入家校协同的频次和方式,有效提升家校协同劳动教育的质量。
劳动教育的评价过程主要分为过程性评价、发展性评价、总结性评价三部分。其中过程性评价旨在劳动教育前期关注学生表现情况,并及时做出指导跟进。在劳动教育开展形式逐渐成熟后,教师应当通过发展性评价与学生家长讨论改进、完善教育内容、方法。最后学校可以组织班级进行阶段性的总结性评价,选取周、月为时间节点,评选劳动教育优秀家庭,并将实践过程和成果展示在校园宣传栏。科学认真的构建劳动教育评价体系,能够最大程度提升家校协同开展劳动教育的质量,提升学生综合素养。
三、案例成效
落实《意见》指导要求以来,我校学生肉眼可见的发生了一些变化,浪费粮食的行为逐渐减少,对待农民工也更加尊敬,能够掌握基础的生活技能,一改懒散面貌。从家长的反馈中也可以看到学生开始帮助家长做力所能及的事情,能够感受父母供养的艰辛,感恩父母的付出。
四、案例反思
新时代需要全方面发展的素质型人才,劳动教育是重要的素质教育分支,在劳动教育的开展过程中,我们能够感受学生对一天天的进步。但目前为止,我国还未编写标准的劳动教育教材,教师的劳动教育理念未能系统学习,对教育开展的方向仍在摸索阶段。其次,希望社会各界能夠提供多元的劳动实践机会,无论是田间地头还是工厂车间,都能够使劳动教育的开展更上一层楼。素质教育责任重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道路还很长,还需家长和社会各界的支持以及广大教师群体的钻研、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