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做生活的小主人

2021-03-23赵明月董玲玲

民族文汇 2021年26期
关键词:自理能力小班培养策略

赵明月?董玲玲

摘要:小班幼儿由于对家长的依赖程度比较深,进入班级时会呈现出一定的分离焦虑,加之个人自理能力差,在幼儿园的整体表现相对较差。重视幼儿自理能力培养,能够促进幼儿自主独立处理问题的意识形成。幼儿园教师必须根据幼儿身心发展特点,解决现实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制定全面科学系统的幼儿自理能力培养策略。

关键词:幼儿;小班;自理能力;培养策略

引言:

小班幼儿从家庭的单独照顾中进入到幼儿园集体环境,从“一家的中心”成为了“幼儿园的一份子”,幼儿心理上会存在落差,表现为缺乏安全感,将对家长的部分依赖转移到教师身上,甚至通过调皮捣蛋来试图获取关注。教师应该正确看待幼儿存在的这些行为,进行合理的的分析,走进幼儿的内心,了解幼儿渴望关爱、尊重、鼓励的需要,并采取积极的行动。本文首先阐释了小班幼儿自理能力培养的重要性,其次指出了现行的幼儿自理能力教育存在的问题,最后提出了培养幼儿自理能力的策略,旨在为教育工作者提供参考,共同促进幼儿的健康快乐成长。

一、幼儿小班自理能力培养的重要性

(一)自理能力培养能够促进幼儿的身体健康

自理能力的内容对幼儿来说就是整理衣物、刷牙洗脸、吃饭夹菜等等,这些内容都是幼儿日常生活中经常会进行的动作,幼儿在实践这些动作时,会调动大小肌肉群,使肌肉得到了训练[1]。同时,一组动作熟练流利的完成也能够促进幼儿肢体动作协调性提高。肌肉训练、肢体协调都是幼儿健康成长的重要指标。

(二)自理能力培养能够塑造幼儿的独立人格

“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这句话的含义不仅仅是训练幼儿独立吃饭、洗手、穿脱衣裤、喝水等技能,更重要的是培养幼儿独立解决问题的意识。幼儿在家庭中受到的照顾最多,大部分事情可能都被“孩子年龄还小”的借口给包揽了,长期发展下来,幼儿会过度依赖家长的帮助,怯于或者懒于自己动手,而自理能力培养能够帮助幼儿建立独立处理事情的信心,促进其独立人格的形成。

二、幼儿小班自理能力培养出现的问题

(一)家长对幼儿的事情一手包办

家长往往以“孩子年龄小”的借口把应该由幼儿个人去完成的事情帮幼儿完成了,这实则是家长在幼儿自理能力培养上“偷懒”心理的表现。因为对于部分家长来说,去帮幼儿完成一件件小事的时间成本是低于反复教幼儿怎样做所花费的时间成本的,所以家长们“懒得教”。比如,许多小班幼儿在进入幼儿园之初,是不会独立用勺子吃饭的,因为在家里都是幼儿的家长喂的饭;幼儿也不会自己洗手,因为是家长帮忙洗的手。家长可能没有意识到,在家庭中对幼儿的过分“帮忙”,可能就让幼儿在幼儿园中给教师“帮倒忙”,家长对幼儿自理能力锻炼机会的一次次剥夺,给教师增添了不少教学负担[2]

(二)教育幼儿时以负面制止为主

部分家长意识到了幼儿自理能力养成的重要性,也采取了一些教育方法。但是方法的实施却欠妥,教育效果不佳。部分家长只在口头上教育幼儿自己动手,却在本该幼儿自行完成的事情上一次次插手。部分家长对幼儿独立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所犯的错误一度地批评、归罪,却没有指出正确做法。这都是家长教育过程中出现的理论未联系实践、缺乏正面引导的问题。这些问题不及时纠正的后果无疑是对幼儿的身心发展都造成不可逆转的伤害。部分幼儿可能因为做事犯错误被指责,便倾向于不再自己动手,失去了独立解决问题的勇气和信心,自理能力培养受到阻碍。

(三)家园之间未能建立有效沟通

家长和教师其中一方对幼儿的自理能力培养表现出不在意、事不关己的态度都会使幼儿自理能力培育的效果出现“1+1=0”的情况。在现实中,也确实存在这样的问题。部分家长对于教师所提出的培养幼儿良好生活习惯的建议置之不理,未采取积极的行动去引导幼儿养成自我服务、自我管理的意识,放任幼儿自由发展,使幼儿在家庭中的不良行为延伸到了学校之中。不仅影响其他幼儿的良好行为养成,还经常干扰教学秩序。另外,家长和教师对于幼儿的行为表现未能进行及时的交流,家长和教师对幼儿的自理能力教育自成一派,使得幼儿对于自理能力认知存在偏差,在自理能力形成中表现出的情况时好时坏,幼儿行为存在不稳定的特点。

三、幼儿小班自理能力培养策略优化路径

(一)进行鼓励式教学

幼儿刚进入班级之中,对于陌生的环境内心会有一定的抵触心理,学习知识和技能时可能表现得比较局促。同时,小班幼儿的生理发展水平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了其对技能的获取速度以及理解能力。因此教师应该考虑到小班幼儿的身心状况,根据最近发展区理论,制定幼儿通过努力可达到的目标,鼓励幼儿独立解决问题。例如,部分幼儿不会正确使用汤匙,被要求使用汤匙时可能就出现哭闹的情况。教师此时不应过分责备幼儿,而应该耐心讲解汤匙的使用方法,鼓励幼儿拿起汤匙吃饭、喝汤,对幼儿的细微进步及时表示肯定,这有利于幼儿增强克服困难的自信心。

(二)趣味化教学形式

直接将自理能力训练的理论知识进行讲授,幼儿难免会觉得枯燥乏味。教师应该采取更加趣味化的形式增强幼儿对自己动手的兴趣。在教学过程中,根据幼儿好奇和好玩的特性,将自理能力教育与游戏相结合,使幼儿在愉快的游戏氛围中学会基本的生活技能和社交技能[3]。例如,在对幼儿进行自己穿脱衣裤的技能讲授时,教师可以先使用娃娃家的区域活动,给娃娃准备几套有纽扣的新衣服,然后组织幼儿给娃娃换衣服。换完衣服后,教师引导幼儿总结出换衣服的具体步骤和关键,然后提出将总结的经验用以实践的建议。最后,教师提供一件有纽扣的外套,让幼儿尝试给自己穿衣服。

(三)引导幼儿间互助

在现实中,幼儿园的教学模式往往是大班额下的小班教学,就是实际的班级人数远远超过了小班班级的人数,但是对教师的考核目标确实一致的,幼儿教师在同一目标下个人工作量却比规定的多得多。这导致,对幼儿的自理能力培养,教师往往心有余而力不足。出于教师精力和耐心有限的考虑,教师应该培养班级小助手。幼儿是擅长于模仿的,受身边的人影响比较大[4]。因此,发动自理能力强的幼儿帮助自理能力弱的幼儿是一个切实可行的方法。例如,在洗手时,幼儿可以相互挽袖子,避免将衣服弄湿。同时,背书包也可以相互幫忙穿背带。这种幼儿互助的教学能够使幼儿容易接受自理能力知识,同时增进了同伴间的友谊,减轻了教师的教学负担。

(四)建立家园间合作

家庭是幼儿主要的活动空间,幼儿自理能力的习得离不开家庭教育,因此,教师和家长都必须重视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建立家园之间有效沟通渠道,共同探讨幼儿自理能力培养目标、实施计划等等,充分保证幼儿自理能力培养理念和目标的一致性,避免幼儿在幼儿园习得的自理技能在家庭中无法施展。例如,幼儿在幼儿园习得了自己整理玩具的技能,教师将这一进步反馈给家长后,家长应尝试让幼儿独立进行家中玩具的整理,耐心等待幼儿整理工作完成,然后给予幼儿适当的奖励。经过这一过程,幼儿能够感受到自己动手的快乐和获得一定的成就感,促进幼儿自觉主动地处理个人的事情。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幼儿教师应深刻把握幼儿自理能力教育的意义,根据小班幼儿身心发展特点,总结个人教学中的优缺,将幼儿自理能力培养融入于日常教学之中。在培养过程中,积极利用游戏的趣味性,鼓励幼儿自己动手解决问题,构建幼儿互助,家园合作的教育体系,为幼儿未来的发展奠定良好的技能基础,促进幼儿的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王娟.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J].家庭生活指南,2021,37(08):27-28.

[2]周超.浅谈小班幼教自理能力的现状与培养策略分析[J].考试周刊,2021,(57):167-168.

[3]肖雨.提升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研究[J].文科爱好者(教育教学),2021,(02):235-236.

[4]蒋丽萍.提升小班幼儿自理能力的实践研究[J].新智慧,2021,(09):93-94.

猜你喜欢

自理能力小班培养策略
再去小班看看
小班教学 有效交流
小班定向式军事游戏的开展
半日托班孩子如厕习惯培养的实践研究
孩子,我们慢慢来
优化小班幼儿生活护理的指导策略
高中政治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策略初探
高中体育教学中创新意识的培养
巧设任务,发展数学思维能力
历史教学中学生证据意识的培养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