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非物质文化遗产视野下吕剧传承与保护

2021-03-23李鑫磊

快乐学习报·教师周刊 2021年52期
关键词:邹平县吕剧剧团

李鑫磊

摘要:吕剧,又称为“化妆扬琴”、“琴戏”,是山东最具有代表性的剧种,自成戏至今有百余年历史,吕剧以其质朴亲切、通俗易懂的唱词和柔美曲调深受广大人民群众的青睐。吕剧最早形成于山东黄河三角洲地区的博兴县、广饶县一带,其前身为山东琴书这一说唱形式,在后来的发展过程中不断借鉴吸收其他剧中的艺术特色,通过民间表演艺术家们不断的尝试与创新,逐渐发展成今天我们所看到的吕剧。在2008年,“吕剧”首次被文化部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成为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中传统戏剧类的新增项目。2011年,由山东省滨州市吕剧演艺有限公司申报,吕剧成为第三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戏剧中的扩展项目。从此开启了吕剧作为传统戏剧这一音乐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大门。

关键词:吕剧;非遗传承保护

一、吕剧传承

从历时性来看,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主要是靠世代相传保留下来的,一旦停止了传承活动,也就意味着死亡。而且,往往是以口传心授,打上鲜明的门派、地域性的烙印。传承人的选择和确定主要是着眼于与被选择这的亲密关系与对其保密性的认可。通常,以语言的教育、亲自传授等方式,使这些技能、技艺、技巧由前辈那里流传到下一代,根据笔者对邹平县吕剧团的调研采访,剧团的传承方式主要是“口传”、“师徒传承”、“艺术学校教育”。吕剧团孙伟老师讲到,“在1979年剧团成立时并没有相应的传承体系和书本教材,所招募的演绎人员前身大多都是毛泽东思想文艺宣传队的成员和附近各村的农民,在之后的人员培养传承发展中,吕剧团大多通过团内师徒传授学习吕剧,并使用“口传心授”、“基本功身段示范”的教学模式”。“最初剧团招收了胡福祥、曹伯森、赵衍福等17名学员(学徒工),由老队员李传仁负责戏曲基本功训练,于德芳、张绣兰负责吕剧唱腔教学,基本上是早上起床后开始喊嗓拿顶,上午基本功、毯子功,下午身训、把子等”。这些方式团内称为“跟班学艺”。除了上述的剧团内师徒传承方式,还有“名家工作室”收徒带徒的传承方式,2021年3月27日,“李派”吕剧第二代传承人荆延国先生举行收徒仪式。言宝刚、鲍志强、张秀智、刘宁、齐学飞、李扬等6位青年演员拜在荆延国门下,成为李派吕剧第三代传人。

在1992年以后,剧团逐渐走上正轨,培养人才的传承方式也与之前有了很大的不同。根据孙伟老师所讲“在1992年,吕剧团规模扩大,同时老一辈的演员面临退休,为了避免人才断层,由时任吕剧团团长胡福祥、业务骨干朱瑛等人成立了邹平县艺术学校,以“团带校”的模式举办吕剧艺术人才培训班,培养吕剧学员一百余人,现分布在全省各大吕剧演艺团体。

为了更好的传承和保护吕剧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邹平县吕剧团从教育方面入手,在2005年与山东艺术学院附属中专学校(现山东艺术学院戏曲学院)达成联合办学意向,创建山东戏曲学院邹平教学基地,由邹平县吕剧团团长胡福祥担任校长,学校第一届招收吕剧专业新生75人,其中下设表演吕剧表演班2个,吕剧伴奏乐器班1个,学校按照山东艺术学院统一课程设置,开设基工、武功、身训、把子、短剧等专业课,吕剧团业务骨干刘继昌、韩华、崔凯等人参与专业课程教学。专业院校与剧团联合培养教育的方式成为吕剧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的一条重要途径,教育学习的过程中使广大学员了解学习吕剧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认识其重要性和价值,并通过教育教学的作用更好的使非物质文化遗产得以有效的保护和传承。正是有这些传承方式才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存和延续有了可能。而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也成为历史的活得见证。

二、吕剧保护

随着社会的发展与变迁,越来越多的音乐形式的出现使吕剧这一剧中的观众群体不断减少,传统曲艺的生存空间变得越来越小,吕剧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在传承和保护的过程中形成了很大的困难,一方面,除了对各种信息无形的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在传承和保护中并没有引起大多数人的关注,并没有完全形成一个共同的保护目标,为了保护吕剧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笔者在采访孙伟老师所了解到,自2008年吕剧艺术被列入我国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后,邹平县政府加大了对吕剧的保护宣传力度,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保护首先需要自己的展示平台,以吕剧团为基础,成立了“邹平吕剧艺术传承中心”,保护中心的首要工作就是对优秀传统剧目的挖掘保护,同时也积极以优秀的公众人物为题材创作新的吕剧剧目。在吕剧作品上促进吕剧的可持续发展。

非物质文化遗产得以传承和保护离不开社会的关注和政府的支持,在演出项目上政府给予资金扶持、物资支持等,为吕剧团购置了大量的演出所需的戏服、乐器、化妆品等,同时也购买新的音响设备,提高了剧团的硬件设施。为了丰富群众的业余生活,同时也为了从资金业务方面对吕剧团发展进行支持,促进吕剧这一非遗项目的发展和传承,实行由政府买单、百姓免费看戏,邹平县吕剧团承办“戏曲进乡村”的惠民演出活动。每年下乡演出300余场,政府对每场演出给予2000元的资金补助。孙老师讲到“全国文化惠民送戏下乡看山东,山东文化惠民送戏下乡看滨州,滨州文化惠民送戏下乡看邹平,邹平是文化惠民送戏下乡最多的,就2020年一年,就下乡送戏316场,这样的文化下乡力度在全国也是排名靠前的”。

在兴趣教育方面,吕剧团积极开展“戏曲进校园”活动,由吕剧团成员组成的演艺团体进入小学,以教育性為主宣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经典红色剧目”等优秀吕剧片段的演出,如《铡刀下的红梅》、《状元与乞丐》符合当代价值观的这一类作品。

政府除对县级专业团体的支持外,还对民间的吕剧爱好者团体进行支持,邹平县政府联合邹平县吕剧团对民间团体进行资金上的支持和道具、戏服、灯光音响上的支持。孙老师讲到“咱们吕剧团对民间爱好者的支持是从多方面进行的,定期去给民间吕剧爱好者普及化妆知识、吕剧知识、排练吕剧剧目、在演员和乐队等方面进行专业指导,有时候也把他们带到吕剧团来进行观摩学习”。在关于戏曲大赛方面,孙伟老师讲“咱们吕剧团多次开展吕剧票友大赛,并进行专业方面的点评,对获奖选手给予一定物资上的奖励”。

现如今,民间吕剧爱好者团体的水平也相对成长,在政府的主导下民间吕剧爱好者团体也开展“一村一戏”的活动。在本乡镇以及附近乡镇进行演出活动,政府给予每场戏五百元的演出奖励。有了这些政府政策补助的奖励,从而更好的促进这一非遗项目的民间传承与发展。这些政府支持项目的实施,无一例外都是提升吕剧在社会群体中的知名度与认可度,使更多的人去认识、了解、欣赏、学习吕剧,从而能使社会群体有意识的去保护、传承、发展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

参考文献:

[1]王文章:《非物质文化遗产概论》,文化艺术出版社2006年版,

[2]徐赣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开发式保护框架广西民族研究.

[3]许林田传承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核心载体浙江工艺美术.

[4]郑一民保护传承人是“非遗”工作的重中之重领导之友.

猜你喜欢

邹平县吕剧剧团
“回归人民”与“走向城市”:山西城乡两栖戏曲剧团生态模式初探
瓜田篱下系列二十七——家乡的吕剧
吕剧进乡村
吕剧进校园 唱响家乡戏
我爱吕剧
户思社副会长会见日本新制作座剧团一行
工业强县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研究
浅谈贫困山区专业剧团内部制度建设与执行现状及对策
英国 布里斯托尔老域剧团
my fami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