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王杖简

2021-03-23陈亚兵

快乐学习报·教师周刊 2021年52期
关键词:行笔结体收笔

陈亚兵

1959年和1981年,在磨嘴子出土“王杖十简”和“王杖诏书令”册简26枚。“王杖十简”的发现,曾引起史学界轰动,有不少学者展开研究,郭沫若曾两次发表署名文章,对简文的释读、商兑、次第、编排及有关诏令的年代、尊老养老制度等问题进行研究。

《王杖十简》的内容由两个部分组成,每个组成部分性质不同,但却有着统一的功能指向。第一部分包含两封制诏。第一封制诏的内容主要是讲汉代自高皇帝以来实行的尊老养老制度,即70岁的老者可以得到朝廷优待,被授予鸠杖除了特殊荣耀外,还可以免除徭役,免除赋税,拥有刑罚豁免权,本人到官府可以不行拜见官长的礼仪,还可以自由行走于驰道旁等,而且他的后人也享受这种优待。第二封制诏讲的是一个发生在汉成帝河平元年(前28)触犯朝廷养老律令、殴打持有鸠杖的老者而被严厉惩处的案例。

王杖简作为当时朝廷最高执政者的诏书,书写者的书法文化水平相当的高,王杖十简具有非常明显的特色,从字法到章法,有法而不拘泥于法,用笔、结体、章法,俯仰有致、鲜活灵动、不拘一格。下面从用笔,结体做一分析研究。

王杖十简一共十枚,其中有一些王杖十简特有的用笔,如图,当我们第一眼看过去,映入眼帘的第一个字一定是“下”。“下”字上面的一笔横画的长度和竖画最宽处的长度一样长,整个竖画笔尖起笔逐渐加强下压力,至最粗处已是简片最宽处,然后快速收笔,形似水滴刚掉落是的状态,从而形成一种头重脚轻的既视感,这是第一个特有的用笔。第二个是捺笔,捺笔是除了“下”字竖画之外的最粗的笔画+,不管是平捺还是斜捺,比如第一简当中的第六个字“史”中的斜捺,“史”字整個字处捺画之外的四个笔画粗细基本一致,唯独捺画,从入锋直接起笔到中途缓缓施加笔锋下压力,然后快速收笔。最后出锋的地方呈圆形,紧挨简边缘。第一简中第十二个“本”字当中的斜捺划出现了直接写出去的情况,也就是没有收笔,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呢,大概有两种,其一呢就是简牍书法本身随意自然的书写状态影响,其二或许是受本身书写材料的影响,较窄的简片影响。斜捺除了一部分特别粗之外也保留了一部分常规的,也就是说和其他笔画的粗细基本一致。比如第五简中的“敢”字。除了斜捺,全文五个“之”字的平捺皆是很粗,其中前三简中四个“之”起笔收笔势态基本一致,侧锋粗起笔,第四简中的“之”起笔出现了钉头起笔,和前四个略有不同。除了捺画加粗的写法之外,简中还有以点代捺的现象,比如第一简中的第十个字“来”捺画被一个侧锋点代替,这也就和其它的捺画有了很大的区别,捺画的收笔还有很随意的收笔,既不上扬,亦不像反捺一样向下出,而是整个捺从起笔到收笔保持由细到中断加粗收笔变细平出,比如第三简中的第七个字“人”,第五简中的第九个字“上”,出锋皆是随意平出。侧锋点是第三个特有的笔法,除了第一简中的“来”之外,第一简中的“小”字,右边的点侧锋点的特征最为明显。第四个是以横代点,如第四简中的第七个字“平”,右边的点直接侧锋起笔,提笔平出,形成形似三角形的短横,代替原来的右点。第三简中的第九个字“谨”言字旁上边的点画写法几乎和“平”字的右点一致。第五以点代横,如第一简中的第三个字“相”,目中间的两短横,以三角形的横点代替,第三简中的最后一个字“明”,月字中间的两短横也是以相同的三角形横点代替。第六钉头起笔,这个特殊的起笔在王杖十简里面表现最多的是横画和撇画,比如第一简中的“小”、第二简中的“行”、第三简中的“扶”、第四简中的“使”、“从”,第七简中的“犯”等等。第七圆折,即是横折或者横折钩的笔画,直接一笔圆弧完成。如第一简中倒数第三个字“望”字中的“月”月字的写法,第三简中的“旁”字下面的“力”字的写法,第十简中的“幼”字的“力”字写法等。第八方折,即是横折或者横折钩的笔画,在用笔的过程中省略了折的时候的顿挫,形成一个特别方硬的折笔。如第一简倒数第二个“见”字,第四简中的“县昌”两个字,第七简倒数第三个“召”字等。第九连笔,即相同方向的两个笔画或者多个笔画用一笔写完,比如第三简中的“台”字,第四简中的“昌”字等,都是以一笔竖画代替了两竖画。第十竖画斜写,即本来垂直的竖画,前半段以竖直向下的势往下走,中后段之后的一半势往左下走,带有侧锋用笔。如第二简中的“行”字的双人旁的竖画,第三简中的“谨”字的言字旁,下面的口字,竖画直接以斜势向下写,第四简中的“从”字的双人旁的竖画等等。第十一短撇代点,原本一点的笔画,被一短撇代之。比如第十简中的倒数第八个“永”字。

从单字结体上看武威王杖十简亦是非常有趣的,现在我们从左右结构、上下结构、独体字、包围结构做一分析研究。左右结构的字,如第三简中的“谨”字,重心居中,横画居多,左右横画处理的左扬右抑,左边三个横画向右上扬起,右边下面的三横基本平行整齐,具有很强的节奏感,一左一右的横画处理以及一左一右的两个口子,更是奇趣横生。第二简中的“于”字,左边的势呈下势,右边的势呈横势。第一简中“以”字,左边的口处理的左下角有了一个向下的势,右边的一平捺几乎平写,左右形成一个势的对比。

王杖二十六简相比于王杖十简,一个是年代上的不同,王杖二十六简为西汉时期的简,王杖十简为东汉的简。二十六简在书写上更为谨慎,除个别字的写法比较大胆奔放之外,其余的字不论粗细长短,基本平整,结体端正,二十六简整体排列整齐,除每一简和每一简中间的缝隙外,上一个字和下一个字衔接紧密,笔画之间上下穿插呼应,字与字之间随时而安,神气畅然精妙和谐。用笔上有一些比较特殊的笔画。第一笔画的合并书写,相近的两笔或者三笔用一笔写完,如“告”起笔略带向下的弧度,行笔向右平走自然出锋收笔,无回锋,无停顿。如“知”字,起笔的一撇直接省略,一横划带过。第二长竖画的书写,全文一共有六个长竖画的字,三个“令”,两个“下”,一个“闻”。三个令字,前两个的竖画粗细一样,常规的加长,第一个收笔略有向左收笔的势,与下边的弟字起笔相呼应。第三个令字竖画,入锋直接起笔,行笔的过程中国越来越粗,收笔处出现断崖式收笔。与前两个大不相同。两个“下”字,竖画皆呈左下势,第一个下,起笔行笔至收笔粗细基本相同。第二个则不同,起笔细行笔越来越粗,收笔则向上,形成了一个似钩的收笔。“闻”字,“耳”的一长竖,写的超级长,而且带有弧度,向左倾斜,长度大致为其字本身长度的三四倍长,竖画的下端越来越粗,至顶部成为圆头收笔。

学汉简的心态很重要,要抓住它涵盖自然,蕴化神工的意境,才能在技术上有所作为。说汉简书法随意,绝不是说,他的技术简单,一学就会,而是它那种无法之法表现方式很难学。汉简继承了篆书中锋用笔的方法,一改单一的藏锋为藏露并用,多用露锋,尖锋,还有不少破笔,笔法信息相当丰富,超过了其它单一的书体。

猜你喜欢

行笔结体收笔
苕溪诗蜀素帖 技法精讲(十四)
苕溪诗蜀素帖 技法精讲(十二)
硬笔书法运笔技巧(中)
苕溪诗蜀素帖技法精讲(九)
硬笔书法运笔技巧(下)
书法线条在字体设计中的应用研究
用笔之“易”与“不易”
一字千进
篆书条幅《游金山寺》创作说明书
王忠义教你写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