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优化课堂探究活动,提高数学教学有效性

2021-03-23薛雷

快乐学习报·教师周刊 2021年52期
关键词:丁丁苹果探究

《上海市中小学数学课程标准》提出将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为突破口,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倡导自主探究、实践体验、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同时指出:“教学是由教师指导的学习过程,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数学教学由教师引导学生学习数学,是一个连续不断的主动构建的过程,只有通过学生自身的操作活动和主动参与的‘做’才可能是有效的,只有通过学生内心的体验和充满自信的努力才可能是成功的。”

基于以上认识,结合自己的实际教学情况,笔者认为在数学课堂中成功的探究活动能够很大程度上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在这里,探究式的课堂活动主要是指:学生在教师指导下,通过进行观察、比较,发现、提出问题,作出解决问题的猜想,尝试解答并进行“验证”的过程去揭示知识规律。求得问题的解决,其实质是让学生学习科学研究的思维方式,从而培养学生主动探究、解决问题的能力。下面笔者就从三方面来探讨如何优化小学数学课堂探究活动。

一、引入探究。

探究内容的引入是否能够激发探究欲望,是否符合学生的实际认知情况很大程度上决定了课堂教学是否有效。因此,在探究活动的引入环节需要做到以下两点。

(一)遵循学生的主体性。

建构主义认为:科学学习不是从零开始,而是基于原有知识经验背景的建构。学生的前概念是极为重要的,它是影响科学学习的一个决定性的因素。前概念指导或决定着学生的感知过程,还会对学生解决问题的行为和学习过程产生影响;科学学习不是接受现成的知识信息,而是基于原有经验的概念转变。因此,要让学生通过一节课的学习有所收获,首先就要了解学生的原有知识经验基础,也就是确定教学的起点。而探究活动的引入应该起着承上启下的桥梁作用。

“增加几倍”和“增加到几倍”的认识和理解一直以来都是学生比较难以掌握的知识。在这节课中的引入环节通过学生自主操作理解“增加几倍”和“增加到几倍”的含义。教学设计片段如下:

一、画图引入

1、根据要求摆一摆

小胖原来有2个苹果

(1)小丁丁的是把小胖的苹果数增加3个,小丁丁现在有

(2)小亚的是把小胖的苹果数增加到3个,小亚现在有

师:增加3个苹果,为什么摆5个苹果?

(增加3个苹果就是“多了3个苹果”)

师:增加到3個苹果,为什么摆3个苹果?

(增加到3个圆就是“是3个圆”)

师:比较这两句话?有什么不同,结果又怎么样?

(板书:增加增加到

多是)

2、星期天,小胖、小丁丁和小亚约好一起做苹果汁,小胖带来了3个苹果,小丁丁带来的是把小胖的苹果数增加3倍;小亚带来的是把小胖的苹果数增加到3倍。你们知道小丁丁和小亚各带了几个苹果?

比较与第一题有何不同?(原来是增加几个和增加到几个,现在是增加几倍和增加到几倍)

3、揭题:增加几倍、增加到几倍

(二)营造具有趣味性的探究氛围。

有的学生觉得数学是一门枯燥乏味的学科,这主要还是教师没有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数学知识的欲望。因此,在引入探究活动的环节要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生的情绪,形成良好的课堂气氛。教师简短的导入是为学生自学探究作铺垫,学生有了浓厚的兴趣,就会主动地进人自学探究阶段。例如,我在教学三年级上学期《植树问题》一课时,利用了比较形象的教具引入:用几棵松树的图片制作的模型当作树,用泡沫板制作的模型当做一条路。由于借助了这样的教具使得课题的引入新颖有趣,学生的注意力一下子就被抓住了,而且也比较客观形象,易于操作,学生很容易理解。因此在这节课上,教学的效果比较好,提高了教学的有效性;在教学五年级上学期《认识平均数》这一课时,创设了男女两队进行投篮比赛的情境,这样的情境是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的,而且也是学生比较感兴趣的活动,在有趣的情境中提出问题,激发了学生探究的积极性;在教学《分数的认识》时,通过创设猪八戒师徒分吃西瓜的场景,一下子就抓住了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了探究新知的兴趣,营造了浓厚的探究氛围。

二、独立探究

在老师的引导下,放手让学生进行独立的探究。学生学习知识的过程,是主动建构知识的过程,而不是被动接受外界的刺激;学生是以原有的知识经验为基础,对新的知识信息进行加工、理解,由此建构起新知识的意义。教师无法代替学生自己的思考,更代替不了几十个有差异的学生的思维。通过学生动手"做数学",使他们亲身体验获得知识的快乐。独立探究的目的,不仅在于获得数学知识,更在于让学生在探究的过程中学习科学探究的方法,从而增强学生的自主意识,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创造能力。

例如,在探究因数与积之间关系的时候,我设计了让学生经历观察——猜想——验证——归纳的科学数学思维去进行独立的探究。首先观察小巧家阳台上各部分的面积与1.5平方米的大小关系,然后猜想因数与积之间存在怎样的关系,接着通过计算验证自己的猜想是否正确,最后归纳出因数与积之间的关系。通过这样的动手算一算,比一比,直观地观察比较,在亲身体验中获得新知,悟得方法。

三、实践探究

学生实践探究是巩固和扩大知识,同时也是吸收、消化知识为能力的过程,其作用在于帮助学生学会方法,使用方法,提升自己的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这就需要教师在练习设计上动足脑筋。

《小学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数学教学内容如此,数学练习涉及到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效果,更应该体现这一点。三年级第一学期在学习长度单位时,学生对于长度单位的理解比较空洞,很容易造成学习情绪低落,学习兴趣全无的后果,直接影响到课堂学习效果。为此在学习“长度单位”时,我设计了这样一题:用作文中的修改符号修改小胖同学的日记:“今天早晨,我从2分米长的床上爬起来,以每步30毫米的步子来到卫生间,拿起1.5厘米长的牙刷开始刷牙,吃了早饭去学校。学校离我家不远,大约有2米。路上我捡到了一枚厚约1厘米的1元硬币,交给了一位身高约180厘米的警察叔叔。”原本枯燥的“填单位名称”,摇身一变,成为富有情趣的《小胖的日记》。把数学内容和语文知识融为一体,形式活泼、趣味十足,学生感觉轻松好玩,在嬉笑声中改正了错误,记忆非常深刻,极大地调动了孩子们的积极性。真是“小眼放光、小脸通红、小手直举、小嘴直讲”,课后还忍不住用短文中的错误相互取乐呢。

成功的探究活动能够实现数学课堂的有效性。探究活动能否取得实效,归根到底是以学生是否参与、怎样参与、参与多少来决定的,同时只有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才能改变课堂教学机械、沉闷的现状,让课堂充满生机。当然了,要优化小学数学的课堂探究活动来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仅仅做到这些还远远不够,除了教师要在教学设计上多思考,还要在研究学生的知识结构方面付出更多的努力。

作者简介:薛雷(1982-02-)男,汉,江苏省宿迁市,上海市嘉定区安亭小学,本科,一级教师,研究方向:小学数学。

猜你喜欢

丁丁苹果探究
设问引导探究
动物“叫”各不同
一起去踏春
一类特殊不等式的解法探究
谈天气
神奇的三角形
收获苹果
拿苹果
会说话的苹果
相似图形中的探究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