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营造具有道德感染力的物理课堂

2021-03-23刘丹旸

快乐学习报·教师周刊 2021年52期

刘丹旸

摘要:学科德育在学生的道德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课程育人是推进学科德育的重要途径之一,结合物理学科的特点,加强对学生科学精神、科学方法、科学态度、科学探究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促进学生树立勇于创新、求真求实的思想品质。把教学放在真实的、解决问题的情境中,通过准确地“述”与恰当地“评”,营造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一致的课堂氛围,将培育学生的物理学科素养寓于物理概念教学之中。

关键词:物理学科特点;物理概念教学;学科德育

引言

学科德育在学生的道德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课程育人是推进学科德育的重要途径之一,就是要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主渠道作用,将中小学德育内容细化落实到各学科课程的教学目标之中,融入渗透到教育教学全过程。结合物理学科的特点,应加强对学生科学精神、科学方法、科学态度、科学探究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促进学生树立勇于创新、求真求实的思想品质。

把教学放在真实的、解决问题的情境中,提出问题、初步感受科学研究的方法,再引导从简单情形入手归纳科学研究方法。通过准确地“述”与恰当地“评”,将培育学生的物理学科素养寓于物理概念教学之中。教师角色的转变,选择恰当的方式师生“共述”,营造具有道德感染力的物理课堂。

一、把教学放在真实的、解决问题的情境中

1.从生活出发,提出问题

比较快慢是人类生存和解释自然现象的需求,从生活中的实际情境出发,哪些地方我们会经常比较快慢?同样的作业量,有的同学20分钟完成,有些同学需要1个小时甚至更长时间,做作业快慢不同;课间操体育老师表扬先站好队的班级,排队快慢不同;运动会比赛中,最先冲过终点的同学得了冠军,跑步快慢不同……提出问题——怎样比较快慢?

2.从学生的感受开始对于运动快慢的描述

接着提出一个具体问题——通过测量比较小组成员中谁的脉搏最快,引导学生说出“怎么比”和“比什么”,物理条件不同,采用的方法就不同,比较的内容也不同。共同总结出两种方法:

(1)相同时间,比较脉搏次数,脉搏次数多的,脉搏速度快。

(2)脉搏次数相同,用时短的,脉搏速度快。

3.研究一种简单情形——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

比较电动小车在两个不同档位的运动快慢,说出比较运动快慢的方法。从而引出速度的概念,再进一步引申出用比值定义法定义物理量的一般程序。

二、准确地“述”与恰当地“评”

教师角色的转变,从教知识到营造促进学习、有道德感染力的环境,充分发挥物理学科在育人方面的价值,建立在生活经验及充分体验中,准确“述好”科学概念,另一方面,恰当、客观地评论概念建立的意义和价值,将培育学生的物理学科素养寓于物理概念教学之中。

1.“述”的起点——初试科学研究方法

【教学片段】

展示并介绍实验器材:这是由老师设计,几位同学参与组装的小车,在车头有一个电位器,可以进行调档,不同档位小车运动的快慢不同。小车顶端是电池盒,打开开关小车可以在平直轨道上匀速直线运动。

布置任务一:比较小车在两个档位的运动快慢

①选定比较小车运动快慢的方法,完成实验、收集数据。

②在实验表格中记录数据。

③还有没有其他比较方法?

学生进行实验、记录数据。

2.“述”的过程——体验科学研究方法

【教学片段】

学生展示实验记录数据并交流

生1:我们组测量小车在不同档位通过70cm,用时短的档位,小车运动快。

生2:我们小组测量小车在不同档位都运动3s,通过距离长档位,小车运动快。

师:两种方法都可以比较运动快慢,还有没有其他方法?如果运动的时间、通过的距离都不一样,能不能比较?

生3:可以用比值!路程和時间的比值越大表示物体运动越快。

生4:我觉得用时间和路程的比值也可以。

教师出示跑步健身软件对跑步过程的记录数据,表中所示“配速”的含义是每公里用时,即是采用时间和路程的比值。再由配速表可以看出第9公里跑得最快,第3公里跑得最慢,可见时间和路程的比值也可以反映运动快慢,比值越小表示运动越快。

在定义一个物理量时应该符合标准简单化原则——数值大表示运动快,数值小表示运动慢,所以采用生3的标准来定义速度,描述物体的运动快慢。

介绍速度的定义、国际单位。观察生活中的交通标志牌、汽车仪表盘上的时速表,介绍速度的常用单位,并板书演示国际单位和常用单位的换算方法。

伴随着物理学的发展逐渐形成的科学思维中,蕴含着丰富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客观地评论建立速度概念的意义和价值,体现恰当地“评”,有利于发展学生逻辑思维及知识记忆的持久。

3.“述”的目的——应用科学研究方法解决问题

速度的定义是初中物理最早接触的用“比值定义”的物理概念,本节课进行科学方法教育是一个重要内容,比值定义法的基础即为“比较”,“比较”也是常用的思维方法,从生活中各种比较快慢的实例出发,一步步引导学生共同归纳出用比值定义法定义物理量的程序:

(1)确定研究对象:运动的物体

(2)同中求异进行比较:

(3)异中求同,制定简单化比较标准:路程/时间(张宪魁,2015)

三、营造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一致的课堂氛围

师生关系是教学活动中最基本、最重要的人际关系,也是不可忽视的德育内容来源,教师与学生之间不只是基于知识学习而建立起的教与学的关系,教学互动过程中包含着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各自持有的价值观和信念进行碰撞交流,构筑着彼此包容、相互接纳、互相欣赏的交往生态,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学生的道德素养和价值观的形成。

【教学片段】

布置任务二:小车在某档位运动时通过的路程和时间的关系

①选定一个档位,让小车多次运动,记录至少6段距离所用时间,并计算各段速度大小。

②利用电脑excel绘制s-t图

学生进行实验、记录数据、处理实验数据,展示实验结果

师:做匀速直线运动的小车,在相同的时间内通过的路程是相等的,在s-t图中可以绘制出正比例函数图像,为什么在实验数据中会有偏差?

生:因为实验有误差!

师:误差来自于哪里呢?

生:在测量的时候时间不好测,什么时候开始计时什么时候结束计时,都有一个反应时间。

师:有什么办法可以尽量减小这个误差吗?老师在大家做实验的过程中拍了几张照片,请这个小组的同学为大家分享一下他们的做法。

生1:我们先在终点放上一个障碍物,这样小车到达终点时撞击障碍物时停止计时。

生2:我们组还选了两位同学一起计时,如果两个同学计时差别太大,就重新做一次,计时差别不大时我们就取了平均值。

生3:我觉得如果测量距离再长一点能测得更准,距离远用时更长,误差相对小一些。

生4:我觉得这个小车不一定做匀速直线运动,小车在直线轨道上运动,轮子和轨道之间有摩擦。

生5:小车在刚开始运动的时候不是匀速直线运动,所以距离越远,数据越好。

通过探究活动的设计,培养学生主动参与,积极奉献,相互合作,共同分享的精神和能力,避免造成学生被动学习,自私吸收,排他性竞争的态度和习惯。体现出尊重、民主、平等、关怀的特点。

参考文献:

[1]冯华、张维善.(2018年10月).寓物理学科核心素养于教学中.学科课程教材与教学,页93.

[2]王欣玉、张姜坤.(2019年11月).学科德育的基本要素分析.中小学德育,页15.

[3]张宪魁.(2015).物理科学方法教育.中国海洋大学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