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高中班主任如何进行有效的班级管理
2021-03-23石艳妮
石艳妮
摘要:对于班主任而言,有一个重要的评价指标,就是班主任的有效性。对班主任有效性这一概念的内涵的理解与探究,应当是一个立足班务管理实践、形成指导自身班务管理实践方法的过程。在认识有效性的内涵的时候,班主任一定要结合自身的班务管理实践去探究。班主任有效性具体可以从专业素养、服务能力、协调能力等几个方面去理解。高中班主任还要坚持以学生为本,要努力站在学生的角度去思考问题,这是班主任有效性得以形成的关鍵。
关键词:班主任;有效性;教育研究
班主任是班级的主要管理人员,对高中生能够起到重要的引导作用。因此,可以说班主任队伍就是一个学校管理队伍的灵魂。对于班主任个体而言,有一个重要的评价指标,就是班主任的有效性。有效性是一个相对专业的概念,在日常的班务管理过程中,其实就是“有效与否”。不可否认的是,在当前新课改的大背景下,家长和学生都对高中班主任的有效性提出了更高要求。因此,无论是从学校的角度来看,还是从班主任个体的角度来看,有效性的培养都是一个重要的任务。要完成这个任务,对有效性的理解就不能只是经验性的理解,而应当是比较专业的理解。要形成这样的理解,就必须理解有效性的内涵。
特别值得强调的是,理解有效性的内涵不能只停留在表面。坦率地说,尽管当前对高中班主任如何做好班务管理工作有着相当多的经验总结,其中也有相当一部分是描写班主任有效性的,但是这些理论的阐述往往并不容易让班主任形成足以指导教学实践的认识。因此,从这个角度来看,对有效性这一概念的内涵的理解与探究,更应当是一个立足班务管理实践、形成指导自身班务管理实践方法的过程。
一、高中班主任有效性的内涵
一名班主任是否有效工作,常常是从工作结果的角度来评价的。对于学校管理者来说,这样的判断无可厚非,因为学校管理者追求的只是管理结果。但是从班主任个体的角度来看,能否有效既体现在结果上,又体现在过程中。一名优秀的高中班主任在反思自己是否具有有效性的时候,一定要结合过程与结果两个角度进行思考。相应地,在探究高中班主任有效性内涵的时候,也要从这两个角度进行。
从理论的角度来看,中学班主任有效性在个人特征等指标上存在显著差异。更为细致的研究所得出的结论是:中学班主任有效性的整体水平处于良好状态,而不同职称、年龄及任班主任年限对中学班主任有效性各维度有着显著影响。当然这只是一个宏观判断,具体到班主任个体的层面,在认识有效性内涵的时候,一定要结合自身的班务管理。因此,从这个角度来看,对班主任有效性的认识具有鲜明的个体特征。具体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理解:一是有效性表现为宏观角度的专业素养,这里要重点关注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能力及心理疏导能力;二是有效性表现为一种服务能力,高中学生特别需要有针对性的服务,有效的服务建立在与学生平等相处的基础上,当班主任真正将教书与育人集于一身时,往往能够有助于有效性的形成;三是有效性表现为一种协调能力,这种协调包括协调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关系,也包括协调学生与教师之间、教师与教师之间的关系。有效的协调往往能够培养学生的认同感与信任感,从而为有效性的形成奠定基础。
二、高中班主任有效性的实践表现
基于上述认识,再进一步从班主任角色自身角度来看,高中班主任工作的有效性有着自身独特的结构。专业的研究表明,班主任有效性结构中的教学能力、知识结构、自我监控能力、职业道德、心理辅导能力、情感和工作质量意识存在显著的负向相关,高中班主任工作的外在满意度对其有效性结构中的教学能力、知识结构、自我监控能力、职业道德、心理辅导能力、情感和工作质量意识存在显著的负向预测作用。这些阐述可能相对专业,但是一旦将这些理论结果与实践结合起来,这些比较专业的理论就会呈现出鲜活的生命力。
例如,在某一节数学课上,学生张某与数学教师发生了矛盾,学生一怒之下扔了课本走出教室。数学教师为了劝学生回到教室,不得不让其他学生自习,同时将这件事情告诉了班主任。班主任认真分析了这件事情之后,判断存在着这样几个问题:一是课堂上发生师生矛盾虽然不多见,但是偶尔也会存在,这其中的原因往往是教师的语言或者行为对个别学生产生刺激;二是学生对自身情绪的控制问题;三是师生之间的交流问题;四是班主任如何引导学生反思,进而树立教师威信的问题。
梳理了这样四个问题之后,班主任首先与数学教师之间进行了一次交流,了解了事情的前因后果;其次与当事学生进行了一次深入沟通,在沟通的过程中没有谈谁对谁错(实际上这个时候学生是认识到自身有错的),而是就情绪控制问题跟学生沟通。作为高中生,都是具有理性思考的意识与能力的,尤其是对于当事学生而言,其实际上已经意识到了自己没有控制住自己的情绪,并因此伤害过老师,伤害过自己的父母。但是他想不到用什么方法来控制自己的情绪。于是班主任给这个学生提供了一个方法:每到情绪冲动的时候,让自己舒缓三秒钟。并且跟他强调,只要能给自己争取这三秒钟,那就一定能够较好地控制住自己冲动的情绪。很长的一段时间之后,这个学生主动地跟班主任再次沟通,认为自己已经达到预期的目标了。这个时候班主任并没有为这件事情画上句号,而是利用班会课的时间,在班上就情绪控制问题组织了一次班级大讨论。这实际上是一个将个体的努力成果扩散到全班的过程,既化解了前面师生矛盾在学生心中形成的“刺”,也让班上全体学生了解到班主任的工作能力,从而产生一种信服感。
三、高中班主任有效性的育人指向
从上述案例来看,这个班主任的工作无疑是有智慧的,对一件偶发事情的判断与处理也是具有全局性的,是立足于学生个体以及学生群体的可持续发展的。无论是对这件事情处理过程的判断,还是对结果的评价,我们都可以认为这件事情的处理是成功的,它不仅解决了眼前的问题,也为学生未来的发展指明了方向。毫无疑问,这样的班主任自然是具有有效性的。
有人将班主任有效性结构明确为12项特征:知识结构、教学能力、育人能力、心理辅导能力、班级管理技能、教育观念、职业道德、情感、自我监控能力、人际交往、成就动机和工作质量意识。高中班主任可以将这里所列出来的12项有效特征与自己的班务工作实践结合在一起,用前者去分析后者,用后者去理解并验证前者,这样也就保证了理论与实践的良好结合。理论联系实际这一重要的思想方法,也是高中班主任的行为指南。在现代教育理论的引领下,高中班主任还要坚持“以生为本”,要努力站在学生的角度去思考问题。对于当前高中班主任而言,这实际上是一个重要的理念转变。因此,在高中班务管理的过程中,班主任也要具有学生立场,这是班主任有效性得以形成的关键。
参考文献:
[1]周立中.柔性管理模式在高中班级管理中的应用[J].教书育人,2021(17):23-24.
[2]高金财,闫树婧.高中班主任开展德育主题活动的探究[J].新课程教学(电子版),2021(11):138-1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