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道德与法治课中法律知识教学的有效策略
2021-03-23叶廷华
叶廷华
学道德与法治课程中的法律知识十分抽象,理论性强,对于小学生而言,不仅枯燥乏味,而且艰涩难懂。要让法律知识的学习内容化抽象为形象,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建立联系,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法治素养,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优化对法律知识的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一、整合教材资源,紧密联系法律知识
《义务教育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学生的道德和社会发展来源于他们对生活的理解、体验与感知,课程必须贴近生活。阿德勒指出:儿童是在自己的生活中学习的。而生活之中就蕴含着许多法律知识,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把学习与生活联系起来。小学中高年级道德与法治教材中,有许多知识点与法律知识相关。教师在引导学生理解感受时,可把教材资源进行整合,密切联系生活中相关的法律知识,使学生既深入理解了教材内容,又树立了法制意识。
例如,在教学统编教材四年级上册“我们所了解的环境污染”一课时,笔者让学生进行“身边的污染”社会调查后,结合教材呈现的事例,进行分析:我们的小区经常闻到臭气,河里的水变黑,可以向什么部门举报?依据什么法律可以向排放废气废水的工厂进行处罚?学习了教材中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第42条后,笔者再引导学生搜寻相关法律,找出《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第43条、63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第45条,让学生阅读,明白触犯法律是要受到法律制裁的,培养学生从小就要树立法治意识。再如,笔者在教学统编教材六年级上册“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一课时,为使学生了解“公民在行使自由和权利的时候,不得损害国家的、集体的、社会的利益和其他公民的合法的自由和权利”,结合书上的活动园呈现的案例,笔者让学生谈谈自己所在的小区如果也有人随意占用公共空间,可以怎么应对?假如起诉他们,应该依据哪些法律条文?这些生活问题驱动学生积极主动地寻找相关法律内容,懂得可以运用法律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这样的教学通过将课堂与生活紧密结合起来,把法律知识渗透到学生的意识中,而不是枯燥地学习书上的法律条文,使法律知识教学充满生活气息,充满生命的活力。
二、设计游戏活动,快乐学习法律知识
苏联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任何一个优秀的教师,他必须是一个善于激起学生对自己课堂兴趣,确立自己课程吸引力的教师。道德与法治学科中的法律条文比较枯燥难懂,如果教师只是让学生读一读、记一记,单纯采用灌输式教学方法,那么学生学起来既无兴趣,也无成效。如何让学生变被动诵读为主动识记呢?游戏是一条很好的途径,特别是与同伴竞技的游戏,更能激发学生好比求胜的心理。教师可以借助希沃白板,在复习和巩固环节,以晋级游戏的活动方式,让学生在与同伴竞争的快乐游戏中,巩固法律知识。
例如,教学“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一课,为了让学生明确公民的基本权利和基本义务有哪些具体的内容,笔者利用希沃软件设计了互动游戏,将宪法规定的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的内容进行分类。互动游戏的界面模拟电脑游戏的设计,加入了动画、音乐、鼓励语等,这些元素能极大地激发学生参与的兴趣,让学习变成愉快的游戏。再如,学习统编教材六年级上册“感受生活中的法律”一课时,笔者通过闯关游戏,将学生在生活中经常见到或做的小事,如等红灯、排队乘车、去游乐园等制成关卡,让学生找出这些行为背后涉及的法律知识。学生通过闯关活动,不知不觉中懂得了:法律保护了我们的权利,也规定了我们的义务;法律保护合法权益,维护公共秩序。
三、体验课中情境,理解内化法律知识
教师应在课堂上尽可能多地创设情境,让学生进行角色表演,引发学生的共鸣,让他们不仅懂法,还会守法、用法。
例如,学习“权利有界限”这一概念时,为了让学生明白权利不是绝对的,笔者将书上的“活动园”中邻居之间因为装修的事而发生争执的案例,通过角色扮演的方式,让学生现场演绎,将鲜活的情境带入课堂,唤起学生设身处地去思考:纠纷中的双方各有什么权利?双方在行使权利时,法律有什么规定?接着让学生以原告、被告、律师、法官等不同的身份,针对情境中的人物行为作出分析、讨论。最后,全班开展一次模拟法庭活动,通过申诉、辩护、审判等环节,将法律知识教学变得有活力、有生命力。再如,教学统编教材六年级上册“我们受特殊保护”一课,课前,笔者收集了班上学生的相片,将它们制作成电子相册,上课时向学生播放。他们看到自己的相片时既高兴又激动,这时,笔者让他们说说这些相片后面温暖的故事,通过分享这些平凡而温暖的小事,引导学生理解法律知识:父母作为未成年人的法定监护人,有管教和保护未成年子女的权利和义务;未成年人应听从父母的教导,孝敬父母。
四、参与社会生活,实践运用法律知识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提出“知行合一”的理论,认为知识和实践应该统一,只有通过实践和体验,才能使学生获得真实的生活经验和真正的知识。教学中,教师要创造性地使用教材,不是单纯地教“教材”,还要让学生积极参与社会生活,并在实践中开阔视野,运用所学知识。
如在教学统编教材四年级上册“低碳生活每一天”
一课时,为了让学生积极参与到低碳生活中,笔者带领学生走出课堂,开展认养树木、种植树木活动,使学生在活动中成长,在成长中收获,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统一。又如,学习了统编教材六年级上册“国家机构有哪些”一课中“我国的司法机关包括人民法院和人民检察院:人民法院是国家的审判机关,人民检察院是国家的法律监督机关”后,学生对人民法院的职能有了一些了解,笔者也引导他们在“活动园”中对三个案件进行评析。而后,在法院举办的公共开放日活动时,笔者带领学生参观当地的法院,切身感受法律的庄严与神圣;让学生把自己对教材中案例的理解和分析讲给法官听,请法官评析。如果条件允许的话,接下来,笔者拟请法官带领学生代表扮演各种角色,组成模拟法庭,现场审理教材中的案件,从而将所学的法律知识运用于实践之中。
在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中,教师应努力整合教材资源,积极探索各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将“要学生學”变为“学生主动学”,以达到良好的学习效果,使课程更具开放性、生成性,从而助力学生更好地发展。
(作者单位:福建省尤溪县城关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