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化工产业走廊创新生态系统建设研究
2021-03-22张磊
张磊
关键词:技术创新 生态系统 化工产业 协同创新 产业链
一、引言
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加速了规模小、技术落后、产品单一、供应链狭窄的地方产业被市场淘汰的步伐。科技创新日新月异,未来,加强科技研发投入、扩大企业规模、延长并稳固产业链从而建立一个创新要素充分流动和高效配置的技术创新的生态系统是产业生存和发展的关键要务。
新加坡成为亚洲最具创新力的国家,得益于其产业创新生态系统的建设。创新生态系统是一个以实现科技发展与创新为目标的复杂交互系统 (Adner,2006)。当前,我国经济已经从制造经济转向创新经济。此时,应该建立与创新经济相适应的、有活力的创新生态系统。在我国,创新生态系统普遍存在创新资源和要素分散、创新主体协同度低、技术与人才供需脱节等问题(刘刚,2020)。资金、创新体制和政策能够影响其他因子的作用。吉林省化工产业面临供给侧改革与企业转型升级的压力,发展艰难,特色、先进的化工园区较少,限制了吉林省石油化工产业的发展,吉林省应有机结合产业集群发展以及化工园区发展,提高上下游产业的关联性,為地方中小企业提供一个良好的发展平台,实现集群经济发展。
技术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生命力,规模化发展是企业技术创新的凝聚力,集群化发展是企业技术创新的推动力。吉林省化工产业应以建设化工产业走廊为平台,建设化工产业技术创新生态系统,以加快实现规模化、集群化和创新化发展,增强产业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
二、吉林省化工产业发展的历史与现状
作为吉林省的传统和支柱产业,吉林省化工产业主要以传统的石油化工产业为主体,以医药化工和生物化工等为辅助的化工产业群,是新中国第一个化工基地。经过几十年的发展,虽然化工产业基础设施比较完善,从研发、生产再到销售和企业文化等方面也形成了比较鲜明的特色,但一些附加值高、有发展潜力的化工项目开发不足,产业化建设速度缓慢。2010年以来,吉林化工产业产值在总产值中的比重不断下降,被新兴产业强劲的发展势头淹没。
第一,吉林省化工产业发展历史悠久,但发展缓慢,仍处于资源驱动型发展的初级阶段。吉林省拥有良好、丰富的石油资源,石油开采和初级加工产业规模较大,原油产量和加工量占全国的十分之一左右。
第二,企业总量少、规模小。2018年,吉林省拥有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规模以上企业29家,占全国的23.6%,资产516.17亿元,占全国的2.67%;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规模以上企业353家,占全国的1.5%,资产897.27亿元,占全国的1.2%;化学纤维制造业规模以上企业7家,仅占全国的0.4%,资产134.89亿元,占全国的1.74%。可见,吉林化工企业的规模和数量都与全国水平相差较远,特别是企业规模的劣势更加明显。
第三,产业链短,企业效益差、利润少。吉林省石化产业主要以生产基础化工原料为主,大宗产品多,精细产品少;初级产品多,终端产品少。因此产品附加值低,利润空间有限。吉林省化工产业及其相关产业中,多数产业链条加工深度只到三、四级。生物化工部分链条加工深度只到一、二级,极少数到三级,没有达到四级,企业很难获得产业链条长、规模大带来的规模经济和内部经济效应。
三、吉林省化工产业走廊创新生态系统的构成要素
(一)主体要素——化工企业
企业是创新生态系统最基本的物种,也是创新系统的主导者,特别是有实力、规模较大的龙头企业,是创新主体中的领头羊。而中小企业是创新活动中最灵活多变的创新者。吉林省化工产业走廊创新生态系统中,化工企业是创新的主体,是生态系统中的核心物种。
(二)制度要素——创新管理机制
构建高质量发展的创新生态系统,需要同时处理好生产力和生产关系,技术是创新生态系统发展的生产力,制度是创新生态系统的生产关系。新经济时代,创新知识、技术是企业市场竞争的必争之地。企业除产品创新之外还要进行管理机制的创新,特别是对于科技创新活动的相关管理体制和机制的改革和创新。
(三)环境要素——“区域+产业+企业”全方位创新
创新生态系统是一个多物种协同互动、深入融合的创新体系,具有空间整体性和系统性的庞杂特征。创新生态系统的建立离不开与当地的区域地理要素相联系,通过产业链的相关性和延伸,与本地经济、社会和文化产生能量的相互交替与作用。特别是对于化工产业来讲,其相关支持产业众多,例如日用品产业、医药产业等,对于化工产业发展及创新的动力,都有较为重要的影响作用。
(四)资源要素——人才+资金+无形资产
人才是创新生态系统中最核心的物种、最活跃的创新单元。人才是创新知识储备和创新思维的源泉。化工产业走廊技术创新系统中的人才不仅包括化工企业自身的科技研发人员,还应该包括高校和科研院所的研究人员。资金是科技创新的血液。在创新生态系统中,资金是最重要的、最关键的资源,也是最难获取的、成本较高的资源。吉林省化工企业规模较小,难获得银行的资金支持,因此科技创新较难。除此之外,无形资产,例如商标、专利也是创新的重要资源要素。这些资源要素顺畅流动、高效配置,共同决定创新生态系统创新的效率。
(五)支撑要素——政府+大学+科研机构
政府、大学和科研机构是创新生态系统中重要的支撑要素,与企业协同合作,提高创新的成功率,促进创新可持续发展。在创新初期,政府在创新制度建设、资金支持方面可以给企业较多便利条件。在创新的中后期,企业、大学和科研机构可以和企业的科研活动优势互补,形成良性循环。
四、吉林省化工产业走廊创新生态系统的建设路径
(一)以化工产业走廊为平台促进创新主体的多元互动和协作
化工产业走廊作为一个创新生态系统,是化工企业、政府、当地大学和科研院所等多主体协同创新的平台,以此为基础,以“项目”为依托,可以吸引更多的致力于科技创新的人才共同合作,发挥各自的优势,弥补单一主体在科技创新上的劣势,有效协作,发挥规模效应,推动科技创新。
(二)建立开放、公平的创新管理机制
在创新生态系统建设的初期,创新环境的营造、创新要素的集聚和组合都依赖于创新政策和精细化的管理机制。在创新初期,创新活动以引进消化吸收并再创新为主,回报有限。因此初期建设应以建设创新的管理机制为主,制定一系列公平、开放和自由、灵活的科技政策,来吸引创新要素的加入和整合。在创新的中后期,创新管理机制有利于对创新活动进行科学管理。建立权责明确的管理体系,能够激励创新主体的创新动力、增强创新环境的创新活力,以及加强创新资源的有效融合。
(三)通过化工产业走廊建设延伸化工产业链改善创新环境
产品结构不合理、产销不对路等问题是传统国企的共性问题。通过化工产业走廊建设,将与化工产业相关的其他产业进行有机关联,形成产业集群,进行多主体协同创新,就能够营造更加有效率的创新环境,增强吉林省化工产业的生命力,推动吉林省化工产业可持续发展。产业链延伸后,一切创新活动都是以动态变化的市场为基础的,从而带动创新环境的不断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