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高水平开放赢得未来
2021-03-22迟福林
迟福林
当前,世界进入动荡变革期。单边主义、保护主义使经济全球化逆潮涌动,疫情大流行使世界经济不稳定、不确定因素增多,国际社会正在经历多边和单边、开放和封闭、合作和对抗的重大考验。在这个特定背景下,中国致力于全面深化改革开放,推动建设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致力于推进合作共赢、合作共担、合作共治的共同开放,推动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
进入发展新阶段,中国高水平开放有着其鲜明的特征:以构建国内国际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为基本要求;以推动自由贸易进程为战略目标;以服务贸易发展为重大任务;以打造高水平对外开放新高地为重要突破;以制度型开放为突出特点;以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体制为重要保障。
一、以扩大内需为导向推进高水平开放
(一)14亿人的巨大内需潜力是形成强大国内市场的重要基础
未来5-10年,中国的经济转型升级处于关键时期并蕴藏着巨大的内需潜力。从消费结构看,2019年中国服务型消费占比为45.9%,估计到2025年将达到52%左右,开始进入服务型消费社会。从产业结构看,2019年,中国服务业占比为53.9%,估计到2025年,中国服务业占比有可能接近60%。有研究预测,中国的数字经济规模有望突破60万亿元人民币,占GDP比重将达到55%左右。从城乡结构看,随着城市化和城市群的发展,估计到2025年,中国常住人口城镇化率将达到66%左右。“十四五”时期,中国广阔内需市场潜力的释放将继续激发源源不断的创新潜能,继续支撑长期可持续的经济增长。
(二)把扩大内需作为推进高水平开放的基本导向
进入发展新阶段,中国对外开放的环境、条件都有新的变化,高水平开放呈现历史性新特点,扩大内需在引领高水平开放中的基本导向作用全面凸显。一方面,14亿人口的内需大市场成为推进高水平开放的独特优势和基本条件。到2030年,中国累计商品进口额有望超过22万亿美元。一方面,随着中国经济深度融入世界,内需潜力的释放,需要以更高水平开放融入国际经济循环。例如,目前中国95%的高端专用芯片、70%以上智能终端处理器以及绝大多数存储芯片依赖进口。就是说,中国提出的“双循环”是基于内需大市场作出的战略选择。以扩大内需为基本导向的高水平开放,就是要实现内外市场联通、要素资源共享,就是要构建更加开放的国内国际双循环。
(三)14亿人的内需大市场是世界的市场、共享的市场、大家的市场
超大规模内需市场潜力的释放,将为中国实现高质量发展提供更大空间,也将为经济全球化注入更多正能量。初步测算,百万亿元级别的新增内需规模将为未来5-15年中国实现4%-5%的经济增长打下重要基础。2006年以来,中国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连续14年全球排名第一,2019年超过30%。预计未来5-10年,中国对全球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仍有望保持在25%-30%。就是说,中国提出的“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决不是封闭的国内循环,而是应对复杂多变国内外环境实行的战略转型;决不是短期举措,而是与中国经济转型升级趋势相适应的中长期发展战略。
二、以制度型开放与制度性变革全面激发市场活力
(一)以服务业开放和服务贸易发展为重点推进高水平开放
进入发展新阶段,释放14亿人消费潜力的重点是服务型消费,关键是扩大服务业市场开放和加快服务贸易发展。从经济全球化趋势看,服务贸易已经成为全球自由贸易的焦点。2010-2019年,全球服务贸易额由7.8万亿美元增长至11.9万亿美元,年均名义增长4.8%,是同期货物贸易增速的2倍;服务贸易额占贸易总额的比重由20.3%提高至23.8%,预计到2040年将提升到50%。从中国经济发展趋势看,服务贸易开始成为经济转型升级的重点。2014-2019年,中国服务贸易额年均增长7.8%,是货物贸易的2.2倍,是外贸整体增速的1.9倍。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产业结构升级对研发、设计等生产性服务业领域贸易的需求日益提升;消费结构升级、城乡结构升级对教育、医疗、健康、旅游、文化、信息等生活性服务业领域贸易的需求日益提升。
适应经济全球化大趋势与国内经济转型升级的需求,协同推进强大国内市场和贸易强国建设,关键是加快补齐服务贸易发展的突出短板。“十四五”要同步推进生活性服务业和生产性服务业领域的服务贸易开放进程,争取到2025年服务贸易额占外贸总额的比重由目前的14.6%提高至20%以上;适应创新型国家建设进程,要实现知识密集型服务贸易占服务贸易比重的明显提升;要明显提升旅游、文化、健康、教育等生活性服务贸易以及研发、设计、金融等生产性服务贸易的国际竞争力。
(二)以制度型開放促进制度性变革
开放是最大改革,制度性变革依赖于制度型开放。推进规则、规制、标准、管理等制度型开放,是形成以服务贸易为重点高水平开放新格局的基本需求,并成为服务业领域制度性变革的重大任务。“十四五”建设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需要在服务业领域的制度型开放和制度性变革上实现重大突破。一方面,要推进服务贸易领域规则、规制、管理、标准等更大程度与国际接轨。例如,率先在医疗健康、教育等社会需求较大的服务业领域引入国际先进管理标准。另一方面,要实质性推动服务业领域市场对内对外开放进程,尽快打破服务业领域的各类市场垄断与行政垄断。由此,既为释放民营企业的强大活力创造市场条件,又为外资企业拓展更大投资空间。
(三)深化以要素市场化改革为重点的深层次改革
高水平开放有赖于高标准市场体系。建设高水平市场经济体制,核心在于深化要素市场化改革,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例如,深化土地要素市场化改革,建立城乡统一的土地要素市场;着眼于释放人力资本活力,尤其是科研人员的活力,加快改革人才管理体制,建立以人为中心的科技创新激励机制,释放巨大的创新潜能;保护企业家产权,激发企业家潜能,充分发挥企业家在资源优化配置中的重要作用;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在竞争中性、市场透明、知识产权、环保标准等方面加大制度安排,切实减少不必要的行政干预。
三、以强大国内市场推动全球自由贸易进程
(一)中国开放强大的国内市场将成为推动全球自由贸易进程的重要力量
中国的服务贸易发展,不仅适应国内服务型消费需求,而且将形成与各国、各地区合作共赢的巨大市场空间,成为双边多边自由贸易的重要引擎。以中欧经贸合作为例,如果中国与欧盟(不包括英国)服务贸易占比由2018年12.6%提升到23.8%的全球平均水平,估计中欧服务贸易规模将达1678亿美元,增长近1倍。再以中日医疗合作为例,中国不断扩大的医疗健康市场,为深化中日医疗健康产业合作、释放中日经济贸易合作潜力提供巨大市场空间。
(二)以打造高水平对外开放新高地为重要突破
深圳经济特区、自由贸易港、自由贸易试验区、粤港澳大湾区等,是中国建设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的“试验田”,肩负着服务贸易和服务业市场开放的历史使命。要赋予其更大改革开放自主权,率先对标国际高水平经贸规则,加大在市场准入、管理标准、透明度、知识产权保护、监管规则等重要领域的先行先試和压力测试。例如,对标世界最高开放水平形态加快推进海南自贸港建设,聚焦贸易投资自由化便利化建立自贸港政策与制度体系,打造引领中国新时代对外开放的鲜明旗帜与重要开放门户。以服务贸易一体化为重点加快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推动建立三地互认衔接的服务业管理标准与人才资格要求,以实现粤港澳服务业产业深度合作、市场体系直接融合、服务体系全面对接。分类推进自贸试验区服务贸易开放,推动上海等自贸试验区率先对标全球高标准自由贸易园区。
(三)以推进全球自由贸易进程为战略目标
推进合作共赢、合作共担、合作共治的共同开放,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是各国的共同责任。经济全球化的大势没有改变,各国走向开放、走向合作的大势没有改变。试图改变这个大势决不会成功。中国坚持高水平开放,主动推进双边多边自由贸易进程。例如,积极推动尽快签署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尽快完成中欧投资协定谈判,加快推进中日韩自贸协定谈判进程等。中国坚定不移全面扩大开放,坚定不移推进全球自由贸易进程,坚定不移地参与全球经济治理变革,将为国际社会注入更多正能量。
作为拥有14亿人的新型开放大国,中国的市场既是中国的,也是世界的。中国坚持推进以内需为导向的高水平开放,不仅能够有效释放14亿人的超大规模市场潜力,而且有利于全球共享中国市场;不仅有利于推动中国实现高质量发展,也将对疫情冲击下的世界经济复苏产生重要影响;不仅有利于中国以高水平开放促进深层次市场化改革,而且有利于全球分享中国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红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