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大学生读书笔记使用情况分析

2021-03-22李念念

科学大众·教师版 2021年3期
关键词:读书笔记思想政治教育大学生

李念念

摘 要:碎片化阅读与浅阅读正在影响着文科大学生的日常学习习惯和思维习惯。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大学生学习内容理论性强,具有一定的抽象性,并且要求大量课内和课外阅读。笔者通过对在校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大学生阅读中做读书笔记这一阅读习惯进行有效调查、分析反思,探寻帮助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大学生养成边读书、边思考、边表达的良好做读书笔记的阅读习惯,促进人文社科类本科生在日常生活将做读书笔记视作记录生活的一种方式。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 大学生; 读书笔记

中图分类号:H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21)3-182-002

移动终端为碎片化阅读提供了便利条件,而碎片化阅读也逐渐成为大众日常生活的一种常态(张玉梅2021:01)。良好的做读书笔记的习惯就成为影响其阅读效果与理论学习效果的重要因素。但是这一学习方法并未受到学生的足够重视,对思想政治专业大学生读书笔记使用情况进行分析具有重要意义。

一、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大学生读书笔记使用情况现状分析

“读书不做读书笔记,犹如雨点落入大海,无影无踪。”这是古人的总结。阅读是大学校园生活中极为重要的一部分,然而如今大学生阅读情况不容乐观,这与其读书习惯的有无、好坏关系密切。笔者对在校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学生展开问卷调查,实发问卷300份,获得有效问卷252份,对思政专业学生使用读书笔记现状分析如下:

第一,做读书笔记的量与阅读量呈正相关

该问卷调查结果显示,有60.71%的学生每月做读书笔记的量在5页以内;有23.81%的学生每月做读书笔记的量为5至10页;有10.71%的学生每月做读书笔记的量为10至20页;有4.76%的学生每月做读书笔记的量在20页以上。这样的数据与每月阅读几本书的调查结果呈正相关,是符合预期的。“阅读”与“读书笔记”是本与末、源与流的辩证关系,没有“阅读”就不可能做“读书笔记”,“阅读”是根,根深才能叶茂;“阅读”是本,本固才能枝荣。虽说阅读不一定会做读书笔记,但是要想做读书笔记就必须进行阅读,而且只有读得多,读书笔记才能做得多。

第二,学生在做读书笔记的时间、方式以及内容上灵活多样

该问卷调查结果显示,10.71%的学生每次阅读时都会做读书笔记;42.86%的学生大多数时候会做读书笔记;33.33%的学生偶尔做读书笔记;13.1%的学生基本不做读书笔记。从中可以看出,每次都做和基本不做这两种较为极端的比例并不大,大多数时候做和偶尔做占据大多数。也就是说整体上还是倾向于做读书笔记,只是频率的多少不同而已。对于何时做读书笔记这一问题,72.22%的学生选择边阅读边做读书笔记;13.89%的学生选择读完一本书再做读书笔记;13.89%的学生有固定的时间,阶段性地做读书笔记。

第三,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学生已经意识到阅读时做读书笔记的重要性

調查结果显示,51.59%的学生认为读书笔记很重要;44.05%的学生认为读书笔记一般重要;仅有4.37%的学生认为读书笔记不重要。87.7%的学生认为做读书笔记对专业学习为正面影响,即加深理解,提高专业学习质量。至于对师范专业的影响,63.1%的学生认为做读书笔记有利于培养师范生逻辑思辨能力;29.37%的学生认为做读书笔记有利于提高语言表达能力。从以上数据中可以看出,绝大部分学生是认同读书笔记重要性的。

二、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大学生读书笔记使用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在对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大学生使用读书笔记情况调查以及访谈基础上,发现当前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学生使用读书笔记过程中存在诸多问题,并就这些问题进行原因分析。

第一,缺乏主动性与积极性

该专业学生存在认识到做读书笔记重要性与行动过程中缺乏主动性与积极性之间的矛盾。学生认识到阅读过程中做读书笔记可以加深理解,提高专业学习质量,有助于培养师范生逻辑思辨能力与语言表达能力。勤做读书笔记可以帮助进一步领会和记忆读过的书的内容,可以培养独立思考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可以丰富知识,积累资料,便于经常复习,温故而知新,还可以提高阅读写作能力和归纳能力,可见做好读书笔记是一件一举多得的事(王章美 2021:15-16)。但在现实生活中,阅读、做读书笔记似乎成为了一种被动的工作。超过40%学生认为做读书笔记是“一种任务”“一种折磨”“没有感觉”,62.22%的学生认为做读书笔记是“学业需要,完成课堂作业”。此外,63.49%的学生通常每月阅读量在两本书以内,制作读书笔记在5页以内。在不经常做读书笔记的117名被调查学生中,69.23%的学生认为制作读书笔记“繁琐复杂且耗时长”,32%的学生认为“读书少没必要”,29.91%的学生认为“没时间做”。究其原因,一是未能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学生大多数的读书笔记是由教师布置的作业;二是部分学生自律性较差,对时间管理上时常缺乏合理性,面多丰富的课外活动以及自身的惰性,阅读时间一再压缩;三是读书笔记的制作耗时耗力,未能采用高效的方式,使学生产生疲乏感;四是思政专业相关书籍理论性较强,较为晦涩难懂,使得学生望文却步。

第二,缺乏分享交流

存在学生对他人读书笔记的好奇感与较少分享交流读书笔记之间的矛盾。思想在交流中可以碰撞出智慧的火花。调查显示,有54.7%的学生好奇他人的读书笔记,并且希望交流分享,学习借鉴;但仅有26.2%的学生会经常和朋友分享交流自己的读书笔记。由此可以看出在阅读时我们希望看到他人的想法或者寻求他人的帮助来解答自身的困惑。但是这种交流分享变得少之又少一方面是由于缺少分享交流的平台,学校为鼓励学生积极阅读会有一些读书活动的开展,但范围较大,例如分享好书、图书馆的图书展、观影活动等,存在外部环境支持与内部自身具体落实差距较大之间的矛盾,这些活动未能很好地落实到学生自身阅读实际情况中。另一方面是学生自身不敢于表达交流,一部分学生认为自己读书时产生的见解应该是其他人也想到的,无需交流;一部分学生因对自己不自信等原因,不愿与他人交流分享。

第三,读书笔记作用未得到充分发挥

调查显示,仅有23.41的学生经常翻阅回顾自己的读书笔记,3.97%的学生总是回顾自己的读书笔记。作为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的学生免不了要阅读各种经典著作。这些经典著作很多都是大部头的,如果只是简单阅读,很难理解其中深意,就需要多读几遍,反复阅读。但是只是阅读还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做笔记,将其中难解之处记下来。这些不懂的地方往往还需要查阅其他资料,这就体现出做读书笔记的用处了。做读书笔记,可以将围绕问题的资料记录下来,还能记下自己的所感所思,日后反复回味,温故而知新。但如果读书笔记记下来就算阅读和思考结束了,这样并不能发挥其作用,用读书笔记记录和思考不是终点,而是思考的起点。

第四,缺乏問题意识

问题意识是指思维的问题性心理,在人的认知中经常会遇到一些不明白的问题或者现象,并且通常会产生疑问、探求的心理状态。在阅读时产生困惑不解要及时抓住问题,思考讨论,才是锻炼思维的最佳方式。调查显示,超过60%的学生不会经常将阅读时遇到的问题随时记下来,加之缺乏后续的交流思考与分享,对进一步加深理解形成阻力。

三、提高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大学生读书笔记使用效率的策略探究

阅读是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学生学习必须经历的过程。面对学生存在的缺乏积极主动性、缺乏分享交流、缺乏问题意识等问题,笔者在分析原因的基础上对其具体解决策略展开探究。

(一)奖励机制与阅读谈心相结合

针对思想政治专业学生缺乏积极性与主动性的问题,可以采取阅读打卡奖励机制与阅读谈心相结合的发放来鼓励学生投入到阅读中。阅读打卡奖励机制可采取小组合作,互相激励的方式。在阅读一本书前,小组共同立下flag,设定期限与完成目标的奖励。成员间每日互相打卡监督,阅读、制作读书笔记。一个周期完成后可以由大家共同评价阅读心得与读书笔记,选出优秀读书笔记展出,供相互学习。阅读谈心鼓励同学们带有诚意地展开阅读。就相同或类似的篇目或问题,大家畅所欲言,鼓励大家分享各自的想法,由此一方面可以很好地缓解同学们不敢与其他人分享读书笔记的恐惧心理,另一方面可以帮助同学们有意识地培养自身的问题意识。将这两个活动相结合,形成一个完整的阅读过程:阅读——书写——分享讨论,使同学们感受到阅读与交流分享的快乐,记录是交流的前提,有意识地去完善自己的读书笔记,更乐意地将读书笔记分享给他人。

(二)搭建读书心得交流分享平台

针对读书笔记缺乏分享交流的问题,就外部环境支持而言,应搭建更多的读书心得交流分享平台,例如假期利用公众号进行专业读书阅读心得投稿活动、在校开展“它改变了我”读书心得征文活动、书友见面会等等,思想政治专业相关书籍大多是马列原著、党史、哲学类书籍,阅读的同时需要查阅相关资料,交流分享平台的搭建在一定程度上激励学生阅读时更加用心,唯有读通读懂,才更有自信地与他人分享,不明白的问题要即时记下来,以便向他人讨教。此外,平台的搭建可以给学生提供锻炼自我的机会,得到鼓励肯定后可以增强学生的自信心,有效促进读书笔记的交流分享。所以面对难读的书籍、难读的文段时,我们更应该沉下心来,这时候正是提高自己阅读能力、思维层次的机会。这也许就是提倡多读经典的原因,因为这些书的作者比一般人思想更深邃、更有洞察力,能帮助我们厘清迷雾,把一些问题想得更清楚,能让我们更好地认识自己,并了解这个世界。

(三)阅读方面加强反馈机制

读书笔记未得到充分利用有三方面原因,一是存在外部环境支持与内部自身具体落实差距较大之间的矛盾,学校方面展开活动未能很好地落实到学生自身阅读实际情况当中。学校应注意开展读书交流活动后的问题反馈,深入学生中收集活动反馈;二是上文已阐述的学生完成读书笔记多以完成课堂作业为目的,此时教师应加强课堂反馈机制,对学生阅读方面给予相应的指引与帮助;三是学生自身对阅读的要求,应反思“阅读的目的是什么”,“我制作的读书笔记有哪些需要改进的地方可以更好地帮助我的阅读”,通过自我反馈以调整自身阅读和记录读书笔记的态度与方式。

(四)增强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

问题意识是大学生学术素养必备的一项技能。无论阅读还是写作,对问题的思考是智慧产生的一种重要方式。学生在阅读中缺乏问题意识是需要在日常学习中积极培养的。首先,教师应注重启发学生思考问题,让学生的思想在课堂上充分得以展现;同时,教师在布置作业时,应注重提出一些启发性的问题供学生思考;其次,创设能够激发学生问题意识的教学氛围,使学生畅所欲言,尽可能多的发表想法。教师应更多地注重过程性评价,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对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学生在阅读时有效记录读书笔记与思考问题,培养专业学习与阅读能力。

四、结语

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学生只有清晰地认识到读书笔记和阅读习惯的重要性,才能促使本专业学生反思阅读方法,培养会读书、读好书、爱读书的意识。我们总是把阅读作为一项爱好,而忽略了它的技能属性。高效、主动地阅读,我们才能始终保持持久的求知欲与好奇心,让眼眸在书香的洗练中透射出温润而明亮的目光(仇士鹏2021:01)。希望笔者的分析能为思想政治专业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以及专业学习起到帮助。

猜你喜欢

读书笔记思想政治教育大学生
爱读书与读书笔记
My Own Official Account 我自己的公众号
“四招”记好读书笔记
师生之间无法言说的梗
大学生就业趋势
大学生“双创”进行时
暑假调查 45%的大学生仅给自己放十天假
加强思想政治课在大学慕课开放课程的地位研究
浅析红色文化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新媒体语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研究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