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士康造车疑云
2021-03-22郑劼
郑劼
苹果去造车了,代工苹果手机的富士康又该去造什么?
2月20日,在富士康母公司鸿海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的开工团拜会上,鸿海精密董事长刘扬伟表示,两款采用富士康平台设计的轻型车将于第四季度亮相,可能同一时间还会推出一款电动巴士。
联想刘扬伟曾经放过的豪言,“预计2025年-2030年全球电动车市场将达到每年3600万辆的规模,而富士康则要在2025-2027年拿下全球10%的市场份额”,不禁感叹,汽车行业永远都不缺少野心家。
欲做恒大第二?
360万辆是一个怎样的概念?要知道,拥有百年历史的汽车集团中,戴姆勒2020年乘商总销量为284万辆,PSA为250万辆;2020年国内主流汽车集团销量排行榜中,除了长期位列第一的上汽集团销量为560万辆,其余均未超过360万辆。
难道,最多仅需6年时间,富士康就能一举超越戴姆勒、PSA,挑战东风,成就新一代汽车航母?上一个夸下如此海口还是地产大王许家印。对旁观者而言,富士康的踌躇满志看起来像是“赶英超美”般的夸口,但对富士康自己而言,更像是经过长期思考与抉择后自然挥就的蓝图。
早在2005年,富士康就已经对汽车行业表现出浓厚兴趣。之后长达10年时间里,富士康通过收购电池公司、投资电芯项目、与机床厂合作等方式与汽车领域交集颇多。2015年,富士康与和谐汽车、腾讯控股共同注册和谐富腾,虽然半年后便退出了合资公司,但也算是迈出了关键一步。
撤资和谐富腾之后,富士康没有停下脚步,而是以投资方角色继续加码。造车新势力小鹏得到了富士康的青睐,动力电池独角兽宁德时代、跨国车企菲亚特克莱斯勒也与其亲密牵手。
进入2021年,富士康动作逐渐加快。1月7日,富宣布与拜腾汽车、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定,推进拜腾汽车首款车型M-Byte的量产制造工作。1月13日,富士康与吉利官宣将成立一家合资公司,主营业务为代工生产及定制顾问服务,双方各持股50%,董事长由富士康委派。
在业界看来,牵手吉利对富士康而言极具象征意义。在与富士康联手半月之后,吉利又与法拉第未来签署了框架合作协议,双方计划在技术支持和工程服务领域展开合作,并探讨与吉利与富士康的合资公司共同造车的可能性。
在此次沟通中,刘扬伟确认了富士康、吉利、法拉第未来正在讨论电动汽车方面的合作事宜:“这个我们正在谈,若有好消息,后续会宣布。”与此同时,刘扬伟透露,2021年富士康就可以见证汽车合资企业的收入增长。
密集的合作消息使外界看到了富士康入局造车领域的急迫感。值得注意的是,除了通过与汽车及相关企业合作积极寻求“外援”,富士康自身也在努力加强汽车研发与生产实力。
2020年10月,为了规避传统汽车产业开发费用高、开发周期长等不足,富士康发布了旗下第一款电动汽车底盘和一个名为MIH的电动汽车模块化平台。对比传统汽车平台,MIH具备四大特色:第一是模组化、弹性化、客制化;第二是轻量化与一体成型;第三是强大 的EEA 架构;第四是丰富的自动驾驶技术。
谈及MIH的最新进展,刘扬伟透露,就在1月末,MIH推出了电动车开发者工具平台EV Kit,后者被解读为汽车界的“安卓系统”,其以开放的车端通信协议进行电动车服务开发,将在2月开放预定,4月底开始交货。
截至2月20日,MIH联盟已有736个会员加入。其中既包括高通、联发、Arm、亚马逊网络服务(AWS)、意法半导体等全球知名科技公司,也包括200余家整车企业,第四季度亮相的2款轻型车、1款电动巴士都将在该平台诞生。
不过,对于大家普遍关注的是否能再次携手苹果造车一事,刘扬伟的回答比较保守,他表示,针对单一客户问题不予评论。但其认为,苹果公司习惯“保密到家”,这种传闻很多的情况,不像其以前的行为模式。
能否摆脱代工命运?
受益于苹果等各大手机厂商的代工订单,富士康坐上了“代工皇帝”的寶座。有数据显示,富士康60%的员工全心为苹果工作,富士康80%的收入都来源于苹果。
但在此次沟通中,刘扬伟对电动汽车表现出了超越手机业务的期待:“2020年,我们认为2025年是关键年,现在看可能会提前到2024年,很多新的电动车会在2024年以前发布。对于台湾电动车产业,最近这两三年很关键,希望我们能抓住电动车的新商机。”刘扬伟说。
从造手机到造车,富士康为何换了口味?分析认为,这一转变是多方因素混合作用后的结果。
作为全球知名的代工企业,富士康的成功得利于在成本管控、制造管理等方面的精益求精。但伴随着智能手机行业增速放缓(全球知名调研机构IDC数据显示,在出货量和出货规模方面,全球智能手机市场近两年已经趋于停滞,2020年至2023年出货金额年均复合增长率预计仅为4.31%)与劳动力成本的逐年上涨,“富士康模式”正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
最新财报数据显示,2019财年,鸿海精密净利为1153亿新台币,而2016年、2017年净利润分别为1514亿新台币、1354亿新台币。2020年上半年,集团另一核心资产——A股上市公司工业富联的营业收入为1766.5亿元,同比增长3.60%;归属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50.4亿元,同比下降7.98%。
更不省心的是,为了防止代工链条一家独大,自2019年起,苹果已经开始培养“备胎”,将订单向立讯精密、歌尔股份等公司分散。2020年11月,立讯精密宣布收购纬创的苹果手机制造业务,成为苹果公司的首家中国内地代工厂商。
苹果的“花心”令富士康如履薄冰。“在一个逐步被压缩的环境下,它想去抗争,又想去寻找新的发展机会。”全国乘用车市场信息联席会秘书长崔东树分析,在焦虑的富士康面前,热火朝天的新能源车成为梦寐以求的“解药”。
经海外机构统计,2020年,全球新能源汽车总销量为324万辆,同比增长43%,几乎未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
其中,中国新能源车型销量为133.7万辆(包括轻型商用车),占到了全球总销量的41.3%,仍然是新能源销量最高的区域市场。
汽车行业诱人的红利也令富士康心向往之。2019年全年销量与富士康目标极为接近的PSA集团,其2019年净利润为63.24亿欧元,约合483亿人民币,几乎是鸿海精密2019年净利润的两倍。
早先不被舆论看好的特斯拉、蔚来、理想、小鹏等造车新势力,不仅成功销量大涨,还纷纷实现毛利转正。在资本市场,新进入者的股价也一路疯涨,年均涨幅超过100%,蔚来和特斯拉更是分别涨超1200%和400%。
与此同时,在新能源引领下的造车新时代,汽车制造不再是最核心的环节,竞争焦点开始转向技术和产品实现,代工成为新入局者们的新选择,例如蔚来、理想、小鹏、零跑,在入门之初都选择代工造车,这也让富士康看到了新的机会。
左手资金、右手技术,深思熟虑后进军汽车领域的富士康显然已经做好了冲浪的准备,联手车企共同造车的合作模式也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风险。虽然360万辆的目标堪称激进,但如果富士康真能努力争取,我们也不妨翘首以待。
不过,话说回来,在手机领域吃到了苦头的富士康能否在转战造车后摆脱“代工”命运?还要看其能否在与吉利和法拉第未来的博弈中占据主动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