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蒙古英雄史诗的数字化建档研究

2021-03-22王亚娟李宗伟

科学大众·教师版 2021年3期

王亚娟 李宗伟

摘 要:为促进口头传统文学数字化以及民间、民俗文化推广,我国启动了“《蒙古英雄史诗大系》数字化建档项目”,本文就围绕蒙古英雄史诗文本以及数字化建档展开详细的研究和讨论,以期推进蒙古英雄史诗的研究与传承。

关键词:蒙古英雄史诗; 史诗文本; 数字化建档

中图分类号:I201.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21)3-120-002

随着社会经济和文化的不断发展,人们对于传统文化和民间文学有了新的认识,并以口头传统和蒙古英雄史诗为基本资源进行了文本化编撰。与此同时,在信息技术的支持下,人们阅读和传播信息的方式有了极大的改变,在数字化背景之下,国家为进一步促进民间文学的传承与推广,启动了《蒙古英雄史诗大系》数字化建档项目,以电子书的形式将蒙古英雄史诗呈现在人们面前。

一、蒙古英雄史诗大系

对于蒙古英雄史诗而言,其主要的传承形式为口头保存,偶尔也会存在一些抄本和刻本等。通常情况下,大型的蒙古史诗并不是单纯的一篇诗章,而是由许多短小的诗章共同组成的合本,例如较为有名的《江格尔》,这一大型史诗就包括多个诗章,每一个诗章都是相对完整的故事,最终所有诗章集合在一起又构成了一个完整的更加大型的具有一定变化层次的故事。蒙古英雄史诗是极为丰富的,但是受到记载、保存形式的影响,蒙古族这一丰富遗产文化并没有被充分的展示和完整地传承下来,因此,为进一步加强对于蒙古英雄史诗的保存、研究和探索,众多蒙古族史诗研究专家,经过多年的努力研究和收集,整理出了大型蒙古史诗丛书《蒙古英雄史诗大系》,这是当前第一部较为全面、完整的蒙古英雄史诗图书。《蒙古英雄史诗大系》共包括196种中短篇文本,约25万诗行,800万字,其中第一卷包括83部史诗,第二卷包括50部,第三卷包括43部,第四卷包括20部,该书不仅包括了《江格尔》《格斯尔》等常见的蒙古史诗,还包括了其他国内外的众多史诗,在这四卷蒙古史诗中,有118部来源于中国蒙古民众,67部来源于蒙古国,其他部分则是从俄罗斯境内搜集而来的。而且,本书中收录和整理的蒙古英雄史诗,其中有很多是在国内第一次公开出版,对于日后我国甚至是国际蒙古英雄史诗的研究和发展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除此之外,《蒙古英雄史诗大系》也极大地展现了史诗文本整理的原则以及精神。此次蒙古英雄史诗的整理,不仅使得蒙古英雄史诗的研究进一步深化,而且也促进了文本整理工作的规范化发展。蒙古大系丛书其主要特点表现为以下两个方面,首先,这部丛书的编撰是根据表演歌曲声像资料进行的严格记录,并没有进行文学修饰或者删改,保持了蒙古英雄史诗的原貌。例如,第一卷当中的某些短篇史诗虽然无法收录到完整的故事,但是仁钦道尔吉教授并没有为其编写新的大团圆结局;另一方面,在整理由国外学者所收集的蒙古史诗时,极大程度上保持了史诗的原貌以及方言特征等,为蒙古英雄史诗的研究提供了准确而完备的参考资料[1]。

二、蒙古英雄史诗大系数字化建档项目

《蒙古英雄史诗大系》是迄今为止最为全面、完整的中长篇蒙古英雄史诗书籍,而且蒙古史诗文本还呈现出了蒙古发展和演变的不同历史阶段,对于蒙古史的研究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随着国家对于民族、民俗文化的重视程度不断加深,为进一步促进传统民俗文化、民间文学的传承和推广,以及相关学科的发展和研究,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文学研究所“中国史诗学”课题组在中研网的技术支持下,从2010年开始着手“蒙古族英雄史诗大系数字化建档项目”。蒙古史诗大系数字化建档项目,不仅能够通过电子书的形式将蒙古史诗大系中的内容呈现出来,还能够通过数字化建档形成蒙古史诗文本数据库,供读者以及国内外学者检索、浏览等。蒙古族英雄史诗大系数字化建档项目的检索分为以下几个大类:传承圈、演述人、主题、人物、情节、结构、采集地、类型以及文本制作者,读者可以通过其中任何一种要素进行检索和资料查阅。

蒙古英雄史诗的数字化建档是在《蒙古英雄史诗大系》的基础之上展开的,在实际进行数字化建档的过程中,由于《蒙古英雄史诗大系》中所涵盖的蒙古史诗内容较多、文本数量巨大,而且,还具备了很多结构和诗法方面的特点,大系的收录和编撰是按照地域、方言分布,结构、故事类型,以及异文、互文关系等原则进行编排的,这就给蒙古史诗数字化建档工作提供了极大的便利,因此在进行文本库的建立时,可以根据一定的规律进行,例如,史诗构成要素等,以此构建数字化文本库。当前蒙古史诗大系数字化建档工作已然取得了一定成效,目前正在逐步进行更加深入的数据挖掘工作,以及影音图文资料的整理工作。《蒙古英雄史诗大系》数字化建设工作不仅要对蒙古史诗大系等文本类资源进一步进行整理和管理,还需要对口头传统文化展开更进一步的研究,以此促进二者之间在内容管理方面以及数据资源应用方面的有机结合,因此,蒙古英雄史诗数字化建档工作开展的同时,还需要加强建设口头传统研究数据库,以及推进口头传统专业元数据标准研制工作。其中口头传统研究数据库的建设,需要对口头传统资料进行收集和整理,并将其转换为数字化资源进行保存,在信息技术的支持下,实现数据库的归集、整合以及分类管理和后续资源共享,为口头传统等相关学科的深入研究提供详细、完整的资源数据库。而口头传统专业元数据标准研制,则是对于口头传统档案库元数据标准和著录相关规则的研制。近年来,在口传档案库建档和研制工作推进的过程中,已经逐步形成了音频、视频、图片、书面等多方面的专业元数据标准,口传档案库的建设已有所收获。

《蒙古英雄史诗大系》数字化建档项目不仅仅是为了能够给专家学者们提供充分、完整的参考和研究资料,另一个重要目的就是为了能够进一步传承和推广蒙古族英雄史诗。因此,在进行数字化建档的过程中,还将《蒙古英雄史诗大系》中的196部蒙古史诗进行数字转化,使其能够通过电子书的形式进行阅读和检索。在当前信息技术不断发展,人们获取信息和传递信息的方式发生了极大的改变,相比于传统纸质书籍而言,电子书不仅更加便捷小巧,而且具有多样化的功能,阅读成本也更加低廉,更加受人青睐。因此,电子书形式的转化和呈现,有助于史诗大系的传承和推广,能够进一步扩大其传播范围。蒙古英雄史诗数字化建档工作正在逐步将史诗文本整合成为具有多重维度描述性的资源数据集,在多种描述维度的建立之下,能够有效提高读者和相关研究学者在数据库中檢索的准确性,提高数据库的利用率,降低检索难度,缩短检索时间。蒙古英雄史诗大系网站导航中,传承圈中包括三个诗系,其中巴尔虎-喀尔喀诗系共有106条,卫拉特诗系共有69条,布里亚特诗系共有21条;将蒙古英雄史诗演述人与史诗内容进行一一对应,整个大系中一共有90位演述者包括以下两种,即征战和婚事,其中征战内容包括158条,婚事相关共65条;按照人物划分时,其类型以典型人物命名,例如,古纳罕乌兰巴托尔型、喜热图莫尔根式、塔林哈尔宝当型等;情节划分为迎敌作战、失而复得、婚事、结义、两次或多次征战、求子得女以及部落或家庭斗争多种类型;史诗结构部分,蒙古英雄史诗数字档案采用的是仁钦道尔吉教授的分类方式,包括90条单一型结构和95条串联复合型结构;采集地有中国、蒙古国以及俄罗斯,其中中国模块共94条,蒙古国48条,俄罗斯共有11条;在文本制作模块,将文本制作者一一列举,即仁钦道尔吉、波佩,尼古莱·尼古拉耶维奇等,一共有39位资料收集者以及87位学者在整个材料采集、收录以及编撰的过程中付出了努力[2]。

三、蒙古英雄史诗大系数字化档案的应用和发展

《蒙古族英雄史诗大系》数字化建档不仅为相关学科的学者、专家以及研究人员提供了详细的、全面的蒙古史诗材料资源,在现代信息技术的支持之下,还为普通读者打开了新的大门,不仅使得读者能够以更加便利的方式阅读到《蒙古英雄史诗大系》,而且,在数字化建档工作不断深化推行的过程中,目前音频、视频等形式的数据档案库已经初步形成,这不仅丰富了蒙古史诗资源的表现形式,而且能够帮助普通读者更加直观的走进史诗、理解史诗。

海西希作为蒙古史诗研究方面最具影响力的代表人物之一,曾经表达过,想要加强对于蒙古史诗的研究,需要按照以下三个步骤执行,第一,建立蒙古史诗母题目录,鼓励学者进行蒙古史诗的研究;第二,加强对于蒙古史诗的收集和收录,目前大多数蒙古史诗已经不再由专人进行表演和演唱,而更多的是由民众进行口述传播,在此情况之下,为尽最大的可能加强对于这种民俗文化的保护和传承,必须加强材料的收集和研究;第三,将收集好的蒙古史诗资料进行整合和管理,建立口传档案库。目前,虽然在几代专家和学者的努力之下,蒙古史诗档案库的建立已小有所成,但是,口传档案库的完善和优化仍然需要持续进行,依然任重而道远。当前,蒙古史诗数字化建档方面,还需要进一步朝着国际化方向发展,共同分享数据整合经验,促进蒙古史诗数字化建设的进一步发展。此外,还需要加强对于口传研究人员以及数据库建设人才的培养和吸纳,加强蒙古史诗学者、标准元数据专家以及数据库专业人才之间的协调合作,为蒙古史诗数据库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基础,只有各国各界研究者和专家共同努力,通力合作,才能够促进蒙古史诗数据库建立的更进一步发展[3]。

综上所述,随着社会文明的不断进步与发展,人们对于传统文学,尤其是对少数民族的传统文学的关注程度日益加深,越来越多的学者融入到了少数民族文学资料的收集、翻译与研究过程中,并且在现代化技术的支撑下不断丰富着研究手段和研究内容。而蒙古英雄史诗作为蒙古族口头传承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正面临着由于口头传承人逐渐减少而难以保存的严重危机,所以利用现有先进的科技手段对其进行传承意义重大。对蒙古英雄史诗大系进行数字化建档,不仅能够将蒙古口头传统文学通过数字化形式进行传播和推广,而且通过数字资源共享还有助于民间文化的研究,对于民俗文化的传承、发展和研究有着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本文系2020年度内蒙古自治区高等学校科学研究项目‘“一带一路”背景下蒙古族英雄史诗域外翻译与传播模式研究:项目编号:NJSY20227;2019年度河套学院科学研究项目“跨文化语境下蒙古族英雄史诗的译介与传播研究”,项目编号:HYZX201957的阶段性成果

参考文献:

[1]葛丹.蒙古族英雄史诗文化与郭尔罗斯民歌文化的现状分析[J]北方音乐,2018,038(009):250-251

[2]巴·苏和.蒙古英雄史诗学术史研究的首部力作——评斯琴孟和等著《蒙古英雄史诗学术史》[J]中国蒙古学(蒙文),2019(3):166-168

[3]宋藝文.巩义石窟寺文化遗产数字化建档保护传承研究[J]档案管理,2020(4):73-74

[4]包海清.蒙古英雄史诗传统与叙事民歌[J]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2008(3):26-29

[5]吉乎林.德都蒙古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研究——以德都蒙古英雄史诗《汗青格勒》为个案[J]西部蒙古论坛,2015(3):71-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