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最重要的教育问题

2021-03-22郑立平

中小学德育 2021年2期
关键词:大德获得者爱因斯坦

郑立平

上世纪60年代,普林斯顿大学的一位校报记者在采访爱因斯坦时问:作为当代最伟大的科学家,你觉得什么是这个时代最重要的科学问题?爱因斯坦沉吟半晌,说:年轻人,如果真有什么最重要的科学问题,我想就是这个世界是善良的还是邪恶的。年轻人不解地说,爱因斯坦先生,这难道不是一个宗教问题吗?爱因斯坦说,不是。因为如果一个科学家相信这个世界是邪恶的,他将终其一生去发明武器,创造伤害人的东西,把人们隔得越来越远。但如果一个科学家相信这个世界是善良的,他就会终其一生去创造链接,把人们联系得越来越紧密。

1988年,众多诺贝尔奖获得者在巴黎集会。会上,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汉内斯·阿尔文说:“人类要想在21世纪继续生存下去,还要回到2500年前去,从孔子的思想中寻找智慧。”这个观点,得到与会科学家们的广泛认同。孔子思想的核心是“仁”。其所谓“仁者爱人”,直白点说就是以善良之心善待别人。儒家经典《大学》开篇即言“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这里的“善”虽非“善良”之意,但用“至善”来表达完美的境界,也充分说明了“善”在儒家学派中的分量。

2019年10月,心理学家、多元智能理论的开创者加德纳教授在获得海外中国教育研究杰出貢献奖发表获奖感言时,也表达了类似观点,并提醒我们要特别注重人的德性培育和价值观教育问题。张志勇教授在此次会后发表的文章中,干脆更扼要地说:“在我看来,善是人类最高的学问,也是人类教育的终极使命!”

古今中外,“善”都关乎道德,关乎人品,是评价一个人人性优劣的最重要的标准。从小处讲,宽容、友爱等“善品”是为人之根本;从大处讲,也是人一切社会活动的基石。习近平总书记曾经强调:“明明德,首先要明大德、立大德……把个人的艺术追求、学术理想同国家前途、民族命运紧紧结合在一起,同人民福祉紧紧结合在一起。”这其实给我们指明了高远的人生境界,也正是我们教育人一直在追求的“至善”。教育为了人、服务人、成就人,自然要培养“善”的品性。所谓立德树人,就是立大德,树“善”人。从这个意义上说,“善”的问题,是教育最大的问题。

(作者系武汉成丰学校校长,特级教师。湖北武汉,430070)

责任编辑   余志权

猜你喜欢

大德获得者爱因斯坦
全国高校辅导员年度人物提名获得者 ——胡邦宁
你知道爱因斯坦的母校在哪儿吗
成功来自谦虚
“爱因斯坦”
吃人的今贝兽
我的朋友金大德
积微善,成大德
吃人的今贝兽
历年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