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转向酸体系室内评价及其在伊拉克现场的应用

2021-03-22李文杰谷庆江张秀青王绍达王云云崔福员徐杏娟尹海霞谢春捷

石油化工应用 2021年2期
关键词:酸化岩心油管

李文杰,谷庆江,张秀青,王绍达,杨 彬,王云云,崔福员,徐杏娟,尹海霞,谢春捷

(1.渤海钻探工程技术研究院,天津 300280;2.渤海钻探井下技术服务公司,天津 300280)

碳酸盐岩储层酸化通常为裂缝性储层,非均质性强,酸岩反应快,因此必须通过一定处理手段才能得到好的改造结果。转向酸具有良好的均匀布酸效果,且施工简单、破胶彻底、易于返排、清洁环保等特点受到越来越多的认可和欢迎,尤其是对于水平井措施改造[1-4]。水平井由于水平段与钻井液的接触时间更长,给地层质量造成的损害更严重。连续油管酸化技术不仅可以解除水平井段的表皮损伤,近井地带伤害,增加储层与井筒的连通性,降低表皮系数,还能够有效对水平井段顶部进行布酸,确保地层和水平井段的酸液作用距离,进而起到了增产效果[5,6]。在国外,连续油管酸化技术具有简单方便,施工效果好,复杂情况处理及时等优点,得到越来越多的应用。伊拉克Mishrif 储层主要为孔隙型碳酸盐岩油藏,具有高孔低渗的特征,储层温度80 ℃左右,目前主要采用长井段水平井线性井网开发,水平井段长800~1 000 m。常规的笼统酸化效果较差,因此后期施工主要采用转向酸体系+连续油管拖动酸化工艺技术,整体开发获得了较好的酸化效果[7-10]。为了确定转向酸在该储层的适应性,对转向酸体系进行详细研究,并进行现场应用评价分析。

1 转向酸室内评价

1.1 试验方案

1.1.1 主要原料 酸化用转向剂、转向酸用缓蚀剂、酸化用缓蚀剂、酸化用多效添加剂(以上产品均为渤海钻探工程技术研究院自产产品),盐酸(分析纯)、岩心(伊拉克Mishrif 层)、碳酸钙、原油。

1.1.2 主要试验仪器及设备 MARS 600 流变仪、GWF-4 高温高压动态腐蚀仪、ZNN-D6A 耐酸六速旋转黏度计、岩心伤害试验仪、水浴锅等。

1.2 试验内容

测定转向酸体系性能及转向等效果。

1.3 试验结果及讨论

1.3.1 转向酸体系的整体性能评价 根据前期研究确定转向酸体系最终配方为:20%HCl+6.0%酸化用转向剂+1.5%转向酸用缓蚀剂+1.0%酸化用多效添加剂(破乳、助排、铁稳),配制转向酸溶液,对其性能进行测试(见表1)。

从表1 可以看出,转向酸体系均匀稳定,鲜酸时黏度较低,为3 mPa·s,易于泵入;酸岩反应后,酸液浓度降低,酸液体系黏度增加,当残酸pH 值为近中性时,80 ℃加热1 h,在剪切速率为10 s-1条件下黏度可达到1 600 mPa·s,呈凝胶状,可以起到暂堵高渗储层孔隙的作用,实现储层转向的目的。向转向酸体系加入10%原油,80 ℃加热30 min,体系表观黏度小于3 mPa·s,说明转向酸体系在80 ℃左右地层遇到原油后可以完全破胶而且不存在残渣。转向酸体系遇油后自动破胶,黏度小,无残渣,易于返排,减少了对地层的伤害。

1.3.2 转向酸体系及成胶性能评价 成胶后转向酸体系呈果冻状(见图1),而且耐温性能良好,可以有效堵塞储层中较大的孔隙,起到缝内转向、均匀布酸的目的并且成胶黏液遇油破胶,破胶液流动性良好,极易返排,而且破胶液均匀无残渣,从而减少对储层的伤害。

1.3.3 转向酸成胶液耐温效果评价 将配制好的转向酸成胶液置于MARS 600 流变仪中,在170 s-1剪切条件下加温至80 ℃,进行抗剪切实验,结果(见图2)。

通过试验可以看出,转向酸具有很好的耐温效果,而且在剪切1 h 后体系黏度仍能保持在100 mPa·s,体现了本转向酸体系具有较好的耐温耐剪切性能。

1.3.4 转向酸体系的转向效果评价 利用伊拉克现场取得的岩心进行孔隙度测定,配方为:

常规盐酸:20%HCl+1.0%酸化用缓蚀剂+0.5%酸化用多效添加剂。

转向酸:20%HCl+6.0%酸化用转向剂+1.5%转向酸用缓蚀剂+1.0%酸化用多效添加剂。

表1 酸化用转向酸常规性能表

图1 转向酸转向及破胶示意图

图2 转向酸流变曲线

表2 转向酸与常规盐酸酸蚀岩心后孔隙度对比表

试验结果(见表2)。表2 试验数据表明,与常规盐酸相比转向酸可以有效增加储层孔隙度。这是因为由于转向酸的转向特点,使得在岩心上的波及范围较广,达到提高酸液波及范围,从而避免了局部反应过量,实现均匀布酸的目的。

常规盐酸只能在酸岩反应强烈的地方作用,反应后岩心仅能实现部分酸蚀;而转向酸可以在整个岩心上尽可能多的区域反应,可以实现均匀刻蚀(见图3)。

2 现场应用

2.1 施工井基本情况

2.1.1 基本数据 ADM-X 井为伊拉克某油田一口开发水平井(新井),目的层位Mi4 层,水平段A 靶点位置为2 998.0 m,C 靶点为3 998.0 m,水平段长1 000 m,152.4 mm 裸眼完井,88.9 mm 油管下至2 207.45 m。

图3 转向酸对岩心的溶蚀示意图

2.1.2 施工层段及储层物性 层段:Mi4,共1 000 m,分9 段酸化。地层压力:29.12 MPa,破裂压力:50.4 MPa。储层物性:储层为纯度较高的碳酸盐岩,岩屑酸溶蚀度在90%以上。

2.1.3 酸化用量设计 根据孔隙度及渗透率的大小,优化用酸量,达到较好的酸化处理半径,使得施工井段布酸量均匀一致,达到整个储层均匀酸化的目的(见图4)。

2.2 施工过程

主要的施工过程分为五个部分:

A1:该过程主要为连续油管的下入过程,下入过程采用降阻液,降低连续油管与井壁间摩阻,使得连续油管顺利下入目的层位;

A2:该施工过程为目的层位的清洗,首先采用互溶液将储层岩石表面原油有机质进行溶解,之后加入常规盐酸将储层岩石表面无机质进行清除,之后利用大量清水将溶解物质洗出井筒;

A3、A4、A5:该施工为转向酸酸化施工过程,该过程分为三段,选用转向酸通过拖动连续油管方式对储层进行酸化。

从施工过程(见图5)可以看出,转向酸进入储层后,压力出现了明显的增加。结果表明转向酸进入储层后进行反应,形成的凝胶能够达到堵塞高渗层段的目的,实现均匀布酸的目的。

图4 酸化半径与孔隙度、渗透率关系

图5 施工曲线

图6 初始产量图

2.3 施工效果

该井酸化施工取得成功,经过气举迅速投产,产量1 795.8 bbl/d@20/64 油嘴,其中产油为1 580.3 bbl/d,含水率12.0%(见图6)。与相邻3 口井初始产量相比,产量增加20%以上。通过计算表明,该酸化施工后表皮因子为-3.82,表明通过酸化有效解除了井底的污染。目前,该转向酸体系在伊拉克碳酸盐岩储层进行了大规模应用,年酸化能力30 井次以上。

3 结论

(1)转向酸体系配伍性、抗腐蚀性、铁稳、破乳等性能均呈现出良好的效果,转向性能优异,满足酸化施工要求,同时转向酸成胶后遇油破胶,有利于返排,从而减少对储层的伤害。

(2)流变试验表明,加热后的转向酸成胶液黏度仍能保持较高,体系耐温性强,具有良好的耐温耐剪切效果。

(3)采用转向酸体系避免了常规盐酸局部反应过量的缺点,大幅提高了酸液波及范围,从而达到均匀布酸的目的。

(4)现场试验表明,根据储层情况合理设计施工方案、进行酸量优化及各个层段布酸量的优化,使得施工顺利进行。

(5)转向酸体系现场应用时,压力变化明显,表明转向酸实现了储层内转向的目的。

猜你喜欢

酸化岩心油管
保压取心工具连续割心系统设计
不同酸化剂对畜禽养殖粪水无机氮形态转化的影响
10 Threats to Ocean Life
钻探岩心定向技术在地质剖面解译中的应用
Master carpenter becomes a YouTube sensation 阿木爷爷成“油管”网红
酸化温度对玉米秸秆厌氧水解酸化性能的影响
航空发动机油管固定支架断裂失效分析
交联聚合物在岩心孔隙中长期滞留性能研究
——以双河油田Eh3Ⅳ5-11岩心为例
井口处连续油管最大允许轴向载荷分析
一种旧油管修复设备及其工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