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紫砂作品“小金瓜”的工艺及审美
2021-03-22许占强
许占强
今天的中国人,或多或少都听说过紫砂壶的大名,从紫砂壶诞生以来,它的魅力始终没有减弱,在广大的人民群众的心中留下了独属于它的烙印,人们在没有意识到的时候,紫砂古朴、简约,典雅的形象就已经深入心底,成为了一种代表着中国传统文化,追求闲适安宁生活的一种符号。这种符号随着周围环境的变化而影响这紫砂壶的形态,这也是我们通常所说的紫砂壶造型所具有的时代感。
作品“小金瓜”属于紫砂壶造型分类的花货,以南瓜作为题材,用紫砂的工艺技法制作出南瓜的囊纹以及相应的造型装饰,用嵌入式的壶盖让壶身的筋线上下贯通,以南瓜藤蔓及其叶子藤须装饰嘴把钮,整体勾勒出南瓜生长的体态。南瓜是一种上好的食材,在生活中为人所熟悉,由于南瓜多籽,具有饱满圆润的外形,所以在中国人的生活中,常常将南瓜的形象比喻成丰收、吉祥、圆满以及多子多福的标志,所以在塑造以南瓜为题材的紫砂壶时,就需要深度考虑到中国人自古以来的文化传统和审美习惯,将这些内涵元素包罗在紫砂壶的造型之内,利用紫砂泥料优良的可塑造性,生动而形象地呈现出最美好的一面。
南瓜在现代人的生活中十分常见,但很多人尤其是年轻人,大多常见南瓜作为食材的一面,很少近距离地观察过南瓜的外形、轮廓和肌理,绝大部分人都没有细致而仔细地观察过南瓜,或许是由于这种事物在生活中太常见了,以至于单凭其显著的特点就可以轻易辨认,所以在制作以南瓜为形态的紫砂壶的时候,往往会利用这一人的观察特性,突出南瓜的特点从而加强造型的辨识度,忽略现实中南瓜形象的种种不完美,从而将整个南瓜的形象简化。
在紫砂壶的主题创作上进行造型的简化并不是指结构上的简单,从作品“小金瓜”的外形上可以看出,茶壶完全具有紫砂壶经典的结构特征,但同时南瓜造型的种种特点又都出现在合理的位置,尤其是塑造瓜形的囊瓣筋纹,从壶钮开始一路贯通至壶底,这一根根的筋线并不突兀,有着囊瓣间自然的过渡,嵌入式的壶盖则将筋线条连缀一体的同时也将整个南瓜的“瓜形”塑造了出来,这在工艺上并不简单,在外形上却相当简洁,而壶钮与南瓜桔梗相合,梗钮的轮廓又与壶身的瓜形相互对应,使得整件作品变得完整。
饱满的壶体是整个紫砂壶工艺的第一步,壶流、壶钮、壶把与壶身的比例亦需要优先考虑,从工艺制作的角度来说,此三者同壶体保持比例大小的平衡并不难,难的是在塑造出相应形态后所产生的结构上的不平衡如何通过进一步的布局来化解,在作品“小金瓜”的制作上,对壶流就采用了“虚化”的处理,流根部以卷曲的瓜叶来进行点缀,这样做的目的并非是为了增加茶壶本身的装饰性,而是营造出一种自然重叠的环境,让作品处于更深层次的文化意境之中,表明这颗“小金瓜”并不是单独存在的,它是共同生长的群体中的一个,而美好的环境,让其茁壮饱满,这一点可以从健康有力的藤把以及丰润的瓜叶来证明,壶把的筋纹更加简单,而从壶把上延伸出的贴塑瓜叶却非常的形象生动,堆叠的线条轮廓构成了逼真的动感,贴塑边缘的处理,产生出轻微的浮雕感,整个画面也就更加立体、生动。
从工艺的角度上来讲,作品“小金瓜”并非不能还原出更多逼真的细节特征,但紫砂花货的塑造并非仅仅是逼真就行的,从审美的角度来看,外形的简洁以及气质的统一,比不断的添加局部的细节更加重要,因为紫砂壶的审美是一种基于整体的审美,这就使一把壶给人的感觉是基于一个整体,而非任何一个局部,从整体的角度来考虑审美,就会发现,当某一个局部的塑造过于浓重,而相对于其他部位就会显得繁琐,从而破坏整体形象的平衡,所以花货形象的构建并不是越丰富越好,从某种角度上来讲,更需要舍弃一些不必要的工艺塑造。
当代紫砂花货的工艺技法有着非常广阔的拓展空间,很多传统题材的创作都可以尝试局部有限的创新,从而彰显出创作者自身的个性及风格,但亦需要注意,紫砂古朴、简洁、雅致的传统印象仍需要保持和延续下去,尤其是在一些经典的造型题材上,过多的工艺干涉,可能反而会破坏原本题材所表达的美,相反要懂得主动减少一些干涉,用更凝练的形象来对创作主题加以呈现。
结语:经典的紫砂“南瓜”题材蕴含这传统文化生活中丰富美好的一面,而在我们当下的日常生活中,这种情感依旧没有远去,只是由于古今生活方式的差异,让这种情感产生了一定的隔阂,所以在紫砂壶艺创作的过程中,要考虑到时代和文化的影响,用尽量简洁的形体语言来塑造更多的文化内容,用根植于人内心深处的精神共识,来丰富紫砂创作本身的艺术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