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析中间歇性运动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低血压发生率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2021-03-22邵娜娜高艳平
邵娜娜 高艳平
维持性血液透析(MHD)作为临床治疗终末期肾病患者的常用治疗手段[1],能够通过机械过滤措施去除患者因肾滤功能损伤而无法排除体内的代谢废物,进而延长患者生命。但杨仁梅等[2]指出,患者在治疗过程中极易出现透析性低血压(IDH),患者出现不适感的同时,阻碍MHD的顺利进行,甚至导致治疗的提前结束,并诱发心脑血管症状,且随着患者接受MHD治疗时间的逐渐延长,其发生率也显著提高。王婷婷等[3]指出,通过指导患者在透析中开展间歇性运动,能够有效降低患者IDH发生几率,其指出,运动干预能够有效降低患者透析中蛋白质的消耗,提高血鳞清除率,进而达到改善透析血压及缓解患者抑郁等负性情绪的效果。为此,本研究将其应用于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探讨对低血压发生率及生活质量的影响,现报告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取2019年6月—2020年6月在医院进行维持性血液透析治疗的120例患者,纳入条件:患者符合终末期肾病相关标准[4],且符合MHD相关指征;患者年龄≥18岁;患者透析时间≥6个月;患者透析前收缩压≥90 mmHg;患者病情处于稳定期;患者对本次研究知情,并自愿参与。排除条件:患者伴有凝血功能异常;患者伴有严重心脑血管疾病;患者伴有严重意识障碍或精神类疾病;患者伴有肢体活动障碍,无法接受运动干预。按照性别、年龄、透析时间、原发疾病具有可比性的原则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每组60例,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基础资料比较
1.2 干预措施
1.2.1 对照组 采用常规护理:①定期测量患者血压,包括动静脉压及跨膜压,观察患者意识状态;②控制透析指标,将血流量控制在180~280 ml/min,保证透析液温度处于36~37℃;③并发症预防,对患者透析侧手臂进行观察,记录其是否出现肿胀、渗血等情况,同时观察管路连接情况及扭曲情况;④健康指导,针对患者病情,指导其进低糖、低盐及低脂肪类食物,同时要求患者在生活中戒烟戒酒。
1.2.2 观察组 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间歇性运动干预,具体措施如下:
1.2.2.1透析前运动 患者进入透析室后,指导患者热身运动,运动项目包括下肢伸展运动、脚踝屈伸旋转运动等,时间为5 min,可根据患者情况适当调整运动方式。
1.2.2.2 透析中运动 ①定时翻身,设置计时器,时间为2 h,指导患者在听到闹铃声后,使用健侧手抓住床栏,进行同侧翻身运动,在患者翻身期间,应由护理人员对其进行监护,以保证管路通畅;②五指握力训练,于患者透析侧肢体下放置软枕,并将其抬高20°,指导患者使用透析侧手指紧握握力球并持续5 s,之后换健侧手指,双手交替循环记为1次,共开展24次循环训练;③抗阻运动。透析期间使用弹力绷带对患者进行干预,将弹力绷带一端固定于病床尾部,另一端制成环形,并保证其松紧适宜,将其缠绕于患者前脚掌,使患者进行足部屈背运动时能够感受到来自弹力绷带的阻力,以达到收缩下肢腓肠肌及比目鱼肌的作用,在进行足部屈背运动时,保证小腿与脚背夹角≤90°,患者开展下肢放松至抗阻运动记为1次运动,运动频率应≥20次/min,运动强度以绑带被拉直且患者能够耐受为宜,运动时间为每15 min开展3 min抗阻运动,且贯穿于透析的全过程,护理人员每15 min提醒患者开始运动。
1.2.2.3 透析后运动 ①床上坐起运动,封管后协助患者逐步坐起,并保持静坐5~10 min,对难以自行坐稳的患者,可将床头抬高45°~60°,并将软枕置于患者背后;②床边活动,根据患者身体状况指导其开展床边运动,包括下肢抖动训练、脚踝旋转训练及下肢屈伸训练,时间为5~10 min,之后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帮助其进行床边站立,时间以3 min为宜。
1.2.2.4 日常运动干预 透析期间指导患者开展以下运动,包括:①体位干预,指导患者保持凹卧位,即将患者上半身抬高30°,并将软枕置于患者脚下,使其脚部抬高15°,干预时间为20~30 min/次,2次/d ;②呼吸控制运动训练,指导患者使用鼻吸气,待腹部膨隆后,屏气1~3 s,之后用嘴呼吸,并在呼吸后屏气5~10 s,次10~20个呼吸循环,每天2次/d,分早晚进行。
1.3 观察指标 两组患者均进行为期12周的透析治疗,比较患者治疗前后相关指标。① 低血压发生率。 透析期间,对患者血压监测频率为1次/h,记录患者血压值及发生低血压次数,每4周对数据进行1次统计,并根据患者低血压发生率将患者分为无低血压,患者透析期间低血压发生频率<1/10;偶发,患者低血压发生频率>1/10,且<1/3;频发,患者低血压发生频率≥1/3。②生活质量。采用简明健康状况量表(SF-36)[5]对患者生活质量进行评价,该量表包括8个维度,其满分均为100分,且分数越高表明其生活质量越高。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20.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计数资料比较采用两独立样本χ2检验;等级资料比较采用两独立样本wilcoxon秩和检验;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组间均数比较采用t检验。检验水准α=0.05,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低血压发生情况比较
观察组低血压发生程度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低血压发生情况比较
2.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生活质量评分比较
治疗前,两组患者生理功能、生理职能、躯体疼痛、总体健康、精力、社会功能、情感职能、精神健康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各维度生活质量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 3。
3 讨论
低血压作为MHD治疗期间常见并发症,其发生机制主要包括两方面:①由于多数患者血管条件相对较差,因此当患者血容量降低时,机体难以通过及时收缩血管或提高心率对血压进行纠正[6];②因透析超滤速率过高,超过组织间隙血浆再充盈速度,进而使血容量降低。该类并发症的发生可影响治疗进度,甚至导致治疗的停止,因此需在患者治疗期间加强护理干预措施[7]。由于多数患者年龄较大且对运动干预的耐受性较低,因此常规护理中,更多的指导患者加强休息,以避免不良情况的发生,而随着护理理念的逐渐转变,采用间歇性运动成为MHD患者治疗期间常用干预措施[8]。
表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生活质量评分比较
本次研究中,对观察组实施间歇性运动干预,即在患者透析治疗期间,指导患者通过翻身训练、握力训练及抗阻训练等措施,提高患者身体机能,进而避免低血压的发生[9]。结果显示,观察组低血压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其原因包括:①王月玲等[10]指出,人体血液循环与体液及神经循环存在密切关联,且运动可使肌肉关节中感受器受到刺激,形成神经冲动,进而提高心肌收缩能力,导致心排出量增加,避免低血压的发生;②朱礼阳等[11]研究表明,运动能够改善机体血压对生理状态及环境的敏感性,进而纠正低血压状态,同时,运动还能够通过提高机体对低血压的适应性及耐受性,达到改善患者因血压降低而出现的恶心、头晕等症状[12];③在透析期间进行运动干预,能够有效纠正患者因长时间卧床导致的回心血量减少或血流不畅等情况,通过开展翻身及握力训练,能够促进置管静脉收缩力的提高,进而形成良好的血液回流,以纠正患者低血压情况[13];④抗阻运动有助于促进患者肢体内血液流向心脏,进而加快全身血液循环,提高心脏泵血功能;⑤在透析前及透析后实施热身及床边运动,一方面能够在治疗前适当提高患者血流量,预防低血压的发生,另一方面,该措施能够纠正患者因长期卧床而导致的肢体僵硬情况[14],同时,床边运动还能够有效纠正患者因突发体位改变而出现的低血压情况。
另外,本研究结果还显示,治疗前,两组患者生理功能、生理职能、躯体疼痛、总体健康、精力、社会功能、情感职能、精神健康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各维度生活质量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患者生活质量的提高主要受以下因素影响:①低血压等并发症的发生对治疗效果产生严重影响,导致患者症状难以得到改善,且因低血压而导致的恶心、呕吐等情况更严重,影响患者日常生活及心理状态,进而影响其生活质量;②采取运动干预,在能够降低低血压发生几率的同时,还有助于增强患者体质,进而提高其对治疗的耐受性,同时增强患者肢体运动功能[15],使患者日常生活能力及自我护理能力得到显著提高;③患者日常生活行为的有效改善,提高了患者对治疗及日后生活的信心,进而使患者不良情绪得到显著改善,也有助于提高其生活质量。
综上所述,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实施透析中间歇性运动,能够有效降低患者治疗期间低血压发生几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