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友志愿者服务对行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患者心理应激、希望水平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2021-03-22苏晓慧
苏晓慧
乳腺癌是我国较为常见的恶性肿瘤疾病之一,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是对其进行治疗的主要术式,但在治疗过程中发现,患者多伴有抑郁、焦虑等负性情绪,从而导致其对生活的希望水平较低,严重降低了患者术后生活质量,不利于患者预后[1-3]。病友互助支持模式是指具有相同疾病、抗病经历的患者,在其治疗后身心恢复良好、病情稳定的康复期, 于病友之间传播知识、分享经验及提供服务的模式[4-5]。为此本研究探讨病友志愿者服务对行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患者心理应激、希望水平及生活质量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取2019 年1—12 月于本院行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治疗的患者102 例为研究对象,纳入条件:患者病例资料完整;所有患者依据《中国抗癌协会乳腺癌诊治指南与规范》诊断均为首发乳腺癌[6-7],发病部位均为单侧,且进一步经影像学检查及组织病理学检查加以确诊;所有患者入院后均择期行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治疗。排除条件:患者合并心肝肾等主要脏器先天功能障碍[8];患者有精神类疾病史或认知障碍导致无法正常沟通[9];患者合并其他部位恶性肿瘤;患者伴有自身免疫系统疾病;患者为妊娠或哺乳期妇女;患者中途主动退出研究。按照年龄、瘤体直径、肿瘤分期以及发病部位匹配的原则将患者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51 例。观察组患者年龄35~64 岁,平均49.17±12.04 岁;瘤体直径2~6 cm,平均3.49±0.51 cm;肿瘤分期: I 期20 例,Ⅱ期18 例,Ⅲ期13 例;发病部位:左侧乳腺23 例,右侧乳腺28 例。对照组患者年龄33~62岁,平均48.98±12.19 岁;瘤体直径2~6 cm,平均3.43±0.54 cm;肿瘤分期: I 期21 例,Ⅱ期19 例,Ⅲ期11 例;发病部位:左侧乳腺25 例,右侧乳腺26 例。两组患者基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本研究经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所有患者及家属均知情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干预方法
1.2.1 对照组 给予常规护理措施,主要包括心理调节、用药指导、康复训练以及饮食指导等常规指导。
1.2.2 观察组 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病友志愿者服务,主要内容如下 :
1.2.2.1 志愿者招募 招募对象为病理确诊为乳腺癌,均行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治疗,术后超过半年以上且术后康复效果良好,高中及以上文化程度, 性格开朗,善于表达沟通,对病友志愿者服务了解并自愿参与。
1.2.2.2 志愿者培训 由责任护士邀请本院乳腺外科、心理科以及营养科等科室的高年资医师,对病友志愿者采取集中授课、多媒体呈现、角色扮演以及现场讨论等方法进行培训( 培训时间5 d,2 学时/d,共10 学时),并在培训结束对志愿者进行考核, 考核合格后方可上岗。培训内容主要包括沟通技巧、心理放松方法、乳腺癌相关知识、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治疗及干预手段、术后自我护理方法、伦理与人际关系等,方便志愿者与患者之间沟通及互动。
1.2.2.3 病友志愿者服务的开展 在责任护士的指导下构建微信群交流平台,并邀请行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治疗患者主动加入。① 认知宣教:为行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治疗术前及康复期可自行离床活动的患者举行病友见面会。采取志愿者现身说法的方式, 为乳腺癌患者讲授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治疗相关知识并进行情感支持,以取得患者的配合。② 每位志愿者固定服务3~5 例患者,双方互留电话号码、微信、通讯地址等联系方式。由于患者下午治疗活动较少, 可由责任护士组织志愿者与患者进行面对面交流或使用微信视频平台进行交流互动,由志愿者向患者讲解乳腺癌手术治疗相关知识、健康生活习惯、运动方式以及饮食控制等。③ 志愿者可对负性情绪较重的患者实施情感互诉,由志愿者向患者讲解自己患病后的治疗过程及心路历程,鼓励患者表达自己的真实心境感受,分析患者的抑郁焦虑等负性情绪产生的原因,并进行有针对性的心理疏导。对于患者提出的问题志愿者应予以耐心解答,对于志愿者无法解答的问题可及时向责任护士反馈,并由主治医师或护士予以解答。④ 由责任护士通过微信群交流平台以图文、音频、视频等方式向患者定期发送乳腺癌手术治疗相关知识,并向患者详细讲解术前及乳房自我检查注意事项、术后功能锻炼、饮食指导等,指导志愿者和患者之间定时通过微信群聊功能进行互动聊天,保证在群聊中每次有3~4 名志愿者对乳腺癌患者进行答疑。⑤在整个实施过程中安排1 名责任护士进行督导,并及时对服务情况进行监督与改进。
1.3 观察指标与评定方法
对两组患者均进行为期2 个月的干预,观察两组干预前后心理应激、希望水平及生活质量评分。
(1)心理应激状态:使用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 对干预前后乳腺癌患者心理应激水平进行评估[10],SAS 评分与SDS 评分 范围均为20~80 分,分值与乳腺癌患者心理应激水平呈正比,分值越高则乳腺癌患者心理应激水平焦虑抑郁症状越严重。
(2)希望水平:使用Herth 希望量表对干预前后乳腺癌患者希望水平进行评估[11],量表评分内容包括积极态度( 条目1、2、6、11)、积极行动( 条目4、7、10、12) 以及亲密关系( 条目3、5、8、9)3 个维度,总共包括12 个条目,每个条目并分别以1~4 分赋值,总分12~48 分,希望总体评分为12 个条目得分之和,分值与乳腺癌患者希望水平呈正比,分值越高则乳腺癌患者希望水平越高。
(3)生活质量:使用生活质量测定量表简表(WHOQOL-BREF) 对干预前后乳腺癌患者生活质量进行评估[12],共包括心理、生理、环境以及社会关系4 个维度,每个维度评分0~25 分,分值与乳腺癌患者生活质量呈正比,分值越高则乳腺癌患者生活质量越高。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21.0 统计学软件,计量资料以“均数± 标准差”表示,组间均数比较采用t检验。检验水准α=0.05,P<0.05 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心理应激评分比较
干预前两组SAS、SD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乳腺癌患者SAS、SDS 评分均明显降低,且干预后观察组SAS、SDS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1。
2.2 两组希望水平评分比较
干预前两组希望水平各维度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 观察组患者希望水平4 个维度评分均分别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 两组WHOQOL-BREF 评分比较
干预前两组生活质量评分比较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患者WHOQOLBREF 四个维度评分均分别明显高于对照组( 均P<0.05)。见表 3。
表1 两组心理应激评分比较(分)
表2 两组希望水平评分比较(分)
表3 两组WHOQOL-BREF评分比较(分)
3 讨论
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是目前临床上对乳腺癌患者进行救治的主要手术方式[13-14],该术式可有效清除病灶,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但在手术治疗期间患者受到心理、躯体痛苦以及经济压力等多种因素的共同影响[15],易产生不同程度的抑郁焦虑等负性情绪,再加上患者对乳腺癌疾病知识匮乏及自身文化水平的限制等,使患者对手术治疗的不确定感增加,容易出现失望情绪,进而影响手术治疗顺利进行,不利于患者预后[16-18]。病友志愿者服务,是在建立微信群平台的基础上发动病友大力支持,鼓励同类患者之间相互交流治疗成功经验、相互鼓励、共同进步;其中的情感互诉环节可帮助患者宣泄负性情绪,通过病友之间的倾心交流,可使患者呈现内心真实状态,提高治疗的自信心,提升患者希望水平,有助于患者实现社会角色功能的回归,通过开展病友志愿者服务模式对患者进行宣教,有助于充分调动患者主动性、积极性,提高患者对疾病相关知识的知晓程度,对改善患者心理应激及提高患者希望水平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19-21]。
本研究将行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患者随机分组后给予观察组患者病友志愿者服务,研究结果发现干预后观察组SAS 评分、SDS 评分均分别明显低于对照组,表明病友志愿者服务可明显改善患者心理应激水平,调整患者情绪状态,并将患者体内抵御疾病的潜能激发出来,以积极心态配合手术治疗;干预后观察组积极态度、积极行动、亲密关系以及希望总体评分均分别明显高于对照组,表明病友志愿者服务可明显提高患者希望水平;干预后观察组心理、生理、环境以及社会关系四个维度均分别明显高于对照组,表明病友志愿者服务可明显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促使患者尽快康复。由于本研究所选取的病例数目偏少,可能会因研究人员的个体差异造成统计结果的偏差,因此病友志愿者服务对行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患者的护理效果仍有待于进一步搜集更多的病例进行更深入的探讨。
总之,病友志愿者服务可明显改善行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患者心理应激水平,提高患者希望水平与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