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土景观在乡村振兴中的作用及思路
2021-03-22季书超
季书超
(浙江城建规划设计院有限公司,浙江 杭州 311121)
乡村振兴战略的推动下,乡村建设活动正在如火如荼地开展着。乡村振兴工作涉及较多专业领域。其中乡土景观营造,能够推动乡村振兴发展。对于乡村而言,合理设计乡土景观结构,营造良好氛围,有助于提升乡村人民的生活环境质量。乡村振兴发展的重点,在于合理规划乡土景观,提炼乡土元素,保留乡村风土人情,展现乡土景观魅力,形成特色发展趋势。
1 乡土景观概述
1.1 内涵
关于乡土景观的概念,不同领域有不同的诠释。有人认为乡土景观,应从农村的乡村风光入手,注重“农”为景观的整体基调,利用乡间原有的条件与生活环境,构建复合型景观,将农业生产与生活结合在一起;从城市角度来看,农村人民生活包含了乡村自然生态,是很好的研究对象。总的来说对乡土景观的理解,可以将其看成是以乡村背景为基础,建立属于乡村的人文景观,打造具有本村特色气息的乡村景象。图1所示是临沂竹泉村打造的乡土景观。临沂竹泉村是国内较为少见的古式村落,经过开发建设成为度假村落。并在本土文化的基础上,挖掘美食、民俗,丰富了外来游客对当地人文文化的体验需求。
图1 临沂竹泉村乡土景观实景图
1.2 特征
乡土景观承载着不同地域的乡村文化,在建设过程中,通过对原有粗放景观进行提升,同时结合文化传承与多元特征,将乡村历史文化传承下去。现阶段,地区之间经济发展的差别,导致各地景观差异进一步扩大,为了保证城乡结构合理,需要充分结合当地民风与景观特色,对乡土景观进行合理规划,维护各地乡村自然资源景观格局推动乡村规划新格局,构建差异化、本土化乡土景观。保留原有乡村建筑,引导村民参与到乡土景观构建工作中,优化乡村景观格局。乡村居民生活与生产,能够对自然环境产生影响,久而久之促使环境发生改变,推动乡土景观发展。在保障人们生产生活的同时,通过设计乡土景观,推动当地经济发展,提高人们生活水平。
乡土景观带有明显的地域化视觉特征,兼具了地域文化、自然生态等多重元素,在乡村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当前的乡土景观,多是建立在乡村背景上,依据乡村景观为核心,构建人为、自然等为一体的综合景观结构。农村的风土人情、农业农耕都沉淀在景观中,有效彰显出乡村地域特色,形成独具魅力的乡土景观;贴近自然的乡土景观是推动景观生态发展的主要表现。乡土景观的打造对于乡村人们生活环境,有着重要的影响。保护原生态乡土景观,有助于建设良好的生态环境,保证乡村经济发展的同时,构建可持续发展的生态环境。
2 乡土景观构建的作用
2.1 有助于构建乡村文化
国内农业发展历史悠久,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农业模式发生变革。在乡村生活现代化的影响下,人们逐渐将便利的要素渗透在乡村生活中,表现在生产、居住环境等多个方面。农村农业机械化、乡土景观发展趋势,都是未来乡村发展需要探究的重要话题[1]。
由于地域广袤,不同地区有着不同的文化传承,代表不同地区的乡村民俗风情。正是因为景观差异性存在,形成了具有地域性和乡土性的景观。设计过程中,应充分挖掘当地的民俗文化,将其充分地融合在景观中。打造乡土景观,能够将当地人文与历史融入到景观中。图2为江苏兴化市东旺村油菜花田景观,当地有种植油菜花悠久的历史,通过把油菜花文化和景观相结合,打造出一幅优美的油菜花乡土景观画卷。通过营造具有特色的乡土景观,使村民找到归属感,感受属于自己生活的故乡之美。乡土景观保留了关于村民生活的点点滴滴,并集中各种生活要素营造安逸的氛围。根据乡土景观特征,在保有当地风俗的基础上,科学划分和设计,是保持乡村风貌,推动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措施。
图2 江苏兴化市东旺村油菜花田景观
2.2 推动乡村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
乡土资源在实际整合过程中,更注重尊重现状。利用现有乡土资源进行整合,通过对资源合理规划,实现景观开发。保护重要资源,以此实现资源整合的目的。乡土景观设计过程中,可以充分运用乡土材料,构建实体性景观。利用当地的石材、木材等资源,营造具有特色的乡村景观。如图2所示,利用乡村原有乡土资源,运用景观结构设计,构建具有特色的景观,保护生态环境的同时,推动乡村景观建设绿色发展。
3 乡村景观设计的具体思路
乡土景观设计的实质,就是将乡村具有传统、地域特色的文化,融合在景观设计环节中,促使乡村文化表现在景观中。对于乡土景观设计,具体要从如下几点入手。
3.1 放大乡村主题
规划过程中,不断放大乡村主题,从而将乡土文化渗透在乡土景观构建过程中。同时考虑到技术性与经济性,兼顾多方要素,充分挖掘当地材料、色彩等,打造具有地域特色的景观,实现对现有景观保护的同时,设计生态资源,贯彻原生态发展理念。推动乡村经济发展振兴的主要内容在于产业,其中旅游业在乡村振兴战略中起到重要作用。如图3所示,利用乡土景观建设的特色村落,能够吸引城市游客前来观光。
图3 具有当地乡土景观特色的村庄
中华文明起源于乡村,做好乡村文化构建,能够通过乡土景观充分展现乡村文化。不同地区的乡村,文化传承形式不同,也形成了不同的乡村风貌。而这种不同的乡村风貌,对于长期居住在城市的居民而言,有着极大的吸引力,吸引外来游客前来游览参观、休闲度假能够促进当地经济发展,进一步推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处于当前发展角度来看,乡村景观发展更符合现代农村发展需求,有着极高的生态价值。人们生活水平提升,不再过度追求物质方面的享受,而是更愿意寻找满足精神领域的内容。乡土景观构建具备的自然景观,对当地地域文化进行了阐述,丰富了现代人的精神世界[2]。
同时,乡村具有较多的乡土资源,有利于构建乡土景观,还能推动地区经济文化建设,缩小城乡差距,对社会发展起到重要作用。不过,在乡村经过长期发展中,乡土景观建设存在同质化现象。在新时期建设乡土景观的过程中,应避免同质化现象的出现。应该结合当地独有的乡村风光与历史文化,将其渗透在乡土景观建设中,实现文化的传承。这既是乡村振兴发展的内在需求,也是促进乡村文化发展传承的重要思路。
3.2 保护乡村生态环境敏感区
实际规划过程中,乡村地区发展存在环境敏感区。在区域景观特色中表现得尤为突出,环境敏感区中,生态环境系统也相对脆弱,如果对其进行规划设计会对环境造成危害,影响生态环境发展。环境敏感地区环境具有难以修复的特点,在实际规划设计时,应重视生态环境。因此,在规划和设计时,事先要对乡村景观与生态环境进行调查。确定敏感区域后,采取有效的保护措施,并根据环境耐受性,做好敏感区域的设计工作。防止在土地建设过程中,出现不合理开发现象。例如,水体是乡村中景观设计的重要内容。常规的小溪、河流等不加以保护,容易遭受人为破坏。多数村落水塘营养化严重,水污染现象十分常见。需要基于乡土景观建设,保护敏感区域。从水源保护工作入手,种植水生植物,提升净化功能。局部设置人工灌渠等设施,还原水体景观,保护当地资源[3]。
3.3 挖掘本土特色资源,完善乡村配套设施
乡土景观实际设计过程中,需要通过明确不同区域的要素种类,形成完整的联系,构建系统性的景观,保证景观完整性,才能更有效发挥乡土景观的作用。现阶段,因受各种因素影响,导致乡村景观与结构稳定性设计难以满足要求。对此,在实际规划过程中,首先需要根据村庄的基本情况,优先完善乡村配套设施,再进行环境风貌提升。对于乡村发展而言,乡土景观建设应是全局性的任务,涉及乡村自然景观、民风文化等多个方面。根据不同要素和乡村实际情况来建设,加强对乡村资源的保护,这样能够促进乡土景观与乡村协同发展。乡村的自然生态系统是构成景观的重要载体,乡村农耕民风,赋予了乡土景观关键内涵,利用乡村自然景观,进行合理布局。在构建乡土景观时也应注重自然环境,保留乡村原有的植被群落,维系乡村生态与发展的平衡。从整体角度出发,将农田、生态敏感区单独进行规划,布局好乡村公共空间后,根据各节点的实际情况,逐步完善周边乡土景观,打造宜居、宜游的乡村风貌。
4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乡村振兴战略推动下,乡村以往的村落生活环境大幅改善,农村经济发展持续提升。乡土景观设计保留村庄特色文化的同时,也为村民生活提供了便利的配套服务设施。通过科学构造乡土景观,能够进一步促进乡村振兴战略发展。在乡土景观建设过程中,应遵循生态循环发展理念,构建乡村人文文化,真正从乡村角度出发,促进乡村振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