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违合”言语交际的语用含义及必要性研究
2021-03-22杨渝旸
杨渝旸
(浙江理工大学 外国语学院, 浙江 杭州 310018)
一、引言
什么是“合作”?古语云:“杀之利。逐之,恐构诸侯;以归,则国家多慝;复之,则君臣合作,恐为君忧,不若杀之”[1]。随着时代的发展,个人逞英雄似乎越来越不被提及和褒奖,人们更愿意相信集合多人的智慧和力量才能达到无坚不摧,战无不胜的效果。从古至今,“人心齐,泰山移”,“众人拾柴火焰高”的思想深深地扎根在人们心中,古有君臣合作致国昌,现有人人合作促双赢。可见,合作是促进双方达成目标的必要条件。日常生活中人与人的会话交流自然也需要双方秉承合作的态度才能促成预期的交际目的的达成。美国语言学家格赖斯早在1975年就提出了著名的交际“合作原则”(Cooperative Principle)[2],意即在一次谈话及其各个阶段中,交谈的参与者应该达成一定的默契,努力配合,合作完成交谈,否则交际就会走向失败。但在科技日新月异的今天,人们的思维方式和交流方式也发生了很大的改变,墨守成规不适应社会发展的新趋势,而这种改变日渐成为交际主流,很多会话交际会偏离合作的轨迹,现代交际方式也不单局限于言语与言语之间的交际了;年轻人可能更多愿意选择的是言语+表情包式的交际,甚至是表情包与表情包的交际。
国内外学者从心理学、语用学、文体学等诸多领域对交际理论展开了深入的学习和探讨。McCornack[3]的信息调节理论(Information Manipulation Theory)认为违背合作原则中诸准则的话语可能是欺骗性话语,这显然具有片面性,但他并未对此加以区分,除了非真实性话语,在会话者的交流中还出现了很多模糊性而非欺骗的表达,这些对交际的顺利进行起着同等重要的作用。国内的学者姜望琪[4]明确阐述了格赖斯合作原则的实质内涵以及与关联原则之间既相同又存在差异的关系,可见合作原则在人际会话中的重要地位。北京语言大学的于中根[5]也只是以顺应理论为基础来研究存在的语用违反现象。在教育领域,教师和学生日常的校园人际交往和课堂上的师生互动对话为分析学习合作理论提供了丰富的范例,从多样化的语境和个性化的语言选择两方面更全面地去测评交际者的会话能力。不少高校教师用合作原则和礼貌原则来指导英语教学,强调了合作原则和礼貌原则的密切关联,但礼貌原则又高于合作原则,是制约语用的关键[6]。本文在前人对合作原则及其违反的研究基础上,结合影视,生活和教学实践中的具体事例,进一步探讨违反交际合作原则的语用含义,以及这种所谓“违合”现象出现的原因,试图通过研究解答两大问题:(1)违反合作原则的会话有什么特别的语用含义;(2)在何种情况下,基于何种原因会出现会话合作原则的违反,并作出分类分析。
二、理论依据
(一)会话合作原则
格赖斯提出的会话原则是会话产生的前提和保障,为语用学的发展打开了一片新的天地,也是本研究的主要理论基础。他认为话语的自然意义就是字面表达的意义,而话语的非自然意义则是指人们实际想传达的交际含义,即在特定的场合下交际者为了实现交际意图而使用的内隐含义。格赖斯认为如果交际双方都遵守“合作原则”,这自然是一种达到交际目的的最便捷的方式,具体体现在四个准则上,数量准则,质量准则,关联准则和方式准则。
(二)礼貌原则
英国学者Leech(利奇)[7]的礼貌原则(Politeness Principle),对Grice的合作原则进行了系统的补充和发展。合作原则应该是灵活的,是随语境和语言的变化而变化的,因而也适用于检验任何灵活的话语现象。尽管有些会话看似没有遵循合作原则,实则是为了更好的交流,因而要得到准确的语用含义,必须要结合所处的具体语言环境,这也是语言作为主要交际工具的一个显著特征。
三、违背合作准则的语用含义
在真实的会话过程中,并非所有会话都按格赖斯的设想进行,不合作的现象时有发生。人们会故意说不完整、不真实或无关的句子,运用模糊不清的表达无意或者有意地违反以上准则,意欲表达自己的言外之意。
(一)违背数量准则
说话双方为使交际正常进行,必须提供足够的信息量,信息过剩和不足都被视为对交际的妨碍。
例1.一次大学英语听力课,教师让学生听完一段英文资料后并提问其大致内容:
Teacher: What is the passage talking about?
Student: Obama.
Teacher: Yes. Can you tell us more?
Student: Barack Obama.
教师的提问明显是想了解学生对听力文段的理解,期盼着学生讲出更多文章的大意,而学生的回答故意违反了数量准则,他未能提供足够信息回答教师的问题,原因可能是他没听懂,提供不了更多的信息,也可能是故意制造幽默氛围。
例2.大学课堂上老师和同学的对话如下:
Teacher: What’s your father like, John?
John: My father is like a father.
重言句式(tautology)[8]的表达方法在年轻的大学生中相当流行,表面看来就是简单的重复,没有提供给老师足够的关于他父亲的信息,但实际表达的会话含义是“我的父亲还不是跟别人父亲差不多,忙碌,威严,会严厉地批评我”。
(二)违背质量准则
交际的顺利进行要求双方要说真实有效的信息,这就是质量准则,即交谈者不能使用明知是虚假的信息,也不能说自己没有足够依据的话。但“反语”的出现就是违背质量准则的一个最明显的例子。
例3.一对情侣在吵架之后的对话如下:
Man:Are you still mad at me? Is everything alright?
Women: I’m fine.(面无表情,一脸不快)
当男生问道:“你还在生我的气吗?你还好吗?”他很迫不及待地想要知道此时女伴的心情,但从女生说话的表情可以判断她说“我很好”并非她真的恢复了心情,其实是提供了明知是虚假的信息,违反了质量准则。但这种“谎言”时常发生在热恋中的年轻情侣身上,因为女孩子通常想表现得矜持一些,直接说“No”显得不够委婉,因而“I’m fine”成为最常用的反语,就不知道男士们能不能“get”得到了。
例4.英语视听说课上用到的美国经典电影Sleepless in Seattle的片段,父亲Sam邀请Victoria到家共进晚餐后和儿子Jonah的一段对话:
Sam: Don’t you wanna thank Victoria for this delicious dinner?
Jonah: Thanks for dinner. I never saw anybody cook potatoes that way.(随即咧开嘴,给出了一个假笑的表情)
Vitoria:I’m glad you liked it! Good night, Jonah.
Sam让儿子感谢Victoria给他们做的一顿美味晚餐,儿子表面只能遵照执行,但内心十分不满,他佯装感谢说了一句“非常感谢,我从没见过土豆还可以这么做的”来表达内心的不悦,但Victoria却以为Jonah真的喜欢她做的菜。此处对质量准则的故意违反更突显出儿子Jonah既顺从父亲,而又不失天真的童言童语。
(三)违背关联准则
会话双方的交谈内容应有联系,为了交流的顺利进行而贡献相关的信息,这就是交际的关联准则。但实际会话中不时会出现“驴唇不对马嘴”的情景,关联准则的故意违背也成为人们熟悉的一种交流技巧。
例5.一次语言学课上老师讲到了pragmatics(语用学),同学Sandy询问David:
Sandy: What does pragmatics mean?
David: Do you have an hour or two?
Sandy询问David如何理解“语用学”,David的回答表面上和Sandy的提问是毫不相关的,违反了关联准则。他没有直接给出相关的信息来解释对“语用学”的理解,反而又抛出一个新的看似无关的问题“你有一个小时还是两个小时的时间呢”来暗示“语用学”是很复杂的概念,不是三言两语能解释得清楚的,机智地缓解了交流中由于知识缺失所带来的尴尬。生活中还会遇到另一类对话,
例6. A:听说你买了辆车,你买的什么车?
B:汽车。
A:我是问你什么牌子?
B:牌子还没上呢!
B的回答表面上看是关联的,问什么答什么,但仔细一品,他提供的信息又完全不相关,这根本不是提问者想知道的答案。这种违反关联准则的回答似是而非,仿佛在延续交流,但实际上却是保护隐私,不愿告知的一种幽默委婉的表达方式。
(四)违背方式准则
方式准则要求交际双方在交流过程中要尽可能地避免模糊不清和带有歧义的表达,使自己的表达清楚明了并遵循一定的逻辑顺序。
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发展,人们除了面对面的语言交流外,借助网络的线上交流成为了生活必不可少的部分。年轻人更青睐,更擅长这种新兴时尚的交流方式,继而出现了很多流行的网络语言,包括自然语言、技术符号、缩略语、表情包等等。由于线上交流的特殊性,交流双方不用承受互相对视的压力,这使得网络交流更具随意性,不遵循交际准则的例子比比皆是。以下是疫情期间老师和学生的线上交流。
例7.教师:由于受疫情影响,我们下周开始网上授课,大家上课的资料都有备齐么?有没有存在诸如没有网络,没有电脑等客观困难的同学啊?(班级群发信息)
学生A:Orz.
学生B:LOL.
学生C:嗯嗯/好的。
网络语言具备的特性之一就是模糊性(equivocal language)[9]。.学生的答案支支吾吾,含糊不清,“嗯嗯”是表示“资料都准备好了”,“我还有些实际困难”,还是仅仅表示一种存在呢; Orz是一个象形文字,就好比一个人被击垮趴在地上的样子,表达郁闷沮丧的心情。LOL是laughing out loud的缩略语,即是“笑”。在这个语境中LOL和 Orz是不想接受即将到来的网课这一事实,还是表达对网课翘盼已久的欣喜,都无法准确得知。这个会话既是信息表达不充分,违背了数量准则,又含有歧义,也违背了方式准则。网络语更新速度快,当代教学工作者也要不断与时俱进,才能更好和学生交流,拉近师生距离。
例8.体育老师:足球是一项非常受欢迎的运动,大家对中国足球怎么看?
这本是一个很容易回答的问题,但“呵呵”这个答案明显是故意违背方式准则,让人不明白他到底对中国足球是怀有怎样的看法,给人模棱两可的答案。“呵呵”之所以成为用途最广的网络语之一,就是因为它的语义够模糊,能表达说话者在特定场合下的特别感受。从这个语境看,该学生并非不喜欢中国足球,但可能对中国足球的现状确实有一丝担忧和无奈,又不便阐述更多的个人观点,所以“呵呵”这个回答更能恰当展现他当时微妙的心境。
四、违背合作准则的必要性
在日常会话中,人们为什么要故意违反合作原则呢?而且这种故意违反越来越被认可是一种增加交流活力的方式,更能展现语言的魅力,如果大家时时恪守合作原则,我问你答,语言的灵活性,特殊性就荡然无存了。故意违背其准则无外乎两种情况:一是结束交际,会话者没有继续交流的意愿;二是会话者为表达特殊的语用意义而采用的一种语言技巧。
(一)出于对礼貌的考虑
格赖斯只提出了交际双方为了达到交际目的而应遵守的准则,可是他却忽略了交际中故意违反合作准则的行为也是促成交际的一种必要手段。而利奇则认为,在很多情况下会话者晦涩,含糊其辞,甚至是拐弯抹角的言语行为都是出于对礼貌的考虑。人们在交谈中应该始终以尊重对方、保护对方自尊心为前提,遵守一定的社会礼貌规范,把礼貌原则看成是首要因素,这才是信息交流得以愉悦并顺利进行的必要条件。如上述例4中,小孩虽然不喜欢爸爸新女友做的饭菜,但为了表示礼貌说出的那番话实际上故意违反了合作原则,不过,在真实对话场景中却有效地减少了尴尬。教师在课堂上与学生的交流更要注意方式方法,避免学生用“交锋”代替“合作”的交际失误产生[10]。所以,一切想维持下去的沟通都应该以礼貌为前提,把谦虚留给自己,给予对方更多的慷慨、赞扬和同情,尽管有时会违背合作原则,但双方互有“面子”,交际活动才会进展得更加顺利。
(二)营造幽默氛围
语言可以很好地表现幽默,幽默的语言能够给会话者带来轻松和愉悦的感受。言语幽默是一种最普遍的,良好的交际形式,也是智慧的最高体现,它能让交际更加自然,和谐。言语的幽默和交际的双方,语言的使用,所处的语境密切相关。人们为了营造一种幽默的氛围会有意识的违背合作准则,以达到特殊的交际目的。又如:
例9.A: What’s your favorite career?
B: South Korea.
B给出这样的答案只有两种可能,要么是他没听清问题,要么就是故意用一个意思毫无关联的同音词来获得出人意料的效果。生活中的很多言语幽默都是出其不意,不循规蹈矩,而是故意违背合作原则,这种违背没有让交际陷入窘境,反而达到了让人莞尔一笑的目的,表现出说话人有意转移话题的睿智。
(三)自身情感的委婉表达(Euphemistic Expression)
委婉是人们常用到的交际手段,即用含蓄和迂回曲折的语言形式来代替强烈的,难以启齿的话语[11],也包括年轻人创造并使用的诸如“躲猫猫”“油菜花”等网络委婉语。说话人有意偏离常规,不按“套路”出牌,这种方式既丰富了语言的表达方式,又实现了特别的意义,产生独特的语言效果。例如:
例10.Man: We are planning on a swimming party this weekend. How about joining us?
Women: Wow, what does a swimsuit look like?
女方的回答看似和问题无关,违背了关联准则,她反问道“游泳衣长什么样啊?”其实是委婉地表达自己从没游过泳,以此缓解自己在邀请者面前的尴尬。结合上述例子,违反合作准则以委婉方式表达自己真实想法的必要性也就能略窥一斑了。
(四)特定语境下不同阶层对话者的表达需要
在很多特定的语境下,合作准则的违背也时有发生,在亲子关系中,通常父母位于“高层”,孩子处于“低层”,父母对孩子讲话时常带有命令性,建议性而非礼貌性。例如:
例11.孩子:妈妈,我想打会儿游戏可以吗?
妈妈:你就打吧,打到明天!
其实妈妈的真实想法是“你不是第一次这样了,作业完不成,看我怎么收拾你”,孩子却说:“好的,谢谢妈”。很显然,孩子没能真正明白妈妈的会话含义,妈妈的话违背了质量准则,但起到了反语的语用效果。反语多用于“上级”对“下级”或关系密切交谈者之间的对话中,往往含有否定、讽刺以及蔑视的意思,不论是正话反说,还是反话正说,比起直白的表达来都更为有力,弦外之音更加深刻。
五、结语
言语交际是一个听说双向循环过程,听和说互相影响。它和说话者双方的认知水平,思维意识和表达能力密切相关,其成功与否,关键在于交际双方是否能正确理解对方的语用含义。语言的呈现是千变万化的,很多非常规性的语言现象更是让无数研究者对语义研究乐在其中。交际的顺利进行需要以合作原则为前提,但违背合作准则的语言现象却另有深意。交际违合的例子存在于生活的方方面面,本研究没能涉及到领域的实例,将成为本人在今后研究中的主要关注。随着时代的进步,语言的发展,各种交际活动频繁出现,探究言语交际中合作原则违背的语用含义和必要性,揭示语言使用规律,有助于人们减少交际双方的语用失误,维系良好的人际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