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京津冀协同发展下河北省高等教育发展对策研究

2021-03-22赵福伟李昕欣

兰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1年1期
关键词:教育资源河北省京津冀

李 珉,赵福伟,李昕欣

(河北水利电力学院 a.教务处; b.纪委监察处, 河北 沧州 061001)

京津冀协同发展、创新驱动是习近平同志为核心党中央在新时代的重大战略部署。由于高等教育在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中起到区域发展的重要支撑和保障作用,因此,新的经济形势对高等教育在科研、人才培养、产业转型升级等方面提出了新的挑战和要求。河北是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重要基地,更应该利用政策发挥资源优势,结合京津地区高校对外疏解战略加强高等教育质量建设,为省内和区域经济发展服务。

一、京津冀协同发展背景下河北省高等教育发展的环境分析

(一)河北省高等教育的发展优势

1.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政策支撑

中共中央、国务院2014年明确提出“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国家战略,2015年正式发布《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相关省市和部门随即出台一系列与高等教育协同发展有关的政策举措,包括建立高校联盟、开展京津冀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职教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合作、联合人才培养、教师资源共享,比如,高等教育联盟[1]旨在通过优势互补构建京津冀高等教育发展框架体系。随着京津冀协同发展等国家重大发展战略的实施,河北省高等教育面临更为良好的政策环境,有利于开展高等教育协同发展顶层设计规划,从制度保障层面奠定强有力的后盾,包括引进优质教育资源、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助力河北省产业升级、改革高等教育体制机制等。

2.雄安新区的建立

为了有序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的战略核心,国家采取高校搬迁、建设雄安大学等举措缓解京津地区的发展压力,带给河北省高等教育新的发展机遇,一方面,交通一体化规划加强了京津冀三地的联系和交流,现代化的交通运输网络体系成为三地高等教育协同发展、优秀教育资源共享和引进的基本保障;另一方面,产业升级转移促进了发展理念的创新,科技成果转化提上议程,建设高素质人才队伍成为保障科技成果转化的重要因素,这一理念必将助推京津冀三地高等教育发展,特别是雄安新区智慧新城建设为河北省引进优质教育资源提供了新契机。2020年6月,《教育部等八部门关于加快和扩大新时代教育对外开放的意见》指出,支持雄安新区打造教育开放新标杆,要求雄安新区主动加强同世界各国的互鉴、互容、互通,形成更加全方位、宽领域、多层次、主动的教育对外开放局面[2]。

3.经济稳定发展

河北省近十年GDP总量稳步增长,强大的经济基础为省内高等教育发展提供了有力的经济保障,2015年河北省参加高考人数为40.48万,此后年年增加(表1),河北省接受高等教育的总人数也不断增长,生源空间充足,这成为河北省高等教育协同发展的基础保障。

表1 河北省2016-2020年参加高考考生数量情况(单位:万人)

4.区域资源优越

河北省地处华北,北接漳河、东临渤海、内环京津,是进出京津地区的必经之地,面积是北京的11.4倍、天津的11.7倍,总人口是北京的4.4倍,天津的7.3倍;区域面积和人口优势成为河北省聚集和建立高等教育基地的基础。

5.互联网技术发展

互联网技术日新月异,“5G”时代不仅推动了教育行业的发展,而且为高等教育发展提供了新思路和新机遇,比如,促进优质教学资源的便捷获取、高等教育资源共享,加强高校联盟的合作,大学MOOC有助于大学生通过互联网获取高等院校优秀课程[3],APP、智能软件、微信小程序成为大学生开展科学创新实践活动的技术支持。互联网技术和京津冀协调发展为河北省高等教育发展提供了新的动力和优势。

(二)河北省高等教育面临的问题

1.教育资源分布不平衡

数据显示,京津地区聚集了大量优质的高等教育资源,河北省优质高等教育资源短缺且整体发展水平较低,具体表现在“985”“211”高校较少、专科学校较多,高校分布严重不均衡[4],河北省高校正高和副高职称的教师占比仅为13.90%和30.47%,高级职称教师资源短缺[5],上述因素严重影响了河北省高等教育在人才培养质量、科研水平、科技成果产出等方面的水平,较之京津地区的高等教育质量存在巨大差距。

2.教育经费投入较低

虽然河北省的教育经费投入自2017年起不断增长(表2),但是金额的国民生产总值占比较之京津两地较低,不仅高等教育经费投入严重不足[6],而且社会力量对于高等教育的投资占比较少,缺乏社会筹资激励机制、社会资本积极性不高、教育经费来源渠道单一等因素阻碍了河北省高等教育的发展。

表2 河北省2015-2019年生产总值、教育经费投入情况(单位:亿元)

3.高等教育基础薄弱

河北省高等教育不仅基础薄弱,而且面临着教育经费投入不足、高水平人才引进困难、缺乏一流大学、市县教育资源分布严重不均衡等问题,难以短期内建设一流大学,培养高水平师资和高级技术人才也十分艰难,这正是目前河北省高等教育发展面临的最大挑战。

4.京津地区对河北省深远的“虹吸”影响

凭借着明显的首都/直辖市优势、医疗教育优势,京津地区长期以来大量吸收河北省优质的教育资源,比如河北省培养的高级人才前往京津地区工作,导致京津地区与河北省的教育差距进一步扩大,极大影响了河北省高等教育的发展速度,长期形成的“虹吸”效应影响深远,短期内改善现状的难度较大,极具挑战性。

5.行政壁垒严重

受到以资源配置为主行政方式的影响,城市发展过程中形成了坚实的政治行政壁垒,因此,京津冀分属不同的行政区划导致了三地两极分化的高等教育现状,即京津地区掌握教育资源优质、河北省缺乏高质量的高等教育资源,加之缺乏统一的标准较难实现不同地区高校的对接、共享以及合作交流,进一步增大了京津冀高等教育资源协同发展的难度。

二、河北省高等教育发展的战略选择和建议

(一)京津冀协同发展背景下河北省高等教育发展的战略选择

河北是京津冀区域发展的重要组成,国家给予了较大的政策支持力度,地方高等教育理应抓住机遇快速发展、主动发挥特色优势。为此,本研究认为河北省高等教育一方面选择SO战略,即充分利用当前的政策支持、经济发展及资源优势,依托“互联网+”和新媒体平台,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助力教育发展;另一方面借助WO、ST、WT战略抓住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机遇弥补劣势,合理引进资源,优化内部资源配置,通过政府间的合作途径主动改革,推进高等教育加速发展,缩短与京津地区的差距,增强高等教育事业的承载力、集聚力以及吸引力。

(二)京津冀协同发展背景下河北省高等教育发展的建议

1.发挥政策优势,积极融入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

河北省发展高等教育必须充分利用政策优势明确战略定位,按照京津冀协同发展、雄安新区智慧新城建设等利好政策制定一系列执行措施,采取“走出去、引进来”的方式,以大学、科研院所、企事业单位为抓手,发挥河北在京津冀协同发展中的纽带作用,积极融入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推进河北省高等教育发展。

2.借鉴区域高等教育发展经验,加强京津冀三地高等教育的联动与合作

联动与合作是区域高等教育协同发展的重要举措,河北省发展高等教育可以借鉴欧洲“博洛尼亚进程”、长三角/珠三角地区高等教育联动和合作经验[7],完善高等教育联动与合作发展的顶层设计协议和共识,不断补充和扩展高等教育的合作内容,打破行政壁垒,以更加包容、开放的姿态创新河北省高等教育发展新方式。

3.加强优质资源的引进和共享,促进京津冀高等教育一体化发展

大学和科研所是高等教育资源的集聚地,对于河北省发展高等教育具有举足轻重的意义。为了加快京津地区高等教育资源向河北省扩展,可以通过资源整合实现优质教育资源的引进和共享,支持有条件的知名高校通过搬迁、开办分校等方式向河北省疏解,可以深化高等教育院校之间的合作,通过高校联盟实现京津冀院校之间教学资源、实习基地的共享以及学生联合培养。

4.利用互联网优势,建设高水平的教育数字信息化平台

河北省高等教育应该利用“互联网+”的优势搭建京津冀学术交流合作平台,促进高等教育资源的流动,比如,建设河北省高等教育慕课体系和精品课程共享机制,邀请京津地区知名专家教授录制精品课程,在相关院校推广;开展线上交流活动,加强京津地区高级职称人才对河北省教师队伍的指导与培训,提高河北省教师队伍的质量[8];利用新媒体平台完善在线指导、交流合作、资源共享等高等教育资源交流体系,促进高等教育资源的便捷获取和流动,提高河北省高质量教育资源信息化程度。

5.优化高等教育发展模式,实现教育服务助力经济产业发展

河北省促进高等教育发展应发扬优势、弥补短板,着重培养高水平科技人才。河北省是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重要地区,政府应加大高等教育的投入力度,着力推动高水平科技人才的培养和引进,通过高等教育带动经济和科技的发展。

综上所述,本研究以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为背景,通过分析河北省高等教育发展的优势和问题,为河北省高等教育发展选择最优化战略,以全面提升河北省高校人才培养质量和教育信息化水平等为目标,重在提升河北省高等教育质量、调整优化学科专业结构、提高师资队伍整体水平,提出了京津冀协同发展背景下提升河北省高等教育发展质量的战略选择和建议。

猜你喜欢

教育资源河北省京津冀
物理教材中STSE教育资源在教学设计中的应用
河北省石家庄市第十七中学
河北省张家口市第二幼儿园
整合校外教育资源 做好青少年道德教育
京津冀协同发展加快向纵深推进
京津冀协同发展
京津冀一体化如何实现1+2>3
利用乡土教育资源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五老”是金钱买不到的优质教育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