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青海牦牛产业标准化建设的若干思考

2021-03-22孙璐刘书杰

青海畜牧兽医杂志 2021年1期
关键词:牦牛畜牧业标准化

孙璐,刘书杰

(青海大学畜牧兽医科学院,西宁 810000)

牦牛(Bosgrunniens)是主要分布在青藏高原及其毗邻的3000 m以上的高寒区域的典型放牧家畜,更是可适应青藏高原特殊的环境并充分利用高寒草地牧草资源的特种家畜。全世界约有牦牛1600万头,中国现有1400万头,占世界牦牛总数的94%以上,是世界上牦牛最主要的种质资源库和最大的牦牛畜产品生产基地。[1,2]

2017年国家发改委、农业部、国家林业局联合印发了《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建设规划纲要》指出,牦牛产业是青藏高原最具特色的畜牧业主导产业、区域特色优势产业、精准脱贫的载体产业、牧民赖以生存的民生产业。标准化建设是畜牧业发展的必由之路。牦牛产业的发展关系到整个高寒草地畜牧业的成败。近年来,在青海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和国家农业农村部的大力支持下,青海以发展草地生态畜牧业为突破口,推进传统畜牧产业转型升级,加快建设全国草地生态畜牧业试验区,牦牛产业呈现出前所未有的发展势头[3]。在2018年初,青海省政府发布了《关于加快推进牦牛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青政发〔32号〕 ),将加快牦牛产业发展作为促进畜牧业结构调整、农牧民增收和绿色发展的重要抓手,为牦牛产业的科技水平和产业整体水平提高带来了契机,同时成立青海省牦牛产业发展标准制定工作领导小组(青政办〔2018〕125号),深入开展牦牛相关标准研究和体系建立工作,逐步建立健全牦牛养殖和牦牛肉产品加工标准体系,建立起涵盖养殖、加工、销售环节的一系列标准体系,逐步实现养殖、加工、流通、溯源追踪各个环节相关标准的配套统一,全省牦牛产业呈现出一个持续向好、强劲的发展势头。[4]

1 开展牦牛产业标准化建设的必要性

1.1牦牛产业标准化建设是保障牦牛产业可持续发展的迫切需要

青海地处青藏高原腹地,是我国最主要的水源地和全国生态安全的重要屏障[5]。全省草原面积5.47亿亩,是青海最大的生态系统。由牦牛和高寒草地组成的草畜系统对维特高原生态平衡发挥着不可替代的特殊作用。推进牦牛标准化发展是加速牦牛业走出“粗放”、走向“集约”的有效途径[6]。然而,要使牦牛产业标准化步伐加快,就需要解决优势领域的持续发展问题,必须提高该生产领域的科技含量。通过牦牛标准化建设,健全牦牛标准体系,改造或摈弃粗放落后的生产方式,提高牧民标准化养殖水平,走健康养殖、生态草原畜牧业发展之路,使牦牛产业更符合精细畜牧业发展的要求。

1.2牦牛产业标准化建设是解决牦牛产业标准化工作急需问题的迫切需要

牦牛各项标准和规范是牦牛产业发展的必要保障和措施。目前全国牦牛的各类标准牦牛养殖繁育相关技术规范为主、以牦牛品种标准和基础建设相关技术规范较少。建立健全涵盖牦牛饲养、繁育、加工、物流等领域的相关标准,构建科学、适用的牦牛标准体系对于我省乃至全国牦牛产业有着不可缺少的关键性行业区域推动作用。

1.3牦牛产业标准化建设是实现畜牧业现代化的战略需要

发展高原地区生态畜牧业就是用现代经营形式推进牧业、用现代科学技术改造牧业、用现代产业体系提升牧业、用标准化发展牧业,以实现改造传统牧业、转变牧业增长方式、不断发展牧区生产力,增加牧民收入,是促进草地生态畜牧业又好又快地发展,从而促进整个藏区经济发展,推进牦牛养殖提质增效、牦牛产业转型升级,推进畜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客观要求,也是符合国家标准化体系建设发展规划和地方开展牦牛产业发展的产业政策基础。[7]

1.4牦牛产业标准化建设是维护青藏高原区社会和谐稳定、农牧民脱贫致富的必然选择

十世班禅大师曾说,没有牦牛就没有藏民族,凡是有藏族的地方就有牦牛。可见牦牛与青藏高原的藏族人民生活息息相关、生死相连[8]。青海牧区基础设施薄弱、社会发育程度较低,牧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与不平衡不充分发展的社会主要矛盾更加突出。通过牦牛标准化示范推广服务工作,提高牦牛产业发展质量和效益,满足牧民群众在经济、政治、社会、生态等方面日益增长的需要,更好推进人的全面发展,维护地区社会和谐稳定,实现牧区经济社会全面进步[9]。青海联藏络疆,在维护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中肩负着重要责任,发展牦牛产业对促进青藏高原发展、牧民增收和维护地区社会和谐稳定[9],实现从人口小省向民族团结进步大省转变意义重大。

2 牦牛产业标准现状

截至2019年8月,全国现行有效的国家、行业、团体、地方等各类牦牛相关标准97项,其中国家标准4项,行业标准8项,团体标准5项,地方标准80项。其中青海省制定有地方标准33项,占全国标准的34.02%。2018年10月24日,在广西南宁召开的中国兽医协会第二届理事会第五次全体会议,通过了由青海省畜牧兽医科学院牵头制定的“牦牛健康养殖蠕虫与外寄生虫病防治技术规范”团体标准,这也是发布的牦牛相关的第一个团体标准。

围绕牦牛产业,在育种繁殖环节,制定有规范牦牛品种资源,育种、繁殖、选育等各类标准32项;在饲养管理方面,制定涵盖饲养标准、放牧管理、舍饲养殖、牦牛肉乳生产等内容的技术标准规范25项;在疾病保健方面,制定有关预防监测、疾病防治等相关标准规程15项;在畜产品加工方面,有产品、畜产品加工及质量控制相关标准18项;制定有育肥场、越冬圈舍、巷道圈、配种站等基础设施标准6项及牦牛标准体系总则1项。现有标准以牦牛养殖繁育相关技术规范为主,占32.99%,以牦牛基础建设相关技术规范最少,仅有6.19%。

图1 全国现行有效牦牛相关标准情况(截至2019年10月31日)

图2 截至2019年10月31日牦牛主产区现行有效牦牛地方标准情况

3 存在问题

虽然近年来我国畜牧业标准化快速发展,但青藏高原目前的畜牧业生产现状还落后于国内发达的省、区。牦牛产业的快速发展和标准化工作的滞后,严重影响了牦牛产业的发展。现有技术标准尚未覆盖牦牛全产业链。尤其牦牛产地环境质量评价、基地建设、基础设施、营养需要、信息管理、技术服务和培训推广等领域的相关标准缺失较多。用一整套标准来解决牦牛生产标准化不够,产品同质化普遍的主要问题。

4 发展对策

针对当前我国标准化工作中存在的不足,探索建立以标准化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结合的标准化技术创新机制,集成和共享标准技术创新资源,加强合作研发,突破牦牛产业发展标准化技术瓶颈,搭建联合服务推广平台,开展标准化技术示范,培育牦牛产业重大技术及产品创新的标准化建设。

4.1牦牛标准体系建设 充分发挥青海“世界牦牛之都”优势,对全国有关牦牛各类标准发布情况进行收集整理。结合产业特色,整合资源,优化标准制修订项目,分析优势特色产业发展技术标准需求,通过废止一批、修订一批、制定一批,进一步优化我省优势特色产业标准,强化标准实施,支撑我省特色优势产业高质量发展[10]。

4.2创新标准化推广服务方式 青藏高原受地理气候等限制,存在牦牛生产经营方式传统粗放、畜群结构不合理、龙头带动不强、产业链条短、附加值不高以及资源环境约束等问题[3]。通过因地制宜,科学研判,分别建立适合于不同区域、养殖模式的牦牛标准化示范区,开展牦牛标准化示范推广服务引领工作。规范牦牛基础设施建设、繁殖育种、饲养管理、疫病防控、产品加工及商品流通等环节,提高牦牛产品质量。树立标准化示范基地带动农户发展标准化规模养殖典型,发挥辐射带动作用,鼓励和引导养殖场、户发展标准化生产。

4.3加强牦牛标准化培训服务 对龙头企业标准化管理和技术人员、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养殖专业合作社和行业协会标准化管理人员及牧民提供相关领域的标准化法律法规、标准宣传、农业标准化理论、标准编写、质量管理等培训服务,提高相关人员的标准化意识和技能。大幅提高牦牛产业标准化整体水平,为全面实施牦牛标准化战略提供有力支撑。

4.4加快牦牛科技成果的转化和推广服务 将牦牛产业标准化工作与牦牛科技紧密结合,及时将先进、成熟的新技术、新成果转化为标准。对接行业管理部门、科技部门、生产部门,通过示范推广项目将牦牛新标准及时进行广泛的实施和推广,加快牦牛科技成果转化率。

5 牦牛产业标准化建设基本原则

按照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总体要求,以构建农业标准化生产示范推广体系为任务,以建立健全覆盖牦牛全产业链各项标准为主线,推动工作机制和模式创新,加快青藏高原牦牛业标准化建设,进一步提升牦牛业标准化服务能力和水平,有效支撑青藏高原现代畜牧业发展。

5.1坚持生态优先,在天然草地科学利用的基础上推进草畜联动实现草畜平衡,推动形成生产与生态协调发展的绿色发展模式[11]。

5.2整合畜牧业标准化政策、技术和人才资源,创新牦牛产业发展方式和驱动方式,推动牦牛业标准化工作机制创新、标准创新、标准市场服务创新,促进畜牧业科技成果与标准融合。

5.3发挥政策引导作用,完善扶持政策,构建服务平台。将平台建设为畜牧业标准协同创新、技术标准验证、技术标准公共服务、标准化人才培养的综合性科技基础平台,突显平台在国家农业标准化服务中的支撑作用。

猜你喜欢

牦牛畜牧业标准化
第二十届(2022)中国畜牧业博览会
赛牦牛(布面油画)
牦牛场的雪组诗
映像畜牧业
Yak of All Trades
美仁大草原的牦牛(外一章)
2021中国(重庆)畜牧业博览会
标准化简述
畜牧业也要打好“翻身仗”
谁“捆住”基层的手脚?——泛滥的规范化和标准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