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州市蔬菜产业发展现状与策略
2021-03-22祝琪雅陈俊宇周克艳李光卫谭善飞
祝琪雅,陈俊宇,周克艳,李光卫,谭善飞
(1. 湖南省农业经济和农业区划研究所,湖南 长沙 410125;2. 湖南省永州市农业农村局,湖南 永州 425000)
永州市位于湖南南部,处于湘江源头,其土地肥沃、资源丰富,具有发展蔬菜产业得天独厚的优势。永州市作为全国蔬菜重点生产区、湖南南销出口蔬菜重点区,蔬菜产业是永州市重点培育的特色农业产业之一,也是永州市经济增长新的发力点。近年来,在湖南省着力打造优势特色千亿产业和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工程战略背景下,市委市政府扎实推进产业强市,围绕蔬菜生产增效、菜农增收的目标,不断深化蔬菜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蔬菜产业得到了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1 永州市蔬菜产业发展现状
1.1 蔬菜生产稳步增长
2019 年永州市蔬菜播种面积20.1 万hm2(含复种),总产量564.7 万t,总产值115 亿元,分别较2015 年增长15.7%、17.0%、24.3%,面积和产量均居全省首位,其中食用菌生产面积为864 万m2,总产量16.05 万t,总产值12.9 亿元。截止2019 年底,全市“二品一标”蔬菜产量占蔬菜总产量的11%,其中绿色蔬菜认证53 个,有机蔬菜认证62 个,拥有陶岭三味辣椒、江永香芋、江永香姜、祁阳槟榔芋4 个国家地理标志产品。
1.2 优势区域初步形成
永州市蔬菜产业逐步向适宜地区和优势区域集聚。2019 年全市有4 个县(区)的蔬菜播种面积在2.0万 hm2以上,总面积达10.6 万hm2、总产量274.78 万t,分别占全市的52.89%和54.34%。初步形成了以江永、江华、宁远、蓝山、道县、新田6 县为主的外销型蔬菜基地;以零陵、冷水滩、祁阳、东安为主的城镇专业蔬菜基地;以双牌、江华为重点的高海拔反季节外销蔬菜基地。冷水滩区、零陵区、东安县、道县、江永县、江华县、蓝山县等7 个县(区)被列为全国蔬菜生产重点县。
1.3 品种结构逐步优化
永州市的蔬菜种类丰富、花色繁多(见表1),形成了以本地品种、外地品种和进口品种互补,以白萝卜、槟榔芋、莴笋等根茎类蔬菜,以辣椒、茄子、南瓜、黄瓜等果菜类蔬菜和以白菜、芥菜、芹菜等叶菜类蔬菜为主的产品种植结构。培育了陶岭三味辣椒、江永香芋、江永香姜、祁阳槟榔芋、双牌虎爪姜、蓝山大白苦瓜、道县把截萝卜等品质优良、深受市场欢迎的当地蔬菜品种。
表1 2019 年永州市蔬菜主栽品种及其播种面积
1.4 产业化水平逐渐提升
全市已建成一批规模化、标准化蔬菜基地,其中333.33 hm2以上连片基地9 个、66.67 hm2以上的基地66 个、标准化示范基地39 个、授牌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生产基地68 个。创建了24 个国家蔬菜标准园以及江永香芋省级现代特色产业集聚区、新田富硒蔬菜省级优质农副产品供应示范基地、江永香芋和东安霞栖省级蔬菜综合产业园、祁阳德辉农业、新田东升蔬菜等11 个省级蔬菜特色产业园。现有蔬菜生产企业113 家,其中加工企业77 家、工厂化食用菌生产企业6 家、省级龙头企业7 家、市级龙头企业37 家;还有蔬菜专业合作社379 家、种植大户1 531 个。
1.5 外销发展态势良好
2019 年永州市商品菜总量达537 万t,占总产量的95%,其中跨市外销蔬菜268.9 万t,占50.1%,出口蔬菜17.19 万t,出口总额4.31 亿美元,占湖南省蔬菜出口总量的96.5%。全市共有以蔬菜为主的批发市场82 个,中心城区农贸市场261 个、摊位2.35 万个,蔬菜营销大户1 381 户,蔬菜运输大户804 个,蔬菜经济合作组织278 个,专业蔬菜配送机构10 个。湖南农副产品集中验放场暨永州公路口岸(道县)被列为全国第一批6 个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供应配送分中心之一, 江华鸿福、江永广发、新田东升等3 家企业获得了蔬菜产品直通香港市场运销权,并已逐步发展成为粤港澳蔬菜产品供应的重要生产基地。
2 永州市蔬菜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2.1 基础设施建设滞后
基础设施建设滞后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首先,蔬菜产业发展资金投入不足、标准化生产基地覆盖面不广、大多基地不够规范、水电路渠等基础设施有待提质升级。其次,设施蔬菜发展水平不高,全市蔬菜大中棚、小拱棚及温室占地面积1.33 万hm2,仅占蔬菜种植面积的6.7%。第三,绿色防控率低,全市遮阳网覆盖面积0.35 万hm2,防虫网覆盖面积0.09 万hm2,性诱剂使用面积0.31 万hm2,杀虫灯防治面积0.84万hm2,绿色防控率不到8%。第四,蔬菜采后预冷、加工、冷链贮运设施设备不健全,农产品质量溯源体系建设、智慧农业、电子商务等现代高效农业设施装备有待完善。
2.2 产业链发展不均衡
永州市蔬菜产业发展大而不强、多而不优,主要原因是蔬菜产业链存在发展短板。一是蔬菜加工发展滞后。永州市蔬菜销售多为鲜销,蔬菜的加工转化率仅为12%左右,多为低水平腌渍加工和脱水干菜加工,加工产品单一、科技含量较低,缺少精深加工产品。二是冷链服务体系薄弱。蔬菜产品价值在采后流通过程中损耗高达25%~30%,由于没有大型冷藏保鲜设备,容易出现同类产品集中上市的现象,导致市场调控能力差、效益普遍较低。三是产销衔接不紧密。基地和营销大户之间消息流通不畅,存在基地有菜卖不出、营销户有销售途径却无蔬菜供应的问题。四是社会化服务跟不上。缺少适应蔬菜发展的新型生产社会化服务组织,产前、产中、产后等社会化服务体系需进一步完善[1]。
2.3 菜农队伍参差不齐
蔬菜种植属于“技术加劳力”的密集型产业,在生产过程中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工劳动。根据调研统计,蔬菜生产成本中人工成本占比逐渐提高,有的甚至高达30%以上,随着农村劳动力大量流向城市,蔬菜生产受劳动力的制约日益明显。另一方面,菜农队伍普遍偏老龄化,文化素质不高,种植技术水平参差不齐,接受新事物的能力不强,新知识、新科技难以推广到位,不能适应现代蔬菜产业发展的需要[2]。
3 永州市蔬菜产业发展的有利条件
3.1 自身优势
永州市地处湘、粤、桂三省结合部,是湖南唯一与两广接壤的地区,是对接粤港澳大湾区的“排头兵”,拥有独特的区位优势。永州公路口岸(道县)是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供应全国第一批6 个配送分中心之一,可为永州蔬菜直供粤港澳提供极大的便利。永州市的土壤类型丰富,适农土地类型多、面积广,适合蔬菜等多种作物生长,还有新田县等大面积的土壤富硒。同时,永州市拥有诸如江永香姜、江永香芋、祁阳槟榔芋、零陵百合、双牌虎爪姜、新田陶岭三味辣椒、东安紫皮大蒜、道县把截萝卜等一批具有当地特色、品质优良、深受市场欢迎、极具开发前景的地方特色蔬菜品种。
3.2 政策红利
“一带一路”建设、长江经济带发展和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等国家重大战略部署都为永州市蔬菜产业发展提供了难得的机遇,尤其是永州市作为产业转移示范区、湖南向南开放的“桥头堡”,既有地缘优势,又有国家政策支持。在湖南着力打造农业优势特色千亿产业发展的背景下,蔬菜作为十大农业优势特色产业之一,可以共享打造农业优势特色千亿产业带来的政策红利。另外,2019 年湖南省发布了“湘江源”蔬菜区域公用品牌,永州是“湘江源”品牌建设重点区域之一,也是“湘江源”蔬菜的主要生产基地。
4 永州市蔬菜产业发展策略
4.1 优化区域布局,发挥比较优势
永州市蔬菜产业发展重点是在稳定现有面积的同时,优化区域布局,发挥比较优势,从而达到提质增效的目的。以江永、江华、宁远、蓝山、道县、新田等6 县为主,建设以外销蔬菜为主的粤港澳蔬菜供应基地,精准对接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工程。在各县(区)城郊区、近郊区建设以四季鲜销时令蔬菜为主的城镇蔬菜供应基地,提高城镇蔬菜供给能力和产品上市率。以宁远、双牌为主建设反季节蔬菜供应基地,切实解决春季、秋季蔬菜品种季节性短缺问题和粤港澳台风季节对蔬菜市场的影响,推进上市品种多元化。以当地名特优蔬菜食用菌、香芋、生姜、紫皮大蒜、加工辣椒等为主建设特色蔬菜供应基地,创建特色蔬菜品牌,扩大产品市场影响力。
4.2 夯实生产基础,提高生产能力
改善基础设施和技术装备水平,提高生产力水平。一是加强高标准蔬菜生产基地建设,改造提升原有设施和露地栽培基地,围绕良种化、设施化、标准化、商品化、产业化,加强以灌溉设施改造和温室、大棚设施建设为重点的蔬菜基础设施建设。二是加强蔬菜集约化育苗基地建设,加快推动蔬菜育苗向专业化、商品化、产业化方向发展。三是加强蔬菜采后处理与加工基地建设,把田头预冷等商品化处理设施作为蔬菜生产基地建设主要内容之一,加大支持力度,加快建设步伐,切实提高蔬菜商品质量、减少损耗。四是提高设施栽培机械化水平,充分利用钢架大棚、绿色防控、水肥一体喷滴灌等设施设备,大力推广翻耕、采收、加工等机械的推广应用。五是大力培育与发展蔬菜生产性服务业,促进蔬菜生产服务领域由产前产中向产后拓展,由生产技术服务逐步走向农产品价格信息、设施规划设计、种苗繁育、农产品加工等环节延伸。
4.3 完善流通体系,推进产销对接
以道县中农批、江华华发、新田东升农场、江永广发为龙头,建设集仓储、分拣、加工、配送、检验、检疫、通关“一站式”服务功能于一体的“菜篮子直通车联盟”,构建高质量、高效率的流通网络体系,打造流通口岸的永州样板。加快农产品冷链物流体系建设,集中扶持蔬菜产区建设预冷、冷藏保鲜及冷藏运输等冷链物流环节,发展线上线下融合的冷链物流新业态。优化蔬菜批发市场布局,建立产地批发、市场批发、超市、农贸市场和蔬菜直营店多层次蔬菜流通市场[3]。扶持发展流通型蔬菜企业和合作社,大力培育蔬菜经纪人队伍。完善销售服务体系,充分发挥蔬菜产业协会下属的技术分会、物资分会、销售分会、农机分会等作用,加强和各基地合作社的协作互动,通过合作社把千家万户与粤港澳大湾区市场联结起来。大力建设蔬菜公共营销服务系统,加大政府对蔬菜营销活动的支持力度。
4.4 强化科技支撑,提高种植水平
依据粤港澳大湾区等目标定位市场,加快培育和引进推广一批优质、抗病、高产、抗逆性强、具有区域特色的蔬菜优良品种。加大蔬菜产业提质增效关键技术研究与推广,推广普及地膜覆盖、大棚栽培、无土栽培、瓜菜育苗移栽、瓜菜立体种植、双拱双膜栽培、滴灌或喷灌节水技术、遮阳网覆盖技术、防虫网覆盖技术,推广水肥一体化自动控制系统、病虫害绿色防控、互联网应用等[4]。完善技术服务体系,加快科技队伍的建设,培养一支爱岗敬业、业务素质高、战斗力强的蔬菜专业技术队伍,形成一个新型的农业技术推广网络,充实和配强蔬菜产业技术力量。加强新型职业菜农培育,培育一批高水平的“瓜农”“菜农”,提高蔬菜种植水平。
4.5 加快三产融合,增加产业附加值
发展蔬菜产地初加工,加强储藏、保鲜、烘干、分类分级、包装和运销等初加工设施装备建设,推进蔬菜加工减损增效,加强蔬菜产后处理。以江永(香 芋、香姜)、道县(槟榔芋)、祁阳(槟榔芋)、冷水滩(食用菌)、东安(包心芥菜、紫皮大蒜)、新田(三味辣椒、黑木耳)、江华(珍珠椒)等加工型蔬菜优势区为重点,加大优势产业精深加工开发力度,推进加工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的建设。扶持培育加工龙头企业,通过政策扶持、技术改造、产品升级、品牌打造,促进宇秀、蔬益园等一批规模大、科技含量高、辐射广、带动能力和竞争力强的外向型蔬菜加工龙头企业做大做强。拓展蔬菜美食、科普和农事体验功能,做活产业融合文章,推进“接二连三”,提高蔬菜产业附加值[5]。
4.6 加强品牌建设,提高整体效益
依托“湘江源”“湖南辣椒”“永州之野”等区域公共品牌,引导蔬菜加工企业树立创品牌、树名牌、强产业的品牌意识。鼓励各类农业经济实体或服务组织创建或整合同类蔬菜企业品牌,做大做强“江永香芋”“江永香姜”“祁阳槟榔芋”“陶岭三味辣椒”等特色蔬菜地标品牌和“千家峒”“忆乡愁”“东升”“馨秀峰”“惠之源”“九嶷辣王”等产品品牌,充分发挥富硒土壤资源优势,突出发展吸硒能力强的蔬菜品种,建设一批富硒蔬菜基地,唱响永州富硒蔬菜品牌[6]。
4.7 提高蔬菜质量,提升市场竞争力
利用好永州市农产品质量安全市的金字招牌,全面实施标准化、绿色化战略。一是推行绿色生产,保护产地环境。通过规范农业投入品,实施有机肥替代化肥、农药化肥零增长,推进微喷滴灌、水肥一体化、蔬菜秸秆综合利用、病虫害绿色防控等新技术在蔬菜生产上的应用推广,减少蔬菜生产面源污染。二是加强蔬菜标准化建设。建立永州市蔬菜质量标准中心,对标粤港澳市场准入标准和“湘江源”等蔬菜区域公用品牌产品准出标准,制定永州蔬菜产业生产、加工、流通等标准,编制不同蔬菜品种生产技术规范。三是重点抓好产品质量监管和追溯。加快市、县两级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中心建设进程,加强蔬菜产品抽检力度,实现农产品从“农田到市场”的全程质量安全监督检验。加大信息化、智能化技术运用,推动生产全程监控,推行蔬菜产品“身份证”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