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科技期刊编辑提升大学生科研论文写作能力路径的研究
——基于林科大学生大创项目的分析*

2021-03-22冯昌军胡彦波严善春

智慧农业导刊 2021年1期
关键词:结题本科生论文

程 红,冯昌军,胡彦波,刘 明,严善春

(1《.东北林业大学学报》编辑部,黑龙江 哈尔滨150040;2.东北林业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黑龙江 哈尔滨150040;3.东北林业大学《林业研究(英文)》编辑部,黑龙江 哈尔滨 150040;4.东北林业大学 图书馆,黑龙江 哈尔滨 150040;5.东北林业大学 林学院,黑龙江 哈尔滨 150040)

推进本科生参与科学研究是近年来我国研究型大学人才培养改革的重要举措[1],学生通过参与科研活动来理解和运用知识,被视为一种有效的学习方式。据此,2007年,教育部开始实施“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以下简称“大创”)。目前,全国已有千余所大学参与其中。此外,许多省和高校还设立了省级和校级本科生科研基金。国内研究者对本科生科研的研究主要集中在:(1)从思想层面阐述本科生参与科研训练的意义;(2)集中介绍国外大学的先进做法,描述或总结各校开展本科生科研工作的基本情况、经验和存在的问题;(3)研究“大创”对本科生的收获,及其与创新素质之间的关系等[2]。但是,对“大创”的研究成果——科研论文的写作及其指导的研究尚未见报道。本研究结合某高校2015-2017年“大创”项目立项、结题情况的分析,提出了提升林科大学生科研论文产出的质量和数量的新策略和途径。

1 林科大学生参与“大创”项目的特征

1.1 参与度高、一次结题率低

调研结果表明,“大创”项目涵盖了该校14个学院的本科生。依据2015-2017年的数据(图1)发现,林学专业“大创”立项数居各院系之首,但是一次结题率只有30%左右,其他学院如动物资源、生命科学学院一次结题率也较低。

图1 2015-2017年“大创”项目立项和结题情况

图2 2014级学生参与“大创”项目的比例

为了确定大学生的参与度,统计了2014级本科生在2015-2017年“大创”项目中的参与情况。2014级学生在2015年“大创”立项时为大一学生,2016年立项时为大二学生,2017年立项时为大三学生。2014级学生参与度=各学院参与“大创”项目的总人数/各学院在籍学生总数×100%。结果表明,林科大学生参与科学研究的人数较多,尤其林学院有近60%的学生参与“大创”项目研究(图 2)。

1.2 参与主体为大二学生

“大创”项目参与人不受学年限制,每一个项目均可由大一至大四学生自由组合。统计了2015-2017年各年度各学院“大创”项目人员组成情况,由图3可见,各学院参与当年立项的学生基本都以大二学生为主,林学专业2015-2017年的大二学生参比分别为93.21%、98.88%、98.29%,除2015年外,均居各学院首位,表明大二学生是涉林专业“大创”项目的主力军。

1.3 结题成果单一

统计了2017年各学院“大创”成果类型(表1)。由表1可见,林科“大创”项目结题以发表论文为主,结题成果类型比较单一。

表1 2017年“大创”成果类型

对于林科“大创”项目一次结题率较低的问题,其原因至少涉及以下几方面:(1)林科的科研试验大多具有较强的季节性,开展的科研活动受植物、动物的生长节律以及天气等因素制约,试验开始和结束有特定的时间节点;加之,一旦试验失误,需等到第2年植物生长季重新作试验、补充数据,导致项目延期。(2)结题成果单一,林学专业只有科研论文1项。在结题时间紧,试验开展受季节限制的情况下,用于科研论文写作和修改的时间必然会被压缩,致使科研论文无法按时发表。

2 高校科研期刊编辑参与大学生科研论文写作指导的意义

2.1 提升写作水平,增强学生从事科研的自信心

大学生在学习理论知识的同时,在导师的指导下,自主开展一些探索性科研试验,既有助于对科学知识的理解,又能增强实践经验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此过程中,认识自我、了解自我、建立自我认同。如果能在规定的时限内完成试验任务并发表了学术论文,将会极大地提升大学生的成就感、自信心。特别是,对规范写作的练习,有助于提升大学生的个人能力,包括分析的逻辑性、思维的缜密性、科研的严谨性等多个方面。

2.2 完善教育体系,弥补高校科研论文写作的不足

当前,国内高校对学生科研论文写作能力的培养普遍缺乏应有的重视。有关大学生科研论文写作的研究,近年来涌现出较多的成果,其中多数是从毕业论文存在的问题切入,通过毕业论文内容的分析来解读当前大学生科研论文写作面临的问题,但缺乏对大学生科研论文写作规范能力培养的研究。目前,已有一些学者提出编辑进课堂的教学理念,但还未见实证研究。现有的关于科研论文写作的书籍都是从宏观角度给读者以共性的指导。一些关于编辑规范类的书籍主要供期刊编辑阅读。已出版的有关科技期刊的规范、手册、教程以及指南等专著篇幅一般都在三五百页,内容涵盖了科技写作、编辑流程、量及单位问题和相关标准等,都是科技期刊共性的方法,概括性强,对于特定学科的作者缺乏有针对性的指导,也未见有专门论述林业学术期刊稿件写作形式范式的著作。因此,有针对性地开展林业学术期刊稿件编辑经验的总结、传播、推广应用,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际应用价值。

国内高校开展科研论文写作课教学的院校不多;少数院校即使开设了该课程,都是由专业教师任教,进行普遍性的通识教育,没有从编辑学角度进行有针对性地指导。将科技期刊编辑对林科科研论文的初审、编辑加工以及与审稿专家交流中获得的科研论文写作范式的共性问题及其解析作为课程核心,形成林科科研论文写作范式指导体系,按学生或教师的个性需求碎片化,通过移动端(APP或微课)实时提供服务,可使学生在最短的时间获得最有效的指导。

2.3 缓解教师压力,增强教师指导学生科研的热情

调研表明,大学生在科研论文写作方面,指导教师是其唯一的支持系统。指导教师普遍认为:指导一个“大创”学生的辛劳程度远大于指导一名硕士研究生;在论文写作方面,教师对“大创”学生科研论文修改的次数通常也要在5次左右,多数为7~8次,个别的在10次之上。此外,指导教师一般都有繁重的教学及科研任务,且随着招生规模的扩大,师生比例严重失调,致使导师对每位学生的学术指导时间都十分有限[3]。本研究表明:林科专业参与科研训练的以大二学生为主,学生的写作经验几乎为零,这就要求教师要给予学生更细致具体的指导,供需矛盾突出。科技期刊编辑的加入,将极大缓解大学生科研论文写作与教师指导之间的供需矛盾。

3 借助高校科技期刊编辑提升结题率的策略

3.1 高校科技期刊编辑的社会定位和功能

高校科技期刊是高校教育体系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既肩负着信息交流、培育新人、传承文化的重要使命,又在社会科技进步、人才培养、学术交流等方面起着重要的支撑作用。教育部等发文强调“要充分认识高校出版工作在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中的特殊重要性”[4]。说明高校科技期刊与其他类型科技期刊比较,还须履行参与人才培养的特殊职能和使命,应将培养人才作为自己不可推卸的责任[5]。高校期刊编辑具有扎实的编辑学理论和方法、丰富的学术论文编校经验,较深厚的专业知识储备和科研实践经验,但高校期刊在人才培养方面的作用都集中在对硕士研究生及青年学者的培养,极少有涉及本科生的培养,但随着国家对大学生科研训练制度的推进,越来越多的本科生开始接触科研,其中“大创”项目结题时需要发表学术论文,这使得高校期刊对人才的培养也必将包括本科生。

3.2 基于过程管理的提升路径

写作是高度主体化循环式认知过程,是思维创造过程与社会交互过程。作者通过写作过程一系列认知、交互活动来提高自己认知能力、交互能力与书面表达能力。所以科研写作中要关注学生思考、交流、修改等“写作过程”,重视学生在写作过程中精神成长与情感养育[6]。根据林科“大创”项目开展的实际情况(图4),分别在科研准备与试验阶段、论文撰写阶段、论文发表阶段构建相应的指导策略。

图4 科研论文的形成与发表流程

3.2.1 科研准备与试验阶段

(1)开设学术论文写作课程

期刊编辑有丰富的学术论文的审读和编校经验,是稿件作者和审稿专家的桥梁,编辑综合稿件的初审意见、专家的审稿意见和编辑部的终审意见后反馈给稿件作者,稿件作者据此修改论文后将论文的修改稿返回期刊编辑,经过几轮的修改,最终使得科研论文符合发表的要求。期刊编辑在稿件初审、编辑加工,以及与审稿专家交换意见的过程中积累的对稿件形式质量和内容质量有显著提升作用的经验和方法,在和作者修改论文的过程中,对研究者的科研能力、信息获取能力、写作能力均会有潜移默化的影响。编辑的教育职能主要体现在对稿件作者的一对一沟通指导上(图5①)。期刊编辑进入大学生科研论文写作教学环节,编辑的隐形价值——对科研论文审读、编校加工的经验,将突破这种一对一沟通模式,实现一对多或多对多的指导模式(图5②)。

图5 期刊编辑与作者的沟通路径

学生学习时,在主动探究的情感参与下,认知和情感的协同活力能使认知活动达到一个更高的水平[7]。参与“大创”项目的学生具有较强的科研意愿,向往把自己的成果发表,求知欲浓厚,此时给予恰当的范本供其观摩学习,是最佳的知识输入点。学生们有发表自己论文的强烈愿望,但是没有写作经验,对科研写作存在畏惧心理,动笔写作总会觉得不能胜任,编辑针对这个群体开展论文写作指导时机恰当。期刊编辑较易获得与“大创”项目涉及的研究领域相对应的文章,编辑可以结合自己编修的稿件,选择一些代表性的范例,为其详细讲解:初投稿、外审稿、编辑加工稿、校对稿、清样以及主编的终校稿中常见的问题和相关注意事项。通过整个编辑流程的展示,学生对论文的结构框架和写作规范就有了清晰的感性认识,学生通过观摩学习,就会明白“完美的作品”是有蜕变的过程,从而消减学生的恐惧心理,激发学生的尝试探索的意愿,增强学生的学业自我效能感,从而使其收获更大的学业成绩[8]。

“一切学习都是从模仿开始的”。大学生学习科研写作,编辑部的稿件是最好的临摹范本。高校期刊群是以主办学校的优势学科为依托,具有综合性,学科范围广的特性,更适于用“案例式的实践导向教学法”来培养学生科研论文写作技能。在案例教学方面,编辑可结合自身工作和专业特长,筛选贴近学生科研需求的案例,且真实、内容丰富、针对性强,较符合大多数学生的需求。在规范讲解方面更具优势,科研论文的撰写过程中常见的错误类型都会有对应的实例。编辑利用这些真实的案例,讲授规范,理论不抽象,且富有启发性,同时可在授课过程中,让学生找差错,做修正练习,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和互动性,既活跃课堂气氛,又让学生有学习成就感,激发学生的认知内驱力,消解学习动力不足的懈怠感。依据不同学科专业,期刊编辑对案例分析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写作手法具有可模仿性、语言规范具有示范性。这样,更能贴近学生写作需求,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教者顺手,学者乐学,相得益彰。

(2)强化学术道德的普及教育

大学生学术道德,是指大学生在求学、治学过程中形成的、与学习研究活动相关联,依靠社会舆论和内心信念维系并发生作用的有关善与恶、诚实与虚伪等观念和行为原则、规范的总和。大学生学术道德具有实事求是、追求真理,善于继承、勇于创新,勤奋求知、严谨治学和诚实守信、尊重他人的基本涵义[9]。老子说,有道无术,术尚可求也。有术无道,止于术。参与“大创”项目的学生是对科学研究存在期待和向往的学生群体,有明显地继续深造的意愿,对这个群体进行学术道德规范和学术诚信教育,对于学术不端行为的发生具有正本清源作用,使学生在科研的路上走得更稳更远。

从当前已经曝光的学术不端事件来看,高校是学术不端行为的多发地[10]。国内对本科生的学术规范教育的规定尚属空白,关于学术道德问题的规范文本,也是属于事后惩罚性的规定。对如何预防学术不端行为提之甚少,至于开展学术规范教育,特别是在本科生中开展学术道德规范教育则未有涉及[11]。因此,对处于学术研究的入门阶段的本科生进行学术道德教育尤为重要,可通过编辑进课堂的形式广而告之,使大学生在求学、治学过程中做到遵从学术规范、恪守学术道德。

通过一些有代表性、针对性的学术不端案例的介绍,使学生清晰学术不端的界定标准,使其明白侵占他人劳动成果,或抄袭剽窃,或一稿多发,或请他人代写文章,或署名不实,或篡改、伪造研究数据,或欺诈引用[12]等行为都属于学术不端行为,必须避免。再结合学术不端案例惩处结果的介绍,可以警醒大学生重视学术规范,增强其对科学研究的敬畏感,重在事前教育,引导学生树立良好的学术道德,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学术道德意识,养成恪守学术规范的习惯,忠于真理、探求真知[13]。

大学生很多专业课结课,授课教师都会要求学生提交课程论文,教师评定时更多关注内容和形式的完整性,但是对论文是否抄袭很少关注,缺少检测的平台,使得某些学生通过抄袭论文获得了高分,歪曲了学生对论文的认知,助长了其日后学术不端行为的发生。建议在学生的学年论文、课程论文评定中引入学术不端文献检测系统检测论文的重复比,规范学生论文的写作,并结合实例指导学生正确引用参考文献,让学生在动笔写作之前,就懂得尊重他人的劳动成果,避免剽窃行为。

3.2.2 论文撰写阶段

学术成果阐述的问题主要体现在论文的写作及文字表达上,涉及编辑学方面的很多知识。例如,在撰写论文时,如何加注释、如何标注参考文献、如何使用量和单位、如何处理数据图表等。建立林科大学生科研论文写作范式,在科研论文标准化、规范化写作以及出版环节都给予相应的指导,从而使大学生初投稿符合科研论文的形式标准,并顺利通过初审,缩短论文的审稿周期、编辑加工和出版进程。

3.2.3 论文发表阶段

建立绿色通道,加大初审的修改力度,从文题、结构、内容等方面提出具体修改意见,用心、细心、耐心服务,充分尊重学生群体的前提下,进行学术沟通,使之从内容结构、形式、语言表达、标点符号、计量单位等都尽量符合相应的标准化及规范化要求[14]。请作者修改达到科研论文规范要求后,再送外审专家进行学术把关,缩短审稿时滞。在汇总专家意见后,对于科学意义较大的稿件,编辑和指导教师协同大学生作者分析评审意见,指出问题,指导作者认真修改,最终达到出版的要求。在编辑加工过程中,保留修改标记,请作者确认,作者在确认的同时,也会学习到论文修改的要义,提高科研论文的语言表达能力,图表的编修和规范表达,领悟科研论文写作的严谨性和规范性。最后清样校对时,也会把编辑修改的纸质稿件通过扫描或者拍照的方式回传作者,请作者再次确认修改,通过几轮这样的精修,编辑的理念潜移默化的被学生作者吸纳,提升学生作者的科研论文写作能力。

4 结束语

参与“大创”项目的学生,如果能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科研论文的发表,顺利完成结题,会大幅度提升学生参与科研的自信心,也会一定程度上减轻指导教师的压力。学生掌握了论文写作范式,就能从源头减少或解决科研论文写作中的不规范问题,使其成文提速,直接缩短教师-学生、编辑-作者之间的论文修改时间。稿件体例清晰、行文规范也使得审稿人愿意阅读,也会提高稿件的外审效率。整体上会缩短整个出版周期。对学生而言,大学生在就读期间最核心的发展任务就是认识自我、了解自我、建立自我认同,所以,学生在自主完成科研试验工作之后,能够借助一些学习指导,在规定的时限内完成并发表科研论文,能够使学生充分体验“科学研究”,提升大学生的成就感、自信心。此外,规范写作,也可提升大学生的个人能力,其在科研论文写作过程中习得的推理的逻辑性、思维的缜密性以及严谨踏实、专注的品质也能够迁移到其他的工作和实践中,提升大学生的个人综合素养。

猜你喜欢

结题本科生论文
能为与应为:从本科生成绩单看绩点制的功能
我校4项省教育厅课题结题并通过评审
“Without Contraries is No Progression”: Contraries in William Blake’s “The Sick Rose”
An Analysis of the Absence of Maternal Care in The Bluest Eye
本科生论文流于形式
本期论文英文摘要
本期论文英文摘要
Different Students, Different Corrective Feedback
官员申报课题,钱多打了水漂?
本期论文英文摘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