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图说小楷技法(二十一)

2021-03-22

老年教育 2021年2期
关键词:用墨砚池小楷

二、谈谈小楷的肥瘦、轻重、曲直、刚柔

毫端之有轻重,犹用笔之有肥瘦。无论肥瘦,都贵于中锋,能运中锋,则虽肥实劲,虽瘦亦腴。钟繇、颜真卿的小楷,用笔丰腴,看似肥而实劲,看似浊而实清,字里行间洋溢着一种温润清雅之气。唯王羲之的小楷粗不为重,细不为轻,肥瘦适中,修短合度,有冲和静逸、潇洒绝尘之态,为世人所重。故小楷用笔不欲太肥,太肥则质浊,质浊则点画臃肿、龌龊,钝慢而多肉,肥浊而无骨,致有墨猪之诮;也不欲太瘦,太瘦则形枯,形枯则用笔单薄、平扁,干枯而露骨,瘦硬而无肉,致有枯骨之谓。禋小楷用笔,无论肥瘦,都应以骨力为尚。未正骨骼,先尚态度,不知中锋,辄讲肥瘠,这是一种舍本逐末的方法。唐太宗《指意》中有一段耐人寻味的话:

《跋苏轼〈黄州寒食诗帖〉》南宋·张

《跋李公麟〈潇湘卧游图〉》南宋·葛郛

夫书以神情为精魄,神若不和则无态度耳;以心为筋骨,心若不坚则字无劲健也;以副毫为皮肤,副若不圆,则字无温润也,所资心副相参用,神气冲和为妙。所谓心,即指笔心,亦犹字之筋骨。副毫之在两旁,亦犹字之肌肤,肉须裹筋,骨须藏肉,用笔方能圆润,能圆润则肥瘦皆宜,骨肉相称。

小楷用笔,贵有轻重曲直的变化。若上下齐平,前后一等,平直相似,状如算子,这种没有起伏的用笔势必会导致板刻生硬的弊病。清包世臣《历下笔谈》中说:

凡人之生也,必柔而润;其死也,必硬而燥。草木亦然,柔润则肥瘦皆圆,硬燥则长短皆扁。曌楷书点画的挺拔是一种富有弹性的力,它通过曲线美的形态表现出来,犹如一个运动员的形体美一样。试观“永字八法”中有哪一笔是平直相似的呢?即使是十分挺拔的垂露竖、悬针竖亦富有刚柔、曲直、粗细的变化。故,作小楷当使其用笔曲而有直致,直而有曲致,寓刚健于婀娜之间,含挺拔于姿态之内,自然能达到刚柔相济的效果。

三、谈谈小楷的用墨方法

气韵的生动,本于笔法,而成于墨法。用笔的轻重徐疾,不但可以产生韵律的变化,同时也可以产生用墨浓淡枯润的变化。但这种变化对于楷书,特别是小楷来说,是微乎其微的。它不像行草那样强烈,那样震撼人心。一般来说,小楷用墨宜浓一些,不宜太淡,太淡则伤神采。试观古人作小楷,无有不用浓墨者。特别是唐人写经,墨色如漆,神采焕发,虽经数百年,仍犹如初脱手之光景。

用浓墨之法,当取上等油烟墨。研磨时,在砚上重按轻推,不徐不疾,作顺时针方向推磨,清水注入砚池也不宜一下倒得太多,要边注边磨,墨色的浓淡以浓而不滞笔毫为度。磨墨宜贪,故砚池要深,可以蓄墨。墨色要细,故砚面要细,可以发墨。墨磨好后不必马上蘸墨作书,当稍候片刻,使其墨滓下沉,然后取浮溢在上面的一层晶莹细腻的墨汁用之。所谓磨墨须奢,用墨须俭。自然精气结缀,墨光浮溢,墨色黝莹,湛湛然如小儿目睛,则虽存数百年而墨色不变。这种用墨方法,非多见古人真迹,是很难体味的。写好后,砚池要洗涤,以备明日再用,最好不要用宿墨。

猜你喜欢

用墨砚池小楷
大同小异
——曾来德小楷展
节录《尚书·君奭》小楷
节录李白《古风》小楷册页
过梅林
专注
专注
微思考
黄宾虹山水画技法探微
从画家书法谈对书法墨法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