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帕帕奈克的《为真实的世界设计》探讨设计的责任
2021-03-21曲艺
摘要:在当下消费社会中,不负责任的设计作品泛滥。设计的社会责任尤其重要,设计师需要重新思考设计的本质。帕帕奈克的《为真实的世界设计》指出,设计以社会利益为价值基础,针对大批量生产模式带来的诸多社会及环境问题,强调设计要适应社会变革,为用户、社会、环境负责,呼吁设计师关注被忽略的真实需求。文章基于帕帕奈克的设计伦理观,通过其设计思想探讨人性及人、自然与“真实世界”的解决之道,引出当代设计师的职责,旨在为当代设计可持续发展指明方向以及警醒中国设计教育。
关键词:帕帕奈克;设计伦理;真实世界;社会责任感;可持续发展
中图分类号:J5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9436(2021)22-0-03
人类通过设计改造自然,以满足各种生存需求,对环境造成了巨大影响。设计师必须具备社会责任感、道德感,通过设计使环境更加美好。设计不仅仅只为少数人服务,还要从人的切身利益出发,为多数人服务。帕帕奈克在《为真实的世界而设计》中关于设计伦理的论述一直到今天还具有非常鲜明的现实意义,指导着当下的设计。
1 为真实的世界设计
为迎合当下市场消费潮流,很多时候设计罔顾人类长久利益,成为市场和资本谋取短暂利益的工具。去除设计的社会和道德责任,颠倒欲求与需求的主次关系,未来社会将变成一个过度技术化、没有人情味的社会。帕帕奈克认为,“通过设计,人类可以塑造产品、环境甚至是人类自身,设计是人类所掌握的最有力的工具”[1]。在这个大批量生产的年代,许多设计只能满足短暂的欲求,而忽视了真正的需求。为了更好地为大众直接服务,设计师需要具有较强的社会责任感和道德感。“为人的需要而不是欲求设计”也是帕帕奈克书中的核心思想。
1.1 虚假的欲求
帕帕奈克强调要为真实的世界设计,而不能为“虚假的”需求设计。“虚假”和“真实”是两个相对的概念,也意味着设计面对着一个真实的世界和一个虚假的世界。马尔库塞在其著作《单向度的人》中指出,“‘虚假的’需求是指那些在个人压抑中由特殊的社会利益强加给个人的需求”[2],是发达资本主义社会高速发展的产物。商业、经济、技术发展改善人们的生活环境,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但市场经济体制下商业与广告宣传蛊惑人心,引诱消费者产生扭曲、攀比的消费心理,在购买时并不考虑产品是否合乎目的性的使用问题,使真正的诉求被掩盖。帕帕奈克在书中提出五个神话和六个方向用以阐述设计的责任,这种被商业集团营销出来的“欲求”正是他所批判的“大众需要的神话”,这表明设计师要考虑其行为的社会责任,不能总用虚假的理由为自己开脱。
1.2 真实的需求
那些被市场精心操控的设计很容易使人获得短暂的满足,而“一个人在经济、心理、精神、社会、技术和智力上的各种需求往往更难获得”[1]。帕帕奈克在书中通过三角形理论探讨设计存在的问题,解釋设计中缺乏社会承诺,强调设计师只关注三角形最顶端的那一小部分,忽略了群体的真正需求。其中包括为外科、眼科、妇产科以及医院设备进行设计,现存大量的医疗仪器设计精密度都很低,而且价格高昂;为第三世界设计,针对贫民窟、农村、生活贫困的城市人口的生存问题和实际需要进行设计;为智障者和残疾人设计,对那些肢体和精神长期损伤的人的教育和训练有用的设计;为人类生存环境设计,自然群落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与每个人的利益息息相关。
资本主义体制下,批量化生产、媒介控制、大众广告促使消费者进入炫耀性消费的怪圈,人们热衷于购买昂贵却不实用的物品,致使设计忽视了真正的需求。帕帕奈克所强调的“为真实的世界设计”并不是关注少数人的需求,为少数人设计。事实上每个人都有一般性需求和特殊需求,贯穿生命过程的衣、食、住、行等物质需求,以及教育、交往、理想等精神满足,这些都有设计的存在,设计也就贯穿生命的全过程,形成了广阔的设计市场。值得警醒的是,设计满足需求和欲望,但是非理性地满足各种欲求即放纵,这种放纵推动了自然环境的恶化与社会的不和谐。帕帕奈克批评这种虚假的欲求及其背后的功利主义,倡议摒弃形式重于内容的昙花一现的“商业垃圾”。每个人都需要自由发展,欲求需要有克制地满足,需要符合社会和人类的长远发展需求。
2 社会利益:设计的社会和道德责任
帕帕奈克认为,设计必须是有意义的。“有意义的”是指有益于人、自然与社会和谐,而不是成为利欲的木偶。19世纪末20世纪初,西方社会就已经开始基于装饰问题探讨伦理或道德,并展开关于设计责任的思考。先锋设计运动代表人物约翰·拉斯金、威廉·莫里斯、密斯·凡德罗、格罗皮乌斯等人都对装饰关涉的社会利益、道德问题展开了论述。针对装饰问题进行了最激进、最强有力的批判的是阿道夫·卢斯,他认为装饰是一种靡费,与社会经济发展南辕北辙,从而阻碍了社会进程。卢斯发表的著作《装饰与罪恶》是他设计理论的里程碑,“曾几何时,人们用‘美丽的’来形容‘装饰’。如今,通过我毕生的努力,这个形容词变为了‘平庸的’”。其在书中嘲讽家乡艺术,批判青年风格的繁缛装饰,认为装饰作为虚假口号的冲动欲望应该被抑制与抛弃。卢斯以尖酸的嘲讽对装饰进行批判,这也使他成为20世纪极具争议的人物,但卢斯并未否定装饰美的属性,他真正关注的是装饰对社会伦理、文化潜在的影响。设计师要认识到设计的社会责任,“设计师有足够的能力通过大批量生产进行谋杀”[3],这需要设计师超越自身的利益局限,从更广大、更深远的意义角度思考自己的责任。
2.1 扩展主顾:为所有人设计
在消费文化时代,大众设计是一种标准化的追求市场利润最大化的设计。在提倡标准化、批量化的现代设计运动中,作为主体的中产阶级的社会影响力日益凸显,“人人享有”的民主观念成为标准化的一种社会需要,设计从为权贵服务发展到为大众服务,这是一个进步的转变。但是,现代主义的道德话语忽视了人作为有机体的必然需求,标准化的秩序遗忘了人与人之间的差异,这种“人人享有”的标准化显然是一种梦呓,使设计师沉浸在以市场为导向的体制规定中,为迎合中产和资产阶级的短暂欲求,忽视了残疾人、老人、儿童、病人的真实需求。
诚然,每个时代都存在生存能力较低的人,他们不能公平享受公共环境带来的便利。各种修复工具、残疾人辅助设施大都被设计师忽视,甚至许多设施的设计还停留在“石器时代”。在手工艺时代,工匠可以根据残疾人的人体尺度制作他们需要的支撑设施。但在大批量生产的时代,设计忽视了他们的心理感受和真实需要[4]。焦虑倾向的病人需要能够让人感到安慰的测压仪器、老年人需要易开易合的家具。而这些“标准化”大众之外的人声音微弱、社会地位低下,他们在社会生活中被忽视了。这些“标准化”之外的主体看似是不同类别的少数群体,但把他们的需求综合起来实际上就是为大众设计。这些复杂棘手的生活杂症和亟待改善的社会弊病并非不能解决,这需要设计师超越私有的、个人的经济利益去解决,需要国家、政府和大众对于真实需求的认知和支持。
帕帕奈克提倡设计师接受并实践“自留什一税”。所谓的什一税,是一个芬兰词,源于《旧约》时代,相当于英语中的“tithe”。中世纪,农民向基督教会支付税金,将自己财产和劳动所得的十分之一收入用于济困扶危,贵族、自由人拿出十分之一的收入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当下的设计师,可拿出十分之一的时间为人类的需求而设计,拿出十分之一的点子处理待解决的问题。把以前被忽视的领域作为新的设计方向,提供一种新的可供选择的设计思维模式。
2.2 可持续设计
20世纪六七十年代,随着能源危机的爆发,生态瓶颈与环境保护问题进入人们的视野。在人类环境发展史中,有一批关于环境保护的科普名著对全球性环境保护事业的发展起到了显著的推动作用。1713年,汉斯·卡尔·冯·卡洛维茨首次提出“可持续性”一词。美国现代主义建筑师理查德·纽特拉在1954年出版了《通过设计生存》,他认为当代设计不应该以商业营销为噱头,强烈呼吁建立一种崭新的设计思考方式,综合考虑各要素之间的联系,重新思考应如何为生存设计。1980年,世界自然保护联盟在《世界保护战略》中首次提出“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其目标包括维持基本的生态过程和生命支持系统,保护遗传多样性,确保物种和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利用。1987年,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发布关系人类社会未来发展的报告《我们的共同未来》,首次对“可持续发展”的原则作出了科学定义,即可持续发展是“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损害子孙后代满足其需求能力的发展”。
帕帕奈克对于设计与环境的关注是从美国消费设计话语开始的,他批判了汽车制造商的“样式循环”——有计划废止制度,他把这种大批量废弃的模式称为“面纸巾文化”。他谴责有计划废止制度与美国的商业结合,在利益驱动下操纵视觉刺激进行设计,使消费者处于被动状态。社会、生态、经济和行为紧密相连,自然与环境生态视角使设计学科获得了一种新的发展契机,设计师应该担负起对社会和生态变化的责任,对产品在将来的使用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后果作出充分考量,使设计行为从关注“效果”转变为关注“后果”。
早在先秦时期,中国古代哲学家就提出了“天人合一”“用之有度”的观点,这与帕帕奈克的观点遥相呼应。先秦哲学家们强调人与自然是一个对立统一的整体,《周易》中的“夫大人者,与天地台其德,与日月台其明,与四时台其序”,就是指人对自然的适应。要求人要适应自然,肯定人与天地在本质上是相通的,人与自然要达到互相成就、和谐相处的状态。墨子提出“用之有度”的行為法则,其“俭节则昌,淫佚则亡”是对统治阶级和新旧贵族“繁饰利乐”和奢侈生活的批判,认为衣食住行的用度要以人的实际需要为准,“去无用之费”。墨子以唯物的眼光深刻认识到资源与能源消耗之间不可调解的矛盾,呼吁抛弃“虚假欲求”,将设计重心放在环境可持续、民生等现实问题上,为更广大的社会群体和人类的未来考虑,保持经济适度发展,探索可持续发展道路,维护人类生存环境的安全和发展。
3 对中国当代设计以及设计教育的警醒
设计是有意识、有目的的行为,是人类的创造活动。人类按照自己的设计目标改造世界,设计结果反映着人的自觉意志。帕帕奈克对生态负责的设计思想是高瞻远瞩的,在社会、生活变革的高节奏下,设计改造世界、改造环境的作用日益凸显,设计教育的伦理问题也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中国高等教育从精英化走向大众化阶段,对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和教学改革具有积极现实意义。市场对设计伦理的忽视、设计教育价值的偏离、设计理论的发展滞后于设计实践等现象值得学界关注。在高校开设设计伦理的课程,引导未来的设计者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社会责任意识,是当下中国设计界和设计教育需要思考的重要现实问题。
2010年,温家宝总理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提出关于教学改革的问题,“适应国家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建立动态调整机制,不断优化高等教育结构,优化学科专业、类型、层次结构,促进多学科交叉和融合”。设计教育一直与时代发展同步,包豪斯的教学体系适应工业化生产的大时代需求。当下后工业化时代面临着新的问题,需要有一种新的体系来应对,创建适应当前社会现实的设计理论。传统的设计方法、技术、材料也面临着更新,信息技术、人工智能等前沿技术介入设计和教学,开阔了设计的视野。信息传播方式的更新为设计提供了更多可能。这些都为设计的发展提供了技术支持。
高校设计教育注重设计技能训练,忽视了设计的跨学科特性,设计中涉及的多学科知识成为设计专业学生的发展瓶颈。帕帕奈克提出通用综合的教育,认为学生需要一个广阔的通用的背景,而不是把学生训练成狭义的专家。他认为设计需求必定由跨学科的团队实现,设计教育应该把学生培养成设计教育的“通才”,善于从综合的角度全面分析每一个问题,全面考虑设计的整个过程。帕帕奈克鼓励学生宽泛地接触和从事不同种类的工作,通过理论支撑实践让设计更好地执行。这些观点对于目前我国高校设计教育是一种警醒,设计教育的改革正在引起教育界的广泛关注和探讨。
4 结语
虽然帕帕奈克的《为真实的世界而设计》距今已有半个世纪,但是其中的诸多观点对当下的设计和设计教育依然具有现实意义。为真实的世界设计成功构建“人与理想世界的现实关系”,加强设计与日常的生活的联系,与工业技术逻辑对接,设计师要具有环境生态意识和社会责任感,推动设计朝环境可持续、人类更健康、生活更美好的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1] [美]维克多·帕帕纳克.为真实的世界设计[M].周博,译.北京:中信出版社,2013:36,15.
[2] 马尔库塞.单向度的人[M].张峰,吕世平,译.重庆:重庆出版社,1988:6.
[3] 周博.维克多·帕帕奈克论设计伦理与设计的责任[J].设计艺术研究,2011(2):108-114,125.
[4] 周博.行动的乌托邦:维克多·帕帕奈克与现代设计伦理问题[D].北京:中央美术学院,2008.
作者简介:曲艺(1998—),女,山东德州人,硕士在读,研究方向:环境设计。
3808501908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