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师美术教学“课程思政”的实施路径研究
2021-03-19黄三艳
黄三艳
摘 要:“课程思政”,是一种综合教育理念,是将思想政治理论课扩展到专业课、通识课当中,通过深入挖掘各类课程的思政教育资源,实现通识课与专业课的有效融合。文章通过对美术教学融入“课程思政”的重要性、教学现状进行了分析,探索了美术教学“课程思政”的路径,提出深挖美术教材的思政资源,促进美育与德育有机结合的建议,同时提出要运用现代教学手段,多维度创新教学模式,引导学生结合主题创作,推动“课程思政”理论联系实际,实现美术教学与思政教育的有效融合。
关键词:“课程思政”;美术教学;高师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9年广西高等教育本科教学改革工程项目:“‘课程思政在地方高师美术教学中的实施路径研究”(2019JGB374)研究成果。
2016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而美术教育作为高等院校思政教育的重要载体,是大学生审美素养和内在美学功能发展的重要体现。我们必须树立以德育引领美育,让思政教育全面地渗透于每次教学,植入每一个学生心中。以“课程思政”为目标,挖掘美术教学中所隐含的思政教育资源,寻找美育和德育、智育的最佳契合点,培养学生感受美的能力,增强学生内在的美学素养和自信心。然而,我们在实践教学中,无论教师的思政理论素养、教学方法、课程设计等,都没有很好地融入思政教学。本文试图通过对美术教学中“课程思政”的重要性及现状的分析,探寻实施路径,力促实现二者的有效结合。
一、高师美术课程教学中融入“课程思政”的重要性
(一)美术教学中融入思政教学是高师人才培养的内在要求
将思政教学融入美术教育中,是新形势下高等师范院校美术人才培养改革的趋势,也是美术人才培养的内在需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文艺是时代前进的号角,最能代表一个时代的风貌,最能引领一个时代的风气。而地方高师人才培养的首要目标是培养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师范生。高等师范美术教育,是寓师范性与美术专业特点于一体的教育,其培养目标是培养能胜任基础美术教育教学工作的合格的美术教师。因此,美术教学不单纯是知识和绘画技能的传授,还要培养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其中包括培养他们树立适应社会发展的职业观、价值观、道德观等。这些素养的培养,不仅可以提升学生的审美修养,还能潜移默化地树立学生对未来职业的信心,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
(二)美术教学中融入思政教学能够使师范生形成正确的价值取向
高师院校的大学生是国家未来美术教育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他们的价值观关系到中小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关系到伟大中国梦的实现。新形势下,我国大学生总体上呈现积极、健康、向上的精神品质。但是,随着中西文化的深入碰撞,自媒体时代的到来,部分学生的价值观受到影响,趋于多元化,这样很容易使得大学生在多元文化的思潮中迷失自我,主要表现出个性化明显、追求“快、简、短”的物质效益、责任意识淡薄等特点。而在美术教学中融入思政教学,可以潜移默化地影响大学生的品格塑造和内在美学修养。美术专业课中,教师可以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和创作观,从创作题材、内容、优秀文化等多方面,传达艺术的教育内容,引导学生认识“真、善、美”的评判标准,增强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感。
(三)美术教学中融入思政教学能够促进师范生素质的全面发展
高等师范院校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为基础教育培养合格的美术人才。但是传统的高师美术专业以专业教育为主,忽视了对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随着国家“课程思政”理念的提出,将思想政治理论与美术专业课相结合,正好弥补了美术专业课人文素养的不足。美术教育隐含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可以丰富学生的审美体验,优化其审美能力,提高其审美意识和道德修养,促进大学生素质教育的全面发展。美术教学中融入思政教学,更能增加美术专业课的文化素养,将美术教学的灵活性、实践性等与思政教育的严谨、规范相結合,形成思政教育与美术教育的相互渗透,潜移默化地培养大学生的综合素养,促进他们素质的全面发展。
二、 高师美术课程教学中思政教学现状
(一)教师“课程思政”意识不到位,思政教学能力不强
自“课程思政”理念的提出,各大高校积极推行“课程思政”教学理念,但部分教师对“课程思政”认识不足,认为思想政治教育不是专业教师的教学任务,对此不以为意,这就使得高校推行“课程思政”遇到很大阻力。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首先,美术专业教师意识不到位。他们认为教授好专业知识,让学生把相关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学好即可,思想政治教育是思政课老师的职责,与自己关系不大。其次,部分美术专业教师思政教学能力不强。部分美术教师本身思想理论素养不足,导致在育人能力方面欠缺,不能很好地从课程当中挖掘思政元素,使得思想政治教育与专业教学分离,达不到“课程思政”教学的目的。由于各方面的影响,思政教学融入美术教学任重而道远。
(二)教学方法单一,实施路径缺乏创新
由于传统教学观念的根深蒂固,“课程思政”短时间内难以完全渗透于美术教学中。我国高等院校美术类课程的教学并没有统一的标准,地方院校的美术教学形式基本套用名牌大学的教学方法,授课方式较为单一。显然这样的教学方式很难适应和满足新一代大学生的需求,尤其面对在自媒体时代成长起来的00后大学生,以说教式的授课方式讲授知识难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甚至会让学生厌烦,挫伤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一直以来,高师院校以就业为导向的课程设计要求学生掌握专业技能和专业知识,上岗能用就行,所以对美术专业学生的培养多是以专业教育为主,内容设计上较为狭隘,这样的课程设计就会导致一种恶性循环,使得美术教育仅仅是技能培训,学生的人文素养得不到有效提升,这背离了新时代美术教育的初衷。因此,要践行好新时代美育精神,需加强高校美术教育的“课程思政”,真正实现美育和思政的有效结合,才能推动美术教育事业的繁荣发展。
三、 高师美术教学“课程思政”的实施路径
(一)深挖教材的思政资源,促进美育与德育的有机结合
美术教材是教师进行课程设计的直接依据,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深挖教材中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使学生在提高专业知识和绘画技能的基础上开阔视野、陶冶情操。教师在上课时可以引导学生对作品的精神内涵进行理解和感悟,让学生在审美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形成对美与丑的判断和精神品质的提升。例如,我国著名画家齐白石先生的《祖国万岁》《松鹤旭日图》《万年青》,徐悲鸿的作品《愚公移山》等,教师通过讲授这些具有正能量的作品,对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弘扬民族精神起到助推作用。同时,教师在教授创作实践课时,根据教材的内容,比如人物绘画创作、风景绘画创作、设计等,教育引导学生把握当下创作设计的方向要求,以美术与设计为载体宣传新时代家国情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升学生的审美修养和德育意识。美术与设计教材本身就是一本思政读物,通过挖掘教材内容的思政内涵,不断探索美术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协同创新,促进美育与德育的有效融合。
(二)运用现代教学手段,多维度创新教学模式
课堂教学是传授知识的主要渠道,针对美术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美术教师要转变教学观念,探索多元化教学手段,以“课程思政”为教育内涵,把思想政治教育贯穿教学的始终。例如引入翻转课题、混合式课堂教学、案例教学、微课教学等手段,充分利用线上线下教学,以问题为导向,让学生以探究的方式进行学习,提升学生的创新思维。中国民间美术、手工制作等课程,内含丰富的中国传统文化,教师可以从中华传统吉祥文化出发,结合异彩纷呈的民间美术作品以及民间艺人所秉持的工匠精神,给学生全方位展示我国民间艺术的精神风采。同时,还可借助案例教学、微课手段等,辅助课堂教学,利用信息化教学资源,提升课堂教学质量。
(三)结合主题创作,推动“课程思政”理论联系实际
思政育人与专业育人是艺术院校思政教育的重要实践途径。美术教学中“课程思政”建设,必须要充分结合美术课程特色,不断挖掘美术专业课程中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让思政理论融入美术创作实践中,推动思政课程向美术“课程思政”转变。
艺术作品是美术专业学生理论知识的成果转化。美术类专业课基本以实践为主,教师在讲授实践课程时,应引导学生发现生活的美,挖掘贴近生活、能触动学生兴趣的具有教育意义的思政素材,将思政理论与艺术创作的内容结合起来。比如结合时代的热点问题、贴近人民生活实际的教育素材进行主题创作,如2020年疫情防控期间涌现的诸多抗“疫”英雄、白衣天使,让学生以此进行美术创作,用手中的笔、心中的爱来礼赞英雄、记录时代。如此往复引导,将思政教育融入实践创作,通过学生的设计主题与艺术创作实践相结合,展现美术专业的特色,让思政理念贯穿专业教学的始终,用“创作+教学+思政”等多种元素,推动美术“课程思政”建设。
四、结语
高等院校的立身之本在于立德树人。2018年,習近平总书记在给中央美术学院老教授的回信中指出:“加强美育工作,很有必要。做好美育工作,要坚持立德树人,扎根时代生活,遵循美育特点,弘扬中华美育精神,让祖国青年一代身心都健康成长。”由于受到学生个性特点、教师思政意识和人才培养模式等因素的影响,在美术类专业“课程思政”实施过程中呈现一定的特殊性。要想真正实现“课程思政”“专业思政”,就要将美术专业知识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用知识体系教人、价值体系育人,倾心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最终达到“以美育人”的终极目标。
参考文献:
[1]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2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7:378.
[2]杨丽娜,程宏毅.习近平: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 创作更多无愧于时代的优秀作品[N].人民日报,2014-10-16(1).
[3]白宇,吴亚雄.习近平:做好美育工作弘扬中华美育精神[N].人民日报,2018-09-07(6).
[4]刘宁.协同育人视域下艺术院校“课程思政”建设路径分析[J].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20(2):119-120.
[5]潘万里,王姝媛.高等艺术院校施行美育助推“课程思政”的有效性探析[J].沿海企业与科技,2020(1):73-77.
作者单位:
广西民族师范学院艺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