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拓展阅读教学的策略
2021-03-19刘维宇
刘维宇
【摘 要】小学阶段的语文教学中要保证学生熟练掌握听说读写这四项基本能力,其中阅读教学所占的地位最重要。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拓展课堂阅读内容,提高学生阅读质量,不仅可以最大限度地提升学生的语文学科素养,还能有效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笔者认为教师在进行阅读教学时,可以通过营造趣味性课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此提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拓展阅读;具体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3.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93-2099(2021)06-0150-02
【Abstract】In elementary school language teaching, students must be proficient in the four basic abilities of listening, speaking, reading, and writing. Reading teaching occupies the most important position. In elementary school Chinese reading teaching, expanding classroom reading content and improving students' reading quality can not only maximize students' Chinese language literacy, but also effectively promote students' overall development. The author believes that when teachers are teaching reading, they can stimulate students' interest in learning by creating interesting classrooms, thereby enhancing students' learning enthusiasm and initiative.
【Keywords】Primary school Chinese; Reading teaching; Extended reading; Specific strategies
苏联伟大的无产阶级作家高尔基说过:“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这短短一个比喻就生动形象地说明了阅读书籍的重要意义,阅读是小学语文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对于学生未来的语文素养养成有着重要意义,因此引领学生阅读和拓展阅读教学是很重要的。那么如何引领学生正确阅读、如何激发小学生的阅读兴趣是每个小学语文教师都要思考的。笔者从近年来语文教学的经验出发,认为小学阶段的学生心智还不够成熟,所以很容易被教师引导。新课标明确要求:“进行教学时通过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因此要求语文教师在进行阅读教学时调整教学模式,要根据教材内容创设相适应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一、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现阶段面临的问题
(一)语文阅读教学和实际脱轨
由于语文教师的教学方式单一落后,语文课本教材落后导致我国小学语文活动在开展的过程中会和实际生活脱轨,这样就会导致教学质量低下,连带的不良影响是学生缺乏语文学习兴趣。小学阶段学生阅读技巧较差,学习能力不足,这就需要语文教师对其多加引导。但是正因为阅历少,经过语文教师的引导后就可以在短时间适应,完成学习目标。小学阶段的学生还是心智不成熟的儿童,思维能力还没有发育健全,属于抽象思维。对知识的感受更倾向于和自己生活有关的,因此,当语文阅读教学和生活脱轨时,会导致学生接受知识的难度提升,使学生产生厌学情绪。
(二)现阶段阅读方式单一落后
现如今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方式还是传统的,体现在知识点的教学方面。比如在课堂教学任务结束后,教师让全体学生对全文进行朗读;又或是在讲解某个知识点时对所在的片段进行朗读。这样没有形成一套完整的阅读教学体系,阅读教学更像是可有可无的附属品,忽略了阅读教学对语文学习的重要性。很多时候教师没有根据所教学科的特点、学生的年龄段对阅读方式进行改进,就导致学生对阅读没有足够的重视。还有就是对于教育从业者的选聘机制不严格,筛选的小学教师专业能力不强,这给我国小学语文教育的改革带来的只是消极影响,教师思想局限,小学语文的阅读教学只会在落后的情况下陷入死循环。
二、借助互联网技术,拓展阅读教材
拓展阅读教学首先要拓展阅读教材,教师在阅读课堂前,利用网络互联网技术可以多搜集一些与本节课相关的阅读素材,在课堂上的课本教材阅读结束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阅读,不仅起到了开阔学生视野的作用,还能与课本产生联动,加深学生对课本内容的理解。拓展阅读教材时,教师可以从教材作者、作品风格出发,搜索相似的文学作品。比如,如果学生喜欢反转讽刺剧情欧·亨利式结尾的文章,教师就可以选择《两位感恩节的绅士》《最后一片叶子》《一件运动衫》等文章,只要学生喜欢这种类型的,阅读这类题材的文章自然事半功倍,阅读效率也就能随之提高。在进行阅读教学时,可以借助视频、音乐、图片等素材吸引学生进行拓展性阅读。
三、教师转变传统的教学理念
因为小学阶段的学生有着不同于其他年龄段学生的特点,小学生普遍心智不成熟、表现欲强、希望得到教师夸奖,语文教师要抓住这一特点,及时转变教学理念。小学阶段的学生还是孩子,通常性格活泼好动,对外界的新事物既充满好奇又缺乏耐心,对外界事物充满强烈的求知欲,又心思浮躁,难以静下心。比如很多小学生在对小学语文课文进行阅读时,刚开始充满求知欲,但是阅读一遍后会难以集中注意力,感到枯燥乏味,课文的内容已经难以吸引他们,也就调动不起学习兴趣。这些问题都会给教育从业者带来困扰,教师难以开展阅读教学任务,但是教师应该迎难而上,将其作为挑战。阅读又是学生通往语文知识高楼的阶梯,是学生对语文产生兴趣的唯一途径。小学语文教师应该发挥良好的引导作用,让学生掌握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并且对阅读产生兴趣。传统的教学模式很有效,但是长此以往学生会产生审美疲劳,感觉课堂特别枯燥,导致学习兴趣下降,在课堂上就很容易走神,课堂教学质量也会随之下降。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在课堂开始前要提前了解本班学生的特点,根据本班学生的特点设计相应的教学方法,转变教学模式,提高本班学生的阅读能力。
四、课堂上立足小学语文教材,巧设悬念
语文教师要想提升学生对语文阅读的兴趣就必须在第一节课牢牢抓住学生的心理,因为第一感觉很重要。教学第一节课时教师要打起十二分的精神,提前备好课件,富有感情地阅读课文,让学生融入课文中,和文章产生感情共鸣。语文阅读的第一节课不需要刻意地完成教学目标,可以通过师生自我介绍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介绍完后再说出自己对语文阅读的看法,这样方便教师做到心中有底,为以后设计教学方案提前做好准备工作。在第一节课上要改变学生心中“语文阅读是枯燥的”的看法,教师可以安排猜成语等小游戏,给猜对的学生一定的奖励、猜错的学生一定的处罚,通过有趣的第一节课打破学生以往的看法,让学生对下堂课充满期待。
接下来的课堂中,教师要深挖语文阅读教材,在课堂开始设置一些悬念,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引导学生主动去探求文章内容,寻找答案,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教师可以设置提问,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例如在教学小学课文《草船借箭》时,教师可以設置以下问题:为什么要借箭?是谁借谁的箭?最后借箭成功没有?这一系列的问题完全可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可以引导学生自觉阅读课文,而且带着问题的阅读可以让学生时刻保持专注的状态。这样的一节课结束,学生通过自己阅读,不仅了解了课文内容,还能在了解诸葛亮的雄伟事迹后自觉对其产生崇拜之情。
五、结语
语文教师要想提升课堂语文阅读的教学效率就要利用一些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兴趣引领学生阅读,这样不仅可以提升阅读效率还能帮助学生更深刻地理解教学内容。在小学语文中拓展阅读教学一方面可以满足新课改的教学要求,一方面能有效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可以帮助学生开阔视野,通过在经典名著中获取知识陶冶情操,提高学生的语文学科素养。
参考文献:
[1]王晓青.小学语文拓展阅读教学的策略新探[J].中国校外教育,2018(07).
[2]徐常艳.信息化环境下小学语文拓展阅读教学策略[J].教育信息技术,2017(07).
(责任编辑 王小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