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想象作文教学的困境与突破
2021-03-19李秀梅
李秀梅
摘 要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对想象作文的教学指出了方向,由此想象作文教学的系列理论进入了教师和专家的研究视野。然而,想象作文教学仍存在教师和学生两个方面的实践困境。因此,想象作文教学应从合理组织想象作文知识序列、引导学生思维表达的内外部转换、依托统编教材渗透想象方法、把握想象作文的评价标准等方面突破。
关键词 小学作文 想象作文 作文教学
统编语文教材将想象作文的习作数量增加至10余次,并设置专门的习作单元。但从实际教学来看,想象作文既是学生的兴奋点,也是学生的痛点,教学效果并不理想。本文将剖析想象作文教学的困境,探寻突破路径,以期为想象作文的教学作出指引。
一、想象作文教学的实践困境
语文课程标准在总目标中明确指出:“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象力和创造潜能。”[1]目前统编教材已为想象作文教学起到了引领作用,但由于各种因素,现实教学仍不尽如人意。
1.教师的想象作文教学偏离想象
(1)忽视想象作文的价值。在写作上,教师一贯倡导写实实在在的东西,想象作文被认为是“虚无缥缈”的,“以考设教,因试导学”,想象作文在学年评价考核中涉及得较少。因此个别教师重视度不高,甚至认为想象作文没法教,也没有太大的教学价值。
(2)想象作文教学内容模糊。想象作文作为一种作文类型,应有其专门的知识序列,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并没有专门为想象作文服务的课程和教材,也没有系统的想象作文知识体系。部分教师在缺少文学写作知识功底的情况下,往往不知道教什么,大多采取“作前讲解要求,作后讲评作品”的教学模式,教学缺乏针对性。
(3)指导偏离想象思维训练。想象作文的核心是想象思维和创造力的发挥,教学的指导和训练方向也应以此为重点。对学生来说,想象是他们的天性,但要将自己的想象转化成一篇作文还是有难度的,需要一定的想象指导和训练。但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往往教学生“套”写作技巧,对想象的训练和指导较少。
(4)淡化想象作文评价标准。目前,想象作文并没有一个相对统一的评价标准,一线教师在评价想象作文时,多采用和其他作文文体相同的评价标准,缺乏针对性。评价是指引教学的重要依据之一,倘若没有评价标准的指引,学生则找不到努力的方向,教学也失去了标杆。
2.学生的想象习作中难显想象
(1)兴趣较强,同时畏难想象。学生对想象作文有着“两面性”的感受。从兴奋点来看,想象作文可以调节作文课的枯燥乏味,新奇的作文题目冲击着学生的大脑,他们渴望将自己脑海中千奇百怪的想法诉说出来;但从痛点来看,学生对如何写想象作文还处于迷茫的状态,不知如何下笔,存在畏难情绪。
(2)表达受限,想象语言干瘪。学生丰富的想象常常受遣词造句、布局谋篇等书面语言表达的限制,所想内容在写作过程中不能得能以充分体现[2]。例如在“我和____过一天”这篇想象作文中,学生是比较了解孙悟空打妖怪这个场景的,但由于表达的限制,写出来的语言就略显逊色,故事情节也不丰盈。
(3)情节单一,想象缺乏新意。小学生往往缺少生活经验,缺乏想象素材的积累,主要表现为写作内容没有新意,创新性不足,情节较为单一,写出来的作文千篇一律。比如上面这篇习作,大多数同学选择的是与孙悟空过一天,其中情节也大多是和孙悟空打游戏、一起去游乐场等,没有结合人物本身的特点展开想象,内容难显神奇,比较老套。
(4)内容发散,想象游离随意。儿童思维具有发散性,写想象作文时常常不能注意事物之间的联系,情节缺少连贯性,内容往往一发而不可收,想象得漫无边际。在平时的想象作文训练时,个别学生的思维也容易违反“同一性”的原则,思路较为混乱,没有明确的主题意识[3]。典型的问题就是内容分散,主题游离,内容有待进一步聚焦和充实。
二、想象作文教学指导的现实路径
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想象并不是语文学科独有的使命,但是指导学生将创造性想象转化为清楚通顺的语言却是语文学科不可推卸的责任[4]。想象作文教学需要我们进一步地探索。
1.合理组织想象作文知识序列
目前很少有专门指导学生写作的课程,更没有专门针对想象作文的。要想提高想象作文的教学水平,就需要从相关学科特别是文学理论那里搜寻可借鉴的知识,结合想象作文课程内容,对其进行学科方向的转化,在文学创作和中小学写作教学之间作好学理上的衔接。通过分年级、分阶段的学习,逐步将写作知识系统化、理论化。
知识可以分为陈述性知识及程序性知识。在陈述性知识上,教师可以向学生简单传递虚构写作、想象写作、创意写作等相关概念,让学生了解想象作文的特点及常用的写作手法和表达方式等。比如四年级下册第八单元的习作题目是“故事新编”,在知识讲解上,教师可以联系学生在三年级习作中学习的编写童话的经验,讲解故事新编与编写童话的异同,为学生写好本篇想象习作打基础。
在程序性知识上,教师可以从不同类别的想象作文入手,指导学生如何写出一篇好的想象作文,如怎样寻找创意主题、搭建故事情节、使用表达技巧等。在“故事新编”这篇想象作文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梳理思路,通过构思新结局来编写新的故事情节,并提供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经过、结果等要素点来引导学生搭建框架;或者借助课文中的句子學习想象描写手法,将其应用于本次想象习作中,以此积累写作知识。
2.引导学生思维表达的内外部转换
写作作为一种书面语言,是一个思维与语言相互作用的过程。对小学生来说,说比写要容易,其思维存在着从内部语言到外部语言转化的过程。因此教师在想象作文教学中,要帮助学生将自己的想象表象从内部语言转化为口头语言,再外化为书面语言。
在日常教学中,学生在落笔写作前,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将自己的想法进行口头表述,再写作。比如在四年级下册“故事新编”中,教师可以先让同学们说说你设想的结局,再说说打算设置什么样的情节。在说的过程中,如若有思路受堵或表达不清的地方,教师可以适当给予引导,完善句子表达。学生口头表达之后,教师还可以组织大家演一演这个故事的情景剧,一边表演一边讲解,学生对故事的体会就更加深刻了,落笔时则更顺畅。另外,教师还可以组织同学们进行即兴演讲活动,鼓励学生每天自由选读一个神话、童话或科幻故事,到班级同学面前即兴演讲。这些故事充满着奇妙的想象,一方面可以增加阅读积累,为自己的想象作文写作提供素材积累;另一方面,演讲可以让学生充分地理解故事,在灵活表达中训练自己的想象思维。
3.依托统编教材渗透想象方法
了解想象的常用方法对学生合理进行想象具有积极意义。在心理学上,常见的想象方法有黏合、夸张、典型化、联想、人格化等。
黏合是把客观事物的不同方面和特征组合在一起,童话、神话中的许多想象,如猪八戒、飞马、美人鱼、狮身人面的斯芬克斯等都是通过黏合的方式创造的[5]。三年级下册第八单元“我变成一棵树”一文就运用了黏合的方法,将树的特征和人的特征粘合了起来,从而创造出小女孩为了不回家吃饭多玩一会儿而想象自己变成一棵树的生动有趣的故事来[6]。夸张是通过改变客观事物的正常特征,对某些特性加以夸大或强调,在头脑中形成新形象[7]。三年级上册《胡萝卜先生的长胡子》即使用了夸张的方法,课文讲了胡萝卜先生因为漏刮了一根胡子,这根胡子便野蛮生长被当成“风筝线”“晾绳”的故事。联想是由一个事物想到另一个事物。三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的“初试身手”中,要求学生“将自己的手印按在纸上,再把它画成想象中的事物,看谁想的新奇”。在此使用的就是联想的想象方法,学生努力将头脑中的表象与“手印”相联系,抓住其相似性进行联想。
这些新奇有趣的课文既可以调动学生的兴趣,又能训练学生的想象思维。教师要借助课文适时点拨想象的方法,寻找相关的篇章加以巩固,并设置小练笔帮助学生深入体会各类想象。掌握了想象方法,学生在写作文时的思路便更加顺畅。
4.把握想象作文的评价标准
想象作文评价标准的中心是创造性。美国博尔大学教授、创造心理学专家郭有遹设计了一个创造性作文的评价指标,包括流畅性、多样性、独特性和周全性四项内容[8]。教师可以参考这一标准,从鼓励学生“有创意的表达”的目标出发,在评价学生想象作文时,关注学生的创造性表达和创造性思维的发散。围绕创造性这个中心,想象作文评价标准有以下五点。
(1)主题新颖明确,富有想象。想象作文的主题要新颖,要富有想象力。对学生来说,在大胆想象情节的同时兼顾人物特点、凸显人物形象是一个难点。因此主题新颖是一个相对比较高的要求,但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努力朝这个方向努力,在构思时大胆创新。
(2)内容神奇大胆,富有美感。想象作文的语言不同于记实作文,内容要神奇大胆,也需要富有“美感”。因此,教师在评价想象作文时,要注意关注学生写作内容是否神奇。当然想象内容也是基于一定的现实表象,而不是天马行空随意想象。另一方面,习作内容还需要富有美感,表达出自己童真烂漫的想象。
(3)情感真实自然,充满童趣。评判想象作文很重要的一点就是情感真实。高明的想象是想“不可能发生却可信”的事情,逻辑上不可能,但情感上却可信。所以,在评价时要充分考虑学生作为主体的个人感受,充分表达自己的情感。当然,如果学生的价值观偏离,教师需要有针对性地纠正。
(4)构思逻辑清晰,过渡巧妙。想象作文没有绝对的边框和情节要求,这就给学生带来很大的想象空间,但想象也是富有一定逻辑的,思路要清晰、过渡要巧妙、人物特点和故事情节要相呼应。因此教师在评价学生的想象习作时,要留意学生的篇章结构,从整体上进行考量。
(5)技巧灵活恰当,形式多样。在写想象作文中,学生可以采用拟人、联想、夸张、对比等表达技巧,使自己的文章丰富多样,特别是夸张手法,在想象作文习作中经常应用。因此,教师在评价学生的作文时,要注重学生技巧的使用,鼓励学生采用多样的语言表达展现自己的想象力。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語文课程标准[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13.
[2][3] 邸春姝.想象作文教学模式初探[J].黑龙江农垦师专学报,2002(02):108.
[4] 于澎.从小学语文教科书想象作文的设计编排看学生创造能力的培养方法——以三年级上、下册为例[J].小学语文,2020[Z1]:12.
[5][7] 葛明贵.普通心理学[M].合肥:合肥工业大学出版社,2004:201.
[6] 吴英.小学语文想象作文教学研究[D].济南:山东师范大学,2020:58.
[8] 徐铝萍.开放式作文教学浅探[J].现代中小学教育,2001(09):22.
[责任编辑:陈国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