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教师成长须摆脱“自我服务偏差”

2021-03-19骆大云

教学与管理(小学版) 2021年1期
关键词:生命成长教师

骆大云

摘 要 教育是直面人的生命的事业,但同时,教育也要让生命充满活力,因为充满活力的生命才能真正走向属于自己的“诗和远方”。而要如此,教师就要不断处于“成长”的态势中。但教师的成长,需要一直摆脱“自我服务偏差”,才能赢得真正的成长。本文试着从充分认识自己是前提、上进之心不死是桥梁、用大量的学习来助力等三个侧面来谈教师如何摆脱自我服务偏差。

关键词 教师 自我服务偏差 生命成长

教育是直面人的生命的事业。这“生命”,既是指学生的生命,也包含教师的生命,还包含师生以外的其他生命。因为只有教师的生命丰富多彩,充满活力和魅力,教育才能精彩纷呈,才能让其他的生命真正拥有“诗和远方”。

生命有三重属性——自然生命、社会生命和精神生命。于每一个人来说,这三重属性不是一维和二维的线性存在,“它是集自然生命之长、社会生命之宽、精神生命之高于一体的立体构筑”。教师的“生命”尤应如此。从这个意义上说,教师必须处于不断的“成长”之中。

成长是主旋律,新课程改革,以及基于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新一轮改革均迫切需要教师的成长,但深入学校教育之中的调研发现,教师普遍未成长也是真实存在着的。从外环境来看,当下的培训也如雨后春笋一般迅猛发展,且质量都很高,各校的校本教研、校本培训也如火如荼地进行着,那为什么绝大多数教师未能得到有效的成长呢?

戴夫·巴里曾经说过:“无论人的差距有多大,但是有一点是相似的,那就是打心里认为,自己比普通人强。”这种自认为比普通人强的现象被称之为“自我服务偏差”。可以说,“自我服务偏差”便是绝大多数教师未能得以成长或持续成长的根本原因。

A教师参加工作6年后,决定进城区学校。S学校(当地名校)聘请区教科所教研员担任评委,D校长也全程参与。经过笔试、上课和答辩,最终,A老师以当之无愧的第一名进入S校。进校第一年,只要有区内外的培训,学校就必派他去。每次参训回校,学校教科研室也都安排他结合当次培训上一节示范课,做一次专题讲座。但从示范课和讲座来看,讲座中呈现了培训的精髓,示范课依旧是常规课,专家的理论(培训中的精髓)根本没有在其课中得到转化和融入。刚开始,校长找他谈话时,他以时间太匆忙,未能很好地消化为由搪塞过去了。后来,每次参训回来,学校即布置相同的任务,给予的准备时间也由原来的一个星期延长为一个月,但仍然“涛声依旧”。A教师屡次的搪塞让校长对他的能力产生了怀疑,不过对他仍抱有期待。半年后将进行区级变革课堂教学大赛,D校长还是提前把这个重任交给了他,并组建了磨课团队。然而,新学期开学后一个月的试讲依旧没有改观(虽然与其过去教学相比还算可以,但从变革课堂的理念及教学效果来审视,距离还不小)。第一次试讲后,D校长和A教师进行了长达一个小时的交流,终于从其言语间明白了——A老师始终认为自己原来那样的教学超过了许多人,所以一直不愿意改变……

与A老师类似,很多老师通常忽略外界信息最优秀的一面,也通常会忽略自己的不足,总认为自己做得比别人好。当这种观念长时间占据着自己的内心时,他们便只活在自己的教育世界里,为自己的世界竖起铜墙铁壁,对任何先进的理念都视若无睹。有这样的意识,一方面是在维护自己的自尊,防止自己被别人比下去,不愿接受自己比别人差的事实,另一方面其实是在美化自己,认为他人的成长和成功都是由于所处的环境好,也自然会生发“他强任他强”的思想,完全缺乏“比学赶帮超”的意识和行动。

虽然教师美化自己在一定程度上增强了其信心,但却把自己封闭起来,无法准确地评估自己的实际能力和把握自己在教育教学工作中所处的位置。找不到自己的定位,自然也就找不到前行的方向。

“自我服务偏差”还使得教师内心滋生一种“虚假普遍性”,总认为自己很优秀,教育教学方式也是最先进的。在教学过程中,只会从自己的角度出发走进课堂,自认为这样教(也一贯这样教)才有效果,完全不考虑学生的学习现状、学习心理特点等。在教育中,也是如此。只从输出端考虑,从不考虑自己的教育方式学生能不能接受,有没有效果,会不会伤害他。这完完全全是以自我为中心、孤芳自赏的教育。长期如此,教育思维也就严重受限,对学生所表现出来的方方面面都会有过度的,或是极其浅薄的解读。毫无疑问,这对教育、对学生、对自己都是一种极大的伤害。

教师需要彻底摆脱自我服务偏差。

充分认识自己是前提。苏格拉底在两千年前就留下了“Know yourself”的呼吁。很大程度上说,对“自我”的认识比认识客观现实更为困难。认识自己的前提是彻底放下自己的架子。高高在上往往会让自己在自我打造的光环中迷失,只有放下架子,才更容易看清自己所处的位置。同时,也更要善于剖析自己的教育态度、能力水平,把自己置身教育大环境、学校小环境中进行分析,看清自己真实的“模样”,并写出分析报告,明白自己的能力水平在一个群体中处于何种层次,并找准切合自己的努力方向以及达成目标的

策略。

上进之心不死是桥梁。认识了自己当下存在的问题之后,还必须解决上进之心不死的问题。教师在成长过程中取得暂时的成绩而沾沾自喜、停滞不前时,就会再次陷入“自我服务偏差”的泥淖。为师者一生主要做两方面的事:一种是千方百计促进学生成功,从而享受到育人工作带来的快乐;一种是千方百计促进自我专业化发展,让自我的知识、技能产生更多更大的价值。做好这两方面的事需要懂取舍,甚至为了长远利益而牺牲一些时下的快乐。一个人能否成功,往往是习惯性成功;一个人是否优秀,往往是完成诸事时习惯性优秀;一个人是否幸福,往往在推进目标的过程中习惯性幸福。习惯性成功、习惯性优秀、习惯性幸福,都是上进心不死并不断进行修炼的结果。

用大量的学习来助力。学习的方式有很多,比如阅读专著、教育期刊、网络及外出学习培训、校本培训及校本教研等。在这里,重点谈谈阅读。远离书籍是一件可怕的事情。摆脱自我服务偏差,开启成长之旅,延伸成长之路,阅读书籍是最经济的方式,唯有将读书作为大事来安排,成功之路才不会被教育广袤原野上的荆棘遮掩。

讀任何一篇文章或一本书,其实质都是在与作者交流,这种交流是打破时空概念后的深层次对话。就习得经验而言,向书本学习绝对比向师傅学习经济得多。翻开一本书与作者交流,只要不是作者能力受限,写作时绝对会是知无不言,言无不尽。再则,我们倡导读书要读经典,要读大师的作品,要读指导性、学术性强的书籍。读这样的书,收获将更大。读书,不应仅局限于自己的领域(教育教学),应该广泛涉猎。只有涉猎广泛,才能让自己尽可能多地跳出教育教学层面思考教育问题,提高自己看待教育问题的高度。

自我服务偏差,实质是对自己存在潜意识的偏心,把自己圈定在自己那狭小的范围里,是逃避成长和对教育极不负责任的表现。摆脱自我服务偏差,在于敢于走出自我狭小的天地,全面审视和正视自己的不足,用切合自己的方式达成自我的成长,真正成为教育天地里大写的人。

[责任编辑:白文军]

猜你喜欢

生命成长教师
未来教师的当下使命
返璞归真,追寻“生态体育”教学
关注生命成长 打造动态课堂
秋天在哪里
美育教师
用班级文化打造有灵魂的班级团队
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促进学生生命成长
教师发展
为师当有大胸襟
高校生命教育课程体验式教学的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