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加快推进学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思考

2021-03-19丁敏健胡先锋

天津教育·下 2021年2期
关键词:现代化

丁敏健 胡先锋

【摘  要】为了加快推进学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依据校情,课题组提炼出“育人为本”“教师至尊”“学生至上”“课堂为王”“服务保障”五个以人为本的办学新理念。其重要意义在于落实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决策部署的需要、适应厦门市教育形势变化的需要、破解热点难点问题的需要。形成“以服务促管理,以管理提质量,以质量求发展”的校长“心理学影响力”和“非权力影响力”的管理实验,促进老校新发展,是全体禾中人的时代使命。

【关键词】学校治理体系;学校治理能力;现代化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93-2099(2021)06-0059-03

【Abstract】To promote modernization of school management system and managing capacity, based on school reality, the project group summarize five new schooling concepts of human orientation, including “human cultivation”,“teacher respect” “student centeredness” “class essence” and “service guarantee”. Its important significance lies in the need to implement the decision-making and deployment needs of the Fourth Plenary Session of the 19th Central Committee of the Party, to adapt to the needs of changes in the education situation in Xiamen City, and to solve hot and difficult issues.The era mission of all the faculty of Xiamen Heshan Middle School is to propel the development of the old school, as well as to fulfill the management experiment of the headmasters “psychology influence” and “non-power influence”,“with service to promote management, management to promote quality, and quality to promote development”.

【Keywords】School management system; School managing capacity; Modernization

新時代中国共产党召开的十九届四中全会要求:推进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要坚持和完善党对教育工作全面领导的制度体系,完善立德树人体制机制,构建服务全民终身学习的教育体系,提高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抓治理的能力,提升教育管理效能,完善教育保障制度。中小学基础教育要提升学校治理能力和水平必须:尊重教育规律、丰富教育民主、建构现代学校制度、坚持依法治教,加快推进学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建设。

厦门市禾山中学创办于1924年,已有96年的办学历史,随着城乡一体化进程的不断深入,它即将实现华丽转身,演变为一所地处厦门岛内几何中心,东接金尚路、西临台湾街、南望吕岭路、北毗仙岳路,地理位置十分优越的九年一贯制学校,成为仙岳路上一道亮丽的风景线。近年来,禾山中学秉承“至诚至善”的校训,全体禾中人精诚团结,锐意进取,取得了骄人的办学效益:先后被评为福建省文明学校、福建省党政工共建先进教工之家等。

2019年9月,学校借着从“完中”向九年一贯制学校转变的契机,在办学理念、规章制度方面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真正做实事,办人民满意的学校。新组建的学校领导班子深知禾山中学办学的艰难,提出打造“老百姓家附近的优质学校”的办学目标,注重现实性与前瞻性结合,探索团队执行力、领导力的提升路径,探索推行级部制,起草修订了一系列导向鲜明的规章制度,推进学校改扩建项目建设,重塑百年硬核老校的文化自信,提升各方对学校的信心。课题组围绕“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进行了深入思考和论证,现将前期成果总结如下。

一、依据校情、提炼学校办学新理念

2020年6月,厦门市湖里区委、区政府召开了湖里区教育大会,会上明确了湖里教育的“三好”:教育投入持续加大;学位持续扩容;教育质量持续提升。同时也明确了新的挑战:最重要的就是教育质量方面,在公办校,缺少品牌响亮、百姓高度认可的名校强校;在满足外来子女就学、教育空间保障、教育均衡等方面还在较大差距。在这样的背景下,厦门市禾山中学开展以“新理念”推进学校治理体系的现代化探索,研究学校由“完中”向“九年一贯制学校”转型的发展思路,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具有深远的意义和借鉴思路。“新理念”的提出以人为本,为学生的长远发展提供有力的支撑。美国著名哲学家、教育家、心理学家杜威指出:“教育并不是一件告诉和被告知的事情,而是一个主动和建设性的过程,这个原理几乎在理念上无人不承认,而在实践中又无人不违反。”可见,抛弃学生的主体性原则,学生就不能真正地深入理解和运用知识,我们根据这一原则提炼出了以下五个教育新理念。

“育人为本”:坚持制度服务团队,通过制定良好的规章制度,明确建立共同目标,营造积极进取、团结向上的工作氛围,保持良好的沟通能力,引导树立大局意识、责任意识、协作精神和服务精神等,形成学校管理团队、教师团队共同的价值追求,实现个体利益和整体利益的统一,从而推动团队的高效率运转,达成“一群人,一条心,为了梦想一起拼”的共同愿景。

“教师至尊”:坚持行政服务教学,即心里有教师、尊重教师,研究管理团队如何服务一线教师,如何在年终考核、评先、评优、评职称等考核要求上建立公平公正、风清气正同时又有情有义的机制,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引导高中教师主动向初中教师学习,尽快融入初中部、适应初中教学。

“学生至上”:坚持全员服务学生。学校的发展要服务于经济社会的发展,我们要以教育培养好全员学生为己任,本着“学生至上”的理念,一切服务于学生的成长,打造一所学生向往的校园,引导他们通过学习适应未来社会的竞争。

“课堂为王”:坚持全校服务课堂,围绕调动学生主体性、点燃学习的激情做工作,增强内在的学习动力,让学生有认同感。课堂坚持内容为王,强化课堂教学主阵地意识,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解决自身的思想困惑。

“服务保障”:教育的本质是立德树人,面向本质的学校教育就是要全面服务于人的成长。服务是一种信仰,也是我们的教育行動指南。我们要贯彻“坚持干部服务群众,行政服务教学,全校服务课堂,全员服务学生”的理念,用一流的教育服务水平、理念和一流的服务品质作为润滑剂和串联绳贯穿始终,凝聚团队共同的价值追求、确保教师第一、课堂为王、学生至上理念的贯彻落实。

二、加快推进学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意义

“治理”概念强调理念认识的一致性、参与方式的协调性、参与主体的多元性和发展过程的长远性,其内在逻辑与全员育人机制一致,能从观念、制度、行动、原则、目的和评价方面为面向育人方式改革的学校建设提供一定的参考思路。

(一)这是落实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决策部署的需要

全面落实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紧密结合教育实际,抓紧党中央明确的国家治理急需的制度、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新期待必备的制度进行研究和部署,推进制度创新和治理能力建设,为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供人才智力支撑。在教育方面,需要完善立德树人体制机制,需要构建服务全民终身学习的教育体系,需要推进学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建设。

(二)这是适应厦门市湖里区教育形势变化的需要

目前我市岛内“腾龙换凤”初见成效,岛内初中学位增多;名校向岛外发展效果显著。我区适应新时代教育形势,2020年召开的教育大会提出:规划要超前,避免新城建成之时又是教育短板成堆之际;格局要调整,以发展公办校为基础,以优质民办校为补充建设项目要提速;力争在建项目工期优化提前10%。这是我校难得的发展契机,在市、区两级主管部门的政策支持下,我校适时加快转型,将学校打造成老百姓家附近的优质学校。

(三)这是破解热点难点问题的需要

当前,我校教育工作还存在高中教师转型到初中任教的客观事实,对课标解读、学生心理、教学研讨等都缺乏相应的专业知识和经验积累,因此,转变观念迫在眉睫;另外,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大量的外来务工人员涌入城市,在服务城市发展的同时,也给城市的公共服务功能带来极大的压力,外来务工人员因无法获得与当地居民同等的地位,在医疗、养老、子女入学等方面得不到满足。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即使能通过积分入学的方式,进入公办校学习,但又因在生活水平、家庭学习支撑力等方面与本地生存在巨大落差,而导致群体性自卑心理。本课题旨在调整学校治理体系,提升治理能力,实现外来随迁子女的健康成长,真正实现教育均衡与公平。

三、探索以新理念推进学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实践活动

(一)更新观念,明确目标

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引导高中教师主动向初中教师学习,尽快融入初中部、适应初中教学;扎实推进青年教师培养,充分发挥骨干教师的引领作用,适当依托市教科院、区进修学校力量,开展教学业务指导。一是引导高中教师学习《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并积极组织教师参加区、市、省级技能大赛;二是开展年轻教师的“工作成长坊”,加快年轻教师的成长历程;三是开展班主任竞赛活动,为区、市两级比赛推荐人才;四是开展校级、区级等“师徒结对子”活动。

(二)内驱导学,活动促学

一是修订一批导向明确的学校管理制度:包括《核增绩效修订》《年度评先、评优制度》《教职工绩效工资分配办法》《厦门市禾山中学教育教学奖励办法》《厦门市禾山中学中考奖励办法指导意见》《厦门市禾山中学教师职称竞聘量化评价细则》《厦门市禾山中学班主任职级管理方案》等;二是简化办公程序,推行“厦门市禾山中学服务号”,无纸化OA办公,提升办事效率,简化办事程序,真正为学校一线教师减负。三是落实教学常规活动。抓好学生学习习惯养成,注重对提升预习、听课、自习、作业、考试检测、教师辅导等环节效率的研究、典型示范。

(三)文化驱动,共融共享

以传统美育引导师生一起返回共有的精神家园,回到属于我们自己的历史文化中,在这个“家”里汲取继续前行的力量。学校美育总体上说是在尽力创造让师生自适的“环境”,使师生能够徜徉其中,涵养性情,自由生长,实现不同形式的审美愉悦——人往往在“家”里才感觉最舒服,而这种舒服正是“自适”之感。我们通过拍摄各种微电影,如《彩色年华》《你的样子》;组织各种社团:诗歌朗诵、舞蹈、合唱、机器人等;举办学校报刊《厦禾语丝》促进师生在学校找到“自适”家之感。

(四)点面结合,形成体系

德育活动依托积极心理学为指导,结合一线教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择机开展切实有效的德育活动,提升学习的内在动力。建立综合多元的评价体系,是学生发展、教师发展、课程建设、治理能力的充分体现。树立“学生中心”的发展观,从以“升学”为目标向“升学与生涯辅导相结合”目标转变;为教师专业发展提供平台,结合学校自身情况积极开展课程建设,从理念制度等方面提升治理能力;建立起行之有效的评价反馈体系,并将评价结果反馈于学校治理进程中,遵循治理的动态性与过程性规律。

四、结语

加快推进我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全校师生义不容辞的时代使命。我校领导班子要更自觉地运用辩证思维、系统思维、创新思维、战略思维来谋划思路,加快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使我校真正成为社会公认的培养人才的摇篮、教书育人的胜地、师生生活的乐园、改革示范的榜样。

注:本文为教育部福建师范大学基础教育课程研究中心2019年开放课题“以新理念推进学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应用研究”(课题立项号:MXZ-2019008)的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1]王占仁.教育治理能力现代化与教育决策者的观念更新[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20(01).

[2]高华.把推进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落到实处[J].中国德育,2020(01).

[3]徐倩.贯彻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特别报道 上海教育治理进行时[J].上海教育,2019(36).

(责任编辑  李  芳)

猜你喜欢

现代化
奋力创造建设现代化新黄石的崭新业绩
谱写“强富美高”新江苏的现代化新篇章
基本实现现代化需要补足哪些短板?
坚定走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
沿着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坚定前行
敢立潮头唱大风
中国现代化历程三种道路模式的探索及考点梳理
中西方对人的现代化的研究
周恩来:首次提出“四个现代化”
现代化商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