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九年一贯制学校德育一体化活动的内涵及建构

2021-03-19廖国峰

教学与管理(中学版) 2021年2期
关键词:学段公民育人

廖国峰

摘   要

九年一贯制德育一体化活动围绕“培育新时代合格公民”的主题,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线,通过整体分层推进的方式推动德育主题活动的一体化。具体包括如下内容:围绕成为一个合格公民所需要的知识,如礼仪、文明、公德、规范等,培养公民意识;通过活动内容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培养学生公民认同;通过积极参与学校和社会的活动来获得公民体验,培养学生公民素养。

关键词

新时代  公民教育  九年一贯制  德育主题  一体化活动

一、九年一贯制学校德育一体化活动的内涵

1.德育学段一体化

德育一体化活动以义务教育阶段的九年为范围,对小学和初中的德育学段进行一体化设计,把九个年级设置为低年级(1~3)、中年级(4~6)和高年级(7~9)三个学段,并对三个学段进行宏观规划,设计好每一个学段的德育目标、德育内容、德育方法和德育评价方式,构建不同学段的德育一体化体系,做到依次递进、衔接有序,在整体上实施分层推进,构建各学段纵向衔接、各学科横向贯通、课内外深度融合、相互贯通、互相支撑的一体化德育体系,避免传统德育出现断层、重复和冲突等各种乱象问题,从而构建中小学德育学段衔接的一体化[1]。

2.德育内容一体化

德育内容的一体化主要指德育内容的连续性、系统性和承接性。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例。在低年级主要围绕个人行为规范,宣传文明、平等等基本价值观;在中年级则帮助学生建构良好的社会公德,重在培养学生的诚信、友善等道德规范,并逐渐转向高年级的注重社会生活并建立法制观念,强化政治认同与国家观念,熟悉政府及国家的运作机制,深刻体会民主与法制的原则与程序,培养高年级学生对国家的认同度和向心力,做到理性爱国,培养实现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2]。

3.德育目标一体化

德育目标的一体化主要包括育人目标的一体化、课程目标的一体化、活动目标的一体化和实践目标的一体化,旨在把中小学生习得的道德认知转化为道德行为,实现德育目标的知行合一。德育目标的制定要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的差异进行因材施教,根据不同学段学生的身心发展特征来确立各个学段的德育目标。以九年一贯制“习惯培养”为例,低年级学段的学生注重具体学习习惯的培养、中年级学段的学生注重学习礼仪习惯、高年级学段的学生注重学习社会交往习惯,从而构建一体化和系统化的德育培养目标,真正营造“全员育人、全科育人、全方位育人”的学校德育氛围[3]。

二、九年一贯制学校德育一体化活动的意义

1.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必然要求

九年一贯制学校德育一体化活动是全面贯彻新时代党的教育方针的重要举措,新时代九年一贯制学校始终要把“德育先行,育人为本”作为教育的出发点和归宿点,始终要把“立德树人”作为学校教育工作的立足点和着力点,这是新时代基础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必然要求,也是深入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必然要求。通过九年一贯制德育课程化、德育活动化和德育系统化等一体化设计,将“立德树人”融入中小学的“一体化德育活动设计”建设中,通过构建全域育人、全员育人、全课育人、全程育人“四位一体”的一体化德育活动,从而全方位、立体式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从根本上促进“立德树人”在中小学落地生根,破解“立德树人”落地难的问题[4]。

2.促进区域德育“优质均衡”的现实需求

九年一贯制德育一体化活动是构建新时代德育体系的区域实践,这种实践逐渐打破传统德育封闭狭隘的局限,强化区域德育顶层设计和统筹推动,突破了传统德育缺乏系统性、连贯性、优质均衡性的现实瓶颈,“德育一体化”建设的新理念是区域德育新理念、新模式的集中体现,一体化德育活动设计以“优质均衡”为标准,依托“校本化、课程化、活动化”等德育实践,整合学校区域教育资源,通过学校德育的常态化运作,增强区域德育的系统化、特色化和精准化,构建区域德育的“品牌化”和“特色化”,从而促进传统区域德育的升级改造,提高区域德育的主动性与创造性,从而改善区域德育“整体育人”的成效,形成区域德育多元化、高品质的新格局[5]。

3.培育新时代“合格公民”的迫切需要

九年一贯制德育一体化活动围绕“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能够紧密结合中小学生的日常生活实际,形成按九年一贯制学生年龄特点和心理特点为梯次的德育一体化活动设计,突出了德育的“生活化、系统化、精准化”的要求,使得活动设计的德育内容更加贴近中小学生的生活世界,德育过程更加有序渐进,德育目标更加明确具体。“一体化德育活动设计”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统领,围绕立德树人的时代任务,突出全面发展的核心素养,培养中小学生公民知识与理解、公民技能与参与、公民道德与态度,倡导爱国主义与公益精神,崇尚公共利益优先,强调公民美德在社会整合中的价值,提倡积极的公民参与,重视公民社会公德意识与爱国热情的培养,不断完善和改进中小学德育工作,以培养新时代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三、九年一贯制学校德育一体化活动的建构

1.传授公民知识,培养公民意识

(1)低年级传播“礼仪培养与自我保护意识”

一是要培养良好的个体礼仪。学生的行为规范与遵纪守法是为日后成为合格公民奠定基础。义务教育的第一个阶段从养成良好礼仪开始,重点在日常举止(坐姿站姿、不拉扯打闹、文明用语等)和个人卫生上。在此基础上养成一些公共礼仪,譬如不能在公共场合追逐喧闹等。学校在这一阶段应该开展相关的公民教育活动,如以班级为单位,由班主任组织,每月播放一部《青少年文明礼仪影视教材》等教育片,每周开设一节日常礼仪课程。让学生掌握站、坐、行等基本形体姿态和常用礼貌用语及简单的问候语、答谢语、道歉语,主动参与集体生活,自觉遵守公共秩序,维护社会公德,保护环境,学校通过专题会议、升旗仪式讲话、主题队日活动等形式,以“文明在我身边,礼仪伴我言行”为主题,在全校学生中做好宣传与动员。二是要学会自我保护。青少年儿童是国家的未来和希望,为防止和杜绝侵害未成年人犯罪行为的发生,应该让儿童了解自己的身体,懂得分辨一般行为和侵害行为,学会拒绝骚扰,遇事勇于及时向老师与家长报告。可通过自我保护專题讲座、每个学期末放假前进行安全教育讲座、请专业人士针对常见的安全问题作报告等形式培养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与能力。

(2)中年级突出“社会公德与家庭伦理道德”

一是要突出社会公德。强化低年级学生个人礼仪的同时,此阶段的学生应该将重点转移到公共场合的社会公德上。社会公德应该从我做起,让学生分成小组,选取一个特定公共场合,如地铁、公交车站、剧院、商场等,通过实地观察拍照等方式把常见的违反社会公德的现象、场景、行为记录下来,归纳总结并分析其中原因,在此基础上拟定一份详细的公共场合规范。二是关注家庭的伦理道德。根据自己家庭的状况尝试编写一套小族谱,标注成员之间相互的称谓与职业等,尝试发掘家庭的变迁历史或者有趣小故事。通过总结分享会的形式了解多种家庭形态(三世同堂、核心家庭、单亲家庭等),分享属于各自家庭的历史传承和家庭趣事,从中形成家庭的伦理道德。

(3)高年级强化“法治观念与国家观念”

一是要强调法治观念。让学生明白家有家规,国有国法,合法会得到保障,违法就要受到惩罚的法律观。学校可以通过参观、宣讲、图片展示会以及公安警察宣讲会等方式让学生辨别法律的界限,知道什么是受法律保护的、什么是受法律制裁的。还可以通过少年法庭的运作解说典型案例,要求学生组成小组,分工查找相关法律文献、资料。在充分了解法庭程序、判决标准情况下,拟定草案,编写剧本,进行法庭模拟展示,在这个过程中要求学生对判决原因进行解释,其他学生、教师提问和点评,最后进行总结。二是要培养国家观念。要了解政府部门的运作,让学生组成小组选择一个政府部门进行详细的调查,从查资料、案例描述、访谈等多角度整合内容,以PPT、画报等丰富多彩的方式展现成果。三是要深入理解我国政治的民主机制。详细了解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职能,调查其运作机制,地方与中央的关系,人大与政协的关系,本地的人大代表选举与运作情况等,可以小组为单位,选取其中一个点进行深入了解,尝试带着社会问题,对本地区人大代表进行访谈,寻求解决方案,表达自己意见,撰写报告并分享,培养学生的公民意识。

2.进行价值观引导,培养公民认同

(1)低年级学会沟通,文明待人,培养平等观念

一是要引导学生学会沟通的艺术,学会倾听。低年级学生由于认识和思维限制,遇事往往从自身出发去思考问题,自说自话,本质上是想要被人听见,渴望受到关注。为此,需要让学生领会到只有对他人全心全意,学会倾听,才能够获得他人认可,更好地沟通。二是要学会文明待人。将礼貌用语作为日常习惯,“文明十字用语”日日讲。倡导学生每天都使用“请、你好、谢谢、对不起、再见”,养成一种文明待人的基本习惯,通过开展“文明在我心中”等活动,培养学生的文明意识,学会文明。三是要培养“平等观念”。儿童首先通过自己的观察将生理性别与社会性别的信息联系起来,建立了最初级的性别刻板印象——“性别标签化”,通过开展主题活动“男女生角色互换”,破除刻板的性别印象。通过举例,男性也可以从事护士职业,女性亦可以驾驶重型机械,让学生理解两性平等的观念。进行一日角色互换,男生承担女生的工作,女生承担男生的工作,让学生充分体会对方的生活体验后总结升华,培养男女平等的角色意识[6]。

(2)中年级学会友善,关爱弱势群体

一是要学会“友善”。在学校生活中,师生交往、学生交往、家校沟通是“学会友善”的三个重要方面。学生间的交往应该可以预防校园霸凌,特别是孤立个别学生等形式的隐性霸凌,建立同理心。通过“友善校园我出一份力”等交流学习会,学生自行搜集准备材料,尝试总结校园霸凌的形式以及相关对策,形成书面的结果。还可以通过编写小剧本进行表演的方式,从中可使用角色互换的手段让学生体会到加害者也可能变成受害者,懂得换位思考。二是要关爱弱势群体。探讨弱势群体的问题,体会到他们的艰辛。通过积极开展“志愿扶轮”活动,利用周末到敬老院、老年活动中心等福利机构进行志愿服务,一周一次,持续一个月,深入感受弱势群体的生活不便与困难。要求學生每次服务后作书面的情况记录,完成后对该阶段的工作进行总结,举办报告会分享感受,以此来感受和承担起公民的职责。

(3)高年级学会理性爱国,培养公共协商能力

一是要学会理性爱国。爱国首先要遵守规则,应做成熟的世界公民,新世界的打造与维持,依赖于国家之间的立约、协商、调适,而不是国家之间的感情、对立与决裂。为此,可以通过开展读书会,思考爱国的准则是什么?革命时期的爱国与和平时期的爱国有什么区别?如何理性爱国?此外,还可以建议学生阅读国内书籍,如《说和做》《红岩》《丑陋的中国人》《中国可以说不》《长征》等;国外书籍如《战争与和平》《十月革命》等。还可以参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寻访爱国历史等[7]。二是要培养公共协商能力。“事不关己”是社会最大的危害,这种思维下即便有完善的公民参与制度,制度也难以发挥其作用,为此,须培养高年级学生的公共协商能力,公共协商的原则是平等的主体自由、公开、平等地参与对话、沟通和协商或倾听各种不同的意见,通过理性、负责的思考,审议各种理由的合理性,或者改变自身的观点,或者说服别人改变自身的立场,积极参与国家大事或公共事务的决策,通过自由平等对话来取得共识,保证公共和普遍利益的实现,使决策合法化、科学化[8]。

3.强化公民体验,培养公民素养

(1)低年级养成独立自主的能力与诚实守信的品质

一是要培养学生独立自主的能力。隔代教养是现今常见的家庭状况,容易出现家长包办一切,把孩子养成“巨婴”的现象。为此,应该鼓励学生做自己的主人,完成力所能及的事,以个人(穿衣穿鞋)、家庭(简单家务)、学校(适当劳动)三个维度罗列任务,激励学生选择自己能完成的事情去完成。此外,独立能力还应提升学生的自我安全意识。将保护自己放在第一位,着重于起居日常,如在家在校不攀爬门窗,发生紧急情况的应对措施等;通勤出行掌握简单的交通规则,注意马路安全、陌生人搭讪等。通过居家出行安全讲座、请交警进行交通安全宣讲讲座等方式,让学生掌握居家安全、出门注意事项,培养学生独立自主的能力。二是要养成“诚实守信”的品质。诚信是人必备的优良品格,诚信是为人之道,是立身处事之本。通过开展“日积一善”活动,一周做几件文明事,学生建立“善行簿”做好记录,教师、家长、学生自己定期对善行进行点评并作出调整建议,逐步养成良好的文明行为习惯。

(2)中年级培养应急自救能力与公平公正精神

一是要在复杂的社会环境中培养学生自救应急的能力。通过对应对突发事件的学习和演练,如紧急疏散演习,每个学期组织数次不定期的紧急疏散演练,请专业人士宣教紧急情况下的自救手段,培养学生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能力,特别是自然灾害中的避难方式。此外,还应该了解社会不法分子对青少年的引诱、拉拢、教唆手段,通过学校图片展示会、邀请公安警察开宣讲会等形式,让学生学会如何辨认非法教唆,知道如何处理相关事宜。二是培养学生的公平公正精神。班级管理由教师指派的班干部委托管理逐渐转变为教师指导下的班级自治,成立班会-确立自治规范-开展各项活动。学生在班级管理中学会选举班干部的程序、班会的组织流程、尊重公平公正的原则等。还可以通过读书会,从阅读中思考公正对于个人和社会的意义,在历史和故事中寻找其中的教训,按照规定时间完成阅读后组织分享会,主要以书面或PPT演讲形式展示感想体会,在学校生活和阅读中培养学生的公平公正精神。

(3)高年级关注社区、社会并了解政府职能

一是要积极关注社区,提高学生的公民参与意识。高年级学生可以通过参与社区实践活动、社区服务活动、社会文化活动、列席旁听小区业主委员会会议等形式了解社区事务,通过撰写听证记录、小组讨论、思想总结等方式加深对社区的了解[9],提高公民参与意识。二是要积极关注社会,培养学生公民参与的习惯。约翰·穆勒说过:“一个绝对不能参与政治事务的人,不能称为公民。”一个合格的公民不仅要在公共领域内遵守公德,关爱他者,更重要的是他们习惯于关注社会和投身公共事务,正所谓“天下兴亡,匹夫有责”,高年级学生公民素养的培养不仅要关注家事,更要养成关注国事和天下事的自觉习惯。三是要关注政府职能,提高学生公民参与的能力。公民参与是公民素养的重要内涵,学校可以为高年级学生拓展参与公共事务的广阔空间,培养学生参与社会实践的意识、责任和能力。如学校可以组织高年级学生了解政府部门的机构设置及运作机制,以及公民参与选举的程序等。学校可以通过班干部和学生会干部竞选的形式模拟选举,锻炼学生公开演讲与公平竞争的意识与能力,通过竞选活动吸引更多的高年级学生参与到学校公共事务的管理中来,从而培养学生的民主参与能力,为日后更好地参与社会公共事务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 黎强,孙长军,秦岩.课程引领全面育人——山东省博兴县德育课程一体化工作综述[J].中国德育,2018(07):28-30.

[2] 占忠建.九年一贯制学校德育工作的新思路[J].湖南教育,2006(12):22.

[3]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编辑部课题组.小学德育课程的构建与实施[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下旬,2006(01):4-43.

[4] 王清粼.强化思想政治课的育德功能,提高德育实效[J].湖北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08,14(03):22.

[5] 樊璐,趙广忠.十项工程:推进德育课程一体化的新探索——访山东省莱州市教育体育局局长尹文涛[J].中国德育,2018(11):34-36.

[6] 黄崴,黄晓婷,.近十年公民教育研究的回顾与展望[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09(01):110-118.

[7] 谢剑雄.论九年一贯制学校德育一体化课程的构建与创新[J].职业(17):8-9.

[8] 陈少艺,杜艳华.从民主协商到协商民主——中国共产党协商民主观的新拓展[J].上海党史与党建,(04):14-17.

[9] 蓝志勇,李东泉.社区发展是社会管理创新与和谐城市建设的重要基础[J].中国行政管理,2011(10):71-74.

【责任编辑  郑雪凌】

猜你喜欢

学段公民育人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家校社协同育人 共赢美好未来
中国公民分批撤离乌克兰
放缓坡度 因势利导 激发潜能——第二学段自主习作教学的有效尝试
积累真素材 表达真情感 彰显真性情——第三学段作文指导教学策略探索
普通高中文化育人的思考与实践
悦人亦育人 冬季里的音乐绽放
湖州试行普通高中学校学段制
公民并积极着
公民生来有权说话:言论自由海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