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小学劳动教育实施的专业支持与条件保障

2021-03-19王飞

教学与管理(中学版) 2021年2期
关键词:教科研劳动课程

摘   要

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有效实施必须获得教育行政部门、教科研部门和各种社会力量的支持与帮助,若单凭学校的力量,其效果将大打折扣,也会影响学生劳动素养的质量。教育行政部门可以通过统筹计划与管理、课程督导与检查、资源统筹与调度、风险防范与管控等途径对中小学劳动教育的实施提供支持;教科研部门能够透过理论引领、实践支持、实验推动、联通中介、资源共享、分享交流等维度提供帮扶;其他社会力量则可以在物质、理论和舆论等方面提供帮助。

关键词

劳动教育 专业知识 教育行政部门 教科研部门

《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和《大中小学劳动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以下简称《纲要》)明确提出在中小学设置每周不少于1学时的劳动教育必修课程,并规定了课外和校外劳动活动时间,劳动周、劳动月的安排,以及通过学科渗透、校园文化建设强化学生的劳动教育效果等多种途径和方式[1][2]。与德智体美“四育”在中小学课程和教学实践中已践行多年、积累了较丰富的开展经验不同,劳动教育的开展经验并不十分充分,且劳动教育对劳动场所、场地的要求较高,劳动教育相关的理論研究成果较少,这都决定了劳动教育的顺利实施需要多方力量的参与,以提供充分的条件保障和专业性的支持。

一、教育行政部门的支持与保障

中小学劳动教育是由地方统筹管理和指导,学校具体设计、开发与实施的教育活动。地方教育行政部门应该在政策制定、资源配置、督导检查等各个环节发挥重要作用。地方教育行政部门应该通过计划制定与制度管理、课程督导与检查、资源统筹与调度、风险防范与管控等策略促进劳动教育的常态实施和有效落实。

1.统筹计划与管理

地方教育行政部门承担着对劳动教育统筹管理的职责,应该根据《意见》和《纲要》精神,结合本地实际情况,制订当地劳动教育实施方案和保障制度。比如,应规范本地区劳动课程的教学要求,明确各年级劳动课时,使课程的开展有理可依、有据可循;应建立和完善各级劳动教育指导和组织机构,分别负责不同层级劳动教育推进任务,并建立相应的规章制度,保证劳动教育责任落实到具体单位,甚至落实到人;应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建立专兼职结合的劳动课教师队伍,保证专任教师的稳定性;应统筹区域教研、科研和培训等业务部门,做到劳动教育研训一体、研训互促,提升劳动课教师的课程设计、开发与实施能力。此外,地方教育主管部门还应该将劳动教育实施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转化为课题,组织各级教科研部门、学校等开展协同研究。

2.课程督导与检查

地方教育行政部门要加强对学校劳动教育的检查与评估,将劳动教育实施情况作为学校考核与评估的重要内容。地方教育行政部门要将劳动课程实施情况,包括课程计划、课程方案、资源开发、课时设置、师资安排、组织管理、课程评价、学生考核等情况纳入实施监测和督导范畴,并将其作为对学校教育教学质量评价和学校领导考核的重要依据。完善通报制度、反馈制度、整改制度、约谈制度等,落实责任、奖优罚劣,通过劳动教育实施情况的诊断与反馈促进学校教育与教学改进。要依托专业组织、教科研机构等,及时发现、整理、总结和推广劳动教育实施的先进经验和典型做法,开展各级各类学校劳动课程展示评比活动,提升区域劳动教育整体实施水平。积极探索将学生劳动课程学习、劳动实践锻炼、创新性劳动成果以及劳动习惯养成、劳动品质形成等纳入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探索建立科学的评价指标体系,将考核结果记入学生综合素质档案,作为学生升学、评优的参考。加强劳动教育的社会宣传力度,彰显劳动在立德树人中的重要作用,营造良好的劳动教育生态环境。

3.资源统筹与调度

地方教育行政部门要确保劳动教育所需经费,支持劳动课程资源和基地建设。加强本地劳动实践基地创建,积极建设和改造劳动教育实践基地,聘请专家科学规划与设计劳动教育实践基地的布局、设施设备安排等,并根据区域内各级各类学校劳动教育开展内容、学习进度等,合理规划各校进入劳动教育实践基地的时间和课程安排,增强劳动教育实践基地各项活动的育人性和实效性。指导每所学校充分挖掘现有劳动资源,充分发挥公共区域、教室、食堂、楼宇等空间或场地的劳动育人价值。积极争取社会各方面的支持,与工厂、农场、社区等合作,组建灵活多样的劳动教育协作基地,并协调政府相关部门加大对这些企事业单位的奖励力度,如适当降低其纳税额度等,以鼓励更多机构为学校劳动教育的开展提供优质的实践基地或场所[3]。应强化资源统筹管理,建立健全校内外劳动教育资源的利用与转换机制,强化公共资源共享机制。在规划新建学校时,应适当考虑学校劳动实践的需要,并协调相关部门,为学校劳动实践基地和场所建设提供帮助和支持。

4.风险防范与管控

地方教育行政部门要与有关部门统筹协调,建立安全管控机制,分级落实安全责任,为劳动教育实施提供保障。应制订劳动实践风险防控预案,完善应急与事故处理机制。成立专门的安全督导组织或委任第三方机构对学校和劳动实践基地进行安全风险排查,将学校和劳动实践基地在设施设备、材料、工具和防护用品使用安全以及劳动过程的规范性管理等情况作为督查的重点,及时清除学校和劳动实践基地存在的各种隐患,保障学生的安全。应统筹规划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特点的劳动项目和劳动强度,避免超越学生身心发展水平的劳动内容。还可以协调具有良好声誉和信誉的保险机构设置学生校外劳动安全保险,义务教育阶段的保险费用应该由政府承担,为学生的安全保驾护航。

二、教科研部门的支持与保障

各地教科研部门可以利用自身科研和资源优势,提供理论引领、实践支持、实验推动、联通中介、资源共享等作用。

1.理论引领

新时代劳动的内容和形式发生了巨大变化,高科技劳动、信息化劳动等新兴劳动不断涌现,生产与技术、知识与价值、信息与文化、时间与空间等劳动要件的耦合比任何时代都更加复杂、多样。这些都对劳动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对学校和教师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教科研部门可以发挥自身科研优势,密切关注国际国内劳动以及劳动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动态和趋势,积极探索新时代各级各类学校劳动教育开展的有效方式和可行路径;还应该继续加强对劳动和劳动教育基本概念、范畴、性质等基础理论方面的研究,为学校开展劳动教育提供坚实的理论支持和专业引领。

2.实践支持

教科研部门应该依托教研、培训、课题研究等活动,指导、帮助学校和教师提升劳动课程设计与实施能力;应积极开展调查研究,全面了解当前各级各类学校劳动教育开展的现状、困境,并基于理论分析,给出科学可行的改进策略;应增强对学校劳动教育的实践指导力度,联合大中小学开展劳动教育实施行动研究,在与学校和教师的合作研究中,不断改进、优化劳动教育实施路径;应通过实地考察、现场观摩等发现各级各类学校劳动课程实施的典型经验和优秀案例,并帮助学校和教师总结经验、提炼成果。

3.实验推动

教科研部门可以与学校密切合作,开展多种形式的劳动教育创新实验,就劳动教育实施问题进行科学设计,并帮助学校和教师按照实验有关规程进行操作实施并对结果进行科学评估。在对实验成效反思的基础上,不断完善,从而形成可推广的劳动教育实施模式。在合作过程中,应充分尊重学校和教师的首创精神,鼓励学校和教师积极探索,创造性地开发与利用各种课程资源,丰富劳动教育的实施途径和方式,鼓励和帮助学校和教师将具有劳动教育价值的人物故事、典型事迹等融入学校课程或校园文化建设中,不断创新劳动教育的新形式、新路径。

4.多方聯动

劳动教育的实施质量不仅与学校劳动教育设计与实施的系统性、科学性和规范性有关,还与社会、家庭等大环境的支持相关。教科研部门应发挥沟通学校与家庭、学校与社会等的中介和桥梁作用。一方面,教科研部门应积极研究劳动教育相关的合作领域以及学校与企业、家庭、社会组织的合作空间;另一方面,教科研部门应该通过科学研究、实证调查等找出各机构或团体合作的有效路径,将合作真正落到实处。

5.资源共享

教科研部门可以构建劳动教育网络平台,探索和建立优质资源的共享与利用机制,结合各地文化传统和地域特色,积极开发具有地方特色、符合学生年龄特点的线上线下劳动课程和活动项目,并增加劳动内容的知识性、趣味性、思想性,为劳动教育的实施提供高质量、常态化的资源支撑。劳动资源不仅应该向学校、教师和学生开放,也应该向家长、社会人士等开放,通过具有趣味性和教育性的鲜活案例和典型经验等提升家长、社会大众热爱劳动、尊重劳动的风气,为学校劳动教育的有效开展奠定良好的社会舆论氛围。

6.展示交流

教科研部门要依托教研活动、培训活动、课题研究等,通过观摩、实地考察和走访调查等多种途径发掘劳动教育的典型经验,尤其要积极捕捉育人效果良好、形式新颖、特色鲜明的主题活动。同时,还应该发挥自身专业优势,加强对学校和教师的指导和引领,参与学校劳动课程设计与开发、实施与评价的整个环节,从中培育典型经验。在此基础上开展各级各类学校劳动教育成果展示交流活动,激发学校和教师实践创新的潜能和动力。

三、社会力量的支持与保障

劳动教育的开展是一个系统工程,还需要各种社会力量的参与,以提供多样化的帮助与支持,与其他力量共同构建多元支持网络,共同提升劳动教育的质量。

1.物质支持

由于劳动教育的开展需要基于一定的场地和必要的设施设备,单靠政府和学校往往难以满足,社区、家庭、企事业单位、工厂、农场等可以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为学校开展劳动教育提供一定的场地、设施设备等支持[4]。比如工厂、农场可以为学校提供开展生产劳动的场地和设备,在保障安全和不影响生产进度的前提下,接纳部分学校前来进行劳动观摩、见习等活动,工厂和农场也可以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将一部分设施设备、工农业产品等免费赠送给学校,为学校开展工农业生产劳动提供一定的物质支持。社区、家庭等在力所能及范围内可以向学校提供一定的劳动场所或劳动物资。

2.理论支持

与劳动教育相关的部门或对劳动教育有一定学术旨趣的团体或个人,可以积极开展劳动教育研究,结合实际需要,为学校劳动教育开展提供理论支持;有条件的部门可以免费向学校和劳动课教师提供一定的培训,给劳动教育实践提供理论支持;信息网络与文化教育机构可以充分利用资源优势,创办劳动教育专题网站,大力开展网络支持与服务,将有关科研成果、教研优秀案例、典型经验等在网站上分享,为学校和教师提供最新的研究与实践成果,还可以开设劳动教育专栏,允许学校和教师上传自己在开展劳动教育过程中的经验成果和实践反思,既可以增进互动,也可以为他人提供借鉴。

3.舆论支持

健康的劳动观念是劳动教育得以顺利开展的重要环境保障。广大媒体机构及其从业者、社会大众、家长等应该从自身做起,自觉与不劳而获、歧视普通劳动者的不良风气和错误观念作斗争,并率先垂范,在家庭、工作和社会公共场所严格要求自己,做好表率。电视、报纸、网站等媒体机构应该抵制各种扭曲劳动和劳动教育的言论、行为,多刊载、播放反映普通劳动者、劳动模范、劳动先进个人等的影视、文学艺术作品、短视频、新闻报道等。媒体工作者应该积极创造适合新时代要求、体现新时代劳动精神的影视与文学艺术作品,以创造风清气正的媒体环境;作为自媒体时代的个体,也应该严格管控自己的行为,不发布、传播有损劳动、劳动者形象的文字、图片、视频等材料。家长应该从自身做起,为孩子塑造积极向上、热爱劳动的家庭文化氛围,形成全社会支持劳动、支持劳动教育的良好舆论氛围。

参考文献

[1]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EB/OL].(2020-03-20).http://www.gov.cn/zhengce/2020-03/26/co

ntent_5495977.htm?trs=1.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大中小学劳动教育指导纲要(试行)[EB/OL].(2020-07-07).http://www.moe.gov.cn/srcsite/A26/jcj_kcjcg

h/202007/t20200715_472808.html.

[3] 王飞.新中国劳动教育70年回顾与展望[J].教育史研究,2019(03):93-103.

[4] 王飞,徐继存.大中小学劳动教育实施现状的调查研究[J].课程·教材·教法,2020(02):12-19.

【责任编辑   王   颖】

猜你喜欢

教科研劳动课程
劳动创造美好生活
《ERP原理与应用》课程混合式教学改革探索
快乐劳动 幸福成长
课程思政在组织行为学课程教学中的探索与实践
基于STEAM教育的立体教科研模式构建与实施
关于多维联动教科研共同体的行动策略研究
School life课堂实录
热爱劳动
A—Level统计课程和AP统计课程的比较
拍下自己劳动的美(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