场效应管功率放大器前后级的设计与分析
2021-03-19广东培正学院隋传国
广东培正学院 隋传国
真空管由于存在空间电荷传输滞后特性,放大器具有特殊的音色,温暧柔和,尤其是重放人声,表现的醇美剔透,耐人回味无穷,尤以表现人声音乐情感见长。而晶体管放大器具有犀利的分析力、宽畅的频响和强劲的动态,具有朝气蓬勃、催人奋进的感召力。
场效应管放大器音色介于以上两者之间,既有电子管功放声音细节温暖耐听,具有感染力;低音不浑浊,高音圆润,又兼有晶体管体积小、效率高等优点。反复比较证明,场效应晶体管的适应范围大,表现力强,除具备胆管的特点外,对铜管乐、交响乐等各种乐器刻画逼真,干净利索,乐感朝气蓬勃,气势磅礴,是音乐爱好者的上佳选择。
在原电路结构的基础上,详细分析了电路参数,对音响爱好者自己开发前后级功放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1 前级放大器的结构与特点
前级放大器结构如图1所示:
图1 前级放大电路图
前级放大器采用场效应三极管2SK30,T2接成共漏极电路以提高带负载能力。
1.1 静态工作点的确定
根据2SK30的输出特性曲线(见图2),当iD=1.2mA附近时,静态工作点位于中部。根据公式(1):
IDSS为uGS=0时的漏极电流。
UGS(OFF)称为管子的夹断电压。
由图可见,IDSS=2.8mA,UGS(OFF)=-1.6V。令iD=1.2mA
带入公式得到两个解uGS1=-0.6,uGS2=-2.65V,uGS2与题意不符,故舍去。
图2 2SK30的特性曲线图
对应地,T2的工作电流也是1.2 mA附近,处于最理想的工作状态。
调节2SK30A的机理是:电阻Rf3与电压放大倍数成正比,在确定了Rf3后,场效应管T1漏极电压(以下称为UD1)11 V为最佳,可通过调整Rf5的阻值来进行。值得一提的是,因为设计的是甲类放大器,T1是结型场效应三极管,源极电位设计在+0.6 V,对应的漏极电流(以下称为ID1)在1.2 mA。如果UD1低于11 V,说明ID1大了,此时应当调大Rf5;如果UD1提高了,说明ID1小了些,此时应当调小Rf5。如此往复多次,最后确定Rf5为18 kΩ,Rf3为8.25 kΩ。
场效应管T2组成源极输出器,放大倍数接近1。源极电压约为11.5 V,电阻Rf7选为9 kΩ。漏极电流约为1.28 mA。
1.2 场效应管跨导的计算
场效应管的跨导与静态工作点的设置和特性有关。当T1漏极电压10.5 V时,T2源极电压11 V,根据公式(2):
IDQ——静态工作点漏极电流,可由Tf1漏极电压计算得到;
IDSS——uGS=0时的iD值,从场效应管转移特性图得到;
UGS(OFF)——夹断电压,从场效应管转移特性图得到。
根据图1所示,夹断电压为-1.6V,IDSS为2.8 mA,静态漏极电流为1.2 mA。再根据公式(2)计算出跨导为2.29 mS。
1.3 共源电压放大倍数的计算
以场效应管T1为核心组成的甲类电压放大器,其电压放大倍数计算公式为:
把各项参数带入公式计算后得到前级电压放大电路(见图1所示)的放大倍数约等于-15.4。
1.4 最大不失真输出电压
场效应管电路最大不失真电压的求法分为最大值和最小值,当输入信号的正半周峰值时对应放大器交流输出负半周的最小值。
1.4.1 ug与us的关系
在放大器的输入端信号增加时,漏极电流iD增加,由于Rf4的负反馈作用,uS上升,使电路达到新的平衡值,iD和uS不再增加。
根据电路的交流分析:
得到:
可见,当ug增加时,us也按比例增加。
1.4.2 可变电阻区的电压uDS
借助仿真软件MULTISIM,观察输出波形,当出现失真时,即可确定可变电阻区的电压uDS。
实验的方法是逐步增加输入信号,当结果出现明显的削顶失真和削低失真时,见图3所示:
图3 输入信号达到1V(VP)时的显示结果
即可确定最大不失真输出电压。实验中当输入信号达到1 V(VP)时,出现了图3所示的显示结果。此时,输入信号ug=1 V(VP),根据公式(4),uS=0.19 V。在输入信号的正半周峰值时刻:
从输出特性曲线上看,iD已大于2.4 mA(ugs>0 V),iD与UDS处于变阻区。
1.4.3 直流负载线方程
因为UGS=-US
根据公式(1),得到:
带入直流负载线方程得到:
可见UDS与ID并不是完全的线性关系。
1.4.4 最小漏极-源极电压uDSmin
由交流负载线方程uDS=VCC- iD(Rf3+ Rf4)
当uDS=0时,
过uDSmax点和这两点画交流负载线如图4所示:
图4 交流负载线示意图
在图上找到交流负载线与VGS=0 V的交点,读出此点的uDSmin约等于1.5 V。
因此,U=min{UDSQ- uDS0,IDQRf3}=9V。
实际上,当幅度在8V以上时,线性已经变差。后级放大器的放大倍数为10,也不会要求前级的幅度超过4 V。因此本放大器有充足的裕量保证它工作在线性良好的区域。
用场效应管JFET做甲类放大器的计算较复杂,少有文献记载,好在采用仿真软件既方便又直观。
1.5 前级放大器性能分析
采用MULTISIM软件仿真结果如图5所示,此时的输入信号幅值是300 mV,输出信号幅值4 V。仿真的放大倍数13.3,与计算得到的相差不大。结合上文的本电路最大不失真电压幅度9 V,完全满足后级放大电路对前级的要求。
2 功率放大电路的设计与分析
后级功率放大器的电路如图6所示,是一个三级放大电路。第一级为差分放大电路,Tm1和Tm3是N沟道结型场效应管,它们的特性一致,以保证漏极电流的线性良好。Tm2和Tm4是P沟道结型场效应管,也要求特性一致。Tm2和Tm1特性互补,互为有源负载。这一级为双端输入单端输出差分放大电路。
图5 输出幅度4V时的波形
由于Tm1、Tm5是反相放大器,其余都是同相放大器,所以整个放大器的反馈信号与输入信号同相。形成共模差分放大器。
Tm2、Tm6的分析与此相同。
图6 后级功率放大器电路图
2.1 输入级
N沟道结型场效应管2SK246Tm1和Tm3具有相同的特性,组成对称的差分放大电路,能显著抑制零点漂移;只对差模信号具有放大能力,而对共模信号具有很强的抑制能力。输入信号由Tm1栅极输入,差分放大器的负反馈信号由Tm3栅极输入。这个差分放大的输出端只有一个,经差分放大后的单端输出信号由Tm1的漏极引出。
2.1.1 双端输入单端输出差分放大器
当存在反馈信号时,即为双端输入单端输出差分放大器。
2.1.2 共模放大倍数
由于uin=uf,电路参数理想对称,管子Tm1和Tm3栅源电压增量(包含直流量的瞬时总量)相等,,漏极电流增量(包含直流量的瞬时总量)相等,;
这里,gm是Tm1的跨导。
RDSTm2是的漏源等效电阻,大约200 kΩ。
由于RDSTm2很大,所以uDTm1近似等于。
2.1.3 静态工作点的设置
根据场效应管2SK246的特性曲线图7所示,场效应管Tm1和Tm3的漏极电阻的电压降1.5 V,漏极电流1.5 mA,对应的栅源电压-1 V。下一级Tm5的集电极电流0.8 mA,留在下一节展开讨论。
图7 JFET2sk246场效应管的转移特性曲线
P沟道结型场效应管Tm2和Tm4的分析与此相同,读者可借鉴得出结论。
2.2 电压放大级
三极管Tm5和Tm6组成推挽式电压放大器,二者互为集电极有源负载,所以他们的放大倍数都很大。例如当三极管Tm6基极电位下降时,其集电极电流也下降,阻抗变大,成为三极管Tm5的负载;因为与之搭档的三极管Tm5基极电位也是下降的,可其集电极电流上升,放大倍数很大。此级完成功率放大器的电压放大任务。
2.3 电流放大级
场效应管Tm7、Tm8、Tm9和Tm10是电流放大电路。
整个放大器放大倍数是10,由反馈支路(Rm7、Rm8)决定。
3 后级功率放大器的调试
Tm1漏极静态电流设定在1.5 mA,为的是将Tm5和Tm6静态集电极电流设定在0.8 mA,Tm9、Tm10的源极之间的电位差的调节环节有两个,一是调节Rr1,调大电阻值能减小这个电位差,反之调小电阻值能增大电位差;二是调节Rr2,调大电阻值能增加电位差,反之调小电阻值就能减小电位差。实际操作中电位差关乎大功率管的安全,设定在1 V较好。
末级放大器设计成甲乙类推挽式,为了克服交越失真,末级功率管(配对场效应管Tm9和Tm10)静态电流调节在10 mA左右。
结语:用场效应管做出的功率放大器声音有灵性,音频饱满,动感十足,是广大音乐发烧友的不二之选,值得一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