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现状及路径探析
2021-03-19张建取杨滟茹
李 浩,张建取,杨滟茹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江苏 南京 210044)
2018年左右,全国高校迎来首批“00后”大学生,“00后”大学生逐渐成为大学校园的“主力军”。“00后”因所处时代的特殊性而有着不同于“80后”,“90后”的心理特征,与之相对应的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要因时而变。本文通过问卷调查的研究方式对现阶段“00后”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现状进行数据分析,并分析存在问题的原因,进而提出创新“00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方式的路径。
一、“00后”大学生心理特点
为准确客观地总结出“00后”大学生的心理特点,课题组于2020年6月至8月以南京某高校的“00后”大学生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抽样的方式进行问卷调查。共发放问卷804份,收回有效问卷802份,有效回收率为99%。其中男生301人,占比37.44%;女生503人,占比62.56%。
(一)心理健康状况总体良好,缺乏清晰的认知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孩子的心理状况的关注度也越来越高,同时社会、学校、家庭不仅仅只关心孩子的学习方面,更注重孩子的身体和心理的健康成长,总体来说,“00后”大学生心理状况整体是好的,但部分“00后”大学生对心理健康缺乏清晰的认知。
问卷中提到,在你心情不好的时候你会做哪些事情?结果显示,大多数同学在心情不好的时候都会通过外在的方式释放压力,例如和朋友吐槽、玩游戏、运动、唱歌等。如图1,你了解“心理健康标准”这个概念吗?熟悉这一概念的同学仅占12.44%,大多数同学处在“较了解”和“不太了解”水平,对基本的概念常识处于模糊状态,这说明“00后”大学生大概知道心理健康教育这一概念,但对其含义、范围、内容等没有清晰的认知。
图1 你了解“心理健康标准”这个概念吗?
(二)有正确的恋爱观,部分学生恋爱挫折承受能力弱
大学生正是青春懵懂的时期,不同于“90后”的是,“00后”在对待爱情的时候,显得更加成熟,比较清楚自己恋爱对象的标准和方向,有比较正确的恋爱观。但是仍然有部分学生恋爱抗挫折承受能力差。
问卷中,你喜欢的人的日常行为对你的心理状况有多大影响?有很大影响的仅占11.63%,多数学生能理性爱慕,理性对待爱情。这部分学生中有52.22%的“00后”大学生表示以对方为榜样鞭策自己。但也有部分学生不敢直面自己的情感,害怕被对方拒绝,这部分学生因此会产生心理异常,在谈恋爱这方面产生畏惧心理。
(三)批评后善于反思,部分学生自尊心不强
批评教育是一种挫折教育,适当的批评教育可以使学生逐渐形成接受挫折的心理准备,增强心理免疫力。[1]高校教师、管理者在日常教学和管理中开展适当的挫折教育是非常必要的,大部分学生能够接收老师的批评并且吸取教训。69.78%的“00后”大学生表示老师的批评很有价值,可以及时纠正自己的错误,帮助自己进步。问卷中,面对批评绝大部分“00后”大学生可以理性对待,遇到批评甚至是指责时并不会立即因为事件表面的负面性而产生低落、消沉的情绪。多数学生在负面情绪缓和后仍能正视自己自身存在的问题。只有3.77%的学生表示会“怀恨在心”,表明自尊心缺乏的同学在批评后会出现偏激情绪。
(四)学习方式自主化多样化,部分学生学业任务重学业压力大
“互联网+”时代,“00后”大学生是名副其实的码农,他们是伴随着互联网发展起来的一代,在互联网工具的运用上也表现出更好的适应性和契合性。在自主学习方面更显现出多样化,偏向于通过网课资源、电子笔记、论坛讨论等方式搜集整合自己所需的资料。但是“00后”大学生是每个家庭的希望,学习压力也是比较大的。如图2,“00后”大学生学习上的压力主要来自于自我约束、家长期望、老师要求、同学竞争等方面。
在高校教学质量改革后,大学不再是安乐窝,考上大学不再代表轻松或者解放,而是进入自我学习、自我管理的新阶段。尤其是刚刚从高中到大学,不太适应大学的学习方式,给部分学生带来阶段性的心理压力。问卷中调查“00后”大学生目前学习压力情况,37.06%的同学表示“压力较大”,2.47%的同学甚至表示“快要崩溃”,甚至有5.22%的学生表示无论什么考试考前都会失眠。可以看出部分学生在学习方面的压力是较大的。
图2 你觉得学习上的压力主要来自于哪里?
(五)人际关系和谐友好,部分学生因人际关系复杂焦躁不安
大学校园是一种群体性的生活空间,大学生大部分时间都是和同学待在一起,因而同学之间的和谐相处显得尤为重要。“00后”大学生在人际交往上表现得更具有宽容性,处理人与人之间矛盾的方式更加温和,做事情能够大胆提出自己的真实想法。如图3,非常不好和不好仅占1.87%和1.62%,大部分“00后”大学生舍友关系还是很融洽的。一方面是“00后”大学生愿意真实地表达自己的诉求,能够说明自己的真实想法;另一方面是能够认真地接受批评,在别人指出自身存在的不足后可以及时改正。
但是仍然有少数学生因为无法正确处理人际关系而产生心理压力。问卷中68.4%的同学表示曾担心过会失去朋友,其中9.2%表示经常担心。“00后”大学生对友谊的重视使得部分学生在处理人际关系时会因为过于纠结自己的处理方式而产生焦躁不安的心理。
图3 你和舍友的关系如何?
二、“00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剖析
(一)严峻的就业形势
由于经济发展速度放缓,企业对人才的需求大幅减少导致大学生的就业率降低。一方面由于高校扩招,教育资源分布均衡化的进度逐步推进,使得本科毕业生数量逐年增加,除少数热门产业岗位缺口尚大,许多传统产业呈人才饱满态势,企业拥有更大的挑选空间,使得毕业生的竞争压力增大。未来就业环境预估的高竞争压力使得部分“00后”大学生处在对将来的担忧中,担忧是否会出现“毕业即失业”的窘境。另一方面,部分家庭生活水平较高的“00后”大学生,他们秉持“只要好好学习其他都无所谓”的心态,想着自己以后工作生活包办思想。在“父母代决策”的生活环境下,学生的未来规划能力欠缺,这些低生活压力下学生表现出对未来就业漠不关心的态度,甚至有的学生抱有“只要好好学习就会有工作”“只要好好学习家长会安排工作”等对自己极不负责的看法。
客观上不乐观的就业环境和主观上的漠视心理导致了“00后”大学生目前所面临的不容乐观的就业形势。对未来前景的茫然与担忧使一部分人承受着过多的不必要压力;缺少危机意识的学生处于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状态,不符合全面发展要求。
(二)高校心理教育缺乏体系,心理教师水平有差异
80年代中后期中国部分高校尝试建立心理健康咨询平台,此后开始设置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经过近些年的不断发展,我国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取得了有效成果,但仍有部分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缺乏完整体系
第一,教学方法有待更新,课程安排缺乏完整体系。“00后”大学生有着与其他任何时期不一样的心理特点,高校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方法都要与时俱进,一成不变的方法无法适应“00后”大学生的心理特点。有的高校将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己经逐渐纳入到高校的教学系统之中,但缺乏系统的课程体系,大部分都属于选修课,普及程度不高,并且为纯理论讲授,总课时相对较少。在课程安排上,大部分高校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仅对大一年级开放,并且课程内容较为浅显,偏向于增强新生大学适应性、缓解新入学的焦虑情绪的内容。对于升入高年级的大学生来说缺少足够的心理健康教育辅导。
第二,教育对象单一,教育宣传不到位。当前大部分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对象是心理异常的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应该是多维度的,不仅仅局限于课堂教学,还应有学生自发组织的心理剧、科普短文,心理咨询室等形式。在心理健康教育宣传上,需要建立长效机制,部分高校只在心理健康月做一些团辅、心理知识比赛等。
第三,教育质量有待提高,教师水平参差不齐。现阶段,“00后”大学生心理健康知识的获取大多来自课堂。有的高校专业心理健康教师较少,有些教师由辅导员或者班主任兼任,有的辅导员是科班出身,但是有的辅导员是理工科专业背景,课程教学内容的标准化和专业化水平有待提升。
(三)“保姆式”家庭教育
“00后”大学生最常见的家庭组成是“四二一”或者“四二二”祖辈、父辈、同辈的模式,大部分“00后”大学生都是独生子女,他们享受着诸多长辈提供的资源供给,生活条件处于较高水平。第一,长辈对晚辈的关注点集中于学习成绩,因而对孩子不可避免地进行“保姆式”养育,除学习以外的事情都可以由长辈来做,孩子只负责学习即可。第二,“00后”大学生过早接触网络,家长不及时引导会使不良信息误导孩子。
部分“00后”大学生有明显的“高分低能”的特征,即呈现文化程度高、考试分数高,但生活技能匮乏、能力低下的问题。这些自主能力差、适应性弱的“00后”大学生不适应自主性强的大学生活,极易出现焦虑、烦躁、苦恼等负面情绪。
(四)学生自我认知、情绪管控出现偏差
“互联网+”时代,“00后”大学生接触的新鲜事物多,有时候不良思想会影响他们的健康成长。尤其他们还在学校,自身价值观还处在不断完善过程中,他们的自我认知和自我情绪管控有待提升。
第一,在自我认知方面,“00后”大学生在不断完善自我认知过程中存在一些不足,例如自身阅历不足、生活经验缺乏等,导致价值观在形成过程中偏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日后的成长成材是不利的。
第二,在日常情绪管控上,“00后”大学生更愿意真实地表达自己内心的想法,但有时候在表达与他人不同的观点时,可能会出现激动、偏激等。另外,优越的家庭条件和生活环境、抗挫抗压能力差也会影响“00后”大学生的日常情绪,时不时会出现“生活好无聊呀!”“活着没意思!”等消极情绪。
三、“00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路径探析
(一)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不断完善高校“心理育人”体系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加强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培育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社会心态[2]”。高校也是一样,建立完善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体系是解决“00后”大学生心理异常的重要举措。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实施纲要中提出构建“十大”育人体系,其中重要的一环是积极构建“心理育人”体系,加强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深入构建教育教学、实践活动、咨询服务、预防干预、平台保障“五位一体”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格局。[3]
第一,教育教学方面,突出对学生的价值引领。高校要把知识传授、价值引领、素质教育相结合,着重培育师生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健康心态,健全高校心理教育体系。各高校在将心理教学课程作为大学生必修课的同时,还可以编写规范的心理教材,开设在线课程以及心理辅导活动课等,同时其他老师能在学科教学中渗透提及心理健康的内容,实现心理健康知识教育全面覆盖。第二,实践活动方面,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在实践活动中深入贯穿心理知识。高校应在其公众号、官方微博等网络平台宣传心理健康实践活动,鼓励师生参与。例如,举办“5·25”大学生心理健康节等品牌活动,大学生心理健康推文征文比赛、绘画比赛等文体活动,社区人群心理健康调查的社会实践活动。第三,咨询服务方面,把握师生成长发展需要,提供及时的心理咨询服务,帮助解决师生在工作学习中遇到的心理问题。高校按照实际情况按比例配备心理健康教育专业的教师,设置心理咨询中心,为师生提供专业的心理咨询服务。第四,预防干预方面,加强预防干预体系的建设,从源头上减少心理问题的产生。推广应用《中国大学生心理健康筛查量表》来提高心理健康素质测评覆盖面和科学性。建立舍长、班委、辅导员、学院、学校心理咨询师“五级”预警防控体系,完善心理危机干预体系,提升心理问题预防工作前瞻性。第五,平台保障方面,建立并完善线上及线下心理健康咨询平台,各高校可以开设属于本校的心理健康咨询防控APP以及校内专业的心理健康咨询室,给心理健康情况欠佳的师生及时提供帮助,保证人均经费投入和心理咨询辅导专用场地符合国家规定。
(二)拓宽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渠道,不断创新“校医”精准心理健康教育方式
“00后”大学生有着价值追求自由化个性化、学习方式自主化多元化、消遣娱乐网络化数字化、处事态度理性化世俗化、人生理想现实化形式化等特点,“00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要因时而化。第一,建立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充分利用网络、微博、抖音、微信公众号等媒体,以方便快捷、形式多样、容易接受的方式开展高效的教学和实践活动,实现心理健康知识教育全覆盖。第二,高校要从被动防御的舒适圈中跳出来,进行主动探求,对出现心理健康问题的学生要跳出咨询只在咨询室的范围,做到早发现、早治疗。在自身建设能力不足的情况下可以寻求社会资源的帮助,对接当地具有心理治疗资质的医院,打造“高校——医院”的精准心理辅导模式。“00后”大学生出现轻微心理异常时,经过心理中心教师的疏导后可以逐渐恢复到正常状态,但是心理中心教师毕竟不是专业的心理医生,学生出现中高度抑郁症、精神分裂症前兆时,建议去与学校合作的医院定点医生处进一步诊断治疗,合作医生要把学校学生情况予以反馈和沟通,使“校医”合作精准高效合作。一方面定点医院收集到患者数据,为后续的心理健康治疗提供数据,另一方面学生能够得到及时专业的治疗。
(三)提高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专业教师比例,不断提高心理健康教育专兼职教师水平
专业、专职的教师是做好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关键一环,教师的专业水平、理想信念、道德情操、扎实学识、仁爱之心直接关系到“00后”大学生的健康发展。第一,将心理专职教师纳入思想政治工作队伍中,加强专职教师的定期培训和学习,建立专职教师晋升单列计划,调动专职心理教师工作的主动性与积极性,第二,在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规模逐步扩大的同时,心理健康教师的需求缺口也大幅增加,但该专业的毕业生规模没有大幅度增加,专职教师的数量并不能满足高校关于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要求。在这种情况下,可以适当提高心理健康教育兼职教师比例,可由经过培训并考核合格的辅导员兼任,来适应“00后”大学生的需求。第三,积极构建本校专业心理健康教育团队。高校结合自身实际,逐步建立一支专职为主、兼职为辅、相对稳定、素质较高的心理健康教育团队,为“00后”大学生提供全过程全方位的心理健康教育。
(四)高校“00后”大学生自觉学习心理健康教育理论,不断提高自己的心理素质
“00后”大学生处于正确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仍需要不断学习理论知识,武装自己头脑。第一,树立自我意识。“00后”大学生在日常生活、学习、工作中,对自己要有清晰的认识,既不夸大也不自卑,然而他们处在人格完善定型期,心智还不成熟,遇到事情容易冲动,当自我认知和社会现实产生冲突时,就会出现心理问题。这就需要“00后”大学生在实践中给自己清晰的定位,认清自己的长处和不足,在实践中不断了解和评价自己。第二,重视心理健康教育课。学校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学生要对这门课予以足够的重视,在课堂上认真听讲,用心用脑与教师互动交流,真正学有所成、学有所用,将所学知识转化为助力自己成长成材的有益动力。第三,合理利用心理咨询平台。学校设有心理咨询室、团体辅导室、沙盘游戏室等,当学生出现心里异常而自己无法解决时有咨询的地方。“00后”大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将以上活动纳入到自己的文体活动中,借此提高自己应对心理异常情况的能力。
新时代,应充分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的育人优势,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全面提高“00后”大学生的综合能力,通过社会、高校、家庭以及学生本人通力合作,形成全过程全方位的育人新格局,不断探索提高“00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新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