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收入差距对住房价格的影响
——基于24个一二三线城市代表的实证检验

2021-03-19赵殿英侯为波

关键词:居民收入基尼系数城镇居民

赵殿英,侯为波

(淮北师范大学 数学科学学院,安徽 淮北235000)

0 引言

1998年国家全面停止住房实物分配,实行住房分配货币化. 住房制度市场化改革以来,房地产市场逐渐发展起来,房价扶摇直上,住房成为社会重要的民生问题. 根据《中国统计年鉴》数据显示,全国商品房平均销售价格从1998 年2 063 元/m2一路攀升到2017 年7 892 元/m2,累计上涨382.5%,平均每年上涨19.13%. 明星城市的房价涨幅更大,比如北京、上海1998—2017年的年均涨幅分别为33.7%、39.35%,高于当地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率. 城镇居民收入是房价的影响因素之一,期间城镇居民的人均可支配收入也从5 425元上升到36 396.2元,虽然累计涨幅为670.9%,是房价涨幅的1.75倍,但购买住房仍旧是中低收入家庭的主要压力. 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我国居民收入水平持续上涨的同时,居民收入差距也在扩大. 本文探究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差距对住房价格的影响机制,寻找合理控制房价的长期有效机制,并通过房价调控降低中低收入家庭的住房压力.

房价的影响因素一直都是学术界研究的热点,国内外学者就居民收入差距与房价关系的研究成果颇多,主要分以下3类.

房价对居民收入差距的影响. Matlack 等[1]通过建立局部均衡模型,对美国部分地区1970—2000 年房价与收入差距的关系作实证分析,得出房价上涨是收入差距扩大的主要原因这一结论. 胡晶晶[2]通过分析全国31个省1999—2010年的面板数据,得出商品房价格上涨会导致城镇居民收入差距更大的结论,并且住房价格对城镇居民收入差距的正向影响更显著. 范红忠等[3]从城市规模角度探究,采用CHIPS 2002—2008年住户数据进行分析,发现城市规模和城市房价的提高,对该城市的居民收入差距的基尼系数有重要推高作用. 季晓旭[4]采用聚类分析方法建立动态面板模型,得出房价上涨直接加重我国城乡收入差距,并对不同经济发展水平产生的作用效果进行讨论. 程琦等[5]从区域差异视角出发,分析数据得出高房价对居民收入差距的扩大有显著影响,并且农村比城市更显著.

居民收入差距对房价的影响. Kredler等[6]研究发现,收入差距的拉大是资产价格上涨的一个重要因素. Zhang[7]从低收入者住房负担角度考虑,实证结果显示,收入差距拉大会促进房价上升,进而使得低收入家庭住房成本更大、人均居住面积更小. 徐舒等[8]通过分析宏观经济数据得出,收入差距拉大对房价有正向影响. 陈慧慧[9]以调控政策为例,发现收入差距增大会削弱政策的调控效果,同时促进房价的均价上涨. 范方志等[10]认为,分配差距对房价上涨的刺激的作用机制是通货膨胀. Matlack等[11]发现美国发达城市在住房空置率低时,高收入者收入的增加会导致房租显著上升. 周小寒[12]建立动态面板模型对数据进行分析,得出房价上涨预期的情况下,居民收入差距拉大促进房价上涨,并且上涨预期越强促进效果越显著.

居民收入差距与房价相互影响. 任伟等[13]建立PVAR(面数向量自回归)模型实证研究贫富差距、房价与经济增长三者之间的互动关系. 经济增长与房价相互促进,贫富差距对房价呈现波动性影响,即先促进后抑制. 李勇刚[14]选用我国31个省市1999—2013年的面板数据建立面板联立方程模型,实证发现,收入差距与房价之间存在正向互动关系,并指出收入差距对房价的作用程度更大. 杨巧等[15]通过面板回归模型实证检验26个大中城市的数据也发现基尼系数与住房价格互为正向影响.

上述文献的研究观点不一,多为对省级数据的分析,不能准确体现城市之间的异质性,少数从市级层面数据的研究,城市仅选择大中城市,且对样本数据的分组较笼统. 本文选取24个城市为研究对象,其中一线城市2个,二线城市9个,三线城市13个. 相比前人的研究市级数据更为细化,选取不同经济发展城市的代表城市,分组研究不同经济发展城市居民收入差距对房价的影响,发现前期居民收入差距会促进房价上涨,后期转变为抑制房价上涨;两者的关系与城市经济发展程度有关,一二线城市居民收入差距抑制房价上涨,三线城市基尼系数每增加1%,房价将上涨0.038%.

1 模型设定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发展,城镇居民的住房问题逐渐成为焦点. 自1998年住房货币化以来,房价一路攀升,我国居民的人均可支配收入呈现较快的上涨趋势. 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加,在人们感叹房价高的同时售楼处开盘几天就被售空,不少人“蜗居”的同时住房空置率却在上升,这些相互矛盾的现象共存,可见人均可支配收入不能代表整体水平,这些现象可能是居民收入差距大造成的. 图1为代表居民收入差距的基尼系数与全国住房销售均价1998—2017年的相对走势. 由图1可以看出,城镇居民收入差距总体呈上升趋势,与房价走势大致相同,由此猜测居民收入差距可能是房价上涨的因素之一.

图1 1998—2017年我国城镇居民收入差距GINI与房价走势

居民收入差距拉大,说明高收入群体的收入占总收入比重大. 根据凯恩斯消费理论,与低收入群体相比,高收入群体平均消费倾向和边际消费倾向较小,储蓄倾向大,使得社会总储蓄率上升,总储蓄为投资提供资本. 在购房需求大与房价上涨预期下,投资资金更多地流向房地产市场,而土地供给有限,房地产开发商之间形成竞争,使得地价被抬高,从而住房造价上升直接导致房价上升.

文献[12]的模型剔除银行贷款利率和人均财政支出因素,原因在于根据其实证结果,这2个因素对房价的影响极小,可忽略不计;文献[15]的模型剔除城镇化率与国内生产总值二因素,因为城镇化率仅为城镇户口占总人口的比重,忽视城镇里也有农业户口,那么城镇化率与实际城镇化就会存在误差,其次城镇化率与房价并无直接影响关系,加入房价预期、人均可支配收入等因素. 本文模型最终选取以下房价影响因素: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基尼系数、房价上涨率、人均可支配收入、住房造价、人口密度. 构造面板数据模型

其中:下标i表示第i个城市,t表示时期,被解释变量p(HPit)表示i城市在t时期的住房平均价格(住宅总销售额除以住宅总销售面积);核心解释变量Giniit表示i城市t时期的城镇居民收入差距的基尼系数(采用胡祖光的简易计算方法:按收入5等分组数据,基尼系数近似等于最高收入组占比与最低收入组占比之差),Eit表示房价上涨率(今年房价相对去年房价的增幅);控制变量Pcd iit,Costit,Densit分别为i城市t时期的人均可支配收入(城镇居民人均年可支配收入)、住房造价(住宅竣工价值与住宅竣工面积的比值)、人口密度(城市总人口数与土地面积的比值);εit为误差项.

2 实证分析

2.1 数据来源及统计描述

本文原始数据源于中国经济与社会发展统计数据库的《城市统计年鉴》,部分数据源于国家统计局的《中国统计年鉴》. 本文采用2002—2017年24个城市16年的市级面板数据进行实证分析.

表1 变量的统计性描述

表2 各变量的LLC、IPS、ADF、PP检验结果

本文数据通过EViews 软件处理,为减弱异方差性,对一部分变量采取取对数处理,表2 为各变量的LLC(Levin、Lin and Chu,LLC)检验、IPS(Im、Pesaran and Shin,IPS)检验、ADF(Augmented Dickey Fuller,ADF)检验、PP(Phillips Perron,PP)检验的检验结果,括号内为相应P值. 结果显示,各变量的一阶差分均在1%的水平上显著拒绝原假设,因此各变量均是平稳的,从而避免伪回归的出现.

2.2 实证结果及分析

数据时间跨度为16年,为观察不同时间段居民收入差距对房价的影响,本文对总样本分2组进行回归,2002—2009年数据为第1组,2010—2017年数据为第2组. 本文所选城市有一线城市2个,二线城市9个,三线城市13个,总体回归分析后,分别对一线二线三线城市进行回归分析,观察不同经济发展城市城镇居民收入差距对房价的不同影响.

表3 按时间分组回归结果

由表3的回归结果可知,2002—2017年总体上城镇居民收入差距对房价的影响显著为正,具体影响为基尼系数每上升1%,房价上涨0.027 5%,这个结果与理论分析相吻合. 房价上涨预期对房价的影响最为强烈,这可能是在房价上涨预期下,低收入群体的平均消费倾向减小,平均储蓄倾向增大,从而社会总储蓄充足,信贷资金充足,居民短时间内会通过增加杠杆率来购买住房. 人均可支配收入、住房造价和人口密度均对房价产生正向影响. 分组回归结果显示,基尼系数在2002—2009年对房价上涨存在显著正向影响,而在2009—2017年效果不显著,原因可能在于第2组房价上涨预期对房价的影响比第1组更大,随着城镇化率的提高,城市人口流入使人口密度越来越大,人口密度对房价的影响增大,居民收入差距对房价的影响被房价上涨预期和人口密度这2个影响因素吸收.

表4 按经济发展程度分组回归结果

实证检验结果表明(见表4),总体上居民收入差距拉大会促进房价上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基尼系数每扩大1%,房价上浮0.027%,并且不同经济发展城市居民收入差距对房价的影响不同. 三线城市,基尼系数的相关系数为正,基尼系数每增加1%,房价约上浮0.038%,人均可支配收入与房价上涨预期都在较大程度上影响房价. 三线城市居民收入差距对房价的促进作用比总体的作用更大,这与总体的检验结果相符,总体的作用是综合一线二线三线城市的结果,而二线三线城市表现为抑制,故总体的相关系数处于三线城市与一二线城市的系数之间. 二线城市,基尼系数与房价的相关关系较弱,房价上涨预期对房价的影响最强,原因在于,二线城市的发展追逐一线城市,一线城市的高房价使二线城市居民更加确定未来房价的趋势,造价和人口密度对房价的影响相对一线城市减弱. 一线城市,基尼系数的相关系数为负,居民收入差距越大抑制房价上涨,出现这一结果的可能原因如下:样本城市过少;一线城市的公共设施完善,教育质量高,吸引力足,寸土寸金,住房造价高,基尼系数对房价的影响被造价和上涨预期对房价的影响所覆盖.

3 结论及政策建议

3.1 结论

本文建构面板数据模型,对2002—2017年不同经济发展程度的24个城市数据进行分析,由实证检验结果可知,总体上居民收入差距拉大促进房价上涨,但对不同时期的影响表现出异质性,前期为促进后期转为抑制. 经济发展程度不同,房价对居民收入差距的敏感程度不一,一线城市及二线城市的居民收入差距均不同程度的抑制房价上涨,而三线城市居民收入差距的拉大对房价上涨的促进作用较明显.

3.2 政策建议

由2种分组回归结果知,不同时期居民收入差距对房价的影响变化较大,不同经济发展城市居民收入差距对房价的影响亦差之甚远,故在国家通过相应政策对房价进行宏观调控的同时,地方要及时地根据城市发展特征制定精准的适合该城市的具体政策. 本文结合实证分析结果给出以下建议.

完善住房限购政策配套措施,加强执行力度. 对于一二线城市,房价过高,住房的投资投机性占主导地位,响应十九大“住房不炒”的定位,保证限购政策的切实实施,做到真正限购. 对家庭的策略性行为及时控制,如设置离异购房年限门槛应对“假离婚”. 完善限购政策的配套措施,以更好地达到限购目的.如严格把控信贷条件,提高购买二套及多套住房的首付比例,对于购买多套房的居民限制信贷服务.

完善“租售并举”的住房供应体系. 住房的消费需求通过购房和租房2种形式实现,而我国居民大多追求安定,而租房会面临房东随意涨价收房等不确定性行为,故普遍追求购买住房. 制定统一的租房管理体系,更好地规范房屋租赁行业,对租房者提供稳定性保障. 政府增加租房投入,合理提供租房相应的福利,如租房达到一定年限可在规定学区入学;政府担当“房东”的角色进入住房租赁市场,在可靠性与福利保障方面胜过一般租赁公司,满足居民住房消费的同时也动摇高收入人群的投资性购房动机,从而降低潜在购房需求,以抑制房价上涨幅度.

合理缩小收入差距,完善城市配套设施. 对于三线及其他经济发展较低的城市,提高公共服务的普及率,完善基础设施,提升教育质量,从而吸引更多的人在这些城市发展,减轻一二线城市的压力. 拓展投资渠道,分散居民投资需求,丰富实体经济的融资渠道,同时可为低收入人群提供更多的就业创业机会.

猜你喜欢

居民收入基尼系数城镇居民
中国整体与区域居民收入周期的协同效应分析
城镇居民住房分布对收入不平等的影响
基于ELES模型的河北省城镇居民消费结构分析
新疆城镇化与农村居民收入实证分析
居民收入快速增长——“数说陕西70年”之居民收入
2018年一季度居民收入和消费支出情况
基尼系数的局限性研究
天津城镇居民增收再上新台阶
基尼系数
基尼系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