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早期康复护理对高血压脑出血术后患者运动功能、生活能力的影响
2021-03-19河南省长垣市人民医院453400侯广英孙艳香
河南省长垣市人民医院(453400)侯广英 孙艳香
高血压脑出血是一种神经系统疾病,具有高病死率、高致残率的特点,临床常见的症状主要有行为障碍、语言障碍、意识障碍等[1]。手术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主要方式,但术后常存在精神、肢体等方面的障碍,因此术后护理对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具有重要作用[2]。目前,临床上对于高血压脑出血术后的护理主要是常规护理,但其着重于对患者的治疗,缺少必要的功能锻炼及人文关怀,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治疗效果。超早期康复护理是指在患者入院即刻,以人性化、个性化护理为原则,通过对患者进行功能锻炼和日常生活能力训练,加快康复进程[3]。本研究旨在探讨超早期康复护理对高血压脑出血术后患者运动功能、生活能力的影响,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经本院伦理监督部门审核批准,选取2018年7月~2019年10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110例高血压脑出血术后患者为研究病例。纳入标准:符合《中国脑血管病防治指南》中关于高血压脑出血的诊断标准[4];存在明确高血压史患者;均接受手术治疗;患者及其家属知晓本项研究内容,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妊娠期、哺乳期患者;严重脏器功能异常者;近半年有其他手术史者;因颅脑损伤、动脉瘤等引起的脑出血者。通过随机抽签方式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55例。对照组中男30例,女25例;年龄50~72岁,平均(61.39±2.23)岁;出血部位:脑叶15例,基底节28例,脑干8例,丘脑4例;出血量15~50mL,平均(30.30±1.23)mL。实验组中男29例,女26例;年龄51~72岁,平均(61.44±2.35)岁;出血部位:脑叶14例,基底节27例,脑干9例,丘脑5例;出血量15~51mL,平均(30.42±1.25)mL。两组性别、年龄、出血部位、出血量之间的差异不显著(P >0.05),组间比较有意义。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干预,主要包括密切监视患者生命体征,对患者的用药、饮食等进行指导,加强健康宣传教育。实验组患者除常规护理外,在术后24h进行超早期康复护理,主要包括:①功能训练:护理人员对患者进行指导,在手术后对患者肘关节、腕关节、踝关节、膝关节等进行伸屈运动,根据患者恢复情况循序渐进,每个关节活动10min,3次/d。锻炼患者的舌肌和咀嚼肌,进行吹气练习和发音练习,使用棉签蘸取少量冰盐放入舌根,勺子放入口腔,示范咀嚼动作,进行吞咽练习。帮助患者取仰卧位,从健侧开始,从下到上,从上到下,指导患者抬起上肢,左右旋转,根据恢复情况加大力度。鼓励患者多下床走动,减少卧床时间。指导患者使用筷子勺子、自己梳头洗脸、自己穿衣脱衣、叠放衣物等。②语言训练:对手术后确定为运动性失语患者进行语言刺激训练。从患者最熟悉的东西开始,指导并鼓励一字一字练习,或跟随录音逐字逐句练习,告知患者注意口型与发音,注意发音时舌与牙齿的位置关系,鼓励患者多练习、多表达。③心理干预:使用正能量的语言激励患者,与患者多沟通交流,将患者对疾病的注意力转移。对患者及家属进行健康宣教、讲解成功案例,使其了解关于高血压脑出血的疾病知识。两组患者干预周期均为2个月。
附表1 两组肢体功能比较(±s,分)
附表1 两组肢体功能比较(±s,分)
组别 干预前 干预后1个月 t P 干预后2个月 t P对照组(55例) 48.80±3.21 60.18±3.84 16.863 0.000 66.04±3.58 26.590 0.000实验组(55例) 48.38±3.43 72.94±3.51 37.114 0.000 85.72±5.65 41.896 0.000 t 0.663 18.190 21.820 P 0.509 0.000 0.000
附表2 两组生活能力比较(±s,分)
附表2 两组生活能力比较(±s,分)
组别 干预前 干预后1个月 t P 干预后2个月 t P对照组(55例) 60.80±2.21 70.18±3.84 15.701 0.000 75.04±3.58 25.101 0.000实验组(55例) 60.38±2.43 79.94±5.01 26.052 0.000 89.72±5.65 35.378 0.000 t 0.948 11.467 16.277 P 0.345 0.000 0.000
1.3 观察指标 ①肢体功能:分别于两组患者干预前、干预后1个月、2个月使用FMA运动功能积分法评定肢体功能水平,总分为100分,96~99分为轻度功能障碍,81~95分为中度功能障碍,50~80分为重度功能障碍,50分以下为严重功能障碍。②生活能力:分别于两组患者干预前、干预后1个月、2个月使用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评估,主要包括语言、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总分值为100分,分值越高表明患者生活能力越强。③并发症:比较两组患者干预期间并发症的发生率,包括便秘、感染、再出血、压疮。
1.4 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25.0软件处理数据,计数资料以[n(%)]的形式表示,组间比较行X2检验,计量资料以(±s)的形式表示,组间、组内比较分别行独立和配对样本t 检验,P <0.05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肢体功能比较 干预前两组肢体功能评分差异不显著(P >0.05),干预后1个月、2个月实验组肢体功能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见附表1。
2.2 两组生活能力比较 干预前两组生活能力评分差异不显著(P >0.05),干预后1个月、2个月实验组生活能力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见附表2。
2.3 两组并发症比较 实验组干预期间并发症总发生率1.82%(1/55)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1.81%(12/55)(P<0.05)。
3 讨论
高血压脑出血发病机制主要有微动脉瘤破裂、脑动脉粥样硬化、脑动脉的外膜薄弱等[5]。因情绪激动、过度体力劳动引起的血压升高亦可导致脑血管破裂出血。颅内清除术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最为有效的方式,但若术后护理不当,会增加患者的致残率和死亡率,因此给予患者合理有效的护理干预非常重要[6]。
超早期康复护理指的是对脑出血术后24 h的患者进行功能训练、语言训练,可辅助改善脑出血病灶周围组织,从而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和肢体功能[7]。超早期康复护理在时间上早于早期护理与常规护理,该措施从患者入院开始实施,主要包括功能训练、语言训练及心理干预[8]。本次研究中,对55例高血压脑出血术后患者进行超早期康复护理,主要对患者肘关节、腕关节等进行伸屈运动,改善肢体功能,锻炼患者的舌肌和咀嚼肌,有利于改善吞咽功能,而对患者及家属进行与高血压脑出血相关疾病知识的宣传教育,使其对该疾病的治疗与预后充分了解,获得家属的鼓励与支持,从而提高患者的治疗依从性。脑组织具有可塑性,脑出血后导致的肢体瘫痪除了药物治疗,亦可通过运动训练,重组中枢神经系统,从而恢复瘫痪的肢体[2]。有研究结果表明,通过训练患者肢体功能,可复活再生细胞组织;通过训练与刺激,提升肌肉张力,从而预防关节痉挛与肌肉萎缩。高血压脑出血严重影响了患者的劳动能力与生活自理能力,通过对患者生活能力的锻炼,可改善患者的神经细胞功能。另有报道[9]称,对高血压脑出血术后患者进行心理关怀可使患者改变自暴自弃、意志消沉的不良心态,调动患者配合康复治疗的积极性,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本研究结果显示,干预后1个月、2个月实验组肢体功能评分、生活能力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实验组干预期间并发症总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
综上所述,超早期康复护理可有效改善高血压脑出血术后患者的运动功能,提高生活能力,降低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进而提高治疗效果。但本研究的病例数目有限,需在今后扩大样本量进行深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