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医学与哲学》40年载文的文献计量学研究:1980-2019*

2021-03-19段志光张持晨常韵琪张佳弛

医学与哲学 2021年1期
关键词:医学哲学人文

段志光 郑 晓 张持晨 常韵琪 杨 娟 董 芳 张佳弛

1979年的广州医学辩证法讲习会,被视为当代中国医学哲学的元年。在这次会议上,杜治政等提出创办《医学与哲学》杂志[1]。1980年,《医学与哲学》杂志创刊,由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管、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主办,已成为一本大型综合性医学人文与医学评论的重要刊物,主要设有“医学伦理学”“医学哲学”“医学人文”“医学与社会”“医学教育”“医学与法学”“疾病、健康与心理”“中医”“医学史”等栏目。许多著名专家、学者均给予支持与鼓励,数位卫生部长、院士和知名学者在刊物上发表相关文章,为推动我国医学人文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时值《医学与哲学》杂志创刊40周年之际,笔者对其刊载文献进行计量学分析,直观展示杂志的文献刊载能力、发文方向、主要贡献机构及作者,对文献数据深入挖掘,以了解我国医学人文领域的研究热点和趋势,推动医学哲学领域研究的交流与共享。

1 资料与方法

1.1 数据来源

本研究中以《医学与哲学》杂志刊载文献为研究主题。杂志在2006年~2018年以《医学与哲学(人文社会医学版)》和《医学与哲学(临床决策论坛版)》及《医学与哲学(A)》和《医学与哲学(B)》发行,为聚焦医学人文领域研究,本次数据未计入《医学与哲学(临床决策论坛版)》和《医学与哲学(B)》文献。由于目前技术限制,无法剔除1980年~2005年和2019年发文中的临床类文献,据定性分析,此类文献数据较少,不足以影响本研究结论。选择“中国知网”为文献来源,网络检索式为:“文献来源:医学与哲学”,包含《医学与哲学》《医学与哲学(人文社会医学版)》《医学与哲学(A)》。检索年限设定为:“1980年1月1日~2019年12月31日”,文献类型为:期刊。数据下载结束时间为2020年3月10日,数据整理结束时间为2020年3月15日。

1.2 数据处理

经检索,符合限定条件的文献数据共13 606条。针对原始数据采用两轮筛选,即第一轮初筛,剔除人物简介、医院或机构介绍、稿约等无关数据;第二轮终筛,导入软件后识别,最终梳理出有效文献数据共13 297条。

1.3 研究方法

本文利用文献计量学的方法,借助信息可视化软件CiteSpaceⅢ,对1980年~2019年《医学与哲学》杂志刊载的有效文献进行计量及可视化分析,绘制科学知识图谱,从多角度挖掘并展示文献蕴涵的研究热点、演化路径及科研合作等情况。CiteSpaceⅢ由美国Drexel大学的陈超美教授所研发[2-3],在信息科学、生命科学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4-5]。将检索出的文献数据经查重、筛选及转化后录入该软件,设置分析时段为1980年~2019年,时间分割为1年,形成40个时间片段。从引文数量、共被引频次和共被引系数三个维度上,设定阈值为(2,2,20),(4,3,20),(3,3,20),Selection Criteria:Top N=50,而后根据分析内容的不同选定相应的网络节点,如作者、机构、关键词,分别进行相关分析,以期了解蕴藏在文献中的各类信息[6-8]。

2 结果

2.1 年度载文量分析

期刊年度载文量分布是期刊每年刊载论文总量的基本反映,同时也是衡量期刊承载数据量的重要指标。1990年后,《医学与哲学》年度载文量总体保持在每年300篇~400篇,2005年发文量最多(574篇)。2019年,《医学与哲学》杂志改版后,载文量呈明显上升趋势。见图1。

图1 《医学与哲学》1980年~2019年载文量年度分布图谱

2.2 文献被引及下载情况分析

依据“中国知网”所提供的被引频次排列(截止下载数据日期),表1列出了位居被引频次前30的文献及其作者情况。在高被引排行前30的文献中,共有24位作者,其中6篇为杜治政所著,2篇为何裕民所著。被引量范围为93次~294次,吴升华[9](294次)和周忠信等[10](276次)的关于PBL教学模式的论文居于高被引的前两位。研究主要涉及“医学教育”“医学人文”“医患关系”“中西医研究”“医疗服务”“代孕”方向,少数关注“留守儿童”“养老”等问题。高被引文献分布在1996年~2015年,集中在2005年和2006年,分别为4篇和5篇。排名前30的高下载量文献分布在2002年~2016年,集中于2007年(4篇)、2014年(4篇)、2015年(6篇),研究内容以“医患关系”“养老”“医疗改革”“同性恋”“中医”“代孕”主题为主。综合分析,共有11篇文献被引量及下载量均居于前30,研究方向主要为“医养结合”“代孕”“医学人文”“医学教育”“医患关系”“留守儿童”。

2.3 作者合作分析

利用CiteSpace软件,依照之前设置条件,选择作者为网络节点进行分析。图2中,每一圆圈代表一位作者,圆圈大小代表其发文量的多少。圆圈颜色及其厚度,图上方示例代表不同年份。圆圈间的连线代表不同作者间的合作,连线粗细及颜色分别代表合作的频次及首次合作年份(机构及关键词分析类同)[11-12]。但需注意,此处的作者频次涵盖该作者署名的所有文章,即任何作者顺次,如第一作者、第二作者等。

《医学与哲学》作者合作网络图谱中共有1 286个节点,724条连线。因数据量大,图2仅显示了出现频次大于19并符合设置条件的作者信息,共46位作者。发文排名前五的作者为杜治政(104篇)、贺达仁(71篇)、何裕民(71篇)、邱仁宗(69篇)及冯泽永(66篇)。以学者杜治政及其合作团队为例,其除了独立发文外,与学者赵明杰、杨阳等形成较为紧密的科研合作关系,研究方向主要为“现代医药学”“医德学”“医学伦理学”“医学哲学”“医学人文”等。此外,何裕民、邱鸿钟等学者,也在不同时期形成了围绕各自研究方向的科研合作团队。

2.4 机构合作分析

为进一步了解不同研究机构对《医学与哲学》的贡献度及机构之间的科研合作关系,将不同作者所属的机构进行了汇总整理。将同一高校二级学院、医院科室等二级单位统一合并为一级单位,保留了高校附属医院为独立机构,如将广州医科大学人文管理学院等统一合并为广州医科大学,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妇产科、消化科等统一合并为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对近年来变更了名称的机构,统一将其改为最新名称,如将第四军医大学更名为空军军医大学。因部分文章包含多个作者,这些作者可能隶属于同一机构或某一作者以同一隶属机构的身份发表多篇文章,因而使得机构出现频次与机构内参与研究的人员数量不尽相同。所以,本研究中机构出现的频次并不能严格地反映该机构的研究强度,但可认为在该机构中有更多的研究人员或某些研究人员更为频繁地参与《医学与哲学》的论文成果发表。

表1 《医学与哲学》1980年~2019年被引频次前30位作者及其文献一览表

图2 《医学与哲学》1980年~2019年作者合作网络图谱

选择机构为网络节点进行分析,绘制《医学与哲学》杂志机构合作网络图谱,见图3,共有836个节点,155条连线,图3中显示频次大于30的44个机构。贡献度较大、活跃度排名前5的机构有北京大学医学部(246篇)、空军军医大学(183篇)、重庆医科大学(178篇)、南京医科大学(174篇)和南方医科大学(171篇)。《医学与哲学》杂志各机构合作除与其附属医院等本区域内机构合作外,也与其他机构等形成了合作关系,并通过这些机构与其他机构形成了合作网络。除此以外,机构合作以高校内部和高校与其附属医院合作为主,如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与中南大学附二医院合作。同时,中医药大学多与其同类型的高校合作,如黑龙江中医药大学与北京中医药大学等展开合作,上海中医药大学与南京中医药大学合作。对机构进行Burst 检测,红色圈表示该机构为突显机构,说明图示机构现在至未来的一段时间内,可能仍是医学哲学研究领域的重要发文贡献机构。

2.5 关键词分析

选择1980年~2019年40年间的关键词为网络节点,绘制《医学与哲学》关键词共现网络图谱,共有342个节点,367条连线,见图4。因数据量大,为清晰呈现关键词间错综复杂的关系,选择频次70的51个关键词呈现于图中。排名前5的关键词依次是“中国医药学”“中医学”“医患关系”“现代医药学”“医学伦理学”。刊登在《医学与哲学》上的文献可大致分为4类,Ⅰ类为研究对象,以患者、医务人员为主,主要研究医患关系、医患沟通、医疗纠纷等领域;Ⅱ类以现代医药学、医学、中医学等医学学科为主要研究领域;Ⅲ类是以医学生、医学院校为主要研究对象,主要进行医学教育研究:Ⅳ类主要包含医学哲学、医学伦理学、医学人文等主题。对关键词进行Burst检测:在图中红色圈表示该关键词在该年份为突显词,在医学哲学研究相应年份较受关注。通过设定相关阈值,“知情同意”“医患关系”“人文关怀”“医学人文”“医患沟通”“伦理审查”“乳腺癌”“叙事医学”8个关键词突显年份持续到2019年,说明以上研究主题是医学哲学领域研究的发展方向。

图4 《医学与哲学》1980年~2019年关键词共现网络图谱

2.6 选题分析

对中国知网刊载的《医学与哲学》历年的选题进行统计分析,了解杂志关注热点和发展方向。在创刊的前10年间,致力于“医学模式”“医学目的调整”“医学领域新理论、新思想、新成果、新学派”等研究的引进与推广。1990年~1999年,致力于“医学方法论”“医学体系”“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医患关系的调节”“中西医相关研究”等主题。2000年~2009年,杂志形成了较为稳定的“医学整合”“医学人文”“医学人文教育”“医学人文实证研究”“医学伦理学”“生命伦理学”等研究方向。2010年后,杂志的选题逐渐趋于稳定,已形成的研究方向也更为细致,如“医学伦理学”中细分出更多支脉,逐渐开始关注“辅助生殖技术、器官移植、基因检测伦理”“公共卫生伦理与健康伦理”以及“安宁疗护与死亡伦理”等伦理问题;此外,一直立足于医学发展进程中的新理念、新方法和新领域,明确提出“医学哲学”研究方向;在医学人文领域,率先关注“SCI评估”“健康管理与健康促进”“叙事医学”“精准医学”“医学人类学”等新的方向。见表2。

3 结论与讨论

3.1 研究方向立足时代前沿

《医学与哲学》创刊至今,一直立足医学前沿,紧扣时代发展,致力于医学哲学领域的传承与创新,在我国医学人文研究方面始终处于领先地位。从文献40年来的主要选题方向及刊文关键词分析来看,杂志紧扣医学发展和医疗实践主题,以哲学和人文视野审视并解析各类医学和社会问题。创刊40年来,在相应的时代均有与之对应的刊文主题,且选题及杂志刊载栏目均随着时代及医学的发展不断升级和完善,形成了“医学伦理”“医学人文”“医患关系”“医学哲学”几个较为稳定的研究主题。随着新技术、新理念的产生,对每个研究主题均提出了新的主张,拓展了各个主题的研究内涵,如对于“医学伦理”主题的深入。在传统研究主题的基础上,同步关注新领域,对“健康管理与健康促进”领域的关注,“医学社会学”“医学人类学”“医学法学”等不同学科进行了融合发展研究。在积极推动杂志刊文主题的创新与发展基础上,杂志不断组织和参与相关领域学术会议,并及时将研究前沿传递给读者,为医学人文、医学科研、医学教育和卫生事业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引领和推动作用。

关键词的词频与共现情况可在一定程度上反映杂志刊载文章的研究热点与发展趋势[13]。由《医学与哲学》关键词共现网络图谱可见,刊文关键词联系非常紧密,并形成相对独立的聚类群。综合1980年~2019年《医学与哲学》杂志刊文研究来看,杂志从创刊早期有关“患者”“医务人员”“医学伦理”“中西医研究”等方面的研究,逐步过渡至有关“疾病诊断与治疗” “医学哲学”“医学人文”等方面的研究。在研究演进过程中,还逐步形成了如“医疗纠纷”“医患关系”“医学模式”等医学哲学的特色研究方向。近年来,该领域的研究热点仍集中于传统研究的范畴,如研究对象仍主要以医务工作者、患者为重点,但在疾病的治疗和诊断基础上,“临终关怀”“器官移植”“人文关怀”以及“生命质量”等越来越受关注,医学教育主题开始注重“医学人文教育”,在传统的“循证医学”研究基础上,“叙事医学”等研究备受关注。说明随着时间的发展,医学哲学领域新思想和新方法一直处于不断发展完善过程中,“医患关系”“医学伦理”“医学人文”仍是该领域目前及未来一段时间的研究方向。《医学与哲学》杂志始终为这些领域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阵地支持。

表2 《医学与哲学》1980年~2019年选题一览表

综合来看,《医学与哲学》杂志选题始终注重医学与哲学的交叉,追求医学与哲学的结合,创新性较强,吸引了相当一部分新兴文章,相关主题研究正处于高质量提升阶段。但创新领域发文较为有限,且仍集中在传统的医学人文研究方面,尤其是对于健康人文的推广与引导不足。健康人文是对医学人文的拓展与补充,是医学人文的进一步发展[14]。王香玉等[15]研究发现,国内有关健康人文的研究从1997年开始,至今仅423篇,且研究主题有限,仍有较大的发展空间。随着“健康中国战略”的实施,健康人文必将成为人文医学学科的重要发展方向。因此,杂志应在此方向进一步深入,构建相关选题,呈现该领域的先进理论与实践研究。

3.2 研究力量持续增强

通过对作者间的合作分析可以发现,本研究领域中的核心学者与研究团队,以及其相互之间的学缘关系[16-17]。由《医学与哲学》作者合作网络图谱可见,学者杜治政、贺达仁、何裕民、邱仁宗等出现频次较高,并形成了各自的科研合作团队以及较为稳定的研究方向。如学者杜治政在《医学与哲学》发表多篇文章,其中不乏高被引文献,且持续时间长、跨度大,保持了较高的活跃度及贡献度。同时,杜治政通过与赵明杰及其他科研人员直接或间接的合作,逐步形成了较为典型的科研合作网络。也正是在这些学者的引领下,更多的年轻学者相继加入医学哲学领域的相关研究,形成科研产出,为该领域的研究注入了新的活力、提供了新的思路,继而推动了本领域研究的稳步持续发展。

值得注意的是,《医学与哲学》作者间不乏国际性合作,从建刊伊始的G.L.恩格尔与黎风(邱仁宗的笔名),到中期的Francisco Mauro Salzano与赵明杰,再到2013年Michael L.Gross、李阳等的合作,虽因所占比例有限未能在图谱中显现,但此类合作仍为将杂志推向国际化、提高国际影响力做出了一定的贡献。韩启德院士等科学大家时有力作奉献,例如,他发表于2014年的《对疾病危险因素控制和癌症筛检的考量》,当年即被《新华文摘》全文转载且列为要目,为提升杂志质量做出了贡献。

3.3 研究机构合作相对稳定,区域不平衡性比较突出

通过对机构合作的可视化分析,可以了解各机构对杂志的贡献度以及机构间的相互联系[16]。由《医学与哲学》机构合作网络图谱可见,北京大学医学部、南京医科大学等机构出现频次较高,为杂志贡献了较多的研究成果。各个高校也形成了科研合作关系,扩大了医学哲学研究的范围。而以空军军医大学为代表的四所军医大学(包含原第一军医大学,现南方医科大学)均位于高频机构前列,尤其在杂志创刊中期有着较高的贡献度,可见军医类院校对医学与哲学领域的关注较高。同时,重庆医科大学、广州医科大学、山西医科大学等机构也加强了医学人文领域的研究,持续有研究成果发布,为促进地方医学哲学的发展贡献力量。

根据机构及合作属性可以发现,该领域的主要研究机构集中于各类高等院校,且以医科类院校为主;医学院校附属医院和其他类型科研机构的参与较为有限,国际性合作也十分有限。在机构的地域分布上,虽覆盖范围较广,但呈现出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相关性,如GDP高的北京、上海及部分东部沿海地区所属科研机构较多,GDP较低的中西部省份所属科研机构较少。

3.4 高下载与高被引文献不完全匹配

依据“中国知网”所提供的文献被引频次,高被引文献分布在1996年~2015年,集中在2005年和2006年。这段时期恰为杂志改版后,可见杂志的改版对刊载及传播本研究领域的科研成果有着重要的影响。高下载量文献分布在2002年~2016年,2014年~2015年最具代表性。高下载量文献的年份相对高被引量文献更晚,说明广大读者可通过阅读近期的文献了解医学与哲学领域的新方向、新观点,把握研究前沿。但就学术研究而言,那些经典文献则更受到研究人员的青睐,因而保持较高的被引频次。结合文献被引与下载频次分析发现,“同性恋”“留守儿童”“医患关系”“医学教育”等方面的研究受到了广大读者的关注,这些研究方向也成为各时段的研究热点。值得注意的是,共有11篇文献下载及被引量同时位于前30,高下载量的文献并非全部位于被引前列,提示部分高下载量文献因其研究视角新颖、观点独特受到读者关注,但其内容及结果暂时未引起共鸣。另外,不同的下载渠道及部分文献引用不规范、统计方式也是影响该结果的原因之一。同为高被引和高下载前30的文献研究方向主要为“医养结合”“代孕”“医学人文”“医学教育”“医患关系”“留守儿童”,提示以上领域可能是学者关注的焦点。

3.5 杂志发展的机遇与挑战并存

在医学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医学与哲学》作为刊载医学哲学相关科研成果的重要平台,无论其自身还是所载文献,均受到更多专家、学者及研究人员的关注,在医学哲学研究领域处于引领地位。从杂志文献看,该领域的研究正展现出稳步发展的势态,但广泛而典型的科研合作,尤其是国际性合作网络仍未形成。从研究主题看,《医学与哲学》一直立足医学前沿,在满足医学人文领域主要研究主题的基础上,一直尝试构建不同学科的融合发展研究。在现有研究主题基础上,杂志可根据当前的研究热点及趋势,设立主题栏目,尝试设立热点专栏,增加杂志影响力,扩大成果来源,吸引更多本学科及交叉学科的优秀研究成果;需进一步关注健康人文领域的研究,鼓励多学科的创新融合;可增设名家评述,邀请领域内知名学者从医学与哲学的角度,对当前研究热点进行述评,帮助广大读者从人文视角了解及掌握最新研究理念与技术,打造医学人文领域交流与融合的学术平台,从而促进《医学与哲学》杂志在我国医学与健康人文领域的引领性地位、品牌性标识和可持续性发展。

猜你喜欢

医学哲学人文
本刊可直接使用的医学缩略语(二)
美在山水,魂在人文
最朴素的人文
《安徽医学》稿约
医学的进步
菱的哲学
预防新型冠状病毒, 你必须知道的事
小包哲学
人文社科
晾衣哲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