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研究新型冠状病毒疫苗群体性预防接种的组织与实施进展

2021-03-19刘敏

锦州医科大学报 2021年12期

刘敏

【摘要】作为消灭或者预防控制传染病最有效、安全、经济的手段,疫苗接种对于维护公共健康有重要意义。现阶段,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仍未得到有效控制,接种疫苗对于降低感染及传播风险,减缓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流行有重要价值。本文旨在探讨和分析新冠病毒疫苗群体性预防接种组织及实施流程,确保各项流程顺利进行,充分保障接种对象的安全性,有效减轻其接种后异常反应及不良反应,现综述如下:

【关键词】新型冠状病毒疫苗;群体性预防接种;组织与实施

【中图分类号】R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6-5328(2021)12--01

新冠肺炎疫情给我国以及全球经济均造成了不可估量的重大损失,当前各世界大国对新冠疫苗的研究以及采购工作高度重视并期望通过群体性接种疫苗的方式有效控制疫情发展[1]。现结合新冠疫苗预防接种工作实践做如下报告:

1全民接种新冠病毒疫苗的必要性分析

新冠肺炎联防联控新闻发布会于2020年12月31号在北京举行,疫苗研发专家在会上表示通过新冠疫苗广泛接种能够推动全人群免疫屏障的建立并最终达到控制新冠肺炎疫情的目的。截至2021年我国新冠疫苗的产能获得了显著的提高,基本能够使国内大规模接种需求得到满足。由于接种时间紧迫且接种人群基数庞大,医疗单位计划免疫门诊接种能力相对有限,新冠疫苗预防接种自2021年起实施群体性预防接种模式。

2组织和实施新冠病毒疫苗预防接种

2.1制定预防接种计划和方案收到疫苗接种任务后需要立即与各方进行协商并制定新冠疫苗接种的组织以及实施方案和计划,包括领导小组、接种对象例数、接种时间及地点、医疗保障、医疗培训、后勤保障及疫苗与冷链管理等。确保计划内容详实、清晰、准确,兼重重点和细节,确保计划的科学性和可行性。完成计划制定后需要以书面形式通知相关工作人员,确保工作人员熟悉接种流程和相关注意事项。

2.2加强接种前健康宣教部分人员对新冠疫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存在疑问,对疫苗接种禁忌症及适应证了解较少,接种积极性和主动性较差[2]。为了保证疫苗接种的安全性,减少疫苗接种后异常反应以及不良反应必须加强健康宣教,确保宣教内容的全面性,如疫苗性状、成分、禁忌、安全性、不良反应、保护期等。应确保宣教语言简洁易懂,尽量避免使用晦涩难懂的医学术语,丰富广大人民群众对疫苗接种流程、接种前后注意事项以及接种后常见不良反应等知识的了解,使其充分认识到疫苗接种的安全性,增强其接种意愿,推动接种流程顺利开展[3]。

2.3统计被接种人员相关信息收到接种任务后应该立即与各方负责人联系,确定接种对象的年龄段及类别等,可通过电子表格统计受种人员姓名、性别、身份证号、是否有接种禁忌症等相关信息[4]。

2.4妥善安排接种时间及接种场地为了方便群众,医院采取轮班模式,中午和节假日不休,保证上班上学人员也有时间来接种。进行疫苗接种前,医疗单位必须组织相关人员提前查看和选择场地,布置好后申请卫健委验收,验收合格方可进行接种。确保接种设施設备符合要求,保证接种顺利、有序地进行。

2.5合理安排现场人员安排1~2名入口引导员,负责进行体温检测及行程码查验,并指导受种人员登记,维持现场秩序。安排1名候种区引导员,负责叫号、收号及维持秩序。安排1名具有丰富接种经验的医师负责询问受种者是否有接种禁忌症并对60岁以上老年人进行全面评估合格后方能接种。安排1名具有丰富接种经验的护士负责解答接种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发放接种注意事项告知单,书面告知受种者相关注意事项,如接种当日不可洗澡,多饮水,注意休息等。

2.6妥善放置现场物品大门外搭棚设置入口以及1m线标识,放置电子体温计及健康码。设置候种区、登记区、接种区、留观区、抢救区等并有明显标识,依照场地大小合理摆放桌椅,通过隔离带将留观区和候种区分隔开。设置医疗救护区并配备常用仪器和物品,包括心电图机、氧气瓶、除颤仪、急救箱、担架等。急救箱内备盐酸西替利嗪、速效救心丸、肾上腺素、0.9%氯化钠溶液等急救药品。现场配备救护车便于转运危重人员。

2.7加强接种人员培训收到接种通知后对接种人员进行培训,包括疫苗接种流程以及组织、实施等相关知识,确保接种人员熟练掌握三角肌肌肉接种技术、注意事项、接种后常见不良反应与处置方法、接种禁忌症等。与受种人员频繁接触者必须穿着或者佩戴橡胶手套、卫生裤、白大褂、口罩及一次性帽子等。

2.8预防接种技术及操作接种前将疫苗自转运箱中取出并复温,严格控制转运箱开启次数,对接种疫苗品种进行核对并对疫苗外观质量进行检查,若出现变色、过期或者有异物等现象均不得使用。接种前需核对受种者姓名,确认无误后确定接种部位并进行皮肤消毒,应注意避开硬结、炎症以及瘢痕等部位。

2.9做好后勤保障工作后勤人员于疫苗接种前进行场地通风并摆放桌椅,应用含氯消毒液消毒,接种期间执勤,完成疫苗接种后负责环境卫生、通风及消毒等工作。

2.10做好医疗文书管理工作妥善保存“疫苗知情同意书”及受种人员名单等个人资料信息,安排专人专柜管理,避免信息泄露。

结语:

作为新发急性呼吸道传染疾病,新型冠状肺炎以干咳、发热、乏力等为主要临床表现,人群普遍易感,具有传播速度快、控制难度大等特点,当前,临床尚无特效治疗药物,若控制效果不佳可导致传播范围迅速扩大,不但会加重社会医疗体系的工作量,同时还需要耗费大量医疗资源,对广大人民群众正常生活以及国民经济正常发展等均会造成影响。当前,我国新冠疫情防控仍然十分严峻,群体性预防接种能够有效提高接种效率,为我国当前预防接种工作的主要形式,为了推动预防接种工作的顺利开展,必须做好组织以及实施工作,推动接种顺利进行,减少预防接种后异常反应及不良反应,保证预防接种任务顺利完成。

参考文献:

[1]国家卫生健康委.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第七版)[J].中国感染控制杂志,2020,19(11):1042-1048.

[2]国家卫生健康委疾病预防控制局.新冠病毒疫苗接种技术指南(第一版)[J].中国卫生经济,2021,40(4):封2,前插1.

[3]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新冠病毒疫苗接种技术指南(第一版)[J].传染病信息,2021,34(2):97-98.

[4]高山,刘小刚.军队某医院开设新冠病毒疫苗接种门诊的实践[J].西南国防医药,2021,31(2):162-164.